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州和郡的区别

作者&投稿:岑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郡和州的概念是什么?~

《三国演义》的地理混乱是出了名的。但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实在是太成功了(热销数百年,一直盘踞在小说类销售榜前列-_-!),以至于它的锋芒能盖过历史的光辉。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么赤壁之战前,孙氏占有的六郡应该是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庐陵郡。吴景为丹杨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李术为庐江太守,加上孙策自领的会稽太守,合计共为孙策全盛时期的江东六郡

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三国演义》当中的某些州当作县理解。大概作者认为明时的州府一级相当于汉时的县,所以用明时较通俗的说法代替了。(这是我自己意淫的!)

至于八十一州的说法只能作为虚数,或当作“多”理解。江东六郡实为九十二县。

荆襄九郡
即荆州。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

九郡四十二州
指荆州。按:当为九郡四十二县。东汉荆州共辖县实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实为南阳、江夏、襄阳三郡所辖县数目。

陇右
指陇山以西地区,即凉州。相当于今陕西陇县西部甘肃一带。

西州
即凉州。因地处中原之西部而称西州。

州大
http://bk.baidu.com/view/103020.htm

郡较小
http://bk.baidu.com/view/109692.htm

三国时州是第一级行政区,相当与现在的省;郡是第二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三国演义》有许多历史和地理的错误,请不要相信。

汉惠帝三年,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监督词讼,后来各州又都设立了监察御史。汉文帝十三年,因为有些御史不能奉公守法,为了制约他们,于是派出丞相史出刺同时监督监察御史。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监察御史并不再设置,元封五年,设置部刺史一职,巡查各州郡守,“部”也就是州,“刺”是检举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当时的刺史并不处理地方政务,主要是负责督察郡守,汉代制度,刺史掌管六件事:1、地方各豪族大户是否触犯礼制并田造宅、以强欺弱、以众欺寡;2、郡守是否奉行诏书、遵守典制,有没有背公向私、曲解诏书以自谋利、侵扰百姓、聚敛为奸;3、郡守是否任意断案、不秉公执法以及治内自然灾害和妖异祥瑞、流言蜚语;4、郡守是否为国家公正选拔人才;5、郡守子弟是否横行不法;6、郡守是否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改正令。

到汉成帝绥和元年,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上奏,认为古代的时候选用诸侯中贤能的人担任州伯也就是牧,当时的部刺史担任的是牧伯的职责,考评大吏,按照《春秋》之法,以贵理贱,不以卑临尊,刺史本身官秩仅六百石,却考察官秩二千石的郡守,身份和职责不相吻合,要求停派刺史,改用州牧,汉成帝批准了他们的意见。这次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称州牧,官秩提高到真二千石,实际职能并没有变化。汉哀帝建平二年,丞相朱博认为过去刺史官据下职,秩卑赏厚,又有向上升迁的动力,所以工作积极,而州牧由于本身官高禄厚,只是自守其位而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奏请汉哀帝将州牧复改为刺史。汉哀帝元寿二年,哀帝身死,汉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称制,任用王莽主持朝政,事事好古的王莽自然就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在西汉时期,州牧和刺史虽然主管考察地方官员,但都是中央官员,在地方上没有治所,每年乘坐传车(驿车)周游所察州郡,东汉时才有自己的治所。

在西汉时,州牧或者刺史每年秋分出巡,年初返回京都汇报,到了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州牧开始常年驻守地方,自行考评官吏。这是州牧权力开始增大的起点。到建武十八年天下为十三部,(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裁去朔方刺史部,改十三州为十二州。)外十二州置刺史,司隶校尉司一部。这次改动延续了一百四十六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由于黄巾起义等动乱的打击,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统治,于是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像刘焉、刘虞等都是在此时由朝廷九卿之位出任州牧,位在郡守之上,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州也是在此时变成了行政区。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就这样理解吧,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郡相当于现在的市,当然也要分一些县级市之类的,例如赤壁大战后的襄阳郡,这个郡曹操赤壁大战后,为了防备南郡刘备军而新划分设计的,只有襄阳、樊城一线而已,襄阳郡就是具有军事意义的一个县级市
还有直辖市,例如司隶,因为有洛阳在,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北京
州西汉时为了方便中央控制设刺史,当时刺史是真正的一州最高长官,后来朝廷为了平黄巾之乱,增设州牧一职,州牧就取代了刺史成为一州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可以这样理解,州牧是现在省党委书记,而刺史是省长,真正握有实权的是谁,自己琢磨吧
郡有太守,还有守城的都尉,一文一武,一政一军,但太守有节制都尉的权力

  三国时期,郡是州的下级行政单位,州是地方行政的一级行政单位。

  秦始皇,一统江山,为加强统治和对地方上的有效控制,改分封为县郡。郡下领数县。
  到了汉朝,太祖刘邦在秦之郡县制的基础上施行郡国并行制。请注意,这个时代还没有州。

  汉武大帝时期,是州之萌芽期,汉武为加强对地方的监控和有效管理,置刺史,以州为单位派御史出京巡视各郡国(“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个时候的州,还是个监察机构。派出的刺史也是位卑而权重。

  但到了东汉,州就由监察范围变为了行政区划,重要的州由中央重臣担任,称呼也由原先的刺史改为州牧。非中央重臣所领的州,虽然官名上还是叫刺史,但实际上其职责已由监察变为执行实际政务。从此,州就成为地方行政的最高一级机构而存在,地方行政机构也由原先的郡、县两层,变化为州、郡、县三层。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

三国时期天下分十二个州:
幽州,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京津,内蒙一小部分,辽宁,吉林,朝鲜,韩国北部
冀州,今河北南部,山东一小部分
并州,今山西,内蒙南部
(雍州,陕西中部,甘肃东部,东汉时期叫司隶)
凉州,甘肃西部,宁夏,内蒙西部,青海一小部分
青州,山东东部
兖州,山东西部,河南东部
豫州,河南大部
徐州,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一小部分
扬州,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江西,浙江,福建
荆州,河南南部,湖北,湖南,贵州东部
交州,广东,广西,越南大部,老挝一小部分,柬埔寨一小部分。
益州,四川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云南,贵州西部,缅甸北部,老挝北部
州下设郡,每个州所管辖的郡多少不等,有的才几个,有的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

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牧是一州最高首长,刺史次之。前者是行政职务,后者是监察职务。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州和郡,哪个面积大?哪个级别高?
1. 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刺史监郡制。中央御史中丞属下设有刺史13人,分片监察各郡国,这些片区被称为“部州”。这13部州分别是: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朔方州、并州、幽州和交州。2. 最初的刺史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官,没有固定治所和自己的部属,办差时临时从所...

古代郡县制度,各州郡县的隶属与区别
郡守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40郡之多。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 ,武帝以后...

中国 古代行政区 如何 排列的??州郡县 等大小顺序?
东汉(州制):首创州制行政监察区,在 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分理全国十三 州,中国开始出现 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三国魏晋南北朝:大致上沿袭东汉 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隋朝:改为 州、 县 两级行政区划制。唐朝(道制):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 道 ,道 下辖 府、州(府州...

汉朝时候直到三国时期的“州”和“郡”哪个行政区域的面积大?哪个的行...
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三国演义》当中的某些州当作县理解。大概作者认为明时的...

三国演义中的州郡县具体是什么?州应该比郡大吧?为什么说东吴取得江 ...
1. 在东汉时期,全国设有十三州,每个州下辖的郡、国数量不等。州设有刺史或州牧,负责监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2.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开始,朝廷重臣被任命为州牧,州的行政地位逐渐固定,成为一级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军政长官。3. 司隶州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州,辖境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南部、河南...

请问郡的概念是什么?和州或县比是多大的概念?谢谢~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青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

三国时期州的最高长官是什么州牧,其后是郡,最高长官是太守,我说的对...
郡的长官就是太守,上边还有州,三国时,天下共分十三州,州的长官是刺史,像刘表就是荆州刺史,郡下还有州,东吴就是号称六郡四十一州,

东汉末年到三国,郡和州是什么关系?哪一个行政级别高?
蜀只有益州。三国 十三州一部各郡 司州(司隶校尉部):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於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蜀有幽州:分置涿郡、代、渔阳、上谷、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等十郡一国,下辖69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北、辽宁与...

古代郡县制度,各州郡县的隶属与区别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郡由朝廷直接管辖,国分封给有功劳的大臣,每国各领数郡土地,郡、国数目比秦代有很大的增加。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已达103个,郡和王国之下有县、邑、道、侯国。县、邑有1314个,道32个,侯国241个 。汉代在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同时还采用了州制。封国势力过于...

中国行政区划的州郡时期
可见,西汉末年郡和国级别虽相同,实际上是郡大国小。西汉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执掌西域军政大权。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刘秀时确定,基本沿用了西汉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

三河市14755508984: 三国时期的州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欧命美多: 三国时期的州牧、刺史、太守分别是州的行政军事长官、州的行政军事长官、郡的行政军事长官.1、州牧曹魏继承东汉的州牧制度,将其固定化,正式成为州郡县三级制...

三河市14755508984: 三国的郡是什么意思 -
欧命美多: 汉代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设“刺史”(不同时期也叫“州牧”,如刘备曾经是“冀州牧”);“州”下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设“太守”;“郡”下面还有“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三国时魏、吴、蜀都...

三河市14755508984: 求三国时期各州郡县建制 -
欧命美多: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大致如下:(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下有叙述. 因此“州”是大于“郡”的,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

三河市14755508984: 三国时期所有的郡的情况!
欧命美多: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其他的称谓错误,比如州的长官,在东汉时称“州刺史”,黄...

三河市14755508984: “州”和“洲”的区别?
欧命美多: 『州』: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指“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说五百家为一州,一说一万家为一州”;第二个指“古代行政区,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洲』:水中的陆地.洲指“五大洲”的意义是明代以后才有的.

三河市14755508984: 热血三国中怎么区别州城和郡城?
欧命美多: 有点的是州城 看到了 这个是州 洲称红色的 郡城黄色的 全地图12个洲城 97个郡城

三河市14755508984: 古代洲县两个行政单位的区别? -
欧命美多: 在秦朝和两汉、三国时,州大于郡,郡大于县,往后就只有县,没有州了.

三河市14755508984: 汉代三国时期的牧,刺史,太守,哪个官职大?有什么区别呢? -
欧命美多: 按照顺序为:州牧、刺史、太守.太守一般是郡一级的长官(也有县一级).刺史(全称是刺御史)最早是州一级的监察官员,东汉年间逐渐成为州一级的(行政)长官.同时,“州”也逐渐由单纯的监察级别演变成行政级别.州牧是汉末时刘焉上书建议汉朝廷设置的州一级军政合一的长官(相当於有兵权的刺史),本来为了便於击败黄巾,实际上已经是军阀的雏形.

三河市14755508984: 三国的时期地域是怎样划分的?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欧命美多: 三国时沿汉制,分十三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比郡大,例如豫章郡属于扬州.

三河市14755508984: 三国时期的东吴的州郡! -
欧命美多: 所谓八十一州是明朝时的地域划分了..罗老夫子写书时没有注意到时代差别,所以造成了这个错误.按照东汉末年的划分应该是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庐陵郡这六郡. 你问是否是郡下辖州,可以肯定告诉你不是.在东汉时分十三州,各有州牧刺史,而州下有郡,郡下有县,这是先秦以来的定制,郡县制阁下总该知道.所以实际上江东是六郡,郡下有九十二县而已. 自汉以后慢慢州就多了起来,不像原本只有十三刺史部.而三国后期孙权又把交州分为了交,广两部.这样就又多出一州.至于唐朝之时州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往往一州只相当与汉时一郡而已,徒有其名.而汉时一州则覆盖地域甚广,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诸侯州牧刺史等等会有很大的势力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