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楼,每面鼓上面的字是什么?

作者&投稿:蓝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安鼓楼,鼓上的字?~

是的,每面写一个节气。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
鼓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
【拓展资料】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
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钟楼记录着西安沧海桑田的历史,它铭刻着西安人心中的悲怆与骄傲。
钟楼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
鼓楼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
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主持修建鼓楼的有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
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重修后的鼓楼,面貌崇隆敞丽,灿然一新。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钟楼、鼓楼

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 西安钟鼓楼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 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 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西安鼓楼每面鼓上面的字是“击鼓其镗,衅鼓思鸣。弹弦奏乐,以慰我心”。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甫田》中的“击鼓其镗,衅鼓思鸣。弹弦奏乐,以慰我心”。意思是:击鼓的声音镗镗,犹能依稀记起当年杀猪宰羊时的情景。弹弦奏乐,以安慰我思念的哀愁。


谁知道陕西西安钟楼鼓楼的一些历史方面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门交汇处,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钟楼上悬挂铜钟,用以...

钟楼和鼓楼的起源及用途是什么?
傍晚敲鼓,钟楼和鼓楼因此而产生。2、用途:报警报时 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为了准确时间,钟鼓楼最早备有4个铜漏壶,分别叫:天地、平水、万分、收水。漏壶正中安装了1个名“饶”的铜乐器,以机械操纵,时到每刻击饶报点。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如立春、春分等。这些节气通过观察月相、物候现象,如北斗星斗柄的方位,以及天气变化来确定。西安鼓楼的二十四节气鼓,是这种传统习俗的生动体现,每面鼓都刻有节气名,通过鼓点的节奏,传达出节气特有的韵味,成为西安的旅游景点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智慧结晶。

西安钟楼和鼓楼在古代的用途
李崇担任兖州知州时,兖州地区经常出现盗贼,李崇下令在每个村子都建立一座楼,楼内悬挂一面鼓。当盗贼出现时,就会强烈敲击鼓声,各个村子听到鼓声后,都会派人去防守保险的地区。不久,鼓声传遍千里,保险地区都布下了伏击,盗贼行动没有不被捉拿的。从此,设置鼓楼的做法开始普及。

西安鼓楼上的文武盛地和声闻于天是什么意思啊
西安鼓楼上的文武盛地是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 “钟为文,鼓为武”钟鼓楼晨钟暮鼓遥相呼应的盛况。声闻于天是,咸宁县李允宽书生写. 反应鼓楼深沉的鼓声满城可闻的震撼。

北京钟鼓楼在古代的作用
活动建设 北京鼓楼二层每隔一段时间会仿照古代进行击鼓表演。鼓楼共遗存有25面鼓,中间为首的大鼓代表1年,剩余24面小鼓则代表24节气。钟鼓楼在长达600多年的报时历史中,始终沿用先击鼓后撞钟的模式,“暮鼓晨钟”由此而来。每到黄昏时分,钟楼击钟18下,鼓楼击鼓18下,共击三遍108下,算报完一个...

与鼓楼一起合称“暮鼓晨钟”的古时报时建筑时?
漏刻、更鼓、铜钟是一套完整的司时系统。此次最新仿制了铜刻漏,那么钟鼓楼上现有的更鼓、铜钟又是什么来历呢?据史料记载,鼓楼用于定更所用之鼓共二十五面,一面主鼓,二十四面群鼓(是依中国农事二十四节令而设置),现仅存的一面主鼓已残破不堪。1987年,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根据现存的主鼓形状,...

北京钟楼鼓楼的作用
活动建设:北京鼓楼二层每隔一段时间会仿照古代进行击鼓表演。鼓楼共遗存有25面鼓,中间为首的大鼓代表1年,剩余24面小鼓则代表24节气。钟鼓楼在长达600多年的报时历史中,始终沿用先击鼓后撞钟的模式,“暮鼓晨钟”由此而来。每到黄昏时分,钟楼击钟18下,鼓楼击鼓18下,共击三遍108下,算报完一个...

说起钟鼓楼,只服甘肃!
酒泉钟鼓楼通高27米。基座平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高8米,周长112米(底边长28米)。鼓楼为木架结构塔形楼,一楼每面三开间,墙体中镶擎柱十二根,外有檐柱二十根,楼内有四根粗壮的通天木柱通贯三楼;二楼每面有12个雕花窗扇,嵌在十二根撑柱之间,外有走廊栏杆,东西两面分别悬挂有"声震华夷""气壮雄关"巨幅...

【北京游记】钟鼓楼——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随着时代变迁,清代计时器改为时辰香,而鼓楼的更鼓则成为侵略者的罪证。八国联军侵华后,仅存一面主鼓,其余25面更鼓成为历史的记忆。1924年溥仪离宫后,钟鼓楼的报时功能逐渐淡出,转而成为教育民众、铭记国耻的场所。鼓楼,原名齐政楼,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三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每一声鼓响,...

蒙自县13497358840: 西安鼓楼,鼓上的字? -
店时诺通: 是呀,24节气~~~~嘿嘿

蒙自县13497358840: 西安钟楼上“文武盛地”是谁写的?有什么说法没有? -
店时诺通: 1740年(乾隆五年)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为鼓楼书写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为咸宁学士李允宽所书.南北两幅匾额曾经被誉为两颗“明珠”镶嵌在西安的鼓楼之上,与鼓楼一同饱经风雨的历练.

蒙自县13497358840: 西安钟鼓楼的介绍 -
店时诺通: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

蒙自县13497358840: 西安鼓楼概况? -
店时诺通: 鼓楼.它创建于公元1380年,以前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上的钟形成“晨钟”、“暮鼓”(长安八景之一“晨钟暮鼓”),故称作鼓楼.后来不再用来报时,只是在战争时才擂鼓报警. 鼓楼楼基面积为1924平方米,楼基高34米,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体呈长方形.外部为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顶式,内部上下两层,外部楼檐均饰有斗拱.四周有回廊,内外贴金彩绘,金碧辉煌.

蒙自县13497358840: 西安鼓楼的介绍 -
店时诺通: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1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自县13497358840: 钟鼓楼历史 -
店时诺通: 您好.古代,凡是重镇,都置有鼓楼.有关鼓楼的沿革,民国19年(公元 1930年)《重修滑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魏时,兖州多盗,李崇为刺史,乃村置一楼,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次,各击鼓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蒙自县13497358840: 中国上最大的鼓楼 -
店时诺通: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