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东地方戏的文章(文艺不限,600字)

作者&投稿:姓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的家乡戏(要山东地方戏,最好是吕剧)600字作文~

我的家乡戏我们山东有许多很不错的剧种,其中的吕剧最为出色,被人们称为“鲁戏\”。吕剧曾称“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又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 山东扬琴是距今二百余年前(清代中叶)在山东西南部农村产生的一种说唱艺术。最早是民间的小曲联唱,始称“小曲子\”。演唱者被称为“唱小曲子的\”,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洋)琴(亦名“蝴蝶琴\”),故称为“打扬琴\”或“唱扬琴\”的。1933年扬琴艺人邓九如到天津电台播音后,才定名为“山东琴书\”。 由曲艺扬琴发展为戏曲,至今还不到一百年。1900年,由广饶县谭家村扬琴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组成的扬琴班为了争取观众,最先把《王小赶脚》的扬琴脚本改为化妆演出的脚本,并进行化妆演出的试验。他们用纸、布等扎成驴形,加以彩绘,由崔兴乐扮演的二姑娘,身绑驴状,由时殿元扮演的脚夫王小赶驴。演出时虽仍唱着扬琴的唱腔,但因载歌载舞,深受群众欢迎。艺人们为了把这种演出形式和坐唱扬琴相区别,称之为“化妆扬琴\”。一些群众,由于看到第一个“化妆扬琴\”剧目的表演有驴形,且当时的“化妆扬琴\” 又常用毛驴驮着包括驴形的头部和身子在内的道具,曾随口把“化妆扬琴\”称作“驴戏\”。 “化妆扬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在济南称“扬琴戏\”(简称“琴称\”),在西南称“上妆扬琴\”,在临邑、济阳一带称“迷戏\”,在胶东称“蹦蹦戏\”,在博兴被称作“闾戏\”(旧时二十五户为一闾,闾戏意味着本地戏、家乡戏),也有称“缕戏\”的(因其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者在演奏坠琴时,经常用手指在琴弦上“缕\”上“缕\”下)。后来过去唱扬琴的多由“两口子\”(即夫妇俩)或一家人搭班,演唱的节目内容又多是关于公子投亲、小姐赠金、夫妻团圆等两口子的故事,两个“口\”字成“吕\”字,因此称吕剧。另一种说法是,吕字系“驴\”、“闾\”、“缕\”的谐音字,故在用文字标明剧种时,写作吕剧。 吕剧的传统剧目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解放后创作的《李二嫂改嫁》、《姐妹易嫁》等也有较好的口碑。 解放后,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名家声名显赫。而我们作为山东的一份子,也有义务将我们的家乡戏——吕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传播它

97转迷网有简介。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
历史背景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 二人转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据《博览群书》2010年第3期(作者毕玉才、刘勇)。
首次出现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特色
  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由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上台面.由赵本山先生在2000年提出,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有人对此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其失去了田间地头二人转的乡土味道。
编辑本段
流派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编辑本段
艺术形式

演出形式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简单化妆。
  表演手段  二人转舞台照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唱腔 二人转演员闫学晶
  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8958.htm

  吕剧发展
  山东全省有二十三种地方戏,现在有十七种地方戏有职业剧团。吕剧是其中一种。
  山东省的戏改工作为什么先从吕剧开始呢?当山东省文职地方戏曲研究室成立的时后,当时剧种繁多鲁西地区,还属于平原省,广大农村在日寇和国民党反动匪帮的严重摧残之后,没有地方戏职业班和以演地方戏为生活的职业艺人,因此只能从城市里现存的剧种中去找对象。当时济南、青岛、淄博几个城市中存在的地方戏共有“评戏、“大梆子”、“五音戏”、“茂腔”、“柳腔”、“吕剧”等,当时就要从这几个戏中确定一种。地方戏曲研究室,选择改革对象的标准是根据报道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办公室”中的意旨:“地方戏尤其是地方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一重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吕剧就具备了上述个条件的几个特点。
  首先,吕剧所表演的内容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人民的情感,所以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妇女,热烈的喜爱吕剧。吕剧在表演的方法上有头有尾,交代的清楚;细节琐事,仔细的描写,使人看了觉的非常亲切。例如吕剧的《借年》爱姐的未婚夫来借过年吃的东西,她背着嫂嫂和父亲给她米面和鸡、鸭、鱼、肉,连花椒茴香都给他包上了。这些琐事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观众听到这些话,很自然的对于这个女性的爱情的真挚起了深切的同情。这些生活现象和今天的生活相趋不远或者还类似。从表现内容上看,吕剧反映的生活是有条件的。
  第二,吕剧的音乐比较健康、多样,有改革发展的基础。吕剧是由琴书发展而来。琴书产生于苏、豫、皖交介的地区,流行山东的叫“山东琴书”。琴书的唱腔简单朴素,保存了语言的自然,同时既悦耳、又容易听懂,吕剧承受了这种传统,虽然为演员不能运用全部琴书的唱腔,只剩了“四平调”和“和二板”等极简单的几个曲调,但是由于艺人根据自己的嗓音和需要也作了许多变化,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调子,所以容易改革。
  第三,吕剧的语言是山东省会的济南话,可以通行全省,山东其他地方就缺乏这一条件.再说吕剧是年青的剧种,表现表演形式还没有定型,容量大,容易表现新的事物,可以自由创造.在剧目方面,吕剧本身的剧目不变,它的剧目大半吸收其他剧种,只要适合它的表演能力就可以上演。
  根据以上条件,山东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确定首先以吕剧为改革对象.与在济南的私营鲁声吕剧团合作,向鲁声吕剧团老艺人学习,抄入剧本,学习曲谱,因为要使用地方戏反映现代生活,就必须掌握这种地方戏的形式和特点,所以排演吕剧本《小姑贤》做为实验,但是,当时地方戏曲研究室的成员都是知识分子和干部,过去轻视地方戏,任为地方戏不能登大雅之堂,因为这种思想在作怪,使地方戏研究增加了困难。可是,以后一排演,无论演出怎样的拙劣,因剧本的生动,人物的真实和故事的曲折,使文艺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群众,任为改革这种地方戏是有益义的。因此,提高了改革工作者的信心。
  由于一九五一年时还缺乏以现代生活为内容的地方剧本,就必须自己来创作,决定把王安友同志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剧本。地方戏曲研究室并没有丰富的同志,这剧本创作的时候,只是有一位同志把小说中的场面分开,把每一场的内容确定了,就分别去写。写成略加整理就拿到山东省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去演 .全省代表看过之后,一致认为吕剧可以反映现代生活,鼓励创作者修改。以后每演一次,就吸收观众和戏剧工作者的意见修改一次。每一次修改,都是以加强李二嫂这个人物的斗争性为重点。
  修改过程中,人物性格改变了,悲剧的剧词换掉了,但是演出后感情还不够很强烈,所以又追查出音乐也必须随之改革的问题。吕剧的音乐对辈的和比较轻松的感情都还传达出来,但是传达激昂的感情就不可能,必须向其它剧种,如《评戏》、《梆子戏》的曲调中去借用,或者有音乐工作者自己创造。但是无论借用或创造都必须不脱里吕剧的基础。所以现在演的《李二嫂改》中的音乐已经比原来的吕剧音乐提高了,复杂了,可以表达悲哀的,柔和的和强烈的感情了。
  这种改革是否是胜利和成绩呢?这可以从观众的反映来判断。《李二嫂改嫁》初次上演的时侯并不是很受欢迎的,观众感觉不够味。但是随李二嫂斗争的加强,音乐效果的改进,以及表演技术的提高,一步一步地得到群众得好评,总括起来说,要改革一种地方戏使它能反映现代生活,必须先掌握这方面的剧本、音乐、表演技术的特点。如果没有把这一剧种各方面全部掌握,就不可能在这剧种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也可能在改革种损失一些精华。同时要改革一种地方戏,必须有一个剧团运用演员的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百改不厌的精神,不断的在午台上实验才能有成绩。
  现在吕剧已经不单是济南附近及渤海地区热爱的剧种了,它受到全省人民的喜爱。
  由于吕剧的改革创造,“茂腔”、“河南梆子”等剧种也因为看到吕剧改革受到的效果也随之改革,改革之后也同样的受到当地群众欢迎。此外东北各省市很注意吕剧,东北的文艺工作者到山东省学习吕剧,吕剧已经在东北流行。吕剧既然通过《李二嫂改嫁》摸索出以地方戏反映现代生活的一点成绩。
  应当以这些成绩为基础,继续前进,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及社会主义改造的新的生活和斗争。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鲁国的“傩舞”、“腊祭”等甚为流行,这些在《论语*乡党第十》中都有记载。由此可见,傩戏在山东境内具有久远的历史。而优、女乐则流行于齐鲁诸国的宫廷,在《论语*微子》中有相关的记载,可见倡优风气盛行,相传不绝。到了汉代,百戏在山东流行,从山东境内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我们可以大概推知汉代百戏的流行状况。沂南县北寨村汉墓画像石及临沂银雀山九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都记述了百戏的演出活动。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地区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山东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播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当时的东平杂剧家辈出,戏曲活动盛行。除东平外,济南等地亦盛行元曲。济南籍元曲作家有张养浩、武汉臣等。济南的元杂剧演出也很盛行。这一时期家庭戏班逐渐形成,并到各地流动演出,“东平散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班的主要成员有旦角王金榜,其父王恩深,其母赵茜梅。《宦门子弟错立身》就写了完颜寿马与东平散乐王金榜的爱情故事。这一时期,山东戏曲趋于成熟,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东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响最大。在演出方面,职业戏班增多,活动频繁。到清代中叶已有数十个不同的戏曲剧种同时活跃在山东境内。大致可分为梆子腔剧种、弦索腔剧种、肘鼓子腔剧种等。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境内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东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其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10余个市地。 这些剧种,除了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属于外地形成的梆子腔剧种流入山东外,其与皆是本地梆子腔剧种。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经过弦索清唱阶段,进而发展为戏曲声腔。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十大思夫戏”。柳子戏形成后,随着自身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其流行区域不断扩大,不仅流行于山东境内和相邻的江苏、很暗、河北、安徽等省,还进入京津地区。大弦子戏、罗子戏的流行区域和柳子戏大致相同。近代以来,弦索腔剧种不同程度的出现衰退,大弦子戏、罗子戏已无专业演出团体,只在某些地区有业余剧团进行演出活动。其流行区域和在观众中的影响也在缩小。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柳琴戏流行于鲁南、苏北一带因使用柳叶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名。流向胶东和鲁中北地区的肘鼓子,分成了东西北三路及本肘鼓等不同的支流。西路发展为五音戏,流行区域以章丘为中心,西至济南、历城,东至张店、周村一带。北路形成灯腔,流行于惠民、济阳、博兴、广饶一带。东路肘鼓子独成剧种,流行于潍坊、临朐、临淄、沂源等地。而本肘鼓又分别发展演变为“冒肘鼓”—茂腔和柳腔。茂腔主要流行于诸城、高密、安丘、胶县等地。柳腔主要流行于即墨、青岛、平度、胶县、莱阳、掖县一带。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子戏、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吕剧是近百年来形成的一个年轻的地方戏曲剧种。有山东琴书演化而成。其发祥地在山东东北部地区的广饶、博兴一带。建国后。吕剧发展迅速,其流行区域很快遍及山东大部分地区,并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以及新疆、江苏等省区,先后有吕剧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建立。吕剧成为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而且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剧种。


山东临沂营南有什么非物质文化戏曲遗产
它起源于临沂的兰山、郯城一带,并流传至鲁、苏、豫、皖接壤地区。柳琴戏是山东省具有重大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并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7年的“中国柳琴戏艺术周暨柳琴戏论坛”上,临沂柳琴戏赢得了13项大奖。2008年,它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戏曲剧种,参加了在北京文化宫举办的迎奥运...

流传于山东半岛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2. 吕剧是山东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有时被称作喜剧。它起源于山东中部地区,以泰安话和济南话为主要表演语言。吕剧形式多样,包括单人快板、二人对口、三人合演的大戏以及滑稽、评书、魔术等小品。如《李二嫂改嫁》、《王小赶脚》、《小借年》等剧目极具代表性,深受人民群众喜爱。3.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

山东戏曲文化的瑰宝:两夹弦文化
两夹弦是中国汉族的戏曲之一,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山西及河南等地,两夹弦流传到各地后,被当地的人民用属于他们的地方语言进行演唱则变成了不一样的两夹弦,经过多年传承及改善,两夹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本期的山东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关于两夹弦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两夹弦的基本唱腔为大板、二板。另外...

烟台有什么戏曲
以京剧、吕剧为代表的烟台戏曲曾经红火了半边天。烟台曾迎接了多位大师级京剧表演艺术家,以至于在老烟台闯码头唱角儿的都知道,烟台的戏不好唱,因为底下的座儿都不好糊弄。因此,在老一辈戏迷的心目中,烟台是地道的“京剧之乡”。烟台的地方戏种是吕剧,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

流行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有哪些?
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柳腔。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柳腔,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

经典地方戏剧介绍,吕剧小姑贤歌词
中华上下五千年,戏剧更是伴随着到现在,都知道中国五大戏剧是京、评、豫、越剧还有就是黄梅戏,那么对于其他的地方戏剧和代表人物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了的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文化中小姑贤的歌词,希望大家喜欢。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

山东戏曲特点是什么
而现代戏的道白则直接使用济南官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二、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脚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

了解一种民间艺术,了解山东文化
它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

徽戏进山东变梆子腔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在此前后,陕西、甘肃一带的山陕梆子经河南流传到山东汶上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梆子腔。这种梆子腔粗犷高昂,比徽戏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的性格和趣味。于是,徽戏和梆子便在泰安附近与老阳春班同时流传。 当时老阳春班的演出活动,还远远没有发展到剧场售票方式,一般由地方的会首邀请戏班包场付酬,为山会、庙会、大...

山东有哪些民间艺术
2、两夹弦 两夹弦,群众也称它为“大五音”,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的地方戏。3、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4、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是一种山东滨州、潍坊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分为滨州东路大鼓和诸城东路...

铁锋区13961506904: 作文:我的家乡戏、我是个小戏迷、苏三的故事 3个题目任选其一如果写戏的话 我是山东的 就写吕剧吧 不少于600字 优美点 写好的赏15分 -
平谭心达:[答案] 我的家乡戏——吕剧 2009年05月17日 星期日 16:01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

铁锋区13961506904: 我的家乡戏(要山东地方戏,最好是吕剧)600字作文 -
平谭心达: 我的家乡戏我们山东有许多很不错的剧种,其中的吕剧最为出色,被人们称为“鲁戏\”.吕剧曾称“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又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 山东扬琴是距今二百余年前(清代中叶)在山...

铁锋区13961506904: 民风民俗海阳大秧歌作文560字 -
平谭心达: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属于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民间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海阳秧歌据《海阳县志》记载有560年的历史,它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

铁锋区13961506904: 关于家乡戏的作文
平谭心达: 到过年,俺那里唱大戏,叫兄弟,套车子,接把你去,将你这么请到俺家里,烙大饼、包饺子…. 这是六七十年代流传在俺们家乡的一首山东民歌.在我年少的时候,我们鲁西北的农村真是这个样子的.我还清晰得记得,在每年的春节期间,...

铁锋区13961506904: 山东地区有哪些较知名的民间艺术 -
平谭心达: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山东作为齐鲁故地,民间艺术资源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现存传统民间艺术荟萃了戏曲、皮影、杂技、曲艺、舞蹈、剪纸、刺绣、年画、泥塑、风筝、雕刻、灯彩、布艺、服饰、漆器、瓷器、陶艺、神像、蜡染、编织、民绘、木艺、石艺、书画、酒品、饮食、家具等上百个民间艺术种类,其中,杂技、吕剧、刺绣、年画、剪纸、泥塑、黑陶等更是散发着浓郁馥香的民族艺术奇葩,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山东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用双手创造了数不尽的艺术珍品,他们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铁锋区13961506904: 小学语文:写出下列地区有代表性白地方戏.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广东→;
平谭心达: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淮剧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花朝戏、陆丰皮影戏

铁锋区13961506904: 关于陕西:家乡的戏曲400字作文 -
平谭心达: 我爱秦腔我爱秦腔在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声如吼,让人振奋.我是陕西人,从小就爱听秦腔戏,每次听到秦腔,都觉得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我姥姥是个秦腔迷,她经...

铁锋区13961506904: 描写山东的精美文章 诗句(少一点) -
平谭心达: 1.济南的冬天---老舍写的就是描写山东济南的美好风光的文章! 2.齐鲁大地好风光, 一山一水一圣人, 东傍日韩西靠京, 黄河入口数东营, 帆船之都看青岛, 葡萄酒之乡烟台, 风筝之都属潍坊, 物流名城在临沂, 人居城市属威海, 陶瓷之都是淄博, 江北水城看聊城, 太阳能之都德州, 新港之秀看日照. 钢城之都属莱芜, 牡丹之都是菏泽 五岳独尊赞泰山 七十二泉在济南 孔子之乡在曲阜 蔬菜之乡在寿光 肥桃之都属肥城 莱阳美梨誉天下 乐陵小枣美名扬 地下峡谷在沂水 建筑之乡属桓台 大蒜之乡在苍山.......

铁锋区13961506904: 描写山东的精美文章,最好是诗,不用太多 -
平谭心达: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

铁锋区13961506904: 山东风俗的作文 -
平谭心达: 山东的节气风俗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