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虎丘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关于"月"的句子

作者&投稿:喻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袁宏道名句~

1.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袁宏道《虎丘记》)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袁宏道《虎丘记》)
3.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袁宏道《虎丘记》)
4.诸儒坑尽一身余, 始觉秦家网目疏。 枉把六经灰火底, 桥边犹有未烧书。( 袁宏道《经下邳》)

文章层次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赏析
  你在元宵夜的人丛里千百度地寻觅意中佳人时,可还能留意远近的凤箫声动、笑语盈盈?你终于在万头簇动中望见她的依稀俏影时,可还能斜视道旁的宝马雕车、鹅儿雪柳?袁中郎为了辞官上西湖,一年里两回杜门不视事,辞呈上了七回,称病足有六月,直到最后挂印封库,不辞而别,才好容易得到罢官的允准。如今他终于望见了天堂杭州的大门,那高耸的保俶塔,便是意中佳人头上的玉簪螺髻,一望见它,眼里能不只剩塔尖的步步移近?有情之痴,终属中郎,你看这初入杭州的一笔,才点到武林门,即飞掠往昭庆寺,道中杂碎,纤毫不及,便可知他那时实实在在是魂魄丧失、心无旁念,直待到了下榻地——亲近在佳人身边,才算回过魂来。世间文人若无这段痴情,倒全似桐城姚老先儿《登泰山记》悠悠然地左顾右盼、细大不捐,则后世人到何处去感受那文笔的飞动之妙?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这是曹子建乍睹洛神时的情景。西湖之美,何难拟之宓妃?袁中郎初棹湖上,见湖外美女般娟秀的山岭、湖岸粉颊般鲜嫩的桃花、湖上醇酒般香浓的暖风、湖面绫缎般起伏的波纹,其神魂之颠倒,亦何减子建?娥也,颊也,酒也,绫也,都是极常见的喻物,看似至浅,远不及子建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奇妙,其实不暇择词,脱口而出,正是中郎爱慕西湖的至深。此时若也学《洛神赋》镂金错银地刻写,则读者击节于中郎的才情之富,西湖美人岂不反受冷落?且若一见美人便想借她容颜来卖弄自家才情,岂不是不识风情的俗士所为?惟有如中郎这般语若至浅,令人读来浑不感人力雕凿,不知不觉已迷醉于美人的天生丽质,始是真能为美人传神生色的多情种子。“才一举头”以下,尤见中郎的深致:西湖美人之仪态万芳,一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倒身伏拜,哪还容你抬头平视?西湖美人之容光明丽,一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心醉如死,哪还容你萌生他念?世之俗士,每逢佳景,便打熬不住要即刻诵一通烂熟套语、诌几句打油歪诗,似不如此就不算山水知己,其实这正是杀风景的恶道,该拖去掌嘴一百的。惟有似中郎这般默然酣醉于西湖美人的芳馨气息之中,不妄置一喙以唐突美人,才是真正敬重美人、真正爱惜美人。《诗品》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语,袁中郎不下一语,岂可不谓之风流佳士?
  初至西湖佳丽地,是极叫人欣跃、极引人感叹万千的事。而此篇字句极平易、感想极简单,似无多少奇思巧构、不足以副西湖之美。但若要将此景不放在西湖,而移于别处;将此感不放在初至,而移于他时:则又断断不能够。文章最难是本色,而唯大英雄能真本色,岂不信然!
  1、《西湖一》中,哪几句是写西湖全景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湖秀美迷人的风光。
  2、《西湖一》中写作者初游西湖时的心态的句子是什么?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3、请找出能够作为《西湖二》全文总纲的句子?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4、"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暗讽杭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只不过在附庸风雅、追逐名利罢了。
  5、文中"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的嘲谑,表达了追求真实自然的生活情趣。
西湖一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俶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绸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不仅勾勒了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而且表现了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①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为什么?
  明确:“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文章开篇一落笔就直接入题,保叔塔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一笔带过,表明整个杭州唯“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则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急切渴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明确:“即”。
  ③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明确: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④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明确: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见其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⑤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衬托西湖之美。
  ⑥对“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作者虽云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
  ⑦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表现西湖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表达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浓墨重彩地描绘山水风光,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西湖二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答: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谈,相辅相成。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该是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情趣与意味呢?作者留给读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确实妙不可言,写得太具体难免要损害其美,束缚读者的神思,而这样略加点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无穷的趣味。夜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既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消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土道哉!”
  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为什么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让主角“月”出场,意欲以之唱大轴戏,所以先让配角如烟、夕岚登台铺垫。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罗纨之盛,在结构上亦是顺理成章。红男绿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时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种“俗”的表现,其“不识庐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审美的趣味。作为外来游客的作者则以其慧眼发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末下,始极其浓媚。”这是对西湖“一日之盛,为如烟,为夕岚”的具体描写。“湖水染翠,山岚设色”,这一“染”一“设”,皆赋予大自然以灵性,将大自然比拟成丹青妙手,而大自然的画笔,只有在“朝日始出”与“夕春末下”这两个美妙时刻才为湖光、山岚添彩增色,从而达到达“浓眉”即一种极其妩媚动人的审美境界。这与午、未、申三时西湖之“艳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媚”比“冶”要高出一筹。但是西湖春天最高的审美境界却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开头所说的“为月”。对西湖之盛何以“为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来写,旨在造成一种悬念,增添读者的趣味。
  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答: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他还是颇懂得艺术辩证法的。
  ⑥杭州西湖游人多在何时?(原文)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①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明确: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
  ②友人陶石篑数言“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作者为何不去观看?
  明确: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记石篑相约梅园赏梅而不去,用意在于侧面表现桃花之美、之盛。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作者舍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迥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③作者是怎样描绘西湖胜景的?
  明确:“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采取远望的角度,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淅沥,好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④作者是怎样写西湖月景的?
  明确: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淡,相辅相成。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像空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不尽。较之具体实写,这种虚写反而妙不可言。
  ⑤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
  明确:西湖之景虽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含蓄流露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对追名逐利的庸俗之人的鄙视与嘲讽,故云“安可为俗土道哉”!
  ⑥本文有何写作特色?
  明确: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其他
  《西湖游记一》与《西湖游记二》在写景上的异同。
  异:《西湖游记一》,只写“面”,只有日景,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西湖游记二》,“点”“面”结合,日、月之景结合,还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同:都写了西湖春天美景;都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两文还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

项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驳,珊珊可爱
虎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袁宏道<<虎丘记>>:

迟月生公石上

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全文、译文:
http://www.ykyz.net/yuwen/book4/huqiu/huqiukw.htm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全文、译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7770.html


宏道中学2021分数线
345分。据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得知定襄县宏道中学校定襄县统招计划300统招分数线345分。学校简介:定襄县宏道中学校创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44622平方米,建筑面积11337平方米,是一所三年六轨制县直公办高级中学。

泸州老窖宏道好不好
泸州老窖醇香系列酒,口味纯正,喝了不上头,不口渴,回味悠长,并且价格也是一般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是老百姓真正喝得起的平价酒。四川泸州,自秦汉以来就孕育了酿酒之风,位于此地的老窖池,数百年持续使用至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款泸州老窖窖酒宏道白酒,优选川南糯红高粱、泸州龙井泉水,采用...

厦门市宏道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企知道数据显示,厦门市宏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03-17,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参保人数1,是一家以从事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厦门市宏道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注册商标数量达到14个,专利信息达到23项。此外,厦门市宏道科技有限公司还直接控制企业1家。如果你想...

宏道佛法是什么意思
宏道佛法 : 道 : 道德 ,道理 ,真理 。东方尚英 ( 回答 )佛法 : 仿佛 佛的一切必须做到 宏伟蓝图

马宏道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穆斯林学者
1899年至1968年间,马宏道先生在中国的伊斯兰教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1921年,他创办了《清真周刊》,以此平台推动伊斯兰教义的研究和传播。1922年3月,马宏道先生随王静斋前往中东,首先在印度孟买进入奥斯曼伊斯兰经学院,专攻教义学。半年后,他和导师一同前往埃及,进入著名的爱资哈尔大学,接着前往麦加...

宏道智库是一所怎样的企业管理培训机构?
分享地点:宏道成都分公司 分享人:章女士 副总 分享简介: 宏道的课程时间安排的很好,讲师的个人素质和带动性都很高,希望所有的讲师都能像杨老师一样带动性都很高,让学员学而高兴。课程的主讲老师讲的很好,很有才华,让我们很轻松很愉快的度过了两天,课程的时间也很流畅,宏道让我们很有收获...

宏道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公司文化
宏道的中高层管理团队均具有行业成功经验,且团队成员优势互补。在整个宏道团队中,本科学历以上成员超过90%,硕士学历以上成员超过30%,另有8%的管理人员来自海外留学的归国学子。宏道拥有数十名硕士以上学历并具金融、证券、法律、培训及投资银行工作背景的专家,宏道还构建了广泛的专家系统、国内外投资...

宏道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的意思应该就是讲的关于道义方面的是比较宏伟道义的

马宏道上海油画雕塑院专职画家
马宏道,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于1942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他的艺术生涯始于1957年,那时他进入了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开始了系统的学习。196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此后的生活轨迹与江西农村紧密相连。长期的生活在农村,让他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他的作品因此充满了浓郁的...

佛山宏道商贸有限公司美缝剂怎样
好。1、佛山宏道商贸有限公司美缝剂质量非常好,并且没有味道,粘合非常结实。2、相同材料,佛山宏道商贸有限公司美缝剂的价格为28元,其他品牌的价格为46元,佛山宏道商贸有限公司美缝剂的性价比更高。

宜宾市19397222295: 袁宏道原文 - 翻译及赏析 -
束枫丙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

宜宾市19397222295: 《虎丘记》的全文,谢了! -
束枫丙克: 袁宏道(1568—1610),字无学,又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令、顺天府教授、国子监助教和礼部主事等职,后告病还家,退隐乡居.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创始者之一....

宜宾市19397222295: 虎丘记节选翻译 -
束枫丙克: 袁宏道【虎丘记】(节选)译文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

宜宾市19397222295: 袁宏道《虎丘记》注释 -
束枫丙克: 注释 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虎丘,苏州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有虎来踞其上,故名.②蔀(pǒu 部)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③云:像云一样.④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⑤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⑥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晋书·孟嘉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⑦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⑧江进之:江盈科,字进之,桃源(今湖南桃源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四川提学副使,时任长洲县令.著有《雪涛阁集》.⑨韦苏州:唐代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

宜宾市19397222295: 关于虎丘的古诗文有哪些?
束枫丙克: 虎丘记

宜宾市19397222295: 已而明月浮空,( ),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束枫丙克: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宜宾市19397222295: 袁宏道《虎丘记》描写赛歌的句子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 -
束枫丙克:[选项] A. 声若聚蚊 B. 清声亮彻 C. 音若细发 D. 飞鸟为之徘徊

宜宾市19397222295: 虎丘袁宏道 - 文学常识5《虎丘记》作者袁宏道,字--,曾任吴县知县,与其兄- -
束枫丙克: 中郎 袁宗道 袁中道 "三袁" 公安派 中秋之夜 月夜景色 对聚饮欢歌场面的描写 神话故事

宜宾市19397222295: 袁宏道虎丘记作者为什么说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
束枫丙克: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翻译过来就是: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作者当时想和朋友一起在虎丘山修建祠堂,结果因为作者生病了,后来辞官,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明面是这个意思,暗喻什么,需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以及上下文来分析唉,我也是瞎猜的

宜宾市1939722229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虎丘记(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束枫丙克: 小题1:B小题2:C小题3:C 小题1:试题分析:属:跟随.小题2:试题分析:A.第一个“其”,代词,意为“这”;第二个“其”,人称代词,意为“他”;B.两个“以”均为介词,第一个“以”意为“用”,第二个“以”意为“把”;C.“而”均为修饰,意为“地”;D. 第一个“则”连词,意为“于是”,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意为“却”.小题3:试题分析:“赛歌的紧张”,文中无此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