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不可说。此话何解?

作者&投稿:原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曰不可说是什么意思?~

佛曰不可说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你理解了就知道了,你不理解别人怎么说也是没用的;类似于“道可道,非常道”以及“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意思的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

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说学游泳,教练只能告诉你要领,真正掌握技术是靠自己领会,教练是无法替你领悟的。同样的道理,佛只能帮助你怎样领悟真谛,无法替你说出真谛是怎样的。所以“不可说”呀!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音心经)详解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七字。摩诃为大,为虚空;般若即智慧、灵;波罗是到达彼岸(目的地);密即一、极、宙心;多为万法、万种、万有、万物、十方三世,一切佛、神;心即大灵,人的生命本质、生命光音色能量体;经即是径、路径、通道。全称为“大灵回归宙必的途径”或“大智慧回归宙心的途径”。
经文分句浅述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三字是双关语;其显意是指观世音;其密意是指在入定时要观——自在菩萨(即摩尼珠)在出出入入。摩尼珠是天目前出现的极亮光团,在它具足能量时,脑中一片光亮,显出观音像来。观(接受)、世音(宇宙信息)、自在(自然信息)。
“行”
是修行的意思。
“深”
是彻骨彻髓之意。
“般若”
般若即智慧,分深般若与广般若两种,观世音修的是深般若,故称行深般若(修深智慧)。
“波罗”
波罗即到达彼岸(目的地)。
“密多”
密为太虚、宙心、万物;多为不同种类、属性。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一体同观,故曰密多(万物同观)。
“时”
无过去、现在、未来,同归一时。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指入静反照,产生条件反射之所见。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亦称五根境。入静反照,照见五蕴净(空),清净本能,觅之了不可得,故曰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若不得五蕴空,依旧堕落生死界,再受轮回苦。入静反照,本身清静,自能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显意指释迦的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密意一为房舍,一为舍离,利是有利于,子是生命本质,真我,自我,大灵。四大五蕴之身如客店,生命体暂住其中,生命体离开房舍,有利于它走上回归之程而常存。
“色不异空”
以心观境,境上有空,见色便见空,心即是空。反观自己,是色,色即是空。观种种相,种种相即是空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空不异色”
色与空异相而同源,凡夫视为两般而不见同源。诸佛菩萨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而凡人不能将二者归一,机见不同,有色有空堕落二边见。
“色即是空”
眼是色不能见,唯真空能见。手是色不能行拳,唯真空能行拳。意根有名无形,分为八万四千。见闻觉知总归六根。无眼能见,无手能行拳。神通妙用遍身互换。
“空即是色”
诸佛菩萨见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无二。三界众生则著相分别。见种种相,随声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觉。圣贤不见有色有空,内外无分别,常自寂灭相,光明动耀周沙界。安知,色空二字俱不可得。即不可执着于色,亦不可执着于空,而落入二边见。亦无空,亦无色。
“受想行识”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识,因有识故便受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尘,……故随声逐色,流浪生死,终无止境。若要生死断,轮回息,但从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蕴净尽,廓然无我,当下空寂,方可寻得空劫前自己。
“亦复如是”
全经文的上半至此。也是如此。
既无我故,万法皆无,总归于空,唤作万法归一,不落第二见。诸漏已尽,以归寂灭。求出三界,天地不能拘。身超法界外,自在更无忧,名曰舍利子。
“舍利子”
如前所解。
“是诸法空相”
一味谈空,只为众生。但一味谈空,又不能方便有情无情,故设立种种假名,引导众生皆归空寂。若信未及,但去坐,反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歇。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全谈理性,有生有灭,全谈实相。众生原本具足法身,虚空之体,亘古亘今,不生不灭,不变不移,无去无来,无旧无新,湛然常寂。时间有永恒性,不消失性。生命本质也具永恒性,不消失性。生灭者仅生命形体,而生命本质与时间一样,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指众生本源,其法身皆清净,无瑕无染,无污无垢,无浊无尘,如莲花,如水中月。佛面如满月,如千日放光明,佛面指生命本质,即大灵。行功时可见一轮满月,又明又亮,即摩尼珠,大灵的灵光。
“不增不减”
虚空之体不增不减,犹如不动。上乘之士信无疑,中下之士必生怪。生命灵体乃一冷光团,能量高时则亮,能量低时无光,随能量增高而增亮,最亮时如眼明珠,即摩尼珠。
“是故空中”
空中清净本然。棒打虚空不痛,刀切虚空不断,火烧虚空不着,空其中也。
“无色无受想行识”
虚空之灵,色空不受色,声空不受声,行空不受行,识空不受识,一切假名皆无所受。
“无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面为六根,众生皆有六根,六根清净(无六根)则为法身。
“无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为为“六尘”,皆从一根上起,但去一根,反照从何而起?若识起处,则知根本生,反照根本生(法身),非我之身。既无身,顿然清静,观身无身,观色无色,观法无法,总归空寂。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因有眼界而连累十八界,是诸恶业。但去眼根,反究虚假。六根败坏,总无真实。静观四大,都无实义。唯虚空之体是长劫不坏之身。有眼乃有意识,无眼则无意识。
“无无明”
一切众生皆有无明,一切劫难皆从无明始。修行从断根始,根不断,无明不灭,定无成。
“亦无无明尽”
有身则有无明,有无明则有三毒(贪嗔痴)。若能转三毒为三德(舍善慧),转六根为六神通,则是转凡成圣。
“乃至无老死”
既得无明尽,便无老死,诸佛修行到无身,既无身,便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如剥芭蕉,去一重又一重,直到去尽,无下手处,即是反本还原,得五蕴空(见前),如未生。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又称佛门四谛,属佛门小乘主修内容,释佛在世时,主要传授此四谛修法,身边弟子修此法成功率极高,皆成罗汉身,出三界。但修至一定程度时,不肯再管人世之事,故称四谛法为小乘,只渡己,不渡人,大乘法则渡己又渡人。
“无智亦无得”
修炼至此,反照自身,无智慧,无得失,无人亦无佛,非心,非物,非佛。
“以无所得故”
修炼至此,已入无的境界,一无所得,无得无失。
“菩提萨埵”
了得人空曰菩提,了得法空曰萨埵。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般若波罗密多六个字在前面已作讲解。古人云,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般若。般若通透,大光明藏,有六神通应现种种相,引导群棕同达彼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体用双行,浑融归一。动静言谈,句句平等,一体同观,名曰密多。(反照前文)
“心无挂碍”
悟得真空妙理,无挂无碍。心同虚空界,无是无非。外清净,内清净,内外空,未有天地先有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此心即宙心,故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挂碍即清静之体,无去无来,无变无异。故乃圆满之极、不可说,说亦不得,曰故。
“无有恐怖”
悟得性空,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不受明暗之拘,无挂碍,有何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根除贪爱二字,爱是根本,爱不除则贪不断。颠倒梦想即被贪爱幻境所惑,为欲所惑,圣者远离贪爱,绝思绝虑,故可无惑。
“究竟涅盘”
究是打坐入静,反究此身,本无四大,只一冷光团,众生妄认四大,不能解脱。竟乃尽也,究尽之义。全身放下,知见无见,咫尺之间,不睹师颜,故曰涅盘。
“三世诸佛”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千佛,更有穷劫佛,数量不可穷,不可说,全部放下,不去管他,但去静坐,坐定再观过去现在未来,皆同一体,于此顿悟,三世自空。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依照此句修行圆满,成正觉。离此修行,虽经多劫,守勤苦,也可成道,均属小乘。有为之法须精进,依照般若波罗密多而达圆满(故字为圆满之义),为修行之最高位。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梵语:阿言无;耨多罗言上;三藐言正;三菩提言真。即无上正真四字。一切佛、菩萨从初发心求此四字,尽得圣果。众生依此四字修行,亦能顿悟。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
过去诸佛,为渡众生,求百种方便,泥龛塑像,黄卷赤轴,说因说果,天堂地狱,诸佛菩萨位次,三贤十圣等,全是假托,权宜之说。修行者一旦省悟,自见本性,哪有什么天堂地狱?哪有三世诸佛,全是假名。这才真起码是用大般若波罗密多(无上正真)法去修行。
“是大神咒”
神咒是修炼出来的,非靠传授而得,即如运水搬柴,亦是自身修炼。得此有大神通。
“是大明咒”
此咒照天照地,光明盖天,过于日月,故称大明咒。
“是无上咒”
此咒是众咒之王,万法不出此咒,故称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此咒无边际,不可比,不可说,靠修炼而悟,故称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众生难渡,五欲难除,是一切苦的根源。若贪此咒,见性成佛,一去不回头,故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此咒不异语,不诳言,证实相。有相之相,皆是虚妄,无相之相用语真实之相,故曰真实不虚。真实不虚有两层含义:
1、 人的生命是永恒的。因生命本质是生命的光音色能量体,与时间一样都是无始无终的,这是真实不虚的。
2、 生命虽然是永恒的,但生命的载体(肉体)是暂时的,不可能永远保持其形体所占有的空间。所谓金刚不坏之身不是指肉体,而是指生命的本质(交音色能量体)。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
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有同归一心之义,若人专心受持,悟此神咒,功行圆满。常持此咒,鬼神远离,诸天寂听,恒常欢喜。
“即说咒曰”(念咒)
重举四揭谛,维护持经人不离其侧。四揭谛顺念,世间一切所求无不果遂。
“揭谛揭谛”
过去所作一切善恶,幻化五蕴,荡然净尽,尘劳妄念,一时顿除。揭谛者人空;又揭谛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到空无所空,生死永断,同到彼岸,永不受生。波罗为彼岸,揭谛为空,空同彼岸,彼岸同空。故曰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与空同达彼岸,与僧同到彼岸,彼岸为空。
“菩提萨婆诃”
梵语菩提为初,萨婆诃为末。初发菩提心,坚持修行,永无退转,终达彼岸。菩提萨婆诃者,善始(菩提)善终(萨婆诃)也

佛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想大约是让你用心领悟吧

不可说是因为
凡是思维 都存在两面性,
就拿八卦图来说, 那两面性就是 黑点与白点,立场有二分,
还有所谓非黑非白的填充部分,
不可说是因为 说了 就漏了,就落入二分当中去了, 有正见就有邪见
说了就不圆满了,说出来的 只有可能说到一半 或者一面 不够全面
而正法 是没办法说的,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
当然不可说 还有秘密成分 不可告人的具体原因 ,

所有的答案就是人心 要自己领悟 别人说的不能算是你悟出来的 不是悟出来的 就不能成佛

不能说呗~


为什么第一义不可说
,马祖以此暗示,所问的问题是不可回答的。事实上,他的问题也真正是不可回答 的。因为不与万物为侣者,即超越万物者。如果真地超越万物,又怎么能问他“是 什么人”呢?有一些禅师,用静默来表示无,即第一义。例如,慧忠国师(775年卒)“与紫 磷(无此字:ocr)供奉论议。既升座,供奉曰:‘请...

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1、这句话出自仓央嘉措的《问佛》。2、表达意思:情字虽然只是一个字,但犹如把冰放在火上烤,火太烈了冰就融化了,冰融化了的水又会浇灭火,所以,佛说,这个情字不好说。感情的问题都不能是一方付出太多,就像跷跷板,唯有保持平衡才会和谐前进。

管子国准的原文及翻译 管子国准的原文及翻译介绍
五家的政策虽有不同,而作用是一样的。”桓公说:“现时当政的王者,采用哪家的政策为好?”管仲回答说:“可以兼用五家之法而不可全盘照搬。”桓公说:“此话涵义如何?”管仲回答说:“设立祭神的坛场来封禁山泽,统一制造武器工具来运用物资,使天下同来经营但却严格着物价政策。实行伐尽山林与断...

为何都说男人四十不惑?此话何解?
第三个不惑,是包容一切,或者说“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第四个不惑,是明白了世界是残缺的,美是残缺的,世界上永远没有圆满。第五个不惑,是不在盲目迷信权威,明白人跟人差不多,许多“势”是做出来的。第六个不惑,是明白了人类煞费苦心所建立起来的文明大厦,还有许多有懈可击的地方。第...

渔樵问答 典故 讲的是什么?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早年他是汉光武...

佛教的文言文
【佛性无形无相,非关语言文字,不可宣说,又何谈一起伴行呢?有的话岂不又着在形象上?】 怀海说:不配合(或融洽)那怎么道来?【此句不甚解。】 云岩说:此话怎讲? 怀海说:(你)还曾担负着(他)吗?【你还在担负着佛性这个东西吗?】 怀海禅师坐位下手有个僧人问:兀兀地(1.高耸的样子,不符合。2.静止的...

秦昭王为啥容不下白起,以至于赐死七十岁的他?
“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从秦昭王的讲话来看,他也看出了白起负气的原因,委婉地解释说原先制止白起的攻赵活动,是当时国力不济,现在国力得到恢复,可以攻打赵国了。但是,白起还是不愿出战,...

《舌战群儒》的全文翻译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 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三国志.邓艾传》翻译
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求这句话的理解. -
错侄立环:[答案] 佛理本体是广大的无量的,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出来或传授,一切只有自觉悟,所以是不可说不能说的,佛理认为,人的语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表达出所有感悟到得东西,尤其是高深的哲理,一旦付诸语言便失去了它的真相,也就着了相,也就没有...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这句话的理解 求简易易懂一点. -
错侄立环:[答案] 佛教强调悟,一切成佛的法门都是开悟,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但“法”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万法空相”,只有不执着于明确的“相”才能“开悟”.而如果用语言说出“法”来,那就是着了“相”了,就不是法的本来面目了.所以佛祖...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是何含义?
错侄立环: 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皆是错!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错侄立环:[答案] 真正的佛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所以你能说出来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法. 而是你的个人理解.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此话何解?
错侄立环: 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思想经历,他人的思想不可预知,所以不可说,怕一说就错,造成误会!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
错侄立环: 佛教强调悟,一切成佛的法门都是开悟,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但“法”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万法空相”,只有不执着于明确的“相”才能“开悟”.而如果用语言说出“法”来,那就是着了“相”了,就不是法的本来面目了.所以佛祖要“拈花微笑”,只能启示而不能明说.这句话现在变成了“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通俗意思了.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是什么意思呢出处 -
错侄立环: 佛曰:不可说,意思是说语言表达不究竟,不是不可以说,其实佛教的经书文字说的已经不少了. 通常在佛经里出现“不可说”是表示无法用语言说出,如“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比喻时间如尘数,不可计数,亦不可以语言说出其数量,后来高僧大德引用其义,表示佛法是心法,甚深微妙,而语言所能形容的实为有限,无法尽数表达佛法真谛,心法需以心悟,悟后实无可说,故曰不可说.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是什么意思
错侄立环: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就不正确了. 更多可参考《禅院百科》关于“禅”的解析.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
错侄立环: 佛理本体是广大的无量的,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出来或传授,一切只有自觉悟,所以是不可说不能说的,佛理认为,人的语言是有局限的,它不能表达出所有感悟到得东西,尤其是高深的哲理,一旦付诸语言便失去了它的真相,也就着了相,也就没有了真相.因此禅宗主张的“道断语言,不立文字”也即植根于此.

平凉市18573241323: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的意思是什么? -
错侄立环: 意思是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例如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当中,开始部分就用了很多个“不可说”,来形容参加法会的佛、菩萨、鬼神等众生之多,无量无边,无法用数字说清楚.还有类似的一词,经常在佛经当中出现,就是“不可思议”,例如在《无量寿经》当中,当佛说到众生的业报和善根时都用了这个词,说明众生的业报深重无量无边,简直是无法用言语,用思维所能够说清楚和想明白的,而众生的善根也是无量无边,只要一念觉悟,就可启发无量无边的善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