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什么意思啊?

作者&投稿:用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意思是:牧童放牛归来,吃饱了晚饭,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草地上,欣赏天上的明月。这两句诗出自《牧童》,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宁静安然生活的向往。相传,这位吕岩就是“八仙”之中的吕洞宾。

这句话的意思是:放牧归来吃饭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牧童就在明月下连蓑衣都不脱地睡下了。
拓展资料:
原文: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作者简介: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诗句的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出自唐代吕岩的《牧童》,全诗内容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扩展资料: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文学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牧童



意思: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词句注释:

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铺开。

⑶横野:辽阔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饱饭:吃饱了饭。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白话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扩展资料: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牧童



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这句出自吕岩的《牧童》,全诗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扩展资料: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牧童



回来后饱餐一顿,累了,在明月朗照下不脱蓑衣便酣然睡去
描写一种淳朴悠闲的 生活,表达诗人的向往

诗句的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出自唐代吕岩的《牧童》,全诗内容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扩展资料: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文学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全诗大意?
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什么意境?
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朝代:唐代 作者:吕岩 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下一句
不脱蓑衣卧月明。全文选自《全唐诗》【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说选自《千家诗》:《千家诗》是《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的简称,系南宋诗人刘克庄编。书中收录了368 人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为唐、宋诗人所作,...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什么意思
黄昏后,忙碌一天回到家中,吃过饭后,没有脱下蓑衣就躺下睡了,躺了很久,直到雨停了、月亮升起来了,还没有睡着。

归来饱饭黄昏后出自哪首诗
归来饱饭黄昏后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以其高远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被誉为唐代“诗中之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登高远望,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浪漫情怀。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借鉴了前人的诗歌,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生活体验,创作出了这首千古绝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自己登高...

池塘秋色图的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最后一句是牧童晚归图。
池塘秋色图的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第三句是:归来饱饭黄昏后。本题说的诗是唐朝诗人吕岩《牧童》。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

归来饱饭黄昏后的下一句是什么?
不脱蓑衣卧月明 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唐>吕岩 字:【洞宾】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3457.html#2

牧童这首古诗的意思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 ①横野:宽阔的原野 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

归来饱饭黄昏后的前一句
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作者】吕岩 【朝代】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意思是什么?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意思是指,在黄昏时分归来,吃饱饭后,因为感觉极为惬意,所以不脱下蓑衣就直接在月光下躺下休息。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归来饱饭黄昏后:这一句描述的是农夫或劳动者在一天的辛勤工作后,终于在黄昏时分回家,并享用完了丰盛的晚餐。黄昏时分常常带有一种宁静和安详...

曾都区17816122634: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谁快谁有分 -
郟妍复方:[答案] 归:回来,蓑衣: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诗句意思: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曾都区17816122634: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蓑衣卧月明是什么意思? -
郟妍复方:[答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此诗相传为吕洞宾所写,描写的是一晚归的牧童,自由闲适的生活. 诗的意思是: 青草像铺在地上一样,绵亘方圆六七里,徐徐晚风中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眼...

曾都区17816122634: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什么意境? -
郟妍复方: 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朝代:唐代作者:吕岩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及注释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

曾都区17816122634: 归来饱饭黄昏后的下一句是什么? -
郟妍复方:[答案] 不脱蓑衣卧月明 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 吕岩 字:【洞宾】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曾都区17816122634: 《牧童》后两句意思是 -
郟妍复方:[答案]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觉得好请及时采纳,谢谢哦.

曾都区17816122634: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上半句,什么朝代诗人写的什么 -
郟妍复方:[答案]吕岩 字:【洞宾】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似乎在和晚风嬉戏.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

曾都区17816122634: 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什么意思啊? -
郟妍复方: 诗句的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出自唐代吕岩的《牧童》,全诗内容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展示了...

曾都区17816122634: 《牧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郟妍复方:[答案] 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完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

曾都区17816122634: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什么意思 -
郟妍复方: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情感: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天真无瑕,流露了作者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曾都区17816122634: ——————————,不脱蓑衣卧月明.卧: -
郟妍复方:[答案]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就是说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卧:在这里应解释为在月明中卧,即在月夜下躺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