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资汽车企业的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作者&投稿:云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利润分配问题~

按我的了解这种车日本鬼子也会赚钱.虽然这种启程,宣传说已经全部国产化,销售利润全部是东风自己的.具但体是怎么运作我也没有了解过.我去4S店销售人员说过,这车是从东风日产生产线下来的.从这个角度说,使用东风日产设备,自然要给使用费,东风日产有日本鬼子股权,东风也有,所以自然都会有收益.
注,以上信息是听4S店销售人员介绍,可能有其他合作方式,下面就详细说说吧.

要我处理,当然是希望和日本鬼子谈,毕竟启程车的原技术已经在中国赚了盆满锅满,而且新技术已经层出不穷,不光是日本鬼子的,现在美英帝国主义的车也开始省油了,所以无偿转让或者低价转让这种技术应该是可以.然后由东风自己独立出资本,设立自己公司,独立运作启程车的设计,生产,销售.如果是这样,启程车,日本鬼子是没有钱赚的了.但是这样代价很大,成本很高.而且技术,研发上没有优势,将来也是持久战的.
也可以借用一些生产线,或者采购一些配件或核心部件进行组装,赚点小钱,这样虽然在初期节余成本,但是这样可能正中日本鬼子下槐.但是我想东风的管理层,即便用也是权宜之计.不能长久.
所以从这个角度策略上说,东风如果技术和研发不过硬,其实可能已经输了几步.如果从运作模式进行创新,转换赢利方式走出困局,我想是一个可以尝试方向,毕竟技术,人家藏了多少我们不知道.研发又有太多不确定性.如果能突破,中国车就能卖向全世界.这个结果只能期待.而现阶段多转变盈利方式可能是关键,做生意没有技术,可以控制市场,没有市场可以控制资源,没有资源可以控制渠道,没有渠道可以控制人.反正破局之法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可以做出最佳决策,这方向考虑其实有很多可能性,比如说娱乐应用技术提升等.这些表面文章,可以帮争夺市场,当然车子原技术也不能丢.当然有些已经东风日产已经在弄,比如4S店变租赁,4S入股等等,这些东风也要留意对手的发展困境和瓶径,也许稍加改善死路就变通途.

从日本鬼子角度说,人家也不是白痴,可以变相剥削也可能.如果我是日本人,可能会同意这种无偿转让,毕竟技术已经落后,钱已经赚足,但是最后这种施舍,也是会附带条件,比如说生产必须用东风日产生产线,要交租金.或者出售一些配件或者出售核心部件,这可能和东风一触而就.当然后面才最恶心,就是让东风自主的发展和成长沿着日本鬼子既定轨道,核心的设计核计技术本日本鬼子一直领先,日本鬼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赚就怎么赚.毕竟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对于合资的利润如何分配呀.
有公司章程规定的依章程的规定.
章程没有规定的可以协商.
协商不成的依出资比例.
出资比例不能确认的才平均.

希望LZ能够创造我国汽车自己的知识产权,摆脱汽车制造技术上对外国依赖。

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惟一出路

中国的汽车市场需求正在高速增长,世界上主要的外国汽车制造企业全都以合资方式进入了中国,仅仅是管制的稍微松动也造成KD组装方式的盛行,而国内除了已有的众多汽车企业,还有更多的地方和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进入汽车工业。在这种"混乱"状况的背后是正在日益临近的危险:在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下,中国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的保护将大幅度减少,市场越来越开放,从而使中国汽车工业柔弱的软肋日益暴露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本报告的结论是,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是使中国汽车工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惟一途径。也就是说,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之"纲",纲举目张。

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仍然要强调自主开发?

由于仍然有人以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理由反对提倡自主开发,所以呼吁加强自主开发就需要从理论层次上来澄清这样做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商品、服务、资本和一小部分"高技能"的人力资源跨越国界的流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任何时间阶段内,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导致"组织能力"的跨国界流动。即使市场开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有关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信息跨越国界的广泛传播,但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的组织能力仍然是高度不流动的。

组织能力的"粘性"对于工业发展的民族性质和国家利益具有深刻的意义。包括技术能力在内的组织能力决定工业竞争力,而工业竞争力是以赢利性为衡量标准的。即使产业链变成越来越是跨越国界的,具有民族性质和国别差异的组织能力仍然是决定收入和利润分配的关键因素,即掌握核心能力者控制着收入和利润环节的高端,所以从跨越国界的产业链(或价值链)上得到的收入在分配上存在着国别的差异。因此,仅仅是从工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全球化也没有而且不可能消灭国家利益:全球化可以导致富国更富,也可以导致穷国更穷。

发展中国家要改变在全球收入分配结构中的不利位置,就必须改变自己在世界技术和工业结构中的不利地位,而实现这个目标只能靠本土能力的发展。组织能力是企业和一国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持续经济扩张的动力,不仅提供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而且还在国际工业领袖的竞争中提供了导致国民经济兴起和衰落的增长动力。

当一些人以为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跨国界流动可以为落后国家带来技术时,他们是在把发展技术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与发展技术能力本身混为一谈。一些人在没有理解的条件下使用道听途说的概念来反对自主开发:既然新技术到处都可以买到(虽然事实上中国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仍然遭到禁运),那么就可以通过"集成创新"或"开放创新"来代替自主开发。但是,能够进行技术集成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产品开发平台。技术进步的两个基本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开发对于发展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第一,技术进步如果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就必须采取产品形式;第二,由于产品越来越复杂,所以单项技术越来越不可能定义产品。因此,无论是"集成创新"也好,还是"开放创新"也好,关键都是必须具备产品开发能力。否则就无法选择和集成各种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是内生的还是外购的。

本报告所分析的汽车工业典型地说明了为什么产品开发是技术集成的关键环节。汽车集成了(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大量技术,而且相关的新技术仍然在层出不穷(例如新材料技术、先进底盘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先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多元化洁净能源、先进节能技术、轻量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等)。但是,如果不进行产品开发(即整车开发),一个汽车企业就无法吸收、改进和应用这些技术,而不能转化为产品的技术对企业没有任何经济意义。

产品开发的重要性特别在于它是连结技术和市场的关键环节。即使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市场也保持着民族和国家的特性,因此,不掌握产品开发能力就难以把对市场的需求特点以及对这些特点的理解转化为产品的性能特性。以中国的汽车工业为例,在依赖外国产品技术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只能是购买已经集成为产品的技术形式,所以没有任何空间根据中国市场的条件自主进行技术选择。相反,当中国进行自主开发时,可以通过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而创造性地选择和改进技术,从而能够开发出来更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特点的产品。正因如此,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和依赖外来技术的企业在组织结构和战略职能上是不同的,在发展组织能力的潜力上也是不同的。事实上,"集成创新"的要义就是根据产品开发的需要选择技术。没有产品开发就不可能进行"集成创新"或"开放创新",甚至不可能进行任何意义上的创新。

当一些人以为产生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免费在全世界到处"流动"时,请不要忘记,二战后,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技术转移发生在美国和日本之间,却没有发生在任何发达国家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因为有效吸收先进国家技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接受国家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并不断发展这种能力。虽然利用先进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可以很快在全世界销售,但这种先进技术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只会发生在掌握了这种技术的经济体系内,而不会发生在只能消费由这种先进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经济体系中。

自主开发的必要性在于它是最有效的技术学习方式和途经,而学习是发展出组织能力的惟一途经,这是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仍然要强调自主开发的根本原因。强调自主开发并不排斥学习、借鉴和吸收外来技术,自主开发是利用外国技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途经。把自主开发与利用外来技术对立起来的恰恰是反对自主开发的人。

果断地转变国家政策的原则和重点,动员所有的政策手段支持自主开发

重新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必须果断地转向以支持自主开发为主,因为自主开发比任何其他选择都更加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前途,更加关系到由这个工业的发展所涉及的国家利益。

在目前的条件下,支持自主开发的政策必须从支持自主开发企业开始,即通过支持自主开发企业而造成开放竞争的格局,通过竞争压力迫使更多的企业走上自主开发道路。汽车工业的产品开发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需要在企业层次上的战略决心和进取精神,而这些因素的生成都是政府所无法越俎代庖的。中国汽车工业传统体制下的重点企业都是长期依赖国家保护的企业,惰性极重。对这些企业直接提出自主开发的要求,反而可能变成它们向国家讨价还价的砝码。对于汽车工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使其走上自主开发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更可能是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而不是说服。

从过去保护那些重点企业转向支持自主开发企业,不仅将会使自主开发企业更快、更茁壮地成长,而且将对沉溺在合资陷阱中的重点企业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它们在自主开发上做出努力。即使它们不愿改弦易辙或无力这样做,那也无损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前途,因为茁壮成长的自主开发企业将替代掉它们,而这种替代只能使整个工业的发展更健康。

只要确立原则和战略意图,中国政府可以找到无数的政策手段来支持已经出现的自主开发企业和愿意走上自主开发道路的企业。支持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并不需要由政府大量直接投入(甚至这种投入不一定是好事),但需要从政府开始改变精神状态,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1)首先要明确政策的对象。实施鼓励和支持自主开发的政策是从有关中国工业发展的国家利益出发的,所以外国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外方不属于政策所指的中国汽车工业。国家鼓励和支持自主开发指的是中国企业的产品开发,实施这种政策不需要像制订新汽车产业政策所发生那样,去征求外国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意见。确定自主开发的技术手段非常明确,即中国企业拥有对产品的设计确认权。

(2)以自主开发为原则开放汽车工业的竞争。抛弃以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为由而保护垄断,不再以传统的投资规模和布点规划作为准入的标准,而是以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作为惟一标准。也就是说,任何新进入者都必须是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即使是委托设计也必须拥有设计确认权),而且禁止任何新的企业以合资方式或以KD组装方式进入汽车工业。这种准入标准实际上比传统标准更为严厉,而且在操作上更为简单。只要以自主开发作为准入的门槛和限制盲目投资的手段,就不会产生混乱,因为自主开发要比合资和KD组装方式难得多。实施这种准入标准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卡死不具备条件的盲目进入者,而且不会限制住本来具有潜在开发能力并愿意走自主开发道路的企业。目前准备进入轿车工业的企业并不都是白手起家的游资或外行,其中包括一些已经具备相当技术基础的汽车工业企业。对其他愿意走自主开发道路的中国企业,开放进入汽车工业的大门是打破在自主开发上一潭死水的关键步骤。事实证明,民营企业和体制外的企业表现出比长期受保护的企业更强的产品开发和创新动力。因此,国家应该允许这些企业进入,从而形成有利于技术进步的竞争格局。中国汽车工业的问题在于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市场竞争,甚至连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跨国公司都没有。自主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经历竞争,因为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的大企业不是政府能够用行政手段拼凑出来的,只能从竞争中成长起来。

(3)帮助中国自主开发的产品树立品牌。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主宰,而自主开发的历史太短,所以自主开发的产品缺乏品牌效应。政府采购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采购自主开发的汽车,特别是在重大活动时使用自主开发的汽车--奇瑞人心中有一个秘密梦想,就是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用奇瑞制造的阅兵车。实际上,奇瑞计划开发的C系列轿车与此有关。国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指定公务用车必须使用自主开发的汽车,在采购时对自主开发企业进行招标,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从国家层次上强调自主开发的风气将明显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增强社会对自主开发汽车的信任度和认同度,改变长期形成的社会心理,增加对自主开发汽车的市场需求就是对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支持。

(4)对自主开发成果予以重奖。在WTO框架下,虽然"公民待遇"的准则限制政府直接补贴,但对自主开发的技术进步进行奖励则完全是合理合法的。高额度的技术进步奖励能够鼓励这些企业进一步对自主开发进行投入,而且激发企业及其技术人员的自豪感和积极性。我国对自主研发的奖励曾有一个误区:即过于强调所谓"高精尖",而忽视了对掌握技术能力的鼓励。就汽车工业而言,实际上,开发出整车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进步,更值得奖励。同样,诸如ABS等汽车关键技术以及零部件设计技术,中国企业也并不掌握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技术能力。鉴于这种情况,新的奖励政策应该更多地以掌握"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成果为奖励对象,对填补能力空白的项目和企业予以奖励。同时,奖励的标准应该更多地与产业化贡献挂钩。

(5)在税收和征费方面给予自主开发优惠。除了可以对自主开发的投资和产品直接减免税之外,所有有关汽车的税费政策都应该以支持自主开发的区别对待为原则。例如,目前汽车购置税一律10%,国家完全应该改变这种税率,而实行累进税率,即单车价格越贵,购置税率越高。中国市场上有用公款买高档车者,有专买进口名车的暴富者,也有买车代步的平民百姓。由于后者购买中国品牌车的概率远远高于前两者,那就让其购买成本更低,而对前两种购买者课以更重的税,然后将钱投入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例如用征来的资金建立自主开发奖励基金,对符合自主开发标准的优秀汽车产品进行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奖励)。既收调整贫富差距之效,又能促进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再辅之以对投机行为的惩罚措施则更好,如对进口成套散件按整车税率征税。

事实上,在利用税费政策引导汽车消费方面有许多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例如日本对 1.3L排量以下的乘用车不收养路费,还有韩国所实行的"国民车待遇"等等。中国同样可以通过对不同排气量的汽车征收不同比率的购置税、燃油税、养路费等税收杠杆,支持国内自主开发较多的小型车,以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由低(小车型)向高(大车型)渐进发展。总之,税费政策的操作空间很大,只要原则明确,许多细节都可以由专家设计出来。

此外,国家应当加强对地方性强制法规的审核,以避免地方强制法规的对自主开发产品的歧视性规定。例如某些地方对上高架桥的车辆,甚至对上牌照,都已经有了对某些车辆(主要是微型车)的限制。而这种歧视往往是在打击正处于成长期的本国自主研发企业。

(6)促进人才流动。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人才积累实际上能够支撑比目前更多的自主开发活动,问题在于大多数这样的人才被积压在不愿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里,没有能够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因此,支持自主开发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鼓励人才从采取合资模式的企业向自主开发企业流动。例如只要是具有一定资格的技术人员自愿向自主开发企业流动,政府就强行取消非自主开发企业利用传统人事制度设置的重重障碍,实现这种流动。

(7)政府可以通过协调中国企业的集体行动和对关键环节进行投入,来加快汽车工业的经验积累和能力发展。既然技术能力的积累是无法绕开的,那么惟一的选择就是加速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发经验积累。由于竞争关系,企业之间不可能共享与产品市场竞争直接相关的经验数据。但在通用技术知识的层次上,可以由政府出面协调(由行业协会牵头)组成由企业和相关大学自愿参加的基础技术开发战略联盟进行合作开发。合作的领域可以包括:对于国际市场上已有的产品进行测绘分析(例如对市场上已有的家用1.3L以下汽车底盘技术的分析,对于国外已有公用车车型的分析);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研发(例如自主研发ABS技术);对于先导型应用技术(汽车总线技术、先进底盘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先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等等)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这样的合作开发,建立起联盟成员可以共享的数据库。在具体的操作形式上,国家可以对这种合作开发和数据库的建设投入一部分资金以资鼓励(可以规定技术开发的具体目标并严格考核产出绩效)。常设的开发组织可以依托大学和研究机构,但研发项目坚持以企业产品开发的需要为导向。这样的联盟将有足够的力量来建立联合研发的平台,对国外先进技术先进产品进行分析、反求、改进,从而促进企业的数据库建设,加速能力的积累。此外,某些投资昂贵的生产设备使用频率也许并不非常高,然而对于提高行业整体的开发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而言却有重要的作用(如汽车设计用的风洞试验等),政府完全可以投资或者参资建立相应的行业公共实验室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8)法律、制度和行政管制。中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汽车工业的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的缺失使得我国在技术引进之初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零部件甚至钢材。这种状况现在仍然是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障碍:没有技术标准,技术经验的积累就难以标准化,就增加了建立相应数据库的困难,也阻碍国际交流和设计的引进与外购。汽车工业技术标准的建立,与汽车工业基础能力的积累一样,是一个长周期、需要反复试验的过程。但这个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自主开发的重要条件。例如中国在尾气排放标准只能跟着外国的标准走,但却不考虑中国企业的能力发展状况。在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还处于成长期时,如果行政部门只是一味地按外国标准提出要求,那就成为帮助外国企业打击中国企业的手段。因此,要以动态的方式规范中国企业,决不能轻易地照搬外国标准。在实施较高要求的标准时,政府可以通过奖励以及提供公共实验室或实验手段的方式来支持自主开发企业提高设计能力。例如在排放领域,自主开发企业甚少能够建立投资巨大的欧3排放检测实验室。政府应该在相应的领域予以扶持,减少这种"基于资本"的差距。

上述几个方面的政策内容会涉及许多细节,而且可能还有更多的方面可以实施支持政策。但只要坚持鼓励、支持和保护自主开发的原则,就会大大加速中国自主开发汽车工业的发展。

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汽车工业是能够成长起来的

在工业发展上,中国是一个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中国不仅后进,而且又被错误的产业政策耽误了多年。那么,在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汽车工业还能不能自主发展,还能不能赶上来?我们的结论是,一定能。只要转而实施正确的政策,至少不死抱着错误的政策不放。

本报告在前面反复强调,汽车工业是一个在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具有高度连续性的工业。这种技术特性使汽车工业在不断吸收新技术的同时,也在生产上保持着大量的成熟工业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工业不仅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而且还是劳动密集的。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这样一个在规模上具有空前潜力并具有许多独特性的市场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无数的机会,使它们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外国的先行者所扼杀。因此,无论是从潜在的市场规模来看还是从生产要素的供应来看,中国具有发展汽车工业的潜在优势。

事实上,无论是已经对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丧失了信心的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官员,还是跨国公司的战略家,都对这种潜在优势具有直觉。所以前者认为,既然中国工业的技术不行,那就可以通过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全球分工,把中国建成世界汽车工业的生产基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目标其实与跨国公司的目标完全一致。正如一位中国汽车工程师一针见血所说,现在不是中国想不想成为世界生产基地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想把中国变成世界生产基地。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发达国家企业控制住技术和利润高端的同时,让中国成为提供廉价劳动力的生产加工基地。但问题在于,这种世界生产基地的模式一旦变成现实,中国汽车工业就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中变成附庸,最终丧失自己独立的组织实体。

正如中国自主开发企业的经验所证明的那样,技术、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发展出来的,而自主开发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是利用各种技术和知识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使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优势的关键变量在于技术学习和自主开发。也就是说,一旦中国汽车工业能够在自主开发上取得明显进步,那么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不仅能够保持组织上的独立性,而且能够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和市场规模等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

逻辑上如此,事实上也是如此。吉利和奇瑞近两年的销售量平均增长速度都高于中国汽车市场销售总量的增长速度就是证据。中国自主开发企业经常被看低的原因之一是它们还处在市场的低端(这与缺乏品牌效应也有关)。但一部世界工业史证明,从低端切入是所有赶超国家的企业突破先行者垄断壁垒的必由之路。在低端站住脚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使后进者有了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只要保持积极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后进者就必然从低端爬升到高端(这曾经是美国从日本得到的惨痛教训)。只要保持着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和组织平台,中国汽车工业就能够不断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不断增强自己的技术能力,从而不断向高端市场爬升。低端市场的重要性在于最接近消费大众,所以席卷低端市场的企业最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收益。这是任何大批量生产企业从来不敢忽视低端市场的原因。中国自主开发企业能够在低端市场取得明显的市场份额,恰恰证明中国汽车工业具有发展的潜力。

正如50年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所证明的,阻碍中国汽车工业在产品开发层次上进行技术学习的主要因素,不是缺乏学习的机会,也不是缺乏物质和人力资源,缺的是正确的政策和战略,缺的是信心、是进取精神。中国自主开发企业已经为整个汽车工业、为其他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树立了勇于学习的榜样,现在轮到中国政府和全社会来支持它们的时候了。

本报告最后预言:只要不再继续执行"亲者痛、仇者快"的产业政策,甚或采取积极支持的政策,3-5年内,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听到中国汽车工业巨人成长的隆隆脚步声;10-15年内,这种脚步声将会传向世界。

合资企业的合资方式很多,有的是双方投资,有的是固定资产入股,有的是技术入股,利益的分配主要是看股份结构比例,通常我们可以拿到外国企业的一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但是最核心、最先进的部分永远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随便给你的。

外资都是技术入股 成本都是国资承担 利润对半分!

这些合资的企业都在国企起码有51%的股份下合资的.
我们国内的企业负责组装和本地采购材料,他们就负责提供技术和进口零件.
利润按照股份比分成,比如一件商品的利润,国企和外资是51:49,那国企就拿51%的利润,外资拿49%的利润.
总结来说,外国人赚我们中国人的钱太好赚了,又不用干,叫几个技术工来分配下工作,进口下零件,就可以拿巨额利润啊.
所以说要振兴国内汽车行业.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区别和差距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自己的乘用车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汽车厂商的努力下,以往的许多卡脖子技术都被贴上了自主研发的标签。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合资和国产品牌都在这个市场,依靠自己的技能获得一席之地。由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技术沉淀,合资企业赢得了一大批坚定...

为什么都说合资车保值比国产车高?
在发动机的研究成果也是非常高的,1.5T的发动机出现在全球最佳发动机排名里,再加上奇瑞是纯自主研发的车企,是真正的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还有一些自主品牌虽然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但是在模仿改进上也是做的非常的不错,所以才到导致目前自主品牌越来越受消费者的肯定了。NO.2合资车保有量大 当我们中国还...

想买车,论国产车与合资车的利弊
前些年合资的生产线用的汽车装配的自动化机械领先国产的太多了。要引进一条生产线都是动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入才行的,那是技术封锁加资金有限,国产汽车公司没能力没渠道建设这样的生产线,所以那时国产车的质量和合资车没法比。后来合资车不用交那么多关税,又没竞争对手,所以暴利获取利润好几年...

合资车是什么意思。和国产车有什么区别
合资车,指国内企业与国外成熟汽车品牌合作,一般是国内企业出地、出人,国外企业出技术、设备等所制造出来的汽车。比如,上海大众、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一汽丰田等。和和国产车有什么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一、 外观设计 其实国产车自主研发比较少,基本上还处在一个模仿的阶段。而合资车可能基本上是结合...

购买中日合资的汽车是中国获益多,还是日本获益多?
肯定中国呀!咱就先不说金钱分成,在国内,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四川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郑州日产,长安铃木,昌河铃木,西安奥拓铃木,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等中日合资企业里员工就多少人呢!还有4S店的销售、维修人员,这都是拉动内需的!这些人员的就业是无法计算的!

为什么国外汽车品牌喜欢在中国与国内汽车企业合资?为什么不直接全部进 ...
进口成本高,合资需要的是技术,资金大部分都是合作伙伴出的,员工工资什么的都很低,那么车价就下来了,竞争力度就大大的提升了啊,还没有什么风险

合资汽车到底是不是国产汽车
就是中国的一汽和德国大众合资的 国产是按产地分的,在国内生产的就是国产,在外国生产然后运进来卖的的就是进口。合资品牌一定是国产的,因为我国不允许外国车企独立建厂,所以这些外国品牌要么合资国产,要么进口。因为汽车企业不止外国,我国也有自己的吉利、长城、上汽,这些民企、国企肯定是国产的。

为什么国内的合资汽车都减配严重,就连进口车都减配,这是为什么呢?_百 ...
4.其他电子配置减配,比如EsP 360全景影像,胎压监测等等。5.安全配置的减配,安全气囊的减配,主动被动的电子配置等等。其他材料的减配,比如座椅,前后保险杠的减配。三.相比较国外国内法律对与汽车质量以及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没有国外高,使得大部分的合资企业偷工减料。对于进口车的减配一部分是因为国内对...

两千字论文: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途径!
强调自主开发,还有一个中国汽车企业生存权的问题。在加入WTO前,这个问题并不是很紧迫。当时,我国汽车行业有国家高额关税和种种非关税措施的保护,国内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获取利润较为容易(此种情况在过渡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加入WTO后,逐渐失去了高额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保护,如果国内汽车企业长时间不具备自主开发...

中日合资企业有哪些
1. 丰田汽车:这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与多家中国企业合作,生产多款畅销车型。这些车型不仅在中国市场受到广泛欢迎,还出口到其他国家,展现了中日合资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潜力。2. 本田汽车:作为另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同样在中国设有生产...

塔城市15613717020: 中国合资汽车企业的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
将林玄宁: 这些合资的企业都在国企起码有51%的股份下合资的.我们国内的企业负责组装和本地采购材料,他们就负责提供技术和进口零件.利润按照股份比分成,比如一件商品的利润,国企和外资是51:49,那国企就拿51%的利润,外资拿49%的利润.总结来说,外国人赚我们中国人的钱太好赚了,又不用干,叫几个技术工来分配下工作,进口下零件,就可以拿巨额利润啊. 所以说要振兴国内汽车行业.

塔城市15613717020: 中国有很多的中外合资的汽车公司,他们之间的利润是怎么分配的 -
将林玄宁: 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利润分配德国大众汽车2010年一季度的利润总额为7.03亿欧元,其中中国贡献了2.86亿欧元,占期全部利润的40.68%日本丰田汽车2008年财年亏损总额44亿美元,但是在中国却有盈利约10亿美元,本田汽车2009年财年净...

塔城市15613717020: 在我国汽车领域,汽车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的利益如何分成?我们能学习到外国汽车企业的先进技术吗? -
将林玄宁: 合资企业的合资方式很多,有的是双方投资,有的是固定资产入股,有的是技术入股,利益的分配主要是看股份结构比例,通常我们可以拿到外国企业的一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但是最核心、最先进的部分永远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随便给你的.

塔城市15613717020: 中国的很多汽车厂家在搞合资车,在合资中外国车企在一辆车的利润中占多大比例?
将林玄宁: 中国汽车行业合资公司的股比是有规定的,即外方不得超过50%,所以一般中外双方都是51:49,50:50.一汽-大众有所不同,是中方60,外方40(大众30,奥迪10).而利润当然是根据股比来分配的,所以,如果不算零部件供应链的利润的话,...

塔城市15613717020: 中外合资车企合作模式 -
将林玄宁: 通俗的解释: 1.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必须是独立法人,而合作经营就没有这个要求.什么是法人就不用说了吧. 2.经营期间如何分配赚来的钱,如果是合资经营的话,按入股比例分钱,举个例子,开办企业时,中国人出了100万,外国人出了...

塔城市1561371702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利润按()分配 -
将林玄宁: A 按股份比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八条 合营企业获得的毛利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缴纳合营企业所得税后,扣除合营企业章程规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净利润根据合营各方注册资本的比例进行分配.

塔城市15613717020: 请问合资品牌汽车商,比如上海汽车,股权结构中是否有外资股份?如有,比例多少,利润分配如何? -
将林玄宁: 有. 要进行分配的上汽由他自己的财务体系 上海汽车集团是目前或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最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和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现为全球第8大汽车制造商,注册资本达3554.67亿元. 旗下公司 (打括号的为合资) (上海方面)上...

塔城市15613717020: 一般说来合资品牌比如“东风雪铁龙”中方与外方利润是如何划分的? -
将林玄宁: 主流是中方49外方51,看每个公司的股本结构不一样

塔城市15613717020: 中外合资企业利润分配提取各项基金比例是什么? -
将林玄宁: 同样,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按税后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就可以了,不需要计提其他的基金,不过如果企业自愿,可以在按自行确定的比例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常见比例为2%.

塔城市1561371702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利润分配的核算是怎样的?
将林玄宁: 合营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分配. ㈠利润分配的内容和程序 1.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职工奖励福利基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