定风波译文

作者&投稿:符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定风波》翻译~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谓了!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1082年)。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定风波 苏 轼】
原文: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①沙湖②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③,余独不觉。已而④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⑦。
料峭⑧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⑨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①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
②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
③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
④已而:不久。
⑤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⑥芒鞋:草鞋。
⑦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⑧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⑨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赏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译文]
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苏轼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不久天晴了。事后,记述这次经历。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与礼物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1、谢赐珍珠 唐代:江采萍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译文 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着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2、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什么意思
出自元代诗人姚燧所写的《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原文: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译文: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赏析 《阳春曲·笔头...

江上渔者的注释译文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③爱:喜欢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⑤君:你。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白话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

关于风波的古诗句
译文: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7、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译文: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8、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译文: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的意思?
出自《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原文如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译文如下:送别...

带风字的诗句
译文:我思乡念归写了三千首诗词,想寄给你这南方的恋人,让你强忍着眼泪慢慢细读啊!6、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译文:有情的风卷来万里潮水,却又无情地将潮水送回。7、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译文:你说江湖上风波...

《顶风波 》苏轼的全面解说词
是《定风波》,不是“顶风波”。【原文】《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10却相迎。回首向来11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文】三月七日,在沙...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意思
出自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译文如下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夜晚我...

范仲淹必背古诗词是怎样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3、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补全宋代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诗句君看一什么舟出没风波里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译文]您看看那些辛苦的捕鱼人吧,他们驾着小船,在大江上捕捞撒网。江面上风急浪高,小船在风浪中时隐时现,真让人为他们心惊胆战。[出自]北宋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注释:1.渔者:捕鱼的人。2.但:只。爱:喜欢。3....

昌邑区17373856586: 《定风波》苏轼 翻译 -
表管穗悦:[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序) 宋●苏 轼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料峭的春风...

昌邑区17373856586: 苏轼写的定风波的翻译 -
表管穗悦:[答案] 不必理会雨声,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要快,何惧风雨?披着蓑衣,顶着风雨,平生任我行.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夕阳西下,送来一丝暖意.回望走过的萧瑟处,无所谓风雨天晴!

昌邑区17373856586: 定风波的全文是什么?诗意是什么? -
表管穗悦:[答案] 你要苏轼的,还是黄庭坚的? 给你苏轼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昌邑区17373856586: 定风波译文苏轼的定风波文字优美点 -
表管穗悦:[答案] [译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苏轼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不久天晴了.事后,记述这次经历.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

昌邑区17373856586: 苏轼的定风波的译文(莫听........ -
表管穗悦: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昌邑区17373856586: 《定风波》原文、 -
表管穗悦:[答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译 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

昌邑区17373856586: 苏轼的定风波译文我要前面那段小序的译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表管穗悦:[答案] 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不久天晴了.事后,他写词记述这次经历.

昌邑区17373856586: 怎么翻译苏轼的定风波 -
表管穗悦: 宋词鉴赏——定 风 波(苏 轼)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昌邑区17373856586: 定风波古诗和意思 -
表管穗悦:[答案]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昌邑区17373856586: 定风波 辛弃疾 这首词的译文 -
表管穗悦: 这首《定风波》词题为“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三山即福建省会福州.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名元宵节.这一天夜里张灯为戏,又叫灯节,所以词末云'春风十里放灯时' 这首词几乎全是白话,又没有用典,真不知还要怎么译,拿两分走人年少时还禁得住离别之苦,年纪大了却怕写送行的诗句 放眼望去,南方的天空没有过雁的踪迹 你看这遍开的梅花似也知道相思 无限江山还没有行遍 父老们不须含泪看着旌旗 临别叮咛何日再相聚?可要记得,是春风十里放灯时(即上元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