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詹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答李端叔书的作品翻译~

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您的大名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得还不算多,也足以大概了解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懒散轻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哀痛愁闷地居丧时,也没有只言片语来安慰您,(这就不可饶恕了)。我弟弟子由来我这里,承蒙您先写信给我,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然而您始终都不鄙弃我,驿车再次捎来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厚重,我看了您的信禁不住脸热汗流啊。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听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就真的认为我值得赞扬了吗?我被别人憎恨,然而他们二人偏偏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不容易问清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如果认为他们两人是胡乱赞许当然不行,但想让大家跟着他们这样说,那就更不应该了。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又参加制策考试,我实际上哪有什么才能?而制策的科目号称“直言极谏”,所以我就常喋喋不休地谈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凭“直言极谏”得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确实能直言极谏,所以我才唠唠叨叨的争辩到现在,并由此获罪几乎被处死,这就是刘邦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然而人们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标新立异,那就错了。狂妄自大地谈论利害,争先恐后的评判得失,这正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不良习气。就像那些候鸟时叫时停,怎么会产生影响呢?我常常惊讶于人们对我苏轼过于看重,而现在足下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更加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驾着一叶扁舟,穿着草鞋,在山水之间游荡,混杂在樵夫渔民之中,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我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我自己庆幸可以避免再获罪了。先生您又开始再次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表征。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的虚名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取其表面而弃其实际吧?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自从获罪后,我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了。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先生也不要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将近年终,十分寒冷。希望您千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好了,不再一一地说了。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屡,放浪山水问,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荆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翻译:

我向您致敬。听到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熟识的朋友那里常常见到您所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可以大体知道您的为人了。

平常我们之间不通书信,怠慢的过错还可以宽恕;等到您痛苦地居丧,我也不曾写一个字来慰问;鄙人的弟弟子由来到这里,先承蒙您赐我书信,又一次因懒惰而没有立即回信。

笨拙迟钝,不讲礼貌,到了这种程度,而您却到底没有弃绝我。近来在驿递之书信中又收到您的亲笔信,对我如此情深义重,我读后真要脸上发烧惭愧而汗下了。

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

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死,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

然而世上一般人便认为我要想标新立异,那就太过分了。胡乱地论述利害,评说得失,这正是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的一种习气,好比候鸟和时虫,到时就叫,过时就停,对于当前的政治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怪如今的人太过看重我,而您也这样地称扬我,更加不符合实际。

原文: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答李端叔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即给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但由于内容带有感情色彩,出现“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等字眼,被谏官李定、舒童等人弹劾是反对新法,而被捕入狱。

在出狱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当时在朝为官的李之仪为苏轼鸣不平,积极联系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求让苏轼早日返京,并寄书信表示慰问和思念。《答李端叔书》就是苏轼的回信。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善用比喻说明道理。谈到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时,苏轼以“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作比,说明人各有所好,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不可能众口如一。

苏轼还以“候鸟时虫,自鸣自已,何足为损害”作比,说明正制科人论说利害得失,就像春燕秋虫一样,该叫的时候就叫,过了季节就不叫了,对于他人,既无补益,也无损害,而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既可悲,又可笑。



答李端叔书

苏轼

【原文】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注】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

【参考译文】

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

    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不行,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讶于人们对我苏轼过于看重,而现在足下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更加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

    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

    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表征。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

    自从我犯罪后,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先生也不要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

    一年快过完了,现在十分寒冷。希望您千千万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好了,不再一一地说了。

参考: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eren/wzck/201303/233262.html



答李端叔书
苏轼
【原文】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①,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②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③、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注】①斩然在疚:卧病在床。②递:驿站传递。③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
【参考译文】
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
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不行,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讶于人们对我苏轼过于看重,而现在足下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更加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
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
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表征。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
自从我犯罪后,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先生也不要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
一年快过完了,现在十分寒冷。希望您千千万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

参考译文:
苏轼顿首再拜。(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
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不行,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讶于人们对我苏轼过于看重,而现在足下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更加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
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
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表征。
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
自从我犯罪后,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先生也不要给别人看,一定要明白我的这个意思。
一年快过完了,现在十分寒冷。希望您千千万万要节制悲伤的情绪努力饮食。好了,不再一一地说了。
有点长😳


黄庭坚《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原文与赏析
按苏轼《武昌西山》诗有叙: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圣求尝作《次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

苏轼的文艺观是什么?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翻译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译文
《答李端叔书》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

自喜渐不为人知,这句出自哪首诗中,全篇是什么?
1、原文 答李端叔书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翻译 答李端叔书文言文译文
《答李端叔书》的译文:我叩首再次向您致敬。听闻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相识的朋友处常常见到您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够可以大致知道您的为人了。平常的时候,我们不通书信,怠慢的过错还可以宽恕;等到您痛苦地居丧,我也不曾写一个字来慰问;鄙人的弟弟子由来到这里,先承蒙您赐我书信,又一次因...

翻译《答李端叔书》,十万火急
实在可发一笑,遇不可耐啊。看看今日,竟为阶下囚,险些获罪而死,这不正应了“齐人以口舌得官”的笑话吗?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空谈国家社稷、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他们的言辞啊,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孤芳自赏,不切实际,如同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哪里提得上什么...

答周生书文言文
7. 苏轼《答李端叔书》的翻译 在下顿首再拜。久仰大名,我曾拜读足下诗文,虽所见不多,也足以评断您之为人了。自惭平日书信往来甚少,公患病之时也未书只言片语送抵床前,倒是我弟子由先捎来先生书信,既便如此我还犯懒没有回复,实在是礼数不周,万望海涵。在下对公如此,而您却再次来信询问,待我之厚,令我无...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这二个成语跟12生肖中有关联?
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当此时,词人几于万念皆灰。“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他的《答李端叔书》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极好注解:“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地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

文言文答黄庭坚书翻译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5. 苏轼《答李端叔书》的翻译 在下顿首再拜。久仰大名,我曾拜读足下诗文,虽所见不多,也足以评断您之为人了。自惭平日书信往来甚少,公患病之时也...

蝇头微利。打十二生肖
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当此时,词人几于万念皆灰。“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他的《答李端叔书》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极好注解:“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地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怎么翻译? -
季骅黄师: 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出自苏轼的《答李端叔书》.这里的“递”的意思是驿站传递.“辱手书”是谦辞,自己阅读了对方的信.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答毕仲举书 翻译 苏轼的 -
季骅黄师: 《答毕仲举书》 原文: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
季骅黄师: 在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隆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求苏轼的 与秦少游书 原文 -
季骅黄师: 答秦太虚苏轼某昨夜偶与客饮酒数杯,灯下作李端叔书,又作太虚书,便睡.今日取二书覆视,端叔书犹粗整齐,而太虚书乃尔杂乱,信昨夜之醉甚也.本欲别写,又念欲使太虚于千里之外,一见我醉态而笑也.无事时寄一字,甚慰寂寥.不宣.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翻译成白话文! -
季骅黄师: 因为平时不怎么念书,怠慢的罪过尚且可以略加宽恕. 答李端叔书全文翻译: http://cnjiuzang.blog.sohu.com/94332692.html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晕]是什么意思?? -
季骅黄师: 晕[yùn] [yūn] 1. 晕 [yùn]2. 晕 [yūn]晕 [yùn] 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墨~.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眩.~车.眼~.晕 [yūn] 昏迷:~倒.~厥.头脑不清.以上结果由汉典提供 详细释义 1. 晕 [yùn]2. 晕 [...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从文中看,苏轼通过李端短的书信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境 -
季骅黄师: 从文中看,苏轼通过李端短的书信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境?答:“与李端叔信”,一方面说明了苏轼的处境;同时也说明了苏轼“从名满天下”到“凡夫俗子”的蜕变.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黄州突围苏东坡给李端叔写的一封信中,我们能从喜悲之间看书苏东坡,怎样的生活? -
季骅黄师: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在他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璟锐两字写一个成语 多音字也行 拜托了 -
季骅黄师: 昌歜羊枣 发音 chāng chù yáng zǎo 释义 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出处 宋·苏轼《答李端叔书》:“不肖为人所僧,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示例 无

通道侗族自治县17587835941: 《梁溪漫志》东坡说文 原文及翻译 -
季骅黄师: 原文: 建中靖国中,坡公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公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人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居入居,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