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九月十日偶书》赏析

作者&投稿:钊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煜九月十日偶书的意思~

  为了摆脱王朝末日这种“鸦啼影乱天将暮”的恐惧与烦恼,李煜只好遁逃醉乡,借酒浇愁。他靠“杯中物”来消磨时光,特别是在烛残漏断、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更是醉复醒,醒复醉,一味在醉乡和梦乡中寻求精神解脱。每年的“秋雨梧桐叶落时”,是李煜最为凄凉、伤神的季节。


  一次,他在夜阑酒醒之后无法入睡,倚枕沉思。面对秋雨孤灯,他望着身边同他患难与共,为他分忧解愁的小周后,想起前半生的悲欢离合,不禁百感交集,心绪难平,痛觉世事无定,生命短促,大有“今生已矣”之慨。他深悔自己不该生在这个身不由己的帝王之家,面对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时局一筹莫展;也怪自己当初想皈依佛门,却无勇气斩断同世俗的万缕情丝,倘若昔日能断然超脱红尘,而今就不必因沧海横流而忧心如焚了。眼下,他虽然尚未跨入“不惑”之年,但已早生华发,鬓染秋霜。他对此并不大惊小怪,觉得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像晋朝潘岳那样,写什么《秋兴赋》来惊叹自己双鬓斑白;他认为只要能借助诗酒发泄淤积胸中的愤懑,便是最大限度的自我超度。


  想到这里,他蓦然起身,披衣下床,挑灯夜吟,写了一首七律《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5823871.html

秋莺
残莺[①]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②]游。老舌百般[③]倾耳听[④],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⑤]背世[⑥]同悲鲁,浏亮[⑦]如笙碎[⑧]在喉。莫更留连[⑨]好归去,露华[⑩]凄冷蓼花愁.

[①] 残莺:后主自比。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曰:“残莺一何怨,百啭相寻续……歌残莺,歌残莺,悠然万感生。”何事:嗔怪自诘的声口,悔恨自家为何不识时务。然欲致这层妙悟,必先明作者残莺自况,托物言志的写法,则“秋”字也非闲文,读诗不可不察。钱起《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②] 独:入声,仄。《平水韵》属“一屋”。

[③] 老舌百般:犹“老舌百啭”。欧阳修《画眉鸟》曰:“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两诗同为咏鸟诗,然后主诗乃“有我之境”咏身世,欧公诗谓“无我之境”寄襟怀,可参看。舌:入声,仄。《平水韵》属“九屑”。

[④] 听:出句煞尾字,音tìng,去声,仄。《平水韵》属“二十五径”。

[⑤] 栖迟:《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诗集传》:“栖迟,游息也。”西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邓生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⑥] 背世:与世俗主流相左。三国·魏·曹植 《七启》:“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 见前诗《九月十日偶书》:“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⑦] 浏亮:乐声清脆明朗,西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李善注:“浏亮,清明之称。”

[⑧] 碎: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宋·欧阳修《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宋·黄庭坚《和仲谋夜中有感》:“纸窗惊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琅璫。”“碎”字用得极为响亮,极为惊心,又极为哽咽,饱含诗人难以言表的痛楚。

[⑨] 留连:留恋不止,依恋不舍。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之二:“飞鸟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⑩] 露华:露水。唐李白《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评析:古人咏物多有所寄托,盖咏梅者寄狷介孤芳之性情、咏松柏者表坚劲不屈之节操、咏莲菊者赋清白块然之雅趣……李后主之咏秋莺亦概莫能外,但他所咏的“秋莺”绝不同於“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春莺,而是酷肖少陵“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以及坡公“飘渺孤鸿影”的失群之鸟,孤寂凄冷之心境可以相见。因此,托物言志是本诗的最大特点,但托物言志也有高低工拙之分,读罢后主的这首诗我们不会产生如对李商隐《泪》这篇作品的反感和困惑,现录义山诗其下: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从题目来看,很明显是在咏泪,但问题是咏“泪”无异於咏“愁”这样的抽象事物,因此诗人就不得不用典故来铺陈这种“景语”和“情语”都难以具象化的概念性客观实体。不过以虚喻实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反诗词中以实喻虚的思维惯性,应该算是诗词创作的个例了。 回到后主的这首咏物诗,我们不难看出,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也许这正是王国维评价他说的“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因此才如此感人至深,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这首诗的首联“晚雨秋阴”四字,暗扣题目,点出节令正值凉气袭人的深秋,又淅淅沥沥地下着阴雨。“晚雨”,是指晚秋的雨,深秋的雨。在这样一个令人愁肠苦结的阴雨晚秋里,作者触目伤情,就借酒浇愁。但酒醒后仍然是“感时心绪杳难平”,怎么也挥断不了愁情。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颔联这两句是写屋外的秋色秋声。此联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屋里浇愁浇不灭,就来到户外借景消愁吧,谁知看到的是满地的落叶黄花,听到的是风中的红叶飕飗作响,更让人有了冷落萧杀之感。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颈联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议论,直接抒情,说自己与世俗相违背,能够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脱不了俗情,还是忘不了表现多情之态。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尾联这两句有了前后对比。在双鬓斑白前,自己是学安仁的,是多情的,学他的吟咏风月,惜玉怜香,学他的哀子痛妻,悲逝悼亡。而自从双鬓斑白后,自己已参透世情,心灰意冷,不愿再学安仁那样多愁善感了。但不愿学只是一种愿望,碰到愁景愁情时,还是免不了要多愁善感,这就是“却自惊”三字的含义。借用潘安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易逝而暗自心惊的情绪。

南唐李煜《九月十日偶书》原文: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译文:

深秋的雨凉气袭人醉酒后突然惊醒,感觉到心里的情绪很难平静下来。满地的落叶黄花,风中的红叶飕飗作响有如鼓声。自己与世俗相违背,能够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摆脱不了多情。自从双鬓斑白后,不想再学安仁那样多愁善感,但还是避免不了。

扩展资料

作为南唐后主,也算是一个亡国之君,尊奉宋廷,经过几代帝王的苟延残喘,南唐只是在宋廷掌控下的一个小小的区域,不足以引起重视,势力很衰落,李煜不得不依靠宋廷。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除了岁贡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

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开宝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请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南唐朝野自李煜即位以来,都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江河日益颓废,加之词人李煜身上所散发出的忧郁文人气质,都无一不昭示着南唐的覆灭,虽然即位之初,为重振人心、确立威信,李煜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在经济、政治、军事也做过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想做一个毫无羁绊的隐士,却偏偏钟爱奢荣。登基即位不思朝政,吟词舞墨,夜夜笙歌,自削国号,向虎视眈眈的赵匡胤连年纳贡,妄凭长江天险,以图苟安。

这样软弱的帝王,偏偏又心怀厚土,宽宏仁慈,满腔妇人之仁:广施善,修庙宇,虽不纳良谏,但对死谏大臣的犯上之言又可一笑置之,不加之罪,这在历史上历代皇帝中是从来没有的宽宏。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等。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为了摆脱王朝末日这种“鸦啼影乱天将暮”的恐惧与烦恼,李煜只好遁逃醉乡,借酒浇愁。他靠“杯中物”来消磨时光,特别是在烛残漏断、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更是醉复醒,醒复醉,一味在醉乡和梦乡中寻求精神解脱。每年的“秋雨梧桐叶落时”,是李煜最为凄凉、伤神的季节。

  一次,他在夜阑酒醒之后无法入睡,倚枕沉思。面对秋雨孤灯,他望着身边同他患难与共,为他分忧解愁的小周后,想起前半生的悲欢离合,不禁百感交集,心绪难平,痛觉世事无定,生命短促,大有“今生已矣”之慨。他深悔自己不该生在这个身不由己的帝王之家,面对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时局一筹莫展;也怪自己当初想皈依佛门,却无勇气斩断同世俗的万缕情丝,倘若昔日能断然超脱红尘,而今就不必因沧海横流而忧心如焚了。眼下,他虽然尚未跨入“不惑”之年,但已早生华发,鬓染秋霜。他对此并不大惊小怪,觉得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像晋朝潘岳那样,写什么《秋兴赋》来惊叹自己双鬓斑白;他认为只要能借助诗酒发泄淤积胸中的愤懑,便是最大限度的自我超度。

  想到这里,他蓦然起身,披衣下床,挑灯夜吟,写了一首七律《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dd33701000bvv.html

我比较喜欢这个!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面是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评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江水总是向东流淌,人生总有许多遗憾和惆怅,这两件事情都是很无奈的,人力无法改变。
李后主又由此领悟到人生的辉煌、幸福的命运也总是一去不复返,人生到头来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长恨”。人生长恨好像水长东流,不可改变,不可抗拒。李煜为此困惑迷茫。他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不知路在何方。


《李后主词全集精校集评》附录李后主诗文存(参考文帖)
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飀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偶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秋莺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病起题山舍壁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

要李煜全部的诗词
4.重按霓裳歌遍彻:重按,一再弹奏。霓裳,指《霓裳羽衣曲》。歌遍彻,唱完整套舞曲的最后一曲。说明歌曲长久。5.临风:别作“临春”。临春,南唐宫中阁名。而作“临风”,则与飘字呼应。似皆可信。香屑,香粉。6.拍:依乐打节拍。情味,别作“情未”。切,恳切,真诚的心情。7.休放:别作...

李煜有哪些诗词
南唐后主李煜存诗十六首 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秋莺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

李煜 在皇后死前有一首祈祷的诗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李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在位时间(961-975)。卷8_5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卷8_6 【秋莺】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

李煜后一个字怎么读!历史是怎么评价这个人的
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

李煜后一个字怎么读!历史是怎么评价这个人的
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

南唐后主
那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均将人不遂心愿的无奈及怅然凄清之痛,别离后悲切的挚血情衷和万千思绪,镌刻于心的深处。无不叫人感而泣之。卷8_5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李煜的全部诗词
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秋莺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病起题山舍壁山舍...

《宋史》中关于李煜的资料
《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

温州市15123743496: 如何赏评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
朱航葡萄: 这首诗是作者矛盾心情的真实写照.他自认为不同流俗了,但一遇事还是容易多情,还是容易流于俗态;他自认为随着年事增长,随着参透世态,就没必要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碰到“晚雨秋阴”的景象还是免不了自惊,免不了心绪难平.“背世返能厌俗态”,是一方面;“偶缘犹未忘多情”,又是另一方面.“不学安仁”,是一方面;“却自惊”,又是另一方面.“多情”和“自惊”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心绪难平”,表现在对“黄花”、“红叶”的敏感上,表现在对“晚雨秋阴”的悲伤上.全诗虽然意象朦胧,有吞吞吐吐、意犹未尽之感,但还是把感时伤怀的心态写了出来,渗透在景语情语之中.

温州市15123743496: 求李煜的5首诗 并鉴赏 -
朱航葡萄: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

温州市15123743496: 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中“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怎么理?
朱航葡萄: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背世,与世俗相违背,不流俗态.偶缘,偶然有了机缘.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议论,是说自己与世俗相违背,能够不同流俗,但偶有机缘,还是脱不了俗情,还是忘不了表现多情之态.

温州市15123743496: 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中“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怎么理?
朱航葡萄: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乍,忽然.杳,深远.“晚雨秋阴”四字,暗扣题目,点出节令正值凉气袭人的深秋,又淅淅沥沥地下着阴雨.“晚雨”,是指晚秋的雨,深秋的雨.在这样一个令人愁肠苦结的阴雨晚秋里,作者触目伤情,就借酒浇愁.但酒醒后仍然是“感时心绪杳难平”,怎么也挥断不了愁情,这与李白诗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含义是相同的.

温州市15123743496: 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所作的内容是什么?
朱航葡萄: 这首诗的末两句言“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两鬓斑白,可知此诗作于李后主后期.安仁即潘岳,西晋作家,有关他的典故很多.如“潘江”,是说他才思如江,源源不断,能做美文;“潘郎”,是说他曾任郎官,貌美风流,深得女子倾慕;“潘岳瘗夭”,是说他痛失幼子,葬于路侧,有亡子之痛;“潘岳悼伤”,是说他写有悼亡妻之诗,深挚哀婉,流传后世.结合本诗的特点,作者当是自言经历了夭子亡妻的痛苦折磨后,已渐渐变得感时伤怀,借酒浇愁,在愁苦与麻醉的精神状态中打发时日,也不再多写诗文.全诗景语情语互渗,用典贴切自然,涵括深广.

温州市15123743496: 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中“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怎么理?
朱航葡萄: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飕飗,风声.左思《吴都赋》:“购浏飕飗,鸣条律畅.”竞鼓声,争着发出声响.这两句是写屋外的秋色秋声.在屋里浇愁浇不灭,就来到户外借景消愁吧,谁知看到的是满地的落叶黄花,听到的是风中的红叶飕飗作响,更让人有了冷落萧杀之感.欧阳修《秋声赋》中说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与此两句诗意同.

温州市15123743496: 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中“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怎么理?
朱航葡萄: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这两句就有了前后对比了.在双鬓斑白前,自己是学安仁的,是多情的,学他的吟咏风月,惜玉怜香,学他的哀子痛妻,悲逝悼亡.而自从双鬓斑白后,自己已参透世情,心灰意冷,不愿再学安仁那样多愁善感了.但不愿学只是一种愿望,碰到愁景愁情时,还是免不了要多愁善感,这就是“却自惊”三字的含义.惊什么?惊自己双鬓斑白了,还在学安仁.

温州市15123743496: 露华凄冷蓼花愁. 什么意思 -
朱航葡萄: 秋莺 残莺[①]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②]游.老舌百般[③]倾耳听[④],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⑤]背世[⑥]同悲鲁,浏亮[⑦]如笙碎[⑧]在喉.莫更留连[⑨]好归去,露华[⑩]凄冷蓼花愁.[①] 残莺:后主自比.唐·司空曙《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

温州市15123743496: 九月十日偶书
朱航葡萄: 为了摆脱王朝末日这种“鸦啼影乱天将暮”的恐惧与烦恼,李煜只好遁逃醉乡,借酒浇愁.他靠“杯中物”来消磨时光,特别是在烛残漏断、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更是醉复醒,醒复醉,一味在醉乡和梦乡中寻求精神解脱.每年的“秋雨梧桐叶...

温州市15123743496: 关于李煜的一首诗 不过忘了叫什么了 知道的人近来看看
朱航葡萄: 你要找的可能是: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李煜《九月十日偶书》 全诗: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