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元经》是什么?

作者&投稿:缑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法元经》?~

著作人物

汤珂(1981-?),即“山月记”。
原著名“山月记”、经文中“山月”,均其著作代名。


著作时间

己丑年丁卯月原经五日成文;
己丑年戊辰月释译十日成文。


经文说要

全经六千余文,概略十八分,由浅入深,逻辑紧密,以对答互通的形式,通达初、中、上逐级修行法门。

经文中第一分说毕《法元经》的来由。

经文中第二分至第四分说毕题引:由关于“执我存在”的“起始发问”,引出了“别相见地”的“根源误解”;从“别相见地”的“根源误解”,引出了“时空因果”的“著相见别”;由破除“见相差别”的“逻辑立论”,引出了“合和大同”的“一相见地”。

经文中第五分至第十分说毕初乘境界:由“合和大同”的“一相见地”,引出了“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从“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引出了“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从“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引出了“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从“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引出了“迷障本我”的“六识依别”;从“迷障本我”的“六识依别”,引出了“相识相应”的“心性见别”;从“相识相应”的“心性见别”,引出了“空我见真”的“法业究竟”。

经文中第十一至第十三说毕中乘境界:由“真性佛陀”的“参观法门”,引出了“莫贪于法”的“究竟修行”;从“莫贪于法”的“究竟修行”,引出了“见法著相”的“真如法门”;从“见法著相”的“真如法门”,引出了“法无所法”的“圆觉解脱”。

经文中第十四至第十七说毕大乘境界:由“有应为相”的“万物有执”,引出了“无因无果”的“定慧光寿”;从“无因无果”的“定慧光寿”,引出了“化灭光寿”的“究竟解脱”;从“化灭光寿”的“究竟解脱”,引出了“普渡众生”的“圆满法业”。

经文中第十八分说毕如来无上妙法。



《法元经》原经
原著:山月记


总目

授经济愿分第一 因我起业分第二
诸相非相分第三 世界大同分第四
法元境界分第五 般若性见分第六
无量清净分第七 外识依别分第八
意识相应分第九 法业究竟分第十
参观如是分十一 诸法幻化分十二
法正净心分十三 观见著相分十四
光寿止观分十五 光寿圆觉分十六
四大若空分十七 真如法言分十八




授经济愿分第一

如是我来。一时佛在大光明自在天,汇万法无相之众,一切过去生、当下生、未来生,一切有生非生、一切有想非想、一切有形非形,及一切可思议、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皆聚四面。是时,如来中正相比,众众居侧相应,概受法喜所染。尔时,佛觉众应者中,依缘而发,因念而起者,是名“山月觉者”。如来使作此经,托以铭世,其所撰载,故名“法元经”。时山月觉者受信持法、已见门径,唯疵法力精进、上善而就,垂怜众生婆娑、不能信持。佛所感同悲悯,留授斯文,以济大愿。




因我起业分第二

山曰:大哉世尊!一切罪业、一切烦恼、一切孽障,皆因“我”所依。然此“我”所因何在焉?
佛曰:善哉,当知此“我”非实所在、非有实所在,因信念在,因执著在。
山曰:非实所在,奚见四下?非实有所在,奚见如来?
佛曰:善哉。所说四下是所名四下,所说如来是所名如来,故所说、所知、所感、所觉之在非真在,概为虚在,是依五感六触在,是因念在,依念起,依念灭,此起也否,此灭也否,而实本无起灭,是念起念灭。众生非实生,众形非实形,是念力所生生,是念力所形形。山月者,予意何念?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生灭,实无生灭。如来所说,是名我在,实无我亦无在,依念力使然。
佛曰:又亦何如?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所说,实无所说。所见四下,是名四下,实无四下。所见如来,是名如来,实无如来。
佛曰:善哉。一切心念皆因妄想,又因妄想生执著,又因执著起三业(欲、念、悔),又因三业而造三果(罪业、烦恼、孽障)。山月者,当知此“我”是妄想,因想著相,因相而具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此相世界,有形有际,见色、受想、秉持、触觉,而佛陀法门,无形无际,无色、无受、无持、无觉。




诸相非相分第三

山曰:云何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
佛曰:即证有我,念念不止(定),与人有别,是为我执,故有我相;即证有他,念念不止,与类有别,是为人执,故有人相;即证有生非生,念念不止,与物有别,是为众生执,故有众生相;即证时空因果,念念不止,彼此有别,是为光寿执,故有光寿相。何所谓光(执)?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远、近、微、巨之“光”(空间)差别,何所谓寿(执)?先、后、来、去、古、今、始、未、
起、止、久、短之“寿”(时间)差别。
闻我所偈:
有此四执,即为著相,
一切见相,皆由我相。
凡此差别,不见般若(智慧),
若相非相,即现如来。
山曰:稀有世尊,愿闻所法!若此,将喻何作念?
佛曰:如来鉴喻,譬如恒河(圣河),止观世界,一衣之水。所作诸相分别,形同作别一水。我相依别,我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流;人相依别,人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源;众生依别,众生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归;光寿依别,刹那一滴,有别时空,疏不同在。执此四相,唯别妄我分、属类分、平等分、境界分。山月者,意云何哉?
山曰:依我解意,是众我、众人、众生、众光寿、众世界、众境界同为恒河,无所分别,亦无所相分别。
佛曰:若作恒河念,是执法相念,是别法相、诸相,是不究竟、不了义、不彻底、不清净之有余涅盘(罗汉境界),山月者,莫作是念,我皆令入无余涅盘(佛陀境界)。
闻我所偈:
若见恒河,立著法相,
法相无相,亦无所在。
当知恒河,境界微尘,
见法非法,即入佛陀。




世界大同分第四

山曰:稀有世尊,唯宜所感!众生同元,始为一生,一流之水,唤名恒河,本来无二,何期分别?万物同属,始为一物,一山之石,作名须弥,本来无二,何期分别?
试作一偈,以籍教诲:
观照三千般若光,
莫知一世皆大同。
本来悉心除妄相,
原来无相可思量。
佛曰:善哉,言之精妙。如是,本来悉心除妄相,原来悉心就是相。




法元境界分第五

山曰:大哉,世尊!我相不化,则人、众、光、寿、法而无一余灭,理之云何?
佛曰:一切诸相,皆由念生,因念生我,依我生心,心载三业(欲、妄、悔),继发三毒(贪、嗔、痴)。痴 心晦暗,贪(过喜)嗔(过厌)过执。戒除贪、欲;定灭嗔、妄;慧度痴、悔。止观定慧,几于法门,亦非无上,必修为空,方得正果。止者即定,清净我念,观者即慧,空法万象。山月者,惟余三千虚空,肃然无法无念,万象清净,本来庄严,法喜充盈,智慧圆满。只因念力指染,愕而世界婆娑,凭空起色,幻化四维,气象聚合,福德若亏。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地水火风(构成世界的本元),无态无形;止息定静,无来无去;始末因果,无先无后;众生非生,无起无灭。唯然,念力所因,集结有形,四大(地水火风)和合,品类聚成,念所依者,生为众生,念无依者,形为万物。山月者,实告之,此生生,彼形形,往来成就,非一境界。
山曰:于意为何?
佛曰:念所雏聚,无想(逻辑)无受(作用),一点构成,莫作二处,此一维世界。气所始也,无形无质,纠集成线,莫见相状,此二维世界。光(空间)所始也,形色所以,相所分别,莫知因果,此三维世界。寿(时间)所始也,生灭所以,法所分别,莫了一世,此四维世界。当知,一维火大(量),二维风大(气),三维水大(液),四维地大(固)。地水风火,和合世界。又知,我执在先,人别属一(一维世界),众别属二(二维世界),光别属三(三维世界),寿别属四(四维世界)。一切众生,妄见四大,又执四大,合和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又依相作别。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清净我执,止(定)妄离相,究竟光寿,观(慧)照般若。




般若性见分第六

山曰:唯然,世尊!于大乘守清净心,离诸相护般若心,得持正果,不堕妄见,复归无性,应往何住?
佛曰:一切众生,本无缘故,秉性清净,智慧圆满。譬如明镜,初始观照光明,而因尘垢指染,不见本来面目。山月者,一切众生,本无生死,只因妄执,断除光明。山月者,我为之喻,人行荒漠,心遂痴狂,迷癫离性,自见蜃境,幻象为真,妄见不已,莫能断绝,自殆荒漠。是此,一切见相众生概同荒漠,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光影皆同蜃景,又以幻尘为实所真相,执宁幻化离所圆满空性。又如梦人,枉信为真,尔时觉醒,四大(地水火风)皆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本念所想,自性所幻。醒来又梦,梦来又醒,亘古轮回,执迷苦海。山月者,实无蜃景,妄心幻执,依缘六触(眼、耳、鼻、舌、身、意),迷离般若,妄见生死,不获解脱。山月者,于意如何?
山曰:大哉世尊!涅盘如梦醒,梦醒当下觉。
佛曰: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尝作一偈:
空作一梦生世界,
醒来无所是真切。
不是六尘难化灭,
只缘梦人不自觉。
佛曰:一切心念生幻想世界,一切世界依幻想妄见。山月者,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
尝作一偈:
大千尽在一念中,
念灭六道化虚空。
不是轮回难解脱,
只缘众生多情衷。
佛曰:即知真空,空本无相,若空是空,即著空相。此空实无,了无境界,般若不照,莫有能知。但凡说空,必不得空,如来说空,是名真空。犹如逝者,自莫能言,侃谈从流,概莫知死。
山曰:如来所空是名为空,非执著于空,亦无空境界。一切主观皆不得空,而时,智慧圆满,福德无量,不止不动,不觉不依,自得于空,亦非所得,实无所得,是名所得。




无量清净分第七

佛曰:善哉。法无上如来觉悟者,是当了别无量阿僧只(无限众多)相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法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劫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名空空如也。是无轮转,亦无身生灭,亦无相生灭,亦无法生灭,亦无量生灭。唯然心念生灭,名称生灭,幻化生灭,空虚生灭。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得无上如来智慧者,拭镜去尘,重照光明,般若究竟,映见本性,心相无住,复归于空,幻化寂灭,本性为空。山月者,当作是念。
山曰:观照,世尊!呃而芸芸众生,既明法门,何不皈依?既见智慧,何未光复?
佛曰:只因外求于相,不能内施于心。口说般若,志在迷离,行往智慧,心未所向。山月者,膏肓之体,不同健硕,末世之法,不同盛况。




外识依别分第八

山曰:复又谓何?
佛曰:只因幻化成真故,幻化相应六尘故,六尘相应六触故,六触相应六识故。六识所依,六识所缘,六识助伴,六识作业。总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作此六识见别。此六识,作别色、声、香、味、触、法,见性观、闻、嗅、尝、受、想等此分别。
山曰:稀有,世尊!何谓眼识别?
佛曰:别色种性,观色为相。概略有三,显色、形色、表色。青黄赤白,显所色也;曲直方圆,形所色也;行住动静,表所色也。眼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耳识别?
佛曰:别声种性,闻声为相。概略有三,响声、音声、波声。高低悠扬,响所声也;律调吟鸣,音所声也;轰伏震荡,波所声也。耳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鼻识别?
佛曰:别香种性,嗅香为相。概略有三,质香、气香、感香。花果料脂,质香者也;醇烈焦腐,气所香也;爽郁清芳,感所香也。鼻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舌识别?
佛曰:别味种性,尝味为相。概略有三,本味、品味、察味。酸甜苦咸,原所味也;甘涩辛辣,品所味也;厚薄鲜淡,察所味也。舌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身识别?
佛曰:别触种性,受触为相。概略有四,地、水、风、火四大种子依识别。贴压磨擦,质之所然,地之所以;力拉柔重,性之所然,水之所以;痛痒疲疾,气之使然,风之所以;温凉寒热,法之使然,火之所以。身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唯然,世尊!




意识相应分第九

佛曰:上五识身,将作外识,比应意识互为助伴,意识俱依外识,外识所缘意识。
山曰:孰谓意识?
佛曰:能观注、认识、析别、作想、寻伺者。
山曰:孰性何谓?
佛曰:想、思、懈、惰、惭、愧、信、妄、悲、悯、惊、恐、恍、惚、邪、淫、羞、耻、爱、恨、忧、虑、焦、躁、愠、惬、忈、恕、恩、怨、慈、悲、怜、惜、忿、懒、骄、慠、忐、忑、享、乐、舒、缓、恼、怒、慢、执、疑、惮、忏、惘、谄、怔、恋、恶、急、怠、憘、憎、忍、惩、憨、智、愚、慧、慎、忌、悬、惑、畏、惧、怡、悦、患、息、懊、烦、郁、闷、情、意、妒、嫉、憾、悔、感、念、贪、嗔、怂、欲、痴、癫、狂、迷、慌、安、觉、察,云云百性。当知一切三业三毒皆为之出。
山曰:复又何如?
佛曰:复而应地,若醉应地、若狂应地、若梦应地、若醒应地、若执应地、若觉应地,等六应地。何而醉?外识利导故;何而狂?逻辑颠倒故;何而梦?心志昏厥故;何而醒?心志光明故;何而执?业障幻化故;何而觉?定慧消业故。
山曰:唯然,世尊!何谓意识别?
佛曰:别识本性,妄见五识,别法本性,妄想诸法。概略有四,本识、妄识、善识、恶识。寻、伺、执、住,本识无智无愚;想、思、意、念,妄识无善无恶;智、慧、慈、悲,善识观照般若;愚、痴、贪、嗔,恶识堕入无明。意识依别,妄见诸相。
山月者,闻我所偈:
凡有所依,即为著相,
凡有所持,亦为著相。
若有法门,无住之心,
诸相如是,法相如是。
真如觉悟,知非即舍,
从善如流,圆满福德。
山曰:大哉,世尊!唯然,世尊!




法业究竟分第十

佛曰:山月者,当唯谛听!圆满无上觉,本空无法相,无上真如来,本净无佛相,无量那由他(无限多的一切),本寂无色相。圆满空寂,无所佛法,清净佛土,无所如来。妄想所生,佛土庄严,幻化所由,如来灭度。当知一切观照,皆为幻化,以至此言,亦不可执,如有所著,即为非法。
山曰:然佛陀何所达?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陀无所达,所见佛陀皆由心念生。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灭。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空。但凡有余涅盘,妄想终归不止,佛相必住色界,佛陀必存不空。佛陀常化法身,只缘净他自空,如来长不能去,缘为自不可去。去者真,留者相,空其身,余其影。此说佛陀是说佛陀,是名佛陀,非有佛陀。
山曰:唯然,世尊!然依何持信如来所言?
佛曰:即是如来所语,亦是我慧幻相之自觉,而如来无所在,亦无所言。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陀止于幻化界,
上上即为空境界。
众生若得圆满觉,
如来自能空一切。



参观如是分十一

山曰:唯然,世尊!佛陀者,幻化界所至极者,若说上之有上,此必为空。大哉,世尊!众生修行,弗修弗空,无所修佛,亦失真如。然此,应何参礼佛像,应何供养我佛?
佛曰:善哉,善哉,莫大善哉!如来曾于无量光寿,参供千万佛而得诸善圆满无上真如,当知不止一佛、二佛、三佛百千万佛,是一切诸佛法相,一切诸佛真相,一切诸佛现相,是此参供非等参供。山月者,众莫能知,其知也否,于是至今,了无所得。身相如来,爱大莫哉,有如父母,同于兄弟,有如至亲,同于我身。
山曰:善哉!世尊!法相如来,如造如化,身相如来,如亲如我。
佛曰:山月者,养之父母,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兄弟,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自身,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佛所说也,诚如易也。为之父母,慈孝有道,为之兄弟,悌义有道,为之诸亲,善爱有道,为之自身,自好有道。
佛曰:佛无所奢,止增譬类,若说有奢,即为谤佛。
山曰:仅遵。
佛曰:参供诸佛,亦非执著,心所至也,行所随也。望莫贪法,执著住相,口中念念,丝丝不动。又如譬类,有将欲行往须弥(圣山)者,未知途径所以,途遇知路人,往闻问之,径直西方,是人闻知若狂,顶礼不止,膜拜不去,路人怪哉“西行须弥,今已明示,久久不去,是去须弥?说往须弥,半途而废,执著路人,此是须弥?”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是指路人,问罢当自去,
话别莫多时,西天路遥遥。
复遇迷路人,自当多悲悯,
知途是法门,行途是觉悟。



诸法幻化分十二

山曰:复次,佛法何所依?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法无所依,所见佛法皆由幻中生。譬如,蜃景当空,庙堂在空(双关),庙堂既空,其佛亦空,即是空空,何求登堂?幻化所以。
山曰:既知是幻,当则心、念、身、相皆为幻,圆满是幻,空寂是幻,修为是幻,佛法是幻,心念俱幻又当唯修持?又当何修持?
佛曰:大莫善哉!既知是幻,当以幻化幻,以幻觉正幻法,以幻法弃幻心,先由幻法离诸幻,暨证得圆满觉悟,自一切那由他境、阿僧祗劫终获解脱。山月者,所说解脱,譬如筏喻,筏之所用,涉水渡岸,待到彼岸,何须负筏?幻为用也,不为执也,法为器也,不为身也。筏以渡河,登彼即舍,凡著筏者,不知其用。幻以渡幻,解脱即舍,凡著化者,不知其用。
山曰:稀有,世尊!然当应何护持法念?
佛曰:山月者,应无所护持。当知,佛法遍住,无所不是,无论信持,不失不得。法主万象,无甚不在,一切自然,皆在法中。众在法中,法不在众,凡能护持,即非佛法。




法正净心分十三

山曰:唯然,世尊。然何离幻?
佛曰:依所处置,离(幻)心离(幻)念,即离诸幻。
山曰:当何以幻(法)正幻(心)?
佛曰:若发离幻念,必作离相念;若发离相念,必作无住念;若发无住念,必作等持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即无上界之等同觉悟念);若发等持念,必作清净念。清净我念,必受持禁戒,持戒非终道(非为最终目的),唯净修法门。
山曰:唯然,世尊!如何依法清净观?
佛曰:诸身合和,地水风火,究竟合和,岂能离散?故此聚合,一时而已,四大借缘,本是分离。
如若破离,一尘不染,身心俱灭,我相何依?本无一物,缘起妄想,妄想皆无,一切皆空。
山曰:唯然,世尊!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佛曰:众生非生,合和之形,同是尘埃,奚有差别?众生非生,离形俱散,同是虚无,奚有差别?同尘同无,同复同归,始末相同,自然等同。此等持即为无上界、无别见之等持觉悟(即成佛)。




观见著相分十四

山曰:大哉,世尊!生有著相者,而非生有著相乎?
佛曰:凡有所依,凡有所承,凡有所持,凡有所载;凡应所力,凡应所牵,凡应所观,凡应所知。以至凡于因果、凡于光寿者即为著相。故有生非生,皆在其中,此中之外便是空。
山曰:何不著相?
佛曰:一切无知无觉(主观),即不著相,一切不知不觉(客观),即是真空。
山曰:大哉,世尊!




光寿止观分十五

佛曰:凡作光寿相、光寿分别,亦非圆满觉悟。
山曰:缘何所谓?
佛曰:光寿见别,是著光寿相,作光寿分别。四大幻化,延延不止,光寿所以。又复光寿,因生果灭,轮转妄见。又复妄见,执信幻化,堕入因果,不能解脱。
山曰:然此,因何作念?
佛曰:心念索然,意识寻伺,生光寿相,起光寿别。若诸相有实性,则光寿亦有实性,如物如体,并非不可识然。光者载诸相,寿者运诸相。
山曰:无载者,相无所依,无运者,相无所往。
佛曰:然。光返(相反和返回)者,空也,寿返(相反和返回)者,定也。
山曰:空即离光相,定即离寿相,光至极得定,寿至极得慧。
佛曰:然。光寿者,互助伴,同比应,相幻化。光变寿随,寿变光随,随同如一,变化无二。




光寿圆觉分十六

山曰:唯然,世尊!光寿何相识?
佛曰:光寿之相,有量有边,有形有际,只因众生不能慧定,故不可思议。若以相见,光有增减(空间大小),寿有进退(时间进退)。
山曰:唯然,世尊!光为相之体(本体),寿为相之性(规律),光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再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寿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再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光寿二者,随往随复,相反比之。
佛曰:光增寿进,寿进光增,同行同住,名曰往常,万相顺应,可所思议,时因为因,则果为果;光减寿退,寿退光减,同行同住,名曰复常,万相倒逆,不可思议,时果为因,则因为果。山月者,此一增进,彼一减退,如一呼吸,即一轮回。
山曰:唯然,世尊!寰宇如呼吸,吸、息、呼、止,周而复始,一往复即是一轮回。
佛曰:增进(往常)于极,未退减间,作息止状,四大充满,福德圆满,名无量定,得无量定果,起无量慧因;退减(复常)于极,未增进间,四大皆空,还于真空,智慧圆满,名无量空,得无量空果,起无量定因。
山曰:稀有,世尊!往常时,因为因,果为果,寿相顺势;复常时,果为因,因为果,寿相逆势。光如动,寿如势,此增彼削,此削彼增。光为寿因,寿为光果;寿为光因,光为寿果。
佛曰:一往复轮回中,无论寿相顺逆、往复,四维诸相依是其位。缘何所故?四维光寿,本来不变不动,因心念所动故,使之光所往复,使之寿所往复。四维光寿,本来无因无果,因妄念执相故,使之光所为因,使之寿所为果。譬如此去西方,去往先渡一河,再过一山,后转一湖。归复先转一湖,再过一山,后渡一河。然河、山、湖使然安之,不变不动,是我动而已,痴人言之景物在动,然河、山、湖使然处之,必无因果(关系),痴人言之因河果湖。云云种种,皆为妄见,诸相等等,妄中之妄。
山曰:大哉,世尊!
佛曰:若以觉悟见之,也是相地见也,然之,见相是初法,空相(动词)是修行。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若以相见,作想两极(一止一息),智慧为因,福德为果,福德为因,智慧为果。参观修为,关照呼吸,是息(观)为定,是止(空)为慧。
山曰:唯然,世尊!然初修者,何当作念?
佛曰:善哉。何期光分别?如来一掌方寸,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立寰宇观大千,奚别如来一掌?
山曰:有说方寸无别,寰宇有别,是著小见境界。
佛曰:善哉。何期寿分别?众生刹那瞬间,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一世百世,奚别刹那瞬间?
山曰:有说闪顺无别,百万有别,是著小年境界。
佛曰:我作一砂,一尘小我,一石大我;我作一石,一砂小我,一河大我,江河不观砂尘,宇宙不观银河。光者何大?往来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有说虫者,朝生暮死,不知一日;有说芥者,春生秋死,不知一年;有说人者,生寿九九,不知一世;有说木者,生寿八百,不知一千。寿者何长?呼吸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阿弥陀佛,圆满觉悟,是无上无量之时空光寿究竟觉悟!
是此为说,观照所偈:
因生如来果,
果来如生因,
生如来果因,
来如生因果。




四大若空分十七

山曰:愿常住世,不先超脱,以化众生,共度解脱,世尊!何奚可取?
佛曰:大哉!善哉!山月觉者,佛陀所愿。止随大爱,心念不失,念力不失,可常驻世。地藏王菩萨如也,一切解脱佛陀是也。
山曰:何奚为佛?
佛曰:自度广度他,真觉见涅盘。觉悟为佛,佛非怪力,是说正觉,佛法无边,不可思议,有心之处,皆为佛土。

佛说已毕,众相皆空。一切过去、当下、未来相,一切有生、非生相,一切
是念、非念相,一切光、寿相,一切智慧、觉悟相,是空也空。如是我去。



真如法言分十八

关于三时之时限,诸说不一,有谓佛陀(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入灭后正法时代有五百年,像法时代一千年,或谓正法、像法各一千年之后,方为末法时期。前一种说法比较接近,就是佛陀入灭后正法时代有五百年,像法时代一千年,因此,大约从宋朝(960年)开始进入“末法时代”(魔法时代)。“末法时代”没有人践行《金刚经、坛经》开示的“明心见性的不二正法”,净土宗喇嘛教是主流。因为16开480页的《龙华真经》把实现明心见性的条件、过程阐解的很详尽,因此结束了长达千年之久的“末法时代”,开始了新的“正法时代、白阳佛法时代”。

《法元经》原经
原著:山月记

总目

授经济愿分第一 因我起业分第二
诸相非相分第三 世界大同分第四
法元境界分第五 般若性见分第六
无量清净分第七 外识依别分第八
意识相应分第九 法业究竟分第十
参观如是分十一 诸法幻化分十二
法正净心分十三 观见著相分十四
光寿止观分十五 光寿圆觉分十六
四大若空分十七 真如法言分十八

授经济愿分第一

如是我来。一时佛在大光明自在天,汇万法无相之众,一切过去生、当下生、未来生,一切有生非生、一切有想非想、一切有形非形,及一切可思议、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皆聚四面。是时,如来中正相比,众众居侧相应,概受法喜所染。尔时,佛觉众应者中,依缘而发,因念而起者,是名“山月觉者”。如来使作此经,托以铭世,其所撰载,故名“法元经”。时山月觉者受信持法、已见门径,唯疵法力精进、上善而就,垂怜众生婆娑、不能信持。佛所感同悲悯,留授斯文,以济大愿。

因我起业分第二

山曰:大哉世尊!一切罪业、一切烦恼、一切孽障,皆因“我”所依。然此“我”所因何在焉?
佛曰:善哉,当知此“我”非实所在、非有实所在,因信念在,因执著在。
山曰:非实所在,奚见四下?非实有所在,奚见如来?
佛曰:善哉。所说四下是所名四下,所说如来是所名如来,故所说、所知、所感、所觉之在非真在,概为虚在,是依五感六触在,是因念在,依念起,依念灭,此起也否,此灭也否,而实本无起灭,是念起念灭。众生非实生,众形非实形,是念力所生生,是念力所形形。山月者,予意何念?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生灭,实无生灭。如来所说,是名我在,实无我亦无在,依念力使然。
佛曰:又亦何如?
山曰:如来所说,是名所说,实无所说。所见四下,是名四下,实无四下。所见如来,是名如来,实无如来。
佛曰:善哉。一切心念皆因妄想,又因妄想生执著,又因执著起三业(欲、念、悔),又因三业而造三果(罪业、烦恼、孽障)。山月者,当知此“我”是妄想,因想著相,因相而具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此相世界,有形有际,见色、受想、秉持、触觉,而佛陀法门,无形无际,无色、无受、无持、无觉。

诸相非相分第三

山曰:云何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
佛曰:即证有我,念念不止(定),与人有别,是为我执,故有我相;即证有他,念念不止,与类有别,是为人执,故有人相;即证有生非生,念念不止,与物有别,是为众生执,故有众生相;即证时空因果,念念不止,彼此有别,是为光寿执,故有光寿相。何所谓光(执)?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远、近、微、巨之“光”(空间)差别,何所谓寿(执)?先、后、来、去、古、今、始、未、
起、止、久、短之“寿”(时间)差别。
闻我所偈:
有此四执,即为著相,
一切见相,皆由我相。
凡此差别,不见般若(智慧),
若相非相,即现如来。
山曰:稀有世尊,愿闻所法!若此,将喻何作念?
佛曰:如来鉴喻,譬如恒河(圣河),止观世界,一衣之水。所作诸相分别,形同作别一水。我相依别,我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流;人相依别,人为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源;众生依别,众生一滴,有别恒河,疏不同归;光寿依别,刹那一滴,有别时空,疏不同在。执此四相,唯别妄我分、属类分、平等分、境界分。山月者,意云何哉?
山曰:依我解意,是众我、众人、众生、众光寿、众世界、众境界同为恒河,无所分别,亦无所相分别。
佛曰:若作恒河念,是执法相念,是别法相、诸相,是不究竟、不了义、不彻底、不清净之有余涅盘(罗汉境界),山月者,莫作是念,我皆令入无余涅盘(佛陀境界)。
闻我所偈:
若见恒河,立著法相,
法相无相,亦无所在。
当知恒河,境界微尘,
见法非法,即入佛陀。

世界大同分第四

山曰:稀有世尊,唯宜所感!众生同元,始为一生,一流之水,唤名恒河,本来无二,何期分别?万物同属,始为一物,一山之石,作名须弥,本来无二,何期分别?
试作一偈,以籍教诲:
观照三千般若光,
莫知一世皆大同。
本来悉心除妄相,
原来无相可思量。
佛曰:善哉,言之精妙。如是,本来悉心除妄相,原来悉心就是相。

法元境界分第五

山曰:大哉,世尊!我相不化,则人、众、光、寿、法而无一余灭,理之云何?
佛曰:一切诸相,皆由念生,因念生我,依我生心,心载三业(欲、妄、悔),继发三毒(贪、嗔、痴)。痴 心晦暗,贪(过喜)嗔(过厌)过执。戒除贪、欲;定灭嗔、妄;慧度痴、悔。止观定慧,几于法门,亦非无上,必修为空,方得正果。止者即定,清净我念,观者即慧,空法万象。山月者,惟余三千虚空,肃然无法无念,万象清净,本来庄严,法喜充盈,智慧圆满。只因念力指染,愕而世界婆娑,凭空起色,幻化四维,气象聚合,福德若亏。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地水火风(构成世界的本元),无态无形;止息定静,无来无去;始末因果,无先无后;众生非生,无起无灭。唯然,念力所因,集结有形,四大(地水火风)和合,品类聚成,念所依者,生为众生,念无依者,形为万物。山月者,实告之,此生生,彼形形,往来成就,非一境界。
山曰:于意为何?
佛曰:念所雏聚,无想(逻辑)无受(作用),一点构成,莫作二处,此一维世界。气所始也,无形无质,纠集成线,莫见相状,此二维世界。光(空间)所始也,形色所以,相所分别,莫知因果,此三维世界。寿(时间)所始也,生灭所以,法所分别,莫了一世,此四维世界。当知,一维火大(量),二维风大(气),三维水大(液),四维地大(固)。地水风火,和合世界。又知,我执在先,人别属一(一维世界),众别属二(二维世界),光别属三(三维世界),寿别属四(四维世界)。一切众生,妄见四大,又执四大,合和我相、人相、众生相、光寿相,又依相作别。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清净我执,止(定)妄离相,究竟光寿,观(慧)照般若。

般若性见分第六

山曰:唯然,世尊!于大乘守清净心,离诸相护般若心,得持正果,不堕妄见,复归无性,应往何住?
佛曰:一切众生,本无缘故,秉性清净,智慧圆满。譬如明镜,初始观照光明,而因尘垢指染,不见本来面目。山月者,一切众生,本无生死,只因妄执,断除光明。山月者,我为之喻,人行荒漠,心遂痴狂,迷癫离性,自见蜃境,幻象为真,妄见不已,莫能断绝,自殆荒漠。是此,一切见相众生概同荒漠,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光影皆同蜃景,又以幻尘为实所真相,执宁幻化离所圆满空性。又如梦人,枉信为真,尔时觉醒,四大(地水火风)皆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本念所想,自性所幻。醒来又梦,梦来又醒,亘古轮回,执迷苦海。山月者,实无蜃景,妄心幻执,依缘六触(眼、耳、鼻、舌、身、意),迷离般若,妄见生死,不获解脱。山月者,于意如何?
山曰:大哉世尊!涅盘如梦醒,梦醒当下觉。
佛曰: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尝作一偈:
空作一梦生世界,
醒来无所是真切。
不是六尘难化灭,
只缘梦人不自觉。
佛曰:一切心念生幻想世界,一切世界依幻想妄见。山月者,又意云何?
山曰:唯然,世尊!
尝作一偈:
大千尽在一念中,
念灭六道化虚空。
不是轮回难解脱,
只缘众生多情衷。
佛曰:即知真空,空本无相,若空是空,即著空相。此空实无,了无境界,般若不照,莫有能知。但凡说空,必不得空,如来说空,是名真空。犹如逝者,自莫能言,侃谈从流,概莫知死。
山曰:如来所空是名为空,非执著于空,亦无空境界。一切主观皆不得空,而时,智慧圆满,福德无量,不止不动,不觉不依,自得于空,亦非所得,实无所得,是名所得。

无量清净分第七

佛曰:善哉。法无上如来觉悟者,是当了别无量阿僧只(无限众多)相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法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劫空空如也,无量阿僧只名空空如也。是无轮转,亦无身生灭,亦无相生灭,亦无法生灭,亦无量生灭。唯然心念生灭,名称生灭,幻化生灭,空虚生灭。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得无上如来智慧者,拭镜去尘,重照光明,般若究竟,映见本性,心相无住,复归于空,幻化寂灭,本性为空。山月者,当作是念。
山曰:观照,世尊!呃而芸芸众生,既明法门,何不皈依?既见智慧,何未光复?
佛曰:只因外求于相,不能内施于心。口说般若,志在迷离,行往智慧,心未所向。山月者,膏肓之体,不同健硕,末世之法,不同盛况。

外识依别分第八

山曰:复又谓何?
佛曰:只因幻化成真故,幻化相应六尘故,六尘相应六触故,六触相应六识故。六识所依,六识所缘,六识助伴,六识作业。总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作此六识见别。此六识,作别色、声、香、味、触、法,见性观、闻、嗅、尝、受、想等此分别。
山曰:稀有,世尊!何谓眼识别?
佛曰:别色种性,观色为相。概略有三,显色、形色、表色。青黄赤白,显所色也;曲直方圆,形所色也;行住动静,表所色也。眼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耳识别?
佛曰:别声种性,闻声为相。概略有三,响声、音声、波声。高低悠扬,响所声也;律调吟鸣,音所声也;轰伏震荡,波所声也。耳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鼻识别?
佛曰:别香种性,嗅香为相。概略有三,质香、气香、感香。花果料脂,质香者也;醇烈焦腐,气所香也;爽郁清芳,感所香也。鼻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舌识别?
佛曰:别味种性,尝味为相。概略有三,本味、品味、察味。酸甜苦咸,原所味也;甘涩辛辣,品所味也;厚薄鲜淡,察所味也。舌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何谓身识别?
佛曰:别触种性,受触为相。概略有四,地、水、风、火四大种子依识别。贴压磨擦,质之所然,地之所以;力拉柔重,性之所然,水之所以;痛痒疲疾,气之使然,风之所以;温凉寒热,法之使然,火之所以。身识依别,又复贪嗔,痴妄所以。
山曰:唯然,世尊!

意识相应分第九

佛曰:上五识身,将作外识,比应意识互为助伴,意识俱依外识,外识所缘意识。
山曰:孰谓意识?
佛曰:能观注、认识、析别、作想、寻伺者。
山曰:孰性何谓?
佛曰:想、思、懈、惰、惭、愧、信、妄、悲、悯、惊、恐、恍、惚、邪、淫、羞、耻、爱、恨、忧、虑、焦、躁、愠、惬、忈、恕、恩、怨、慈、悲、怜、惜、忿、懒、骄、慠、忐、忑、享、乐、舒、缓、恼、怒、慢、执、疑、惮、忏、惘、谄、怔、恋、恶、急、怠、憘、憎、忍、惩、憨、智、愚、慧、慎、忌、悬、惑、畏、惧、怡、悦、患、息、懊、烦、郁、闷、情、意、妒、嫉、憾、悔、感、念、贪、嗔、怂、欲、痴、癫、狂、迷、慌、安、觉、察,云云百性。当知一切三业三毒皆为之出。
山曰:复又何如?
佛曰:复而应地,若醉应地、若狂应地、若梦应地、若醒应地、若执应地、若觉应地,等六应地。何而醉?外识利导故;何而狂?逻辑颠倒故;何而梦?心志昏厥故;何而醒?心志光明故;何而执?业障幻化故;何而觉?定慧消业故。
山曰:唯然,世尊!何谓意识别?
佛曰:别识本性,妄见五识,别法本性,妄想诸法。概略有四,本识、妄识、善识、恶识。寻、伺、执、住,本识无智无愚;想、思、意、念,妄识无善无恶;智、慧、慈、悲,善识观照般若;愚、痴、贪、嗔,恶识堕入无明。意识依别,妄见诸相。
山月者,闻我所偈:
凡有所依,即为著相,
凡有所持,亦为著相。
若有法门,无住之心,
诸相如是,法相如是。
真如觉悟,知非即舍,
从善如流,圆满福德。
山曰:大哉,世尊!唯然,世尊!

法业究竟分第十

佛曰:山月者,当唯谛听!圆满无上觉,本空无法相,无上真如来,本净无佛相,无量那由他(无限多的一切),本寂无色相。圆满空寂,无所佛法,清净佛土,无所如来。妄想所生,佛土庄严,幻化所由,如来灭度。当知一切观照,皆为幻化,以至此言,亦不可执,如有所著,即为非法。
山曰:然佛陀何所达?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陀无所达,所见佛陀皆由心念生。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灭。有心念故,取法相故;取法相故,生佛陀故;心念涅盘,法相皆空;法相皆空,佛陀随空。但凡有余涅盘,妄想终归不止,佛相必住色界,佛陀必存不空。佛陀常化法身,只缘净他自空,如来长不能去,缘为自不可去。去者真,留者相,空其身,余其影。此说佛陀是说佛陀,是名佛陀,非有佛陀。
山曰:唯然,世尊!然依何持信如来所言?
佛曰:即是如来所语,亦是我慧幻相之自觉,而如来无所在,亦无所言。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陀止于幻化界,
上上即为空境界。
众生若得圆满觉,
如来自能空一切。

参观如是分十一

山曰:唯然,世尊!佛陀者,幻化界所至极者,若说上之有上,此必为空。大哉,世尊!众生修行,弗修弗空,无所修佛,亦失真如。然此,应何参礼佛像,应何供养我佛?
佛曰:善哉,善哉,莫大善哉!如来曾于无量光寿,参供千万佛而得诸善圆满无上真如,当知不止一佛、二佛、三佛百千万佛,是一切诸佛法相,一切诸佛真相,一切诸佛现相,是此参供非等参供。山月者,众莫能知,其知也否,于是至今,了无所得。身相如来,爱大莫哉,有如父母,同于兄弟,有如至亲,同于我身。
山曰:善哉!世尊!法相如来,如造如化,身相如来,如亲如我。
佛曰:山月者,养之父母,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兄弟,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
佛曰:山月者,养之自身,诚如难也?
山曰:不难,世尊。佛所说也,诚如易也。为之父母,慈孝有道,为之兄弟,悌义有道,为之诸亲,善爱有道,为之自身,自好有道。
佛曰:佛无所奢,止增譬类,若说有奢,即为谤佛。
山曰:仅遵。
佛曰:参供诸佛,亦非执著,心所至也,行所随也。望莫贪法,执著住相,口中念念,丝丝不动。又如譬类,有将欲行往须弥(圣山)者,未知途径所以,途遇知路人,往闻问之,径直西方,是人闻知若狂,顶礼不止,膜拜不去,路人怪哉“西行须弥,今已明示,久久不去,是去须弥?说往须弥,半途而废,执著路人,此是须弥?”
山月者,闻我所偈:
佛是指路人,问罢当自去,
话别莫多时,西天路遥遥。
复遇迷路人,自当多悲悯,
知途是法门,行途是觉悟。

诸法幻化分十二

山曰:复次,佛法何所依?
佛曰:山月者,实告之,佛法无所依,所见佛法皆由幻中生。譬如,蜃景当空,庙堂在空(双关),庙堂既空,其佛亦空,即是空空,何求登堂?幻化所以。
山曰:既知是幻,当则心、念、身、相皆为幻,圆满是幻,空寂是幻,修为是幻,佛法是幻,心念俱幻又当唯修持?又当何修持?
佛曰:大莫善哉!既知是幻,当以幻化幻,以幻觉正幻法,以幻法弃幻心,先由幻法离诸幻,暨证得圆满觉悟,自一切那由他境、阿僧祗劫终获解脱。山月者,所说解脱,譬如筏喻,筏之所用,涉水渡岸,待到彼岸,何须负筏?幻为用也,不为执也,法为器也,不为身也。筏以渡河,登彼即舍,凡著筏者,不知其用。幻以渡幻,解脱即舍,凡著化者,不知其用。
山曰:稀有,世尊!然当应何护持法念?
佛曰:山月者,应无所护持。当知,佛法遍住,无所不是,无论信持,不失不得。法主万象,无甚不在,一切自然,皆在法中。众在法中,法不在众,凡能护持,即非佛法。

法正净心分十三

山曰:唯然,世尊。然何离幻?
佛曰:依所处置,离(幻)心离(幻)念,即离诸幻。
山曰:当何以幻(法)正幻(心)?
佛曰:若发离幻念,必作离相念;若发离相念,必作无住念;若发无住念,必作等持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即无上界之等同觉悟念);若发等持念,必作清净念。清净我念,必受持禁戒,持戒非终道(非为最终目的),唯净修法门。
山曰:唯然,世尊!如何依法清净观?
佛曰:诸身合和,地水风火,究竟合和,岂能离散?故此聚合,一时而已,四大借缘,本是分离。
如若破离,一尘不染,身心俱灭,我相何依?本无一物,缘起妄想,妄想皆无,一切皆空。
山曰:唯然,世尊!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耶?
佛曰:众生非生,合和之形,同是尘埃,奚有差别?众生非生,离形俱散,同是虚无,奚有差别?同尘同无,同复同归,始末相同,自然等同。此等持即为无上界、无别见之等持觉悟(即成佛)。

观见著相分十四

山曰:大哉,世尊!生有著相者,而非生有著相乎?
佛曰:凡有所依,凡有所承,凡有所持,凡有所载;凡应所力,凡应所牵,凡应所观,凡应所知。以至凡于因果、凡于光寿者即为著相。故有生非生,皆在其中,此中之外便是空。
山曰:何不著相?
佛曰:一切无知无觉(主观),即不著相,一切不知不觉(客观),即是真空。
山曰:大哉,世尊!

光寿止观分十五

佛曰:凡作光寿相、光寿分别,亦非圆满觉悟。
山曰:缘何所谓?
佛曰:光寿见别,是著光寿相,作光寿分别。四大幻化,延延不止,光寿所以。又复光寿,因生果灭,轮转妄见。又复妄见,执信幻化,堕入因果,不能解脱。
山曰:然此,因何作念?
佛曰:心念索然,意识寻伺,生光寿相,起光寿别。若诸相有实性,则光寿亦有实性,如物如体,并非不可识然。光者载诸相,寿者运诸相。
山曰:无载者,相无所依,无运者,相无所往。
佛曰:然。光返(相反和返回)者,空也,寿返(相反和返回)者,定也。
山曰:空即离光相,定即离寿相,光至极得定,寿至极得慧。
佛曰:然。光寿者,互助伴,同比应,相幻化。光变寿随,寿变光随,随同如一,变化无二。

光寿圆觉分十六

山曰:唯然,世尊!光寿何相识?
佛曰:光寿之相,有量有边,有形有际,只因众生不能慧定,故不可思议。若以相见,光有增减(空间大小),寿有进退(时间进退)。
山曰:唯然,世尊!光为相之体(本体),寿为相之性(规律),光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再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寿由极归无(从大到无),再由无至极(从无到大),光寿二者,随往随复,相反比之。
佛曰:光增寿进,寿进光增,同行同住,名曰往常,万相顺应,可所思议,时因为因,则果为果;光减寿退,寿退光减,同行同住,名曰复常,万相倒逆,不可思议,时果为因,则因为果。山月者,此一增进,彼一减退,如一呼吸,即一轮回。
山曰:唯然,世尊!寰宇如呼吸,吸、息、呼、止,周而复始,一往复即是一轮回。
佛曰:增进(往常)于极,未退减间,作息止状,四大充满,福德圆满,名无量定,得无量定果,起无量慧因;退减(复常)于极,未增进间,四大皆空,还于真空,智慧圆满,名无量空,得无量空果,起无量定因。
山曰:稀有,世尊!往常时,因为因,果为果,寿相顺势;复常时,果为因,因为果,寿相逆势。光如动,寿如势,此增彼削,此削彼增。光为寿因,寿为光果;寿为光因,光为寿果。
佛曰:一往复轮回中,无论寿相顺逆、往复,四维诸相依是其位。缘何所故?四维光寿,本来不变不动,因心念所动故,使之光所往复,使之寿所往复。四维光寿,本来无因无果,因妄念执相故,使之光所为因,使之寿所为果。譬如此去西方,去往先渡一河,再过一山,后转一湖。归复先转一湖,再过一山,后渡一河。然河、山、湖使然安之,不变不动,是我动而已,痴人言之景物在动,然河、山、湖使然处之,必无因果(关系),痴人言之因河果湖。云云种种,皆为妄见,诸相等等,妄中之妄。
山曰:大哉,世尊!
佛曰:若以觉悟见之,也是相地见也,然之,见相是初法,空相(动词)是修行。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若以相见,作想两极(一止一息),智慧为因,福德为果,福德为因,智慧为果。参观修为,关照呼吸,是息(观)为定,是止(空)为慧。
山曰:唯然,世尊!然初修者,何当作念?
佛曰:善哉。何期光分别?如来一掌方寸,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立寰宇观大千,奚别如来一掌?
山曰:有说方寸无别,寰宇有别,是著小见境界。
佛曰:善哉。何期寿分别?众生刹那瞬间,奚有彼此分别?
山曰:无所分别。
佛曰:一世百世,奚别刹那瞬间?
山曰:有说闪顺无别,百万有别,是著小年境界。
佛曰:我作一砂,一尘小我,一石大我;我作一石,一砂小我,一河大我,江河不观砂尘,宇宙不观银河。光者何大?往来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有说虫者,朝生暮死,不知一日;有说芥者,春生秋死,不知一年;有说人者,生寿九九,不知一世;有说木者,生寿八百,不知一千。寿者何长?呼吸之间。
山曰:唯然,世尊!
佛曰:阿弥陀佛,圆满觉悟,是无上无量之时空光寿究竟觉悟!
是此为说,观照所偈:
因生如来果,
果来如生因,
生如来果因,
来如生因果。

四大若空分十七

山曰:愿常住世,不先超脱,以化众生,共度解脱,世尊!何奚可取?
佛曰:大哉!善哉!山月觉者,佛陀所愿。止随大爱,心念不失,念力不失,可常驻世。地藏王菩萨如也,一切解脱佛陀是也。
山曰:何奚为佛?
佛曰:自度广度他,真觉见涅盘。觉悟为佛,佛非怪力,是说正觉,佛法无边,不可思议,有心之处,皆为佛土。

佛说已毕,众相皆空。一切过去、当下、未来相,一切有生、非生相,一切
是念、非念相,一切光、寿相,一切智慧、觉悟相,是空也空。如是我去。

真如法言分十八

著作人物

汤珂(1981-?),即“山月记”。
原著名“山月记”、经文中“山月”,均其著作代名。

著作时间

己丑年丁卯月原经五日成文;
己丑年戊辰月释译十日成文。

经文说要

全经六千余文,概略十八分,由浅入深,逻辑紧密,以对答互通的形式,通达初、中、上逐级修行法门。

经文中第一分说毕《法元经》的来由。

经文中第二分至第四分说毕题引:由关于“执我存在”的“起始发问”,引出了“别相见地”的“根源误解”;从“别相见地”的“根源误解”,引出了“时空因果”的“著相见别”;由破除“见相差别”的“逻辑立论”,引出了“合和大同”的“一相见地”。

经文中第五分至第十分说毕初乘境界:由“合和大同”的“一相见地”,引出了“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从“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引出了“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从“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引出了“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从“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引出了“迷障本我”的“六识依别”;从“迷障本我”的“六识依别”,引出了“相识相应”的“心性见别”;从“相识相应”的“心性见别”,引出了“空我见真”的“法业究竟”。

经文中第十一至第十三说毕中乘境界:由“真性佛陀”的“参观法门”,引出了“莫贪于法”的“究竟修行”;从“莫贪于法”的“究竟修行”,引出了“见法著相”的“真如法门”;从“见法著相”的“真如法门”,引出了“法无所法”的“圆觉解脱”。

经文中第十四至第十七说毕大乘境界:由“有应为相”的“万物有执”,引出了“无因无果”的“定慧光寿”;从“无因无果”的“定慧光寿”,引出了“化灭光寿”的“究竟解脱”;从“化灭光寿”的“究竟解脱”,引出了“普渡众生”的“圆满法业”。

经文中第十八分说毕如来无上妙法。


什么是《法元经》?
汤珂(1981-?),即“山月记”。原著名“山月记”、经文中“山月”,均其著作代名。著作时间 己丑年丁卯月原经五日成文;己丑年戊辰月释译十日成文。经文说要 全经六千余文,概略十八分,由浅入深,逻辑紧密,以对答互通的形式,通达初、中、上逐级修行法门。经文中第一分说毕《法元经》的来由。

什么是《法元经》?
经文中第五分至第十分说毕初乘境界:由“合和大同”的“一相见地”,引出了“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从“无相之地”的“法境开元”,引出了“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从“妄见幻化”的“无明世界”,引出了“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从“清净妄见”的“本我智慧”,引出了“迷障本我”的“六识依...

元经属于什么经
元经属于元经。指大纲,大法。唐·陈子昂《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上以明国之大赏,下以雪臣等谬功……此诚国之元经,不可苟而利者。”古籍介绍:《元经》·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其书始晋太熙元年,终隋开皇九年,凡九卷,称为通之原...

佛弟子进,请教一个是否亵渎的问题?
《法元经》佛曰:本来悉心除妄相,原来悉心就是相。《法元经》第六分,拭镜去尘见般若;第十一,供养如是现佛陀。'''般若性见分第六'''山曰:唯然,世尊!于大乘守清净心,离诸相护般若心,得持正果,不堕妄见,复归无性,应往何住?佛曰:一切众生,本无缘故,秉性清净,智慧圆满。譬如明镜,初始观照光明,而因尘垢指...

类似《道德经》《易经》的书都有什么?
《太上感应经》《道法会元》《修真十书》等;3、佛教:《金刚经》《心经》《楞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观无量寿经》《药师经》《地藏经》等。《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

回元法最早被写进一本书中,书名叫?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本关于中医理论的经典书籍,总结古代中医的理论和经验,包含回元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回元法通过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手段,调和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恢复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目的。这本书在中医领域有很高的地位,中医的发展和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简介
又《云笈七签》卷三一亦收录此经。本篇言存思身神之法。经文宣称人之结胎成形生神,皆由太微天帝君主之,身体上中下三部各有八景共二十四神镇守。上部八景即脑神、发神、皮肤神、目神、项髓神、膂神、鼻神、舌神。中部八景即喉神、肺神、心神、肝神、胆神、左肾神、右肾神。下部八景即胃...

五经包括什么?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简称《诗》《书》《礼》《易》和《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部,每部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

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法经》的时代背景 从产生的时代来看,《法经》与《十二铜表法》都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法经》是李悝为魏文侯师时编纂的,从李悝的生卒年月(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95年)可以推定《法经》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而《十二铜表法》,是于公元前450年制定完毕,在公元前449年公布的。《法经》...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下一句是什么呢?
《太玄经》以“玄”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成为儒家、道家及阴阳家之混合体。扬雄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及天文历法知识,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提出了“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等观点。《太玄经》含有一些辩证法观点,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对立...

米脂县17210043390: 法元经(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图书) - 搜狗百科
庞左新快: 《法华经》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妙法”指的...

米脂县17210043390: 谁知道中国古代的盂兰盆节? -
庞左新快: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

米脂县17210043390: 现在贷款买车容易吗?需要些什么手续?是不是贷款买什么车都可以? -
庞左新快: 1、从银行审核和放款速度上.今年银行贷款政策比较紧张,放款速度没有以前快,一般都需要排队等 2、贷款材料:身份证复印件,收入证明,户口本复印件,首付款证明有房子的客户提供房产证复印件,没有房子的客户则要找担保公司作担保 3、贷款流程:可以到经销商处签订贷款时提出贷款申请,也可以到第三方平台上申请车贷,有银行或担保公司客户经理协助办理贷款 更多汽车贷款知识可到爱购金融网上去看看,苏州地区客户还可在线申请汽车贷款,爱购金融网和苏州地区多家银行和汽车经销商,担保公司合作,提供购车,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 http://www.igojr.com/car-loan-channel.html

米脂县17210043390: 商鞅的两次变法分别是公元前多少年? -
庞左新快: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主要有下列几点: 1.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将李悝《法经》颁布实行,增加了连坐法.就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一家藏“奸”,什...

米脂县17210043390: 商标如果要自己注册商标是不是必须得去北京 有什么方法 除了中介 -
庞左新快: 一、注册准备: 1、注册方式的选择: 一种是自己到国家商标总局(办公地在北京)办理商标注册事宜(中国商标法允许本国公民直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申请). 另一种方式是委托一家经验丰富的商标代理组织来向...

米脂县17210043390: 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日常生活与饮食应注意些什么? -
庞左新快: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认为本证的形成原...

米脂县17210043390: 身体浮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抑制? -
庞左新快: 水肿的原因很多,大多是组织间隙过多的渗出液体,一般常见的情况都有心源性的水肿和肾*性的水肿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水肿 正常来说,由食物和饮料中吸收的水分经血液和淋巴循环后会由汗腺和尿道排出体外,容易浮肿的人可能是这两个系...

米脂县17210043390: 如何调理内分泌失调 怎么调节内分泌失调好呢?有没有人对这个了解的,知道什么好方法吗? -
庞左新快: 现代女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身有经、带、胎、产等特殊生理过程,日常生活中又肩负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比其他人群更易受到风、寒、暑、湿、热等外邪的侵害,导致气机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冲任病变.因为女性较敏感...

米脂县17210043390: 身份证消磁了怎么办?是不是要去当地的公安局(派出所)补办? -
庞左新快: 不是: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身份证可以异地换领(芯片无法读取),但是有严格的限制:1,对于相貌特征发生较大变化,且居民身份证未登记指纹信息难以确认身份的,公安机关将不予受理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申请;2,对伪造、变造、买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