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炎故居的背景资料

作者&投稿:琴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世炎的子女~

曹文轩

  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1974级“工农兵”学员

  我没有高考故事

 “我的孩子高考的时候,总是叫苦。我说不要叫,你学到晚上11点,我们做家长的还来陪着你。可是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还在田里割稻子呢,又有谁端着牛奶在一旁候着?”

  外滩主笔 俞悦/北京报道

  一张口,曹文轩就说,他没有高考故事,因为他是被推荐保送的工农兵学员。

  曹文轩一生感谢王德义老师:“她是我的恩人。如果没有她,我就上不了北大:如果没有上大学,我只有两种人生可能:要么始终和土地捆绑在一起,要么在地方上从政。”

  曹文轩的人生奇迹,发生在他的20岁。他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员,既无权也无势,而且贫寒,这样的家庭背景。若没有特殊的才能,好运通常到不了他那里的。曹文轩总是在想,自己何时才能离开“牲口一般”的乡间劳作。

  盐城不大,江苏省里下来的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到那里,只有一个。1974年某天,曹文轩接到一个电话,是北大法律系的老师王德义打来的。她要他进城来见个面,后来知道那是个面试。由于业余创作,曹文轩在当地颇得名气,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个名额居然被他得到了。王老师见到曹文轩,对他说:“你去北大吧。”当时北大招生是具有优先权的,王老师最先把曹文轩的档案拿到手里,这决定了20岁的曹文轩的未来的命运。

  “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并不像想像中那样一团乱的,也是很有章法的,事先要通过数学和物理的考试。由于名额有限,所以更难。”曹文轩说。

  乡中子弟被北大录取,这在当地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同时也是巨大的荣耀。曹文轩清晰地记得,当时乡亲、朋友以及同学,凑了粮票和钱来,父亲还请木匠为他新打了木箱子,当时是雨季,等那箱子到了北京,便裂了一个大缝,足以钻进一只耗子去。

  曹文轩被保送到北大图书馆系。学了1个月的图书分类法,便转到中文系去了。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开创了北大历史上转系的先例。大学毕业时,北大要他留校任教。曹文轩不干,回到盐城老家,结果北大一直按时给他寄发工资,“我整整领了一年半的工资,实在不好意思,还是回来了。现在让我去哪,我都不适应了,只能待在北大”。

  在北大执教二十几年,曹文轩教出了一批如刘震云、陈建功那样的学生。谈到高考的残酷性,曹文轩觉得,竞争是现代社会正常而普遍的事情。要想让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平等自由的路径进入高校,那中国除了高考这种方式,没有别的办法。

  “我的孩子高考的时候,总是叫苦。我说不要叫,你学到晚上11点,我们做家长的还来陪着你。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还在田里割稻子呢,又有谁端着牛奶在一旁候着?”曹文轩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难。有个细节总是被忽略,当下这个时代的语境,是个“享乐主义时代”的语境。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了苦难教育,家长自己曾经经受的苦难,不愿意让孩子来承担,他们过分地渲染了孩子的苦。“但我认为,这种苦难,是不能省略的”。

  “高校招生的名额就那么多,谁能上,谁不能上?谁能上名牌大学,谁不能?总是要通过考试决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竞争将永远反映在高考上面。”

赵世炎(1901-1927) 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1901年4月13日生于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1927年牺牲,年仅26岁。 赵家在素有小南京之称的龙潭算是数一数二大户,经营桐油等生意。赵世炎父亲赵登之夫妇育有9个子女,赵世炎排行第八。赵家请有私塾先生授学,并督促9个子女学业。
赵世炎自幼酷爱读书,喜欢听大人讲酉阳教案等故事,反帝反封建等种子自小播下。1912年秋天,赵世炎入读龙潭高级小学堂,地理老师是同盟会会员王勃山,常常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有一天地理课上,王勃山讲到香港被割,九龙、澳门被租,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时,边讲边哭。当时,许多同学受老师爱国主义情绪感染,跟着痛哭。赵世炎怒目切齿,默不作声,下课后,反复高唱岳飞《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随后,在哥哥世珏的影响下,赵世炎剪掉头上的长辫子,决心与清朝统治者彻底决裂。在他的影响下,龙潭镇小学堂许多小男孩也剪了长辫子,许多小姑娘扔掉裹脚布。对于赵世炎的离经叛道之举,当时,母亲惊慌失措,父亲赵登之却微笑着夸奖儿子有志气。
1915年从龙潭高小毕业后,赴北平求学,考入北师大附中,1917年结识了我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并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赵世炎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当先为附中学生会干事长
1920年5月,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
1921年春,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1923年3月8日,与陈延年、王若飞等带领一批青年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被选为中共旅莫支部委员
1924年7月,应李大钊要求,赵世炎回国工作,他先后任中共北平地方执委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
1925年10月,在内蒙古地区农工兵大同盟代表大会上,赵世炎当选为大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书记。
1926年,化名施英,在上海连续发动了一百多次罢工斗争。
1926年10月至次年3月,和周恩来、罗亦农等组织领导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27年7月2日,因叛徒出卖,赵世炎不幸被捕,19日,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枫林桥,时年26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