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争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军事,外交上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作者&投稿:尔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

1.政治上,a与苏联在意识形态、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搞对立,b在世界各第三世界国家扶植亲美政权,c重新武装德国和日本,开启冷战大幕;
2.在经济上,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命脉,b执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经济快速恢复以防止欧洲爆发社会主义革命,c以援助为名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渗透和控制;
3.军事上,a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b挑起并扩大朝鲜战争,c组建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NATO)
希望你能让你满意~

马歇尔计划,即对欧洲(主要是西欧各国)进行大量经济援助,使各国很快恢复战前水平,以防止这些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同时想要控制欧洲。在政治上,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各国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使原本战争不断的欧洲开始逐渐和解。在军事上,美、加以及部分西欧国家成立了北约,以构成共同的军事体系。美国在战后对欧洲的各类援助最终没有使自己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欧复兴。

 【布雷顿森林王朝:黄金弱君登基,美元摄政天下】

  美国人从1941年刚刚参战时,就已经开始构想未来的美元时代了,美国对取得战争胜利的信心是不容置疑的。无数的学术研讨、政策咨询和国会听证,逐渐形成了美国战后的金融战略规划,这就是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建立一个以黄金为弱主,而由美元掌实权的世界货币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大家共同拥戴黄金君临天下。在这一制度下,美元与黄金共同作为各国发行本国货币的货币储备,美元将深深植入各国的货币信用之中,只要世界经济在发展,对美元的需要就会自然增加,美元将通过货币增发来收割各国的发展成果。这不过是1922年金汇兑本位的升级版,美元挤掉了英镑,适用范围则扩大到全球。双重信用创造的问题并未解决,它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再度引发流动性泛滥和更大的货币危机。

  既然二战以后,美国国力已经占到世界经济的一半,军事力量更是傲视天下,美国何不直接建立美元王朝,为什么还需要请出已被废掉王位的黄金来做傀儡皇帝呢?曹操始终不敢篡汉自立,决非实力不够,更不是没有这个野心,而是时机不成熟,一是担心天下人心不服,二是忧虑诸侯争相称帝,失去汉室正统的号召力,将会增加统一全国的难度。美国也有类似的担心,黄金的普遍合法性仍然深受各国人民的拥戴,不是短期所能泯灭。二战尚未结束,战后重建更需要凝聚人心。美国又是一个传统上的孤立主义国家,初次作为主角登上世界霸权舞台,尚缺领袖历练,此时废掉黄金而自立美元,唯恐弄巧成拙。更深一层的担心是,英镑割据的隐患尚未根除,苏联的势力正在膨胀,如果此时马上提出将美元本位强加给世界,则不能排除英镑重新占山为王,卢布分疆裂土,法郎拥兵自重的复杂局面。

  如果拥戴黄金,问题就简单多了,一方面不影响美国的货币主导权,另一方面更能彰显美国的无私,以收天下人心。美国战后拥有世界70%的黄金储备,降金即降美。美国控制着世界货币的实权,英国对美国债务深度依赖,要求英国支持黄金是顺理成章的事;法国的黄金储备仅次于美国,20年代的法郎区正是一群酷爱黄金的欧洲国家和它们的殖民地形成的贸易体系,法国必然支持黄金;苏联的卢布一直采用金本位,在美国援助的诱惑下,已经派代表团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如果直接告诉苏联人,世界未来将采用美元本位,斯大林立刻就会翻脸走人,而黄金却能将苏联拉入美国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如此一来,货币的天下不难统一。等到时机成熟,再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世界各国早已习惯了美元,反弹就会容易控制得多。

  美元选择了曹操的思路,放弃虚名,只图实利。等待时机,废金自立!

  布雷顿森林所创建的金汇兑本位制,是以金本位为名,而行美元本位之实。

  除了“黄金临朝,美元摄政”这一个货币中心之外,第一个基本点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美国人对IMF的定位,就是一个稳定各国汇率的机制。20世纪20年代世界货币“三剑客”——纽约美联储银行的斯特朗、英格兰银行的诺曼、德国中央银行的沙赫特,后来再加上法兰西银行的莫罗,正是稳定各国汇率的核心人物。他们以私人聚会的方式,幕后敲定国家之间的货币价值关系,然后再要求各自的政府接受。二战以后,美国希望IMF发挥的作用,就是取代当年四巨头的功能,以更合法、更规范和更标准化的流程来实现各国汇率的稳定。

  1933年,罗斯福曾不屑一顾的汇率稳定,为什么现在变成了美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呢?在二战中,美国为了支持消耗巨大的战争,全面开动经济机器,基本实现了全民就业,摆脱了大萧条的高失业困扰。当和平来临时,美国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巨大的产能过剩问题,战争使美国变得严重依赖国外需要。战争结束前,美国已经认识到必须保持6000万个工作机会才能实现社会的基本就业,如果没有海外市场来消化国内的巨大生产能力的话,高失业噩梦将再度降临美国。这时,国际贸易的恢复对于美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为了实现稳定的货币体系,各国货币要与美元确定比值关系,而美元承诺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这样各国货币通过美元间接实现与黄金价值的锁定关系。而IMF正是确保这一货币比价关系稳定的一种基金。当某个国家的货币与设定汇率偏差过大时,该国可以从基金中根据自己的额度透支一部分资金,用来干预本国货币,以使汇率回到规定范围之内。

  建立这一基金的初始,美国自然出大头,28亿美元占27%,英帝国作为一个整体占25%,因为各种决议都需要80%的多数票才能通过,因此英美都有否决权,这也是美国给英国一个面子,大家来共同统治世界货币体系,但美国清楚,英国不可能在投票时将帝国所有属下的自治国的投票权全部集中起来。因此,还是美国说了算。

  英国人一开始对IMF的作用有自己的考虑。对于货币本位,英国谈判代表凯恩斯建议,搞一种国际货币单位班克(Bancor),不要用美元和黄金了,大家借钱还钱都用这种世界元。而且,IMF应该是一家世界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也就是在危机时,可以无限创造货币。英国的小算盘打得叮当响,由于英国的负债过重,急需资金,所以希望IMF是一部可以透支花钱的提款机,但又不愿意具体欠某个国家货币的债务,因此搞出个模糊不清的班克来。而最终为这种模糊货币债务埋单的显然就是大量顺差的美国。

  美国人心想,简直是白日做梦!不再使用美元,那这么多年美国不白忙活儿吗?废掉黄金?美元都没这么大胆子,凯恩斯搞出的那个“半人半神”的班克,有人信吗?想搞世界中央银行?那美联储去喝西北风啊?想把IMF当提款机,美国人最后帮着埋单?这也太一相情愿了吧!

  美国人将凯恩斯的提议逐条驳回,坚持IMF不是一种银行,而是一家基金。大家必须先出钱,根据需要可借款调剂,然后还要偿还,否则股份将相应缩减。英国不得不接受美国的条件,当年的货币老大,如今却落得个落架的凤凰不如鸡的下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二个基本点,就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的初衷就是为战后重建提供资金,后来将资助欠发达国家的发展也纳入了考虑。

  从实际运作上看,美国把世界银行的贷款当做了奖励各国的棒棒糖,只要愿意归顺布雷顿森林王朝,放弃经济发展自给自足的理念,削减关税和贸易保护,愿意成为美元帝国的良民,这样的国家就能够得到世界银行的资助。如果谁要不加入这一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就等于在经济上选择了“自我流放”。

  美国此时已经完成了从坚定的贸易保护实践者,到积极的自由贸易鼓吹者的转变。美国的根本气质是商人,商人重实用,不信所谓的主义,什么对我有利,就坚决地用,什么对我不利,就果断地弃,蔑视一切他人评判!IMF、世界银行,包括后来的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无不体现出美国鲜明的商人气质。

  正因为美国的崛起靠的是贸易保护,所以美国特别忌讳别的国家重新走上“自己的老路”。这就像宋太祖赵匡胤靠黄袍加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谁要在他跟前披着黄袍瞎溜达,必定犯了他的大忌。

  虽然美国完成了摄政天下的大业,但英镑割据的隐患尚未剪除。削藩大业未竟,美元还需努力。

  【对英镑痛下杀手,美元无毒不丈夫】

  〖令人愤怒不已的是,我们在反法西斯共同大业中损失了四分之一国民财富所得到的回报,就是要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向那些因战争而致富的国家烧香进贡。[15]

  ——英国《经济学家》〗

  英帝国庞大的殖民体系在战争中为英国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信用透支权力,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为英军提供各种资源、粮食和原材料,还包括英军在埃及和印度作战的成本,连美军在当地的费用也被算在英国头上,还有印度军队在海外协助英军作战的费用等。他们认购英国国债,并积累了大量英镑储备,这也是英国能够挺住战争消耗而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和其他贸易伙伴向英国提供物资,换回英镑储备,而英国和盟国则消耗美元储备向美国购买军火,其结果是战后英镑在各国储备中的总规模比美元储备高出一倍。从表面上看,英镑比美元储备规模更大,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货币,但这些储备中2/3都集中在英镑区之内,而且处于高度不稳定的状态之下。

  英镑区国家大量积累英镑,并非由于英镑更有价值,而是英国战时冻结了他们将英镑兑换成其他货币的选择。由于美元的存在,使得英镑时刻面临被英镑区国家抛售的巨大威胁。在一战之前,英国的海外资产远远高于它的负债,因此英镑价值的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在的英国,净对外负债已高达150亿美元,6倍于它的黄金与外汇储备!如果英镑一旦解除冻结外汇,各国将争先恐后地把英镑储备兑换成美元,英镑会立刻面临灾难式的价值雪崩。

  英国本该继续冻结外国的英镑储备,然后用英国本土的出口来逐步偿还这些外债,这样既可以拉动英国的就业,脱离战后衰退的阴影,又可以稳定英镑价值,最重要的就是维系住英镑区的存在,只要有这个经济根据地,日后再度崛起并非不可能。而解除冻结,则英镑区将会纷纷投靠美元,不仅帮助美国扩大出口,强化美元区的势力范围,而且英镑区将从根本上陷入土崩瓦解、万劫不复的境地。

  二战刚结束,凯恩斯作为英国经济的核心大脑,代表英国赴美谈判战后贷款问题,却对这一事关英镑区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中了美国设下的圈套,从而亲手埋葬了英镑200年的霸权。

  美国人向凯恩斯提出,美国可以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另外算上加拿大可以提供的12.5亿美元,总共50亿美元。但条件是:英国必须在1947年7月15日之前,解冻外国的英镑储备!

  超级自负的凯恩斯,原以为美国和英国既是盟国,又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兄弟,美国定会慷慨地放宽贷款条件,自己则准备了宏韬大略,准备和美国人大谈未来英美共同主宰世界的美妙设想,却全然没有防备美国提出了这样“相煎何太急”的条件。凯恩斯确实不懂美国的政治权谋,他竟然答应了!

  英国《经济学家》在评论凯恩斯的这笔贷款时,尖刻地指出:“这个国家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共产主义者们的理论,即摧毁英国以及英国在世界上所代表的一切,是美国政策有预谋、有意识的目的。但对于目前的证据可以这样解读:如果每次给予援助都附加条件,使英国陷入一种不可逃脱的必然,即不得不再度请求更多的援助,而这些援助只能以英国进一步自我贬低和自我削弱才能获得。那么,结果显然就是共产主义们者所推测的那样。”[16]

  果然,1947年7月15日,英镑的霸权彻底崩溃了[17]。战后,英国本指望依靠英镑区重新崛起,但是,美国人不会给英帝国死灰复燃的机会了。

  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难以撼动的强大的英镑霸权,却被美国只用了37.5亿美元贷款的蝇头小利就轻易摧毁了。
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

  苏联拒绝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冷战的结果,而恰恰是冷战的原因。
自1933年上台以来,罗斯福任内的主要时间都在与经济危机进行殊死搏杀,他最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就是美国长达12年的经济大萧条和1000多万人的失业噩梦。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摧毁了欧洲经济的同时,美国经济飙升了90%,未来美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庞大的就业人口的命运,将系于战后世界贸易的繁荣。为此,他决心打破世界上所有的贸易壁垒,彻底铲除各自割据的货币区域,解放英法控制下的殖民地原材料基地,贯通苏联和东欧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供应,吸纳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进入世界市场,建立起一个以美国为政治权力的核心,以美元为货币金融的基础,以统一世界市场为目标的“美利坚治下的永久和平”。

  罗斯福坚信,伺机卷土重来的英帝国是美国战略的主要障碍,而经济被战争几乎完全摧毁的苏联,完全不同于英国。苏联没有海外的殖民地体系,工业远不足以和美国竞争,农业更是美国农产品的巨大市场,在对外投资方面,苏联也不构成任何威胁。经过战争磨合,罗斯福认为斯大林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世界级领袖,并没有颠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即时冲动;相反,罗斯福对丘吉尔的狭窄气量和小动作频频的做法并不感冒。为此,美国对苏联进行必要的政治妥协和经济援助,将苏联纳入美国的世界体系,是符合美国终极战略目标的。

  美国的银行家们认为,美苏在地球的两端分别占据了辽阔的大陆,在彼此并无竞争的地区控制着庞大的资源,这一现象必须被看做未来历史进程的主导性和支配性力量。苏联政府和美国金融家们都对维护有管理的金本位有着持久的兴趣,这是因为美国和苏联都拥有最多的黄金储备,而且又都是潜在的最大黄金生产国。尽管苏联的经济是受国家控制的,但它并不是一个扩张主义论者。与英国相比,苏联绝对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出口和国际投资计划。苏联的巨大内需将导致其资源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要,而不是用于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渗透[4]。

  但凯南和美国的多数政治家远没有罗斯福的战略眼光和气魄。罗斯福在1945年4月战争胜利的前夕病逝,打断了美国既定的战略规划。一直生活在伟大总统阴影里的副总统杜鲁门,终于“被扶正”,他敏感而偏执,尤其忌讳别人将他的政策与罗斯福相比较,他异常强烈地想展示自己的果断与自信。杜鲁门不仅换掉了所有让他感到罗斯福存在的白宫内饰,而且连带着换掉了坚持罗斯福战略的官员。

  凯南不能理解,为什么在欧洲的盟军最高决策圈里,美国人对英国人始终怀有深刻的防范,对苏联人反而更友好;为什么反对苏联的最激进的巴顿将军,会屡屡受到美国军方高层的排挤。

  更让凯南愤愤不平的是,美国对于苏联的援助,远远好过对英国的。就在战争尚未结束的8月13日,美国军方没等总统下令,就停止了向英国运送军需品;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在没有事先征询英国的情况下,就单方面终止了《租借法案》对英国的援助,并开始进行清算,留在英国的物资折算为5.32亿美元的债务,仍在途中的物资又让英国人多欠了1.18亿,英国马上需要偿还的美国租借债务比英国的外汇储备还要多,逼得英国立刻陷入了严酷的经济困境。而美国对苏联则是非常宽容,一直到战争早已结束的10月底,美国仍向苏联提供了高达2.5亿美元的援助。

  最让凯南看不惯的就是美国财政部的亲苏政策。1943年6月,美国财政部就向苏联提出,在未来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给予苏联7.63亿美元的份额,后来谈到了12亿美元。美国开始的份额是25亿,英国大约是一半,苏联和中国排第三和第四。财政部长摩根索向罗斯福提议,给苏联战后的援助贷款高达60亿美元,偿还期为30年,利息仅为2.5%,这比英国凯恩斯谈下来的丧权辱国的37.5亿美元援英贷款,好得实在是太多了。后来,摩根索的手下,布雷顿森林方案的美国主谈代表怀特,在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建议,美国向苏联提供100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偿还期为35年,利息降到2%。

  正因为想不通美国政府的亲苏倾向,凯南曾屡次三番上书,痛陈不能寄希望于苏联,断定苏联的本质必然是扩张性的。但是,在罗斯福当政的时期,凯南的意见就是短视和肤浅的代名词,当然不会受到重视。

  不过,杜鲁门时代国际战略思想的转变,为凯南带来了发迹的历史性机遇。

  在1945年2月,由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三巨头所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中,斯大林提出东欧地区应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而丘吉尔事前已跑到莫斯科与斯大林做了一笔交易,即英国承认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势力范围,而苏联则认可英国在希腊的特权,因为地中海是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而东欧则是苏联的安全缓冲区。当罗斯福听到这一消息后,大吃一惊。英国这么干,显然是为了维持英帝国的庞大体系,而苏联将东欧置于保护之下,将会形成另外一股割据势力。如此一来,罗斯福摧毁货币割据,建立世界统一大市场的理想,岂不是要毁于一旦?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波兰的问题上,英美当然希望波兰由亲西方的政府当权,但苏联解放并占据着波兰,斯大林要求波兰政府必须听命于苏联。双方最后的妥协就是,斯大林承诺在波兰政府中,安插一些亲西方的官员,代表西方的声音。罗斯福虽然觉得不满意,但勉强可以接受,毕竟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的。只要苏联进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就是最终的赢家,为此,作一些局部妥协还是有必要的。

  麻烦在于罗斯福死后,杜鲁门想翻案。没了罗斯福的威望震慑,反对美国对苏联采取“绥靖政策”的声音开始出现,杜鲁门绝对不想变成第二个张伯伦,他决定必须要对苏联强硬。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开始放风,将对苏联的经济援助和波兰与东欧问题扯在了一起。斯大林开始警惕起来,这不是出尔反尔吗?难道罗斯福一死,美国的政策要变?斯大林拒绝了杜鲁门,并指出美国的要求与雅尔塔决议的精神相矛盾。当然,斯大林并不想把问题搞僵,最后建议将波兰亲西方的官员名额再增加了几个。杜鲁门不情愿地答应了。

  但是,随后苏美在土耳其、伊朗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的争执,让斯大林对美国的最终意图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苏联原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诸多疑惑,现在重新开始发酵。“在对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讨论中,苏联人表示出了对怀特计划的忧虑,这个计划据称提出了在近期废除对贸易、货币的所有限制。在他们看来非常明显的是,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战后,这样一条道路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不可能采用的。因为如果不采用国家调节措施的话,它们的经济独立就会遭受严重的威胁。”苏联代表明确表示:“他们之所以参加这场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并不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对于美国和英国的出口更加安全。”斯大林终于看到,美国在为推行自由贸易而施加的压力,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东欧甚至苏联的经济控制权抓在美国的手中。苏联并没有拒绝加入IMF,“只是想告诉美国官员,莫斯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协定的条款”。

  苏联正在等待和观望美国的态度。

  2月22日,美国财政部发给凯南的电报,正是希望了解苏联拖延加入IMF的真实动机[5]。而凯南则利用这个机会,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下长达8000字的电报,将他多年来对苏联的个人消极判断,升华到“汉贼不两立”的理论高度,为杜鲁门拒绝做“张伯伦第二”的急迫政治姿态提供了思想弹药,在华盛顿突变的政治气氛中赢得了一片叫好声。凯南也从此一炮走红,被后人称为“冷战鼻祖”。

  苏联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非但没看到美国的援助贷款,却等来了丘吉尔的“铁幕演讲”。失望之余,苏联声明拒绝加入IMF和世界银行,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分道扬镳。

  美国试图用货币和贸易的手段,将苏联纳入美元帝国的梦想终于破灭了。一场延绵40余年,耗资8万亿美元,数十万生命遭断送,数百万家庭被分裂的冷战,拉开了序幕。

  从此,苏联选择了与美元王朝分庭抗礼,着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卢布帝国。

  罗斯福在二战中,对英镑东山再起的忌惮,远胜于对卢布扩张的担忧。为了在战后为美国创造最有利的国际环境,罗斯福决心打破世界上所有的贸易壁垒,彻底铲除各自割据的货币区域,解放英法控制下的殖民地原材料基地,贯通苏联和东欧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供应,吸纳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进入世界市场,建立起一个以美国为政治权力的核心,以美元为货币金融的基础,以统一世界市场为目标的“美利坚治下的永久和平”。罗斯福去世后,美国的冷战鼻祖们推翻了他的大政方针,步步紧逼,迫使斯大林最终拒绝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转而建立起自己的卢布帝国,从而拉开了冷战序幕。

  卢布在列宁的新经济时代,建立了金汇兑本位制,号称金卢布。而到了斯大林时代,卢布演变成了“计划本位制”,它不再是一种主动参与商品交易的媒介,而是被动计量计划经济下“物物交换”的周转量。

  斯大林20世纪30年代赶超西方工业强国的10年计划,恰如中国50年代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技术扩散,以及由农村提供的原始积累,将不可能获得成功。而在当时能够提供西方技术扩散的国家,只有一战中战败的德国。实际上,苏联正是在德国军方的支持和资助下,才得以学习和借鉴了现代先进的工业技术。

  战后,苏联携强大的军威和国力,在世界各地与美元进行了激烈的货币流通域大战。直到60年代中,由于苏联自身经济的停滞,卢布才逐渐与美元形成了长期对峙的局面。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美国发现了一种强大的经济武器,这就是石油贸易。美国在80年代中,正是有效地使用了石油这把致命的“美元匕首”,才一刀插进了卢布帝国的心窝。

  你的说的几个方面正是二战后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的突出点,美国在这一过程中主导了西方,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主要方面:

  其一,政治(这个涉及你提到的外交),美国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自此开始登上领袖岗位,并通过杜鲁门主义,以意识形态为划分,主导战后西方体系的形成,冷战开始;

  其二,经济,通过马歇尔计划,逐步加强了美国在欧洲的话语权,为政治主导欧洲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苏。也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应用;

  其三,军事上,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使两极格局形成

  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同时巩固和加强了美国的地位,成为了超级大国。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1、欧洲传统强国打的你死我活,精疲力尽时,美国适时出手,实现利益最大化,一跃成为头号大国
2、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控制欧洲,使得欧洲经济与美国深度融合,并被美国资本控制
3、冷战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美国通过北约,军事上将欧洲国家纳入自己势力范围,通过直接驻军各国,事实上控制了这些国家
4、外交上,美国与苏联联手,摧毁了欧洲列强传统的殖民地体系,通过自己深度控制的自由贸易体系,获得支配性地位

你是指两次世界大战后吗。如果是,那么美国由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远离战争中心,本土几乎未受战争创伤,只有日本偷袭了珍珠港,那还是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岛而已,欧洲资本大都逃到美国避难了,美国又通过为战争各方卖军火,做军火贩子,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世界第一强国;军事方面和外交方面,美国都是坐山观虎斗,然后坐收渔利,收拾残局,美国的武器支撑着两次世界大战,成为资本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和外交强国。
总之,一句话,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当年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及欧洲诸强集体衰落,美国乘机崛起,一跃成为资本世界第一强国。

欧洲战争过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外交大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苏联在一段时间内苦撑配角,后来撑毁垮掉。

还有的就是一些像“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这样的虚名,比如世界警察。


马歇尔计划的时间
欧洲战争结束后,受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基础设施和国民生活急需重建。为此,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并得到了欧洲各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什么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由美国政府提出的计划,旨在战后重建欧洲的经济和基础设施。该计划于1947年启动,共持续了4年。美国政府向欧洲提供...

两次世界大战后,到底哪个国家,是最后的赢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并且向其他国家出售武器和军队资源,增长自己国家的经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部分国家损失惨重,在二战之前欧、亚、非洲国家都在复苏国家的经济以及军事力量,无暇顾及和制约美国的发展。1939年9月1日德国、意大利再次挑起战争,日本也参与其中,三个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战后美国的...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的在役舰船仅保留了( )艘?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的在役舰船仅保留了(48)艘。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当时美国海军实力强劲,拥有700艘舰船、5000多门火炮,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欧洲各国海军。然而随着战争结束,过多的战船都成了累赘,到了1870年美国人手里只剩下50余艘船、500门炮了,短短5年规模急剧萎缩了近12倍。

马克·韦恩·克拉克朝鲜战争
在欧洲战争结束后,马克·韦恩·克拉克的职务转至国际舞台。他担任了美国驻奥地利的高级专员,并代表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四国占领军进行协调。1947年,他作为美国国务卿的代表,参与了与英国和苏联外长的会议,共同商讨奥地利的和平条约事宜。同年6月,克拉克返回美国,首先接掌位于旧金山的第六集团军司令...

美国为何没有吞并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何没有吞并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美国于1776年独立,独立之初的美国领土只限于东部十三州。美国独立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美国的扩张计划原本是向北扩张,即吞并辽阔的加拿大地区。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就曾经说过,美国命里注定要扩张到整个北美,意思就是要吞并加拿大。但加拿大...

美国历史上有几次移民潮?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对劳动力需求旺盛。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欧洲移民,排斥亚洲移民。

西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持什么态度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

有哪些国家的兵权在美国手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亚洲国家。在亚洲地区,日本、南韩、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的兵权都在美国的手里。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与美国合作,它们获得了更强大的安全保障和更好的经济发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欧洲国家。在欧洲地区,美国掌握着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兵权。这些国家都...

雅尔塔会议
这时,英美两国在太平洋和东南亚集结了大量海空军,但要进攻日本本土,其兵力明显不足,这就激发了美国政府要抓住苏联“金羊毛”的企图。正如罗斯福在三大国“巨头”会晤“提要”中所述:“为了击败德国,我们应该有苏联的支持。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为了同日本作战,我们更是绝不可没有苏联”。罗斯福“决心争取在雅尔塔得到”...

梁河县17667147659: 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的刺激下,利用重组战后世界的机会,通过发起和组织一系列国际性政治、经济机构的方针,勾画了充当世界... -
终伊肝乐:[答案] 答案: 解析: 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马歇尔计划的推行,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了欧洲.通过上述措施,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梁河县17667147659: 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
终伊肝乐:[答案] 马歇尔计划,即对欧洲(主要是西欧各国)进行大量经济援助,使各国很快恢复战前水平,以防止这些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同时想要控制欧洲.在政治上,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各国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使原本战争不断的欧洲开始逐渐和解.在...

梁河县17667147659: 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
终伊肝乐:[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苏是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两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是盟友.但是战争结束后,美国要在全球扩张,苏联成了美国扩张、称霸的主要障碍. 政治上: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成为了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苏联成立...

梁河县17667147659: 二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表现 -
终伊肝乐:[答案] 二战后 由于世界分为两大极端,苏联的实力过快膨胀,影响到了美国的发展,于是两大集团针锋相对,形成冷战,在此期间 两国的军事 经济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发展,而美国不仅军事上发展得很好甚至经济上也做到了努力使经济实力能够支...

梁河县17667147659: 美国经济发展史 - 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那三个阶段及特点分别是什?二战后,美国经
终伊肝乐: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在叙述上,教材特地以“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以及“新经济的出现”三目介绍了战后五十多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梁河县17667147659: 苏美争霸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终伊肝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梁河县17667147659: 二战结束后美国国际地位如何?这一局面出现主要原因?二战初期美国为了建立世界霸权采取的经济措施? -
终伊肝乐: 1美国经济迅速崛起,是从一战就开始的了2美国霸主地位的确定,和雅尔塔体系和原子弹的首先制造有关3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很多,三个例子,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全球石油结算用美元

梁河县17667147659: 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 -
终伊肝乐: 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美元与黄金挂钩,从而操控全球经济和汇率,主导签订《关贸总协定》控制世界贸易.

梁河县17667147659: 二战结束后,美国国务卿对什么提出对被比手破坏的西欧盟国提供13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重建计划 -
终伊肝乐: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1948年4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

梁河县17667147659: 美、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初期,它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
终伊肝乐: 英国绥靖政策的失败 英国是老牌的殖民国家,也是纳粹德国的死敌,因为一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一手炮制了对德国极为严厉的《凡尔赛条约》,纳粹党也是通过煽动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