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一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作者&投稿:谏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你好,《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其写作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文章通过对荷塘景色的描绘,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在描绘荷塘景色时,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增加了语言表达的情味性。

此外,作者还通过比喻、通感等手法,将荷塘景色与人的感官体验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美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荷塘月色》 一开篇就点出文章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 来反衬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  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文章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 脉络清楚,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达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可贵境界。散文的艺术魅力, 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作品赏析: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



1、朱自清先生借助多种艺术手法突出了月色的朦胧、柔美,描绘出一幅美丽宁静的荷塘月夜图。其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中,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多是以影写月,本篇“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斑驳,给人一种摇摆起伏的动感。为什么?就因为这些黑影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斑驳。也因为荷塘正处于这种动态中,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连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借助修辞,使形象更为传神
作者在文中最显著的写作特色就是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明喻、暗喻、拟人、通感、象征等,使事物形象由静转为动,由无生命转为有生命,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读之犹如亲见亲历。尤其是通感手法的运用,更是将难以把捉和保留的、抽象的嗅觉形象“清香”,生动精彩地描绘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清淡飘渺,若现若隐,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能够将如此奇妙而抽象的感受充分形象地表达并传播开来,足见出作者那“表达美的才情”。
(3)巧用对比,使情感更为强烈
作者在文中一共用了三层对比,分别是将白天与夜晚进行对比,将“不宁静”和“不自由”的心境与荷塘月色优美的意境进行对比,将旧时采莲的趣事和“无福消受”的现实进行对比。第一层,将白天和夜晚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在白天里的“不宁静”和“不自由”,“不宁静”和“不自由”也是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第二层,将“不宁静”和“不自由”的心境与荷塘月色优美的意境进行对比,突出了月下荷塘的美好以及作者暂时舒缓的心情,是文章写得最漂亮的地方,同时,能够静下来真正欣赏到自然的美,这也是一个人难得的境界;第三层,将旧时采莲的趣事和“无福消受”的现实进行对比,这不但增加了文章的文采和情趣,同时也突出了作者“求美而不得”的无奈,于是再次回到现实的“不宁静”和“不自由”,文章的主旨也由此而彰显出来。
(4)烘托手法,渲染氛围
烘托是中国传统艺术常用的手法。它能突出作家所要强调的事物,渲染作品的必要气氛,人们惯用“烘去托月”来说明这一艺术手法。朱自清先生对烘托的法则运用自如,妙笔生花。在《荷塘月色》中,荷塘与月色两种景物互为映衬:荷塘是月色照射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衬托之下的月色,二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如国画上的点眼之笔,在月光的照射下,荷塘增添了朦胧之美。如给荷塘披上一层纱。荷塘上浮起的雾,不同于一般的白雾,因为是在绿叶社托和淡淡的月色映照之下显现的,所以是 “青雾”,月下雾中的荷花,洁白柔美,迷离朦胧,用“牛乳中洗过”、“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恰如其分地渲染了这种氛围。
2、文章简介: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他深夜漫步于清华园内近春园荷塘西北角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文章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1]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荷塘月色 手法
《荷塘月色》。一文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写作手法:
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文章中既有直接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也有通过周围环境的侧面烘托。
对比:文章中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如月光与灯光、月下荷塘与闹市等,突出了月光的柔和、宁静以及荷塘的幽静。
比喻和拟人: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荷塘和月光更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荷塘月色句子赏析
荷塘月色的具体介绍:是现代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创作的散文,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首次发表于1927年7月10日《小说月报》第18卷第7期。一文中,作者带着淡淡的愁绪走出家门,趁着月色出来散心,顺着幽静的小路一路走来,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日日经过的荷塘边。总的来说,《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优美...

朱自清 《荷塘月色》一文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到底是寓情于景和...
语言的巧妙运用 本文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比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
文坛许多作家为了写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章写出来,又往往给人矫揉造作之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精深的语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稳,真情尽失的遗恨。《荷塘月色》一文则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

<荷塘月色〉感情基调是什么?
《荷塘月色》一文的感情基调,一般解读为“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说它有淡淡的忧愁,读者一般都能理解和接受。在文中,作者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想在夜深人静之时到月下的荷塘散步以排遣。“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语),由于心有所思,于是荷塘之景也就带上了...

《荷塘月色》一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
文坛许多作家为了写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章写出来,又往往给人矫揉造作之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精深的语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稳,真情尽失的遗恨。《荷塘月色》一文则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荷塘互相映衬的美丽图景。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历年来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相当成功。作者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淡...

朱自清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 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2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

《荷塘月色》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 以真言抒真情 文坛许多作家为了写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文章写出来,又往往给人矫揉造作之嫌。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精深的语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稳,真情尽失的遗恨。《荷塘月色》一文则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

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评价
其中一些从古典诗词中选用的描写香草美人的叠词,大大浓化了妙若美女的荷花形象的情态和风韵,与作品的内在抒情取得了和谐的契合,使描写语言有一种典雅的美,清丽的美。《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凤泉区13132434400: 朱自清 《荷塘月色》一文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到底是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为主?朱自清 《荷塘月色》一文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到底是寓情... -
伯牙吾台利美克:[答案] 语言的巧妙运用 本文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比如作者连用...

凤泉区13132434400: 朱自清何塘月色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
伯牙吾台利美克: 表达方式 《荷塘月色》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一条是作者的行踪.全文共8个自然段,每段自有其独立性.各段内容如下: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凤泉区13132434400: 荷塘月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有什么作用 -
伯牙吾台利美克:[答案]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新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

凤泉区13132434400: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的点评,急......................... -
伯牙吾台利美克: 《荷塘月色》虽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但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同样贯穿着他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只是比较委婉曲折.在群魔乱舞、夜气如磐的日子里,作者的心无法平静.他远离闹市、夜游荷塘,感到一种难得的自由.只有一个人在静夜...

凤泉区13132434400: 分析荷塘月色叙述方法,开头与结尾的特点,有什么修辞效果
伯牙吾台利美克: 作品构思精巧、布局巧妙,文章开头写心情“颇不宁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后面以“我”去观赏荷塘为脉络,以人物的行止为线索,全文的写景抒情过程,都是随着作者的脚步和视线的移动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为中心,又适当点染周围背景.布局上层次清晰分明,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自然舒展.比喻、移感的修辞方法和重叠词的用运,生动传神.善用色彩表现情绪,景物描写情景交融,《荷塘月色》读来如同跟随作者欣赏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法,着意创造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满贮诗意的是风采绮丽的荷塘月色.

凤泉区1313243440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伯牙吾台利美克: 语言的巧妙运用 本文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比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

凤泉区13132434400: 荷塘月色感情基调是?文眼是?朱自清代表作?(追加积分)我的空中楼阁写作手法?,修辞格是?徐志摩的三美是? -
伯牙吾台利美克:[答案]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起首句“心里...

凤泉区13132434400: 分析《荷塘月色》某些写景段落的描写层次和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
伯牙吾台利美克: 《荷塘月色》的写景层次是先写月下荷塘,继写荷塘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从里到外,由远及近,有静有动,疏密相间,把月光和荷塘融结一起.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高明地把比喻、比拟、对比、烘托以及通感等手法结合起来. 第四自然段写...

凤泉区13132434400: 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伯牙吾台利美克: 田田——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 荷花-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像它是动的,这是以动写静,以虚写实. 羞涩地打着朵...

凤泉区1313243440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中三种描写手法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一点的! -
伯牙吾台利美克:[答案]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 一是“通感”.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用“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则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 二是“比拟”.“袅娜”“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