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殿阁大学士,头上戴的什么?手中拿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游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殿阁大学士是做什么的。~

内阁大学士的一种


内阁大学士为中国清朝官制之一,品等为正一品。1659年,清政府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大学士。满人与汉人各两名。大学士于1730年代乾隆朝时,成为三殿三阁定制。事实上,内阁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可说是清朝的实际宰相。相权废止后,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每天要处理大量政事,为保证君权不至于旁落,又便于处理政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宋制,从翰林院等机构挑选了几名文臣充任文渊阁、东阁、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批阅奏章,充当顾问。明成祖朱棣又准许阁臣参予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专制百官。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叶以后,阁臣又有了首辅、次辅和群辅的区别。首辅拥有票拟权,位极人臣,一切朝政皆归其调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阁权一代一代的积累,明中叶以后的殿阁大学士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宰相之权,早已不是最初的皇帝“顾问”了,首辅已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内阁则成为事实上的全国行政中枢机构。但首辅的地位经常受到专权宦官的挑战。首辅毕竟不是合法的宰相。明中期朝政的混乱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朝刚建国时,殿阁大学士说白了就是小顾问。由于朱元璋精力过剩,集中权利于一身,大臣在洪武年间被杀者就达四万多人(保守估计),基本上大学士(当时还不叫内阁)地位轻微。

可永乐年间,朱棣没有朱元璋那么多的精力,于是就形成了内阁大学士,为皇上起草圣旨,批改奏章。当然,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同时,明成祖朱棣也留了一手,为防止内阁权力过大内阁的官员品位基本只有四到五品。

到明仁宗即位,内阁逐渐增大了权利,而其中又不乏与仁宗多年生死与共之人,内阁成员均有尚书,侍郎的兼职,这样内阁成员便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之后内阁便是明朝最大的权力机构。

(友情奉献)到了清朝初期,内阁依然是朝野权力最大的机构。直到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殿阁大学士才退出历史舞台。

"大学士"是一品

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

二、乌纱帽:是明代官人上班常戴的官帽。前低后高,靠后脑的地方,左右各有一片长椭圆形的帽翅,帽内有网巾,束著头发。

三、襆头:是在重大的朝廷集会、奏事、谢恩时戴的,形体和宋代的差不多,帽缘左右有两支像直尺的展角,展角尾端有的往上弯,再往左右弯。

四、四方平定巾:布做的像长方体的帽子,又称方巾、角巾。明朝建国初年,做这种帽子的人,为了歌颂皇帝平定四方的功勋,所以命名为「四方平定巾」,是读书人、官家常戴的帽子。

五、飘飘巾:帽子像三角形屋顶、帽脊前后又各有一片长方形布披,随风飘动,所以叫飘飘巾。跟八仙中的吕洞宾戴的帽子一样,所以又称纯阳巾(纯阳真人是吕洞宾的道号),不过纯阳巾的前后帽顶布披有圈卷的云纹。有的帽披上也加块玉,脑后垂两条长带子。

六、东坡巾:苏东坡发明的帽子。长方帽子,戴成菱形状,摺线居中,两边角上又各附一片比帽子短的竖披。
其他尚有儒巾、平顶巾、汉巾、软巾、吏巾、二仪巾、万字巾、披云巾、网巾、瓦楞棕帽、瓜皮帽等等,形形色色,有时也加上披肩。

手里拿的是: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他们说的很好,我在根据我知道的 跟你白话一下吧:
明朝的大学士(或者其他的官员)头上戴的乌纱帽,都是不同的,但是 经过朱元璋的 改革,创新,普遍都是戴二个耳朵的那种,很长的 很宽,等级不同,质地不同,但是都很宽,主要目的就是 朱元璋 上朝时候 ,比较严肃,最讨厌的就是 大臣 交头接耳,糊弄皇帝,比如问个问题,大臣都喜欢 互相交头接耳,然后统一口径,欺下犯上,加2个耳朵 不进美观,而且 防止那些 举动。

手中拿的是 白玉的 ,(皇亲拿的是象牙的)笏,长条的, 主要作用是 上边 可以简单记录 一些奏折 表述,上朝时候避免遗漏 朝奏 用的。

另外 腰带也有说到, 好像丞相的是玉石的。具体的 在《明朝那点事》 有记载 建议看看 。

头:皮弁,乌纱帽;
手:象牙笏版,上书启奏内容。

乌纱帽;笏

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并正五品 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群臣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时礼部言:“各官先授散官,与见任职事高下不同。如御史董希哲前授朝列大夫澧州知州,而任七品职事;省司郎中宋冕前授亚中大夫黄州知府,而任五品职事。散官与见任之职不同,故服色不能无异,乞定其制。”乃诏省部臣定议。礼部复言:“唐制,服色皆以散官为准。元制,散官职事各从其高者,服色因之。国初服色依散官,与唐制同。”乃定服色准散官,不计见职,于是所赐袍带亦并如之。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从之。
文武官朝服: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 赤罗蔽膝,大带赤、白二色绢,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梁数为差。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后玉蝉。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金蝉。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玳瑁蝉。俱插雉尾。驸马与侯同,不用雉尾。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玉绶环二。二品,六梁,革带,绶环犀,馀同一品。三品,五梁,革带金,佩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下结青丝网,金绶环二。四品,四梁,革带金,佩药玉,馀同三品。五品,三梁,革带银,鈒花,佩药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二。一品至五品,笏俱象牙。六品、七品,二梁,革带银,佩药玉,绶用黄、绿、赤织成练鹊三色花锦,下结青丝网,银绶环二。独御史服獬廌。八品、九品,一梁,革带乌角,佩药玉,绶用黄、绿织成鸂氵鶒二色花锦,下结青丝网,铜绶环二。六品至九品,笏俱槐木。其武官应直守卫者,别有服色。杂职未入流品者,大朝贺、进表行礼止用公服。三十年令视九品官,用朝服。嘉靖八年,更定朝服之制。梁冠如旧式,上衣赤罗青缘,长过腰指七寸,毋掩下裳。中单白纱青缘。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赤罗青缘。蔽膝缀革带。绶,各从品级花样。革带之后佩绶,系而掩之。其环亦各从品级,用玉犀金银铜,不以织于绶。大带表里俱素,惟两耳及下垂缘绿,又以青组约之。革带俱如旧式。佩玉一如《诗传》之制,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玉,四品以下药玉,及袜履俱如旧式。万历五年,令百官正旦朝贺毋僭蹑朱履。故事,十一月百官戴暖耳。是年朝觐外官及举人、监生,不许戴暖耳入朝。
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洪武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九品,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皂领缘。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方心曲领。其冠带、佩绶等差,并同朝服。又定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绶。嘉靖八年,更定百官祭服。上衣青罗,皂缘,与朝服同。下裳赤罗,皂缘,与朝服同。蔽膝、绶环、大带、革带、佩玉、袜履俱与朝服同。其视牲、朝日夕月、耕藉、祭历代帝王,独锦衣卫堂上官,大红蟒衣,飞鱼,乌纱帽,鸾带,佩绣春刀。祭太庙、社稷,则大红便服。
文武官公服:洪武二十六年定,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之。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其制,盘领右衽袍,用纻丝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公服花样,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幞头:漆、纱二等,展角长一尺二寸;杂职官幞头,垂带,后复令展角,不用垂带,与入流官同。笏依朝服为之。腰带:一品玉,或花或素;二品犀;三品、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乌角。袜用青革,仍垂挞尾于下。靴用皂。其后,常朝止便服,惟朔望具公服朝参。凡武官应直守卫者,别有服色,不拘此制。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文武官花样,如无从织造,则用素。百官入朝,雨雪许服雨衣。奉天、华盖、武英诸殿奏事,必蹑履鞋,违者御史纠之。万历五年,令常朝俱衣本等锦绣服色,其朝觐官见辞、谢恩,不论已未入流,公服行礼。
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其带,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鈒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凡致仕及侍亲辞闲官,纱帽、束带。为事黜降者,服与庶人同。至二十四年,又定公、侯、伯、驸马束带与一品同,杂职官与八品、九品同。朝官常服礼鞋,洪武六年定。先是,百官入朝,遇雨皆蹑钉靴,声彻殿陛,侍仪司请禁之。太祖曰:“古者入朝有履,自唐始用靴。其令朝官为软底皮鞋,冒于靴外,出朝则释之。”
礼部言近奢侈越制。诏申禁之,仍参酌汉、唐之制,颁行遵守。凡职官,一品、二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帽顶、帽珠用玉;三品至五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金,帽珠除玉外,随所用;六品至九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银,帽珠玛瑙、水晶、香木。一品至六品穿四爪龙,以金绣为之者听。礼部又议:“品官见尊长,用朝君公服,于理未安。宜别制梁冠、绛衣、绛裳、革带、大带、大白袜、乌舄、佩绶,其衣裳去缘襈。三品以上佩绶,三品以下不用。”从之。
二十二年,令文武官遇雨戴雨帽,公差出外戴帽子,入城不许。二十三年定制,文官衣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公、侯、驸马与文官同。武官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氵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又令品官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彩绣。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文,违者罪及染造之人。朝见人员,四时并用色衣,不许纯素。三十年,令致仕官服色与见任同,若朝贺、谢恩、见辞,一体具服。


明朝设立的内阁大学士、总督、巡抚是干什么的?
然而即便皇帝再怎么勤奋,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处理那么多国家事务显然使他力不从心。于是在1382年,朱元璋从翰林院召集了一批低级别的大学士在宫中效劳。这些大学士被分配到皇宫中的六座指定殿阁(华盖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中工作,因此也称为殿阁大学士。最初时期,殿阁...

看清宫戏常听到的“大学士”,大学士到底是个什么官职?
在称呼时,大学士前面要加上殿阁的名称,就毫比某某部门办公室主任之前要加上某某部门一样。从品级上讲,各部门大学士都是一样的,均为正一品衔,这在古代,已经是位极人臣的地位了,而且大多都是由首辅大臣或是朝中掌权的宰相兼任,例如清朝时期权倾一时的和珅,仅大学士的职位就担任着内阁首席大...

明清的殿阁大学士是内阁官员吗?
是的,殿阁早在唐朝就有了,但内阁是明朝才有的。殿阁大学士 朱元璋即位后,废除丞相。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他另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内...

...学士的前面都要加上皇宫的殿阁之名?如东阁大学士、太和殿大学士...
“非壮丽无以重威”在此得到绝好的印证。保和殿大学士:清顺治十五年(1658)始置。清乾隆十三年(1748),以保和殿大学士居诸殿阁大学士之首。是年,授后弟傅恒保和殿大学士,暂管川陕总督,督师攻金川。后终清之世,不再授人。简单叙述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是什么?
以清朝官制为例:1、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大学士兼直省总督。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二、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文职...

清朝时,故宫里的殿阁大学士全都是正一品?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不是...
解释如下:在清朝时期,故宫中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身边的辅政官员,负责处理日常政务。虽然他们是高级官员,但并非所有殿阁大学士的官阶都是正一品。实际上,他们的官阶根据具体职务和所负责的工作有所不同。例如,文华殿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的官阶就不是正一品。这些大学士的官阶是根据他们的资历、能力和...

清朝汉臣中保和殿大学士的职位,究竟有多么高?
随着康熙朝南书房,尤其是雍正朝军机处的创设,内阁大学士的具体权力虽然逐步削弱,甚至逐渐演变成一个名誉官职,但其仍然是官职等级的最高代表。也就是说,在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富察·傅恒之前,保和殿大学士都是清朝官员所能达到的最高官职。殿阁大学士的兼领官衔顺治元年,...

清朝时,故宫里的殿阁大武英殿大学士不是正五品吗?
清朝时期,故宫殿阁中的大学士地位有所调整。最初,顺治十五年设立职官时,遵循明朝体制,将内三院改造为内阁,大学士的称呼也相应地增添了殿、阁的头衔,如“武英殿大学士”。这些大学士的官衔最初设定为正五品,这是他们的品级等级。然而,到了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学士的品级有了变化。满族和...

明请两朝的官员级别和称谓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

殿阁大学士起源
我朝废除丞相,设立了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机构,各部门相互牵制,共同负责国家事务,确保了决策的稳定。今后的君主不得再设立丞相,如有臣子提议,文武官员应立即反对并严惩。”尽管如此,由于皇帝的工作负担日益繁重,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不得不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

共和县15845822728: 明朝殿阁大学士,头上戴的什么?手中拿的是什么?
吁单依洁: "大学士"是一品 依照官位大小品级,有不同的规定.戴在头上的有: 一、梁冠:文武百官在国家重大祭祀典礼,庆祝大功告成,正月初一进朝贺年、冬至、皇帝生日、圣旨开读,进呈奏表等时候,都要戴上梁冠.依公、侯、伯,一到九品,...

共和县15845822728: 协办大学士是个什么样的官?
吁单依洁: 纪晓岚不是文渊阁大学士,而是协办大学士. 明朝建立的大学士制度防止了宰相专权,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运转机制.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一职,避免皇权旁落...

共和县15845822728: 明朝大学士是个什么职务? -
吁单依洁: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

共和县15845822728: 明清各殿的大学士有什么不同,职位还是什么 -
吁单依洁: 明洪武十五年(1382),仿宋制,置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以辅太子,备顾问,但品阶只有正五品,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实权...

共和县15845822728: 明朝殿阁大学士是做什么的. -
吁单依洁: 内阁大学士的一种 内阁大学士为中国清朝官制之一,品等为正一品.1659年,清政府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大学士.满人与汉人各两名.大学士于1730年代乾隆朝时,成为三殿三阁定制.事实上,内阁大学士有票拟之权...

共和县15845822728: 明朝殿阁大学士职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吁单依洁: 洪武时期加强集权,废除丞相,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内阁主要是纯事务性机关,大学士充当顾问,凡事不能决. 永乐之后,内阁逐渐提高,参与政务,凡军政大事,都与之商议. 仁宗以后,内阁权位升高,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起草诏令,批答奏章(票拟),官品虽低,而实握宰相之权.其中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

共和县15845822728: 请问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事,谢谢大家,急等!越详细越好
吁单依洁: 明朝的内阁,成员是内阁大学士,最高大学士叫内阁首辅,职责只不过是协助皇帝处理问题.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罢丞相,废中书省,其职被分于六部,由皇帝直...

共和县15845822728: 历史手抄报内容 要快~ -
吁单依洁: 一、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