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龙脉究竟在哪里?有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梅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龙脉相关典故~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黄河流域中岳嵩山一带;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丰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明朝的龙脉,具体的位置不是很确定,应该大概在安徽凤阳那一带。龙脉根据风水师的定义,就是第一任皇帝发迹的地方,基本上就是龙脉诞生的地方。

也就是说第1代皇帝在什么地方经历了哪些战争,这场战争为他最后称帝奠定了基础那么这个地方就很有可能就是龙脉诞生的地方了。但是具体的这个东西还是要根据风水师的鉴定,以及后续的一系列的发展。中国的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发展的,就需要这些山峦湖泊的帮助才能够更加的兴盛。

在朱元璋的时期,刘伯温就算出在平度的那个地方拥有龙脉,而且朱元璋还曾经下令让人斩断过这个龙脉,斩断的过程还是比较艰辛的,最后朱元璋在龙脉的上面立了一个千佛阁最后才镇压住它。但依照我们现在不懂行情的人来看的话,龙脉只不过是当时的风水师根据他们自己对风水的理解而且和占卜进行联系,最后得出来的结论。

而且之所以说安徽凤阳这个地方是明朝的龙脉诞生之处,主要是因为安徽凤阳便是朱元璋诞生的地方。因为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第1位真龙天子,所以他诞生的地方便是龙脉的诞生之处,这也是十分的有道理的。但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根据风水师的鉴定,还是有着其他的可能性的。但具体的明朝的龙脉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当时记载的也不是十分的清晰。但是现在很多的专家都承认,当时的龙脉诞生之处就是朱元璋所生之地,安徽凤阳。

沈阳故宫暗藏谜团:清朝龙脉之谜

到底由谁设计?又由谁来建造?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仍然有许多待解谜团。为此,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努尔哈赤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谜团之二,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大政殿内藻井天花板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谜团之三,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沈阳故宫大政殿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

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谜团之四,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

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暗藏谜团:清朝龙脉之谜

到底由谁设计?又由谁来建造?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仍然有许多待解谜团。为此,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努尔哈赤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谜团之二,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大政殿内藻井天花板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谜团之三,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沈阳故宫大政殿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

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谜团之四,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

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时应该已经建好。当然,关于沈阳故宫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但李教授强调,只要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解读故宫,那么这就是皇家宫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一笔文化遗产。

清朝龙脉据说在辽宁的沈阳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辽宁的奉天.就是沈阳

在古代龙一般都是天子的象征,即皇帝.
所以龙脉应该比喻掌握皇帝,乃至统治者命运的所在地.

东北的宁古塔

鹿鼎山


中国地图上有三条龙脉分别是
中国的三条龙脉是指从古代风水学中流传下来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从昆仑山延伸出去的北龙、南龙和中龙。下面是对这三条龙脉的详细介绍:1. 北龙:北龙被认为是从昆仑山起始,向北延伸至祁连山,再转向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最终在朝鲜的白头山入海。它的路径涉及中国的新疆、山西,直至东三省。2. 南龙:...

朝案名称来源
风水学经典如徐善继的《人子须知砂法》中提到,朝案皆是穴前的山,近小者为案,远高者为朝。朝案是龙脉结穴的重要标志,龙脉行进中的转折变化往往隐藏在朝案中,找到朝山和案山,就找到了龙脉的终结点。穴地的贵贱往往由朝案决定,朝山高则穴地居高,朝案低则穴地在低处寻找定位。杨筠松《疑龙经》...

人们传说的龙脉在那
全球龙脉的源头都在昆仑山的西边,龙脉之祖是帕米尔高原,位于大唐西域旧地。北龙有两条:一条经过葱岭和萨彦岭,延伸至蒙古;另一条经过天山、阴山、燕山、兴安岭,在中国东北(现俄罗斯境内)交汇,主龙延伸至勘察加,过海至美洲的洛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再渡海至南极山脉。支龙回头南下,形成了朝龙...

龙脉在风水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是否真的和国运家运有丝丝关联
脉的本义是血管,引申为像血管一样连贯的东西。龙的身躯多取材于蛇,可谓以绵长为特征,那么,从字面上看,龙脉就是龙的绵长连贯的血管了。龙是来自自然界,却是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价值和意义主要通过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大凡绵长连贯的东西,都可以谓之龙脉,反过来说,龙脉可以象征那些...

为什么在风水学中,把绵延的山脉叫龙脉?
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黄河流域中岳嵩山一带;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丰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

中国现在的龙脉是哪条
3、南龙:起点也在昆仑山,进入西藏后向南至云南、贵州,通过横断山脉到达两广,进而到福建武夷山入海,南龙的特色是地形起伏较小,以山地为主,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传承。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脉指的是山脉的走势,比喻山脉如同龙一样蜿蜒起伏,因此得名,古人认为山脉的走势象征着某种生命力,...

传统风水术语释义:什么是龙脉,藏风,朝案,朝山
但在缠护之山下穴,则失真龙之气,大不吉。2. 朝案 朝案是风水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朝山和案山的合称。风水家认为,龙脉结穴之处,真气凝聚,如同王者身怀万宝而休息。明堂需宽绰,池湖缭绕,远山近水,朝拜聚集。朝案的作用在于确认真龙结穴的位置。徐善继《人子须知砂法》中说:“夫曰朝...

大清朝的龙脉到底在哪里?
汉朝的龙脉在沛县,唐朝的龙脉在长安一带,宋朝的龙脉在开封洛阳,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而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中国龙脉的三个城市是一个皇帝的城市
风水学中的找龙,指的是在龙脉上找一个适合造墓的地方,以此来保佑墓主人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在中国,传统风水学普遍认为有三个龙脉,而这三个龙脉的源头就在昆仑山。昆仑山,号称中国第一神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着“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国的“龙脉始祖”。昆仑山受到人们的...

为什么古代帝王定都喜欢北方龙脉
1、从各朝各代的发展和兴盛衰弱来看。北方地势较高,传统观念上,是中国龙脉汇聚之地。2、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城一般是有山有水,易守难攻,有险可守是很重要的,例如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应天今南京建都,就是认为应天有长江天险,历来都是北方游牧部落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擅长骑兵,南方大山...

安西县14790866266: 谁知道清朝传说的那个龙脉在什么地方? -
董眉苏之: 可能是长白山,那里是满族(女真)的发源地,清朝时破坏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死罪.

安西县14790866266: 清朝龙脉相关典故 -
董眉苏之: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黄河流域中岳嵩山一带;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

安西县14790866266: 清朝龙脉在哪? -
董眉苏之: 辽宁的奉天.就是沈阳

安西县14790866266: 清朝的龙脉在哪? -
董眉苏之: 天边

安西县14790866266: 大清的龙脉是什么意思?
董眉苏之:脉的本义是血管,引申为像血管一样连贯的东西.龙的身躯多取材于蛇,可谓以绵长为特征,那么,从字面上看,龙脉就是龙的绵长连贯的血管了.龙是来自自然界,却是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价值和意义主要通过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大凡绵长连贯的东西,都可以谓之龙脉,反过来说,龙脉可以象征那些绵长连贯的东西.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

安西县14790866266: 何谓龙脉?古人有哪些讲究?
董眉苏之: 龙脉: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安西县14790866266: 中国境内究竟含多少条风水龙脉? -
董眉苏之: 按照风水师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这两个区域以...

安西县14790866266: 清朝期间有多少个疑惑谜底,谁能举几个例子吗?
董眉苏之: 沈阳故宫暗藏四大谜团:清朝龙脉之谜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

安西县14790866266: 鹿鼎记中大清龙脉什么
董眉苏之: 宝藏和龙脉是不相同的. 有种说法:龙脉就是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抚顺的赫图阿拉城.也就是龙兴之地.龙脉只是一种说法而已.

安西县14790866266: 龙脉的传说原于什么年代
董眉苏之: 风水学把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