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页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及解释

作者&投稿:辛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既皈依已,依教授中出所学次第中,何谓别学?别学有几?何谓共学?共学有几~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宋言时称)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所知识。复有菩萨摩诃萨一万人俱。其名曰妙(丹藏有德字)臂菩萨。善音菩萨。寂音菩萨。宝德菩萨。慧德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上首者也。复有十亿菩萨摩诃萨从十方来。贤首菩萨。千(丹本作才字)首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贤护菩萨。梵天菩萨。梵幢菩萨等。复有毗耶离诸离车子五百人俱。长者主月盖。长者子宝积等皆悉集会。尔时世尊入普光三昧。身诸毛孔放杂色光。照猕猴林作七宝色。光出林上化成宝盖。十方世界诸希有事悉现盖中。尔时长者子宝积。即从座起诣阿难所。白言大德世尊今日入于三昧。举身放光。必说妙法。唯愿大德宜知此时。阿难答曰。长者子佛入三昧。吾不敢请。说是语时佛眼放光。照药王药上二菩萨顶。住其顶上如金刚山。十方一切无量诸佛映现此山。是诸世尊亦放眼光。普照一切诸菩萨顶。在其顶上如琉璃山。十方世界诸得首楞严三昧菩萨摩诃萨。映现此光山。此相现时猕猴池中生宝莲华。作白宝色。其色鲜白不可为譬。有诸化佛坐莲华上。身相微妙亦入三昧。各放眼光照药王药上二菩萨顶。及照一切诸菩萨顶。尔时世尊从三昧起。熙怡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照满月面。时佛面相倍更光显。胜于常仪百千万倍。长者子宝积睹佛威相叹未曾有。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绕佛七匝。长跪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放大光明。照十方诸佛及诸菩萨。皆已云集。我于佛法海中欲少咨问。唯愿世尊为我说之。佛告宝积恣汝所问。尔时宝积白佛言。世尊如来今者双目放光。如金刚山。住药王药上二菩萨顶。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映现光山。此二菩萨威德光明。犹如意珠倍更明显。胜余菩萨百千万倍。佛灭度后正法灭时。若有众生闻此二菩萨名者得几所福。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断罪障业者。当云何观药王药上身相光明。佛告宝积。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是语时五百长者子。同时俱起为佛作礼。各以青莲华供散佛上。愿乐欲闻。时会大众及诸菩萨。异口同音赞叹宝积。而唱是言善哉善哉宝积。乃能为于未来世中盲瞑众生。问于如来甘露妙药灌顶之法。说是语已咸皆默然。佛语宝积。未来众生具五因缘。得闻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具佛禁戒。威仪不缺。二者孝养父母。行世十善。三者身心安寂。系念不乱。四者闻方等经。心不惊疑。不没不退。五者信佛不灭。于第一义心如流水念念不绝。佛告宝积。若有众生。具此五缘。生生之处常得闻此二菩萨名。及闻十方诸佛菩萨名。闻方等经心无疑虑。以得闻此二菩萨名。威神力故。生生之处五百阿僧祇劫不堕恶道。佛说是语时。药王菩萨承佛威神即说咒曰阿目佉(一)摩诃目佉(二)痤隶(三)摩诃痤隶(四)柁翅(五)摩诃柁翅(六)尝求利(七)摩诃尝求利(八)乌摩致(九)摩诃乌摩致(十)柁翅柁翅(十一)摩诃柁翅(十二)兜帝兜帝(十三)摩诃兜帝(十四)阿偷阿偷(十五)摩诃阿偷(十六)楼遮迦(十七)摩诃楼遮迦(十八)陀赊寐(十九)摩诃陀赊寐(二十)多兜多兜(二十一)摩诃多兜(二十二)迦留尼迦(二十三)陀奢罗莎呵(二十四)阿竹丘阿竹丘(二十五)摩瞪只(二十六)波登雌(二十七)遮挮(二十八)遮楼迦挮(二十九)佛驮遮犁(三十)迦留尼迦(三十一)莎呵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说是咒已白佛言。世尊如此神咒。过去八十亿佛之所宣说。于今现在释迦牟尼佛。及未来贤劫千佛亦说是咒。佛灭度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此咒者诵此咒者持此咒者。净诸业障报障烦恼障。速得除灭。于现在身修诸三昧。念念之中见佛色身。终不忘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夜叉若富单那。若罗刹若鸠槃茶。若吉遮若毗舍阇。啖人精气一切恶鬼。能侵害者无有是处。命欲终时。十方诸佛皆悉来迎。随意往生他方净国。尔时世尊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说此咒。三世诸佛亦说此咒。我于此咒深生随喜。尔时药上菩萨亦于佛前而说咒曰难那牟(一)浮(音孚)[口*致]浮(二)留浮丘留浮丘(三)迦留尼迦(四)蠡牟蠡牟迦留尼迦(五)鞞挮鞞挮(六)迦留尼迦(七)阿毗挮他(八)阿便他阿便他(九)迦留尼迦(十)珊遮罗莎呵(十一)药上菩萨说是咒已。白佛言世尊我今于如来前。说是降烦恼海灌顶陀罗尼。此陀罗尼咒。三世诸佛之所宣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此咒者诵此咒者持此咒者。得十功德利。何等为十。一者此咒威神力故。杀生之罪疾得清净。二者毁禁恶名皆悉除灭。三者人若非人不得其便。四者凡所诵念忆持不忘。犹如阿难。五者释梵护世诸天所敬。六者国王大臣之所敬重。七者九十五种诸邪论师不能屈伏。八者心游禅定不乐世乐。九者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之所护念。及诸声闻皆来咨受。十者临命终时净除业障。十方诸佛放金色光。皆来迎接为说妙法。随意往生清净佛国。药上菩萨说是咒已。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尔时世尊赞药上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说此咒。十方三世诸佛亦说是咒。我今深心随汝欢喜。时二菩萨说是咒已。各脱宝璎以供养佛。药王菩萨所散璎珞。如须弥山住佛右肩上。药上菩萨所散璎珞。如须弥山住佛左肩上。二山顶上有梵王宫。百千万亿诸梵天王。恭敬合掌侍立。宫内有宝莲华。如摩尼珠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在宫墙上忽然来下。合而为一如千叶金华。住宫墙内有十方佛坐金华上。东方佛名须弥灯光明。东南方佛名宝藏庄严。南方佛名栴檀摩尼光。西南方佛名金海自在王。西方佛名大悲光明王。西北方佛名优钵罗莲华胜。北方佛名莲华须庄严王。东北方佛名金刚坚强自在王上方佛名殊胜月王。下方佛名日月光王。如是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药王药上二菩萨言。汝等所说咒。十方三世诸佛之所宣说。我等往昔行菩萨道时。得闻此咒深心随喜。以是随喜善根因缘力故。即得超越五百九十六亿劫生死之罪。于今现在得成为佛。若有众生得闻汝等二菩萨名。及闻我等十方佛名。即得除灭百千万劫生死之罪。何况受持读诵礼拜供养尔时十方诸佛说是语已。如入禅定默然而坐。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汝等今者见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宝璎供养合掌住立在我前不。是时大众弥勒为首。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佛告弥勒阿逸多是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当得作佛号净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常安乐光。劫名胜满。彼佛出时其地金刚色如白宝至金刚际。空中自然雨白宝华。团圆正等五十由旬遍满其国。彼土众生无身心病天献甘露不以为食。纯服无上大乘法味。彼佛寿命五百万亿阿僧祇劫。正法住世四百万阿僧祇劫。像法住世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生彼国者皆悉住于陀罗尼门。念定不忘。药王菩萨得受记已。即从座起踊身虚空作十八变。从上来下华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金花林列住空中。尔时世尊复告弥勒。是药上菩萨次药王后。当得作佛。号曰净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净藏如来出现世时。此白宝地变为金色。金华金光充遍世界。其国众生悉皆具足无生法忍。净藏如来寿命六十二小劫。正法住世百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五百六十小劫。尔时药上菩萨闻授记已。即入三昧化身为华。如瞻卜林七宝庄严。化成华云。以此华云持供养佛。时华云中放金色光。金色光中出琉璃云琉璃云中说偈颂曰正遍知世尊无染释师子十方无等侣慧光照一切普愍于一切出现于世间我今头面礼大悲三念处尔时药上菩萨。说是偈已还复本座。佛告大众。佛灭度后若有众生。系念思惟观药王菩萨者。当作五想。一者系念数息想。二者安定心想。三者不出息想。四者念实相想。五者安住三昧想。佛告弥勒。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修此五想者。于一念中即便得见药王菩萨。是药王菩萨身长十二由旬。随应众生或十八丈或现八尺。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如佛无异。顶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有十四楞。一一楞间有十四华。以严天冠。其天冠内有十方佛及诸菩萨。皆悉影现如众宝窴。眉间毫相白琉璃色。绕身七匝如白宝帐。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数满八万四千。其一一珠宛转右旋。如七宝城优钵罗华。一一华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释迦牟尼。一一如来有五百菩萨以为侍者。是药王菩萨其两修臂如百宝色。手十指端雨诸七宝。若有众生观此菩萨十指端者。四百四病自然除灭。身诸烦恼皆悉不起。其两足下雨金刚宝。一一珠化成云台。其云台中有化菩萨。无数诸天以为侍者。时化菩萨演说四谛苦空无常无我。亦说甚深诸菩萨行。此想成时是名初观药王菩萨功德相貌第二观者心渐广大。得见药王菩萨具足身相。时药王菩萨心如栴檀摩尼珠。开敷清净有百亿光明。此诸光明绕身百匝。如百亿宝山。其一一山有百亿宝屈。一一屈中有十亿化佛。身色相好皆悉庄严。是诸化佛异口同音。皆共称说药王菩萨本行因缘。此相现时念念之中。见十方佛为诸行者随宜说法。时药王菩萨一一毛孔。放百亿摩尼珠光照诸行者。行者见已得净六根。寻时即见十方世界。五百万亿那由他佛及诸菩萨。为说除罪甘露妙药服此药已。即时皆得五百万亿旋陀罗尼门。因此药王菩萨本愿力故。缘念药王菩萨自庄严故。十方诸佛与诸菩萨。至行者前为说甚深六波罗蜜。是时行者因见诸佛故。即得百千万亿观佛三昧海门。佛告弥勒。我灭度后若天若神若龙。若比丘比丘尼若优婆塞若优婆夷。若欲见药王菩萨欲念药王菩萨者。当修二种清净之行。一者发菩提心。具菩萨戒威仪不缺。以得具足菩萨戒故。十方世界诸菩萨伴。一时来集住其人前。药王菩萨为其和上。药王菩萨为于行者。即说百千万亿旋陀罗尼门。以得闻此陀罗尼故。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应时即得无生法忍。二者佛灭度后一切凡夫具烦恼缚。若有欲见药王菩萨。当修四法。一者慈心不杀不犯十恶。常念大乘心不忘失。勤修精进如救头然。二者于师父母四事供养。苏灯油灯须曼那华油灯。及竹木火以为照明。复以苏灯油灯须曼那华油灯及诸照明。以供养佛及法僧宝并说法者。三者深修禅定乐远离行。常乐冢间树下阿练若处。独处闲静勤修甚深十二头陀。四者于身命财一切放舍不生恋著。行此法者念念之中。得见药王菩萨为其说法。或于梦中见药王菩萨授其法药。寤已寻自忆识过去无量百生千生宿命之事心大欢喜。即应入塔观像礼拜。于像前得观佛三昧海。及见无量诸菩萨众。唯见药王菩萨为其说法。佛告阿难。佛灭度后若有四众。能如是观药王菩萨者。能持药王菩萨名者。除却八十万劫生死之罪。若能称是药王菩萨名字。一心礼拜不遇祸对。终不横死。若有众生于佛灭后。能如是观者是名正观。若异观者名为邪观。佛告弥勒佛灭度后若有四众。云何观是药上菩萨清净色身。若欲观者当修七法。何等为七。一者常乐持戒。终不亲近声闻缘觉。二者常修世间善法及出世善法。三者其心如地不起憍慢。普慈一切。四者心无贪著犹若金刚不可沮坏。五者住平等法不舍威仪。六者常修毗婆舍那。修舍摩他心无懈惓。七者于大解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疑。佛告弥勒。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具此法者。疾得见药上菩萨。是药上菩萨身长十六由旬。如紫金色。身诸光明如阎浮檀那金色。于圆光中有十六亿化佛。方身八尺结加趺坐。坐宝莲华。一一化佛有十六菩萨以为侍者。各执白华随光右旋。通身光内有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及诸净土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释迦毗楞迦摩尼宝珠。肉髻四面显发金光。一一光中有四宝华具百宝色。一一华上化佛菩萨。或显或隐数不可知。是药上菩萨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相中有五色光。一一好中有百千光。眉间毫相如阎浮檀那金色。百千白宝珠以为璎珞。其一一珠放百宝光。庄校金毫如颇梨幢。盛真金像世间珍妙。诸庄严具悉于中现。若有四众闻是药上菩萨名者。持是药上菩萨名者。称是药上菩萨名者。观是药上菩萨身者。是药上菩萨放身光明摄受彼人。此菩萨光或为自在天像或为梵天像。或为魔天像或为帝释像。或为四天王像或为阿修罗像。或为乾闼婆像或为紧那罗像。或为摩睺罗伽像。或为迦楼罗像。或为人非人像或为龙像。或为帝王像或为大臣像。或为长者像。或为居士像。或为沙门像或为婆罗门像。或为仙人像或为祖父母像。或为父母像或为兄弟姊妹所爱妻子及诸亲像。或为良医像或为善友像。尔时行者即于梦中。见上诸像随现为说药王药上所说神咒。即得灭除如上所说劫数之罪。觉已忆持终不忘失。系念三昧即于定中。得见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三佛名。告言法子过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明。次名普静次名多摩罗跋栴檀香。次名栴檀光次名摩尼幢。次名欢喜藏摩尼宝积次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次名摩尼幢灯光次名慧炬照(十)。次名海德光明次名金刚牢强普散金光。次名大强精进勇猛次名大悲光。次名慈力王次名慈藏。次名栴檀窟庄严胜次名贤善首。次名善意次名广庄严王(二十)。次名金花光次名宝盖照空自在王。次名虚空宝花光次名琉璃庄严王。次名普现色身光次名不动智光。次名降伏诸魔王次名才光明。次名智慧胜次名弥勒仙光(三十)。次名世静光次名善寂月音妙尊智王。次名龙种上智尊王次名日月光。次名日月珠光次名慧幡胜王。次名师子吼自在力王次名妙音胜。次名常光幢次名观世灯(四十)。次名慧威灯王次名法胜王。次名须弥光次名须曼那花光。次名优昙钵罗花。殊胜王次名大慧力王。次名阿閦毗欢喜光次名无量音声王。次名才光次名金海光(五十)。次名山海慧自在通王次名大通光次名一切法常满王佛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尸弃如来毗舍浮如来。拘留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亦赞是五十三佛名。亦复赞叹善男子善女人。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称名者能敬礼者。除灭罪障如上所说。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敬礼诸佛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佛告宝积。十方现在诸佛善德如来等。亦曾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众生欲得除灭四重禁罪。欲得忏悔五逆十恶。欲得除灭无根谤法极重之罪。当勤诵上药王药上二菩萨咒。亦当敬礼上十方佛。复当敬礼过去七佛。复当敬礼五十三佛。亦当敬礼贤劫千佛。复当敬礼三十五佛。然后遍礼十方无量一切诸佛。昼夜六时心想明利。犹如流水行忏悔法。然后系念念药王药上二菩萨清净色身。若有念是药王药上二菩萨者。当知此人已于过去无量劫中。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以本善根力庄严故。于一念中得见东方无数诸佛。是时东方一切诸佛。即皆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悉同入普现色身三昧。即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悉现身住行者前。为说甚深六波罗蜜。是时行者见诸佛已。心生欢喜。于诸佛前即得甚深观佛三昧海。见无数佛。一一世尊异口同音。授行者记而作是言。汝今念是二菩萨故。于未来世当得作佛。是时行者闻授记已。身心欢喜即得三昧。此三昧名惟无庄严。因是三昧力故倍更增进。普见十方无数诸佛。时十方诸佛或为行者说檀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尸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羼提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毗梨耶波罗蜜。或为行者说禅那波罗蜜。或为行者说般若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方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愿波罗蜜。或为行者说力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智波罗蜜。或为行者说慈悲喜舍。或为行者说四念处。或为行者说四正勤。或为行者说四如意足。或为行者说五根。或为行者说五力。或为行者说七觉分。或为行者说八正道分。或为行者说苦圣谛。或为行者说集圣谛。或为行者说灭圣谛。或为行者说道圣谛。或为行者说六和敬法。或为行者说六念法。如是种种分别广说无量法门。复因此惟无三昧海庄严力故。广为行者分别解说甚深十二因缘法。因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威神力故。复见东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身紫金色相好无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悉睹见一一如来身相众好。广说如观佛三昧海。若有行者称是药王药上二菩萨名者。若有念是二菩萨者。若有持是二菩萨名者。若有观是二菩萨身者。若诵是二菩萨所说陀罗尼神咒者。舍身来世得净六根。恒得生于大菩萨家。面貌端严犹如帝释无可恶相。身力强壮。如那罗延威伏一切。其所生处恒得值遇诸佛菩萨闻甚深法。闻已欢喜即得无量妙三昧门及陀罗尼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但闻是二菩萨名。得福无量不可穷尽。何况具足如说修行。尔时阿难闻佛世尊。赞叹是二菩萨甚深智慧无量德行。即从座起绕佛七匝。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药王药上二菩萨。过去世时修何道行种何功德。今于此众犹如梵幢佛所赞叹。亦为大众之所称誉。如来今者双目放光。如摩尼珠现在其顶。此妙瑞相昔所未睹。唯愿天尊为我解说此二菩萨往昔因缘。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二菩萨往昔因缘。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复倍是数数不可说。彼时有佛号琉璃光照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正安隐。国名悬胜幡。生彼佛国众生寿命八大劫。彼佛世尊出现世间经十六大劫。然后乃于莲华讲堂入般涅槃。佛涅槃后正法住世满八大劫。像法住世亦八大劫。于像法中有千比丘。发菩萨心求菩萨戒。普为众生游行教化。尔时众中有一比丘。名曰日藏。聪明多智游历聚落村营城邑。僧房堂阁阿练若处及至论堂。为诸大众广赞大乘菩萨本缘。亦说如来无上清净平等大慧。尔时众中有一长者名星宿光。闻说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欢喜即从座起。持呵梨勒果及诸杂药。至日藏所白言大德。我闻仁者说甘露药。如仁所说服此药者不老不死。作此语已头面著地礼比丘足。复持此药奉上比丘。白言仁者今以此药奉上仁者及大德僧。尔时日藏即为咒愿受呵梨勒。长者闻法复闻咒愿心大欢喜。遍礼十方无量诸佛。于日藏前发弘誓愿而作是言。我闻仁者说佛慧药。如仁所说真实不虚。今持雪山良药奉上仁者并及众僧。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不求人天三界福报。正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至诚发无上道心。于未来世必当成佛。此愿不虚必如尊者所说佛慧。我得菩提清净力时。虽未成佛若有众生闻我名者。愿得除灭众生三种病苦。一者众生身中四百四病。但称我名即得除愈。二者邪见愚痴及恶道苦愿永不受。我作佛时生我国土诸众生等。悉皆悟解平等大乘更无异趣。三者阎浮提中及余他方有三恶趣名。闻我名者永更不受三恶趣身。设堕恶趣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礼拜系念观我身相者。愿此众生消除三障。如净琉璃内外映彻。见佛色身亦复如是。若有众生见佛清净色身者。愿此众生于平等慧永不退失。发此愿已。五体投地。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诸佛已。持真珠华。散日藏上白言和上。因和上。故得闻无上清净佛慧。我闻是已于和上前。已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愿不虚必成佛者。令我所散妙真珠华。化为华盖住和上上。作此语已所散宝珠。如宝莲华行列空中变成华盖其盖有光金色具足。一切大众睹见此事。异口同音赞叹大长者星宿光言。善哉善哉大长者。汝能于此大众之中。已能深发大弘誓愿。乃现如此微妙瑞相。我等今者观此瑞相。必得成佛无有疑也。尔时星宿光长者。有弟名电光明。见兄长者发菩提心。身心随喜白言大兄。我今家中大有醍醐及诸良药。愿兄听我普施一切不限众僧。其兄报言听随汝意。尔时电光长者白其兄言。我今亦复随从大兄。欲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兄答言若欲发心。汝今应礼十方诸佛。于大和上日藏比丘前。宜发甚深无上道意。弟白兄言。我今以此醍醐良药以施一切。复以妙华上十方佛。回此功德愿如大兄所发誓愿等无有异。若我所愿诚实不虚。令我所散上妙莲华。住虚空中犹如华树。时会大众见电光长者所散莲华列住空中。其一一华如菩提树。列住空中华果具足。尔时大众异口同音。亦皆赞叹电光长者而作是言。汝今瑞应如兄长者等无有异于未来世必得成佛无有疑也佛告阿难汝今当知。时大长者以呵梨勒雪山胜药以施众僧。众僧服已得闻妙法。以药力故除二种病。一者四大增损。二者烦恼嗔恚。因此药故。时诸大众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唱是言。我等于未来世悉当成佛。时诸大众各相谓言。我等今者因此大士施二种药。得发无上法王之心。当王三千大千世界。为报恩故当为立号。因行立名故名药王。佛告阿难汝今当知此药王菩萨。闻诸大众为立号时。敬礼大众而作是言。大德众僧为我立号名曰药王。我今应当依名定实。若我所施回向佛道必得成就。愿我两手雨一切药。摩洗众生除一切病。若有众生闻我名者。礼拜我者。观我身相者。当令此等皆服甚深妙陀罗尼无阂法药。当令此等现在身上。除去诸恶无愿不从。我成佛时愿诸众生具大乘行。作是语时于虚空中。雨七宝盖覆药王上。盖光明中而说偈言大士妙善愿施药济一切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净眼广度诸天人慈心无边际慧眼照一切未来当成佛尔时药王闻此偈已。身心欢喜即入三昧。其三昧名曰惟无庄严。三昧力故见佛无数。净除业障即得超越九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之罪。尔时众中为立号者。今此药王菩萨摩诃萨是。佛告阿难汝今当时。知弟长者药施人者。因药施故世人称赞此长者药用施众僧及施一切。服此药者得上气力得妙上药。亦闻上妙大乘法药。尔时世人因行立名名曰药上。尔时药上菩萨闻诸世人。称赞已德名曰药上。因发誓愿今此世间一切大众。为我立号名曰药上。愿我后世得成十种清净力时。以上法药普施一切。愿诸众生闻我名者。烦恼盛火速得消灭。若有众生礼拜我者称我名者观我身相者。当令此等得服上妙不死解脱甘露上药。尔时大众闻是语已。各脱璎珞共散药上菩萨。所散璎珞如七宝台停住空中。台中有光纯黄金色。声如梵音而说偈言善哉胜大士显发弘誓愿必度苦众生心无有疑虑未来当成佛号名曰净藏救护诸世间没于苦海者佛告阿难汝今好当谛听。佛语慎勿忘失。此药王药上二菩萨者。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世尊灌顶法子。若有众生闻此二菩萨名者。永度苦海不堕生死。恒得值遇诸佛菩萨。何况具足如说修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二菩萨所说神咒。若观此二菩萨身相者。于现在世必得见药王药上。及见于我贤劫千佛。于未来世见无数佛。一一世尊为其说法。生净佛土其心坚固。终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阿难即从座起。为佛作礼绕佛七匝。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之。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此法之要名灭诸罪障。亦名忏悔恶业神咒。亦名治烦恼病甘露妙药。亦名观药王药上清净色身。佛告阿难此法之要。有如是等殊胜妙名。我灭度后若有比丘及比丘尼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四重恶业皆悉清净。若有优婆塞优婆夷闻此经者。至心随喜经须臾间若犯五戒。破八支斋疾得清净。若国王大臣刹利居士。毗舍首陀婆罗门等。及余一切闻此经者。经须臾间至心随喜。五逆十恶悉得清净。佛告阿难此药王药上本行因缘。是阎浮提人病之良药。尔时世尊说是语已。默然而住如入三昧。尔时长者子宝积。及尊者阿难无数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以欢喜故长者众中五千人得无生法忍。他方来诸菩萨等有十千人。住首楞严三昧。舍利弗弟子五百比丘。不受诸漏成阿罗汉。天龙八部其数无量。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尔时诸比丘比丘尼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礼而退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不属于任何经典,这部书相当对佛学经典进行释译,如同学习的参考书一样!起到帮助学习作用的一部书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有 “第二佛陀”之称的宗喀巴大师写的,这部书就像我们复习考试需要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的一部书,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是看不了的

【第四既归依已,所学次第分二,】
前面是告诉我们皈依,那麼现在皈依了以後,说现在我们既然皈依了,皈依了应该做些什麼呀?最後说皈依已所学。「学」是有次第的,那个次第,分两部分,
【① 〈摄分〉中出,② 教授中出。 今初,】
〈摄分〉就是相宗所传,无著、世亲两位大师,两位菩萨,〈摄分〉就是相宗;那麼教授就是性宗,龙树、圣天两位所传下来。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亲近善士者,】
第一个四聚就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现在我们一个一个看下去。
【亲近善士者,谓如前说,善知识者,乃是一切功德依处,观见是已而正亲近,】
(p180) 这个我们皈依了以後,正式开始学的时候,有这样的几个次第,有这样的几个次第。正式修学佛法,第一个是亲近善知识。由於前面这样地一步一步上来,那麼那时候我们了解,说这个善知识一切功德依处,一切功德都从这个上面来的。因为我们了解了这一点,那麼当然要去亲近,当然要去亲近。我们一开头的时候也说亲近善知识,到这个地方又说亲近善知识,两个有什麼不同?这个就可以比较一下。一开始的时候就提一个纲领,现在顺著这个纲领,一步一步地次第下来,那个内涵却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我们已经了解,说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修行,要修行一定要现在,而且马上要修,因为得到这个暇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然後呢正式开始修的时候,又告诉我们这个无常的道理,然後由於无常死了以後,说两道当中到哪里去,由於这些原因,所以你就找到皈依处。找到皈依处,那个时候就皈依了。皈依它真正的原因,就是说你要跳出来;要跳出来嘛,要照著去做;要照著去做,要跟著他去学。既然要照著去学的话,当然你所学的这个亲近依止的这个谁啊?这个就是善知识。遵照这个次序来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对那个善知识,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上头的认识。
所以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地方说一下,就是我们正修的时候就要了解,照著这个次第你一步一步地深入的话,那麼那个时候,你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上头相应的一种状态。前 (p181) 面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说修行第一步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有什麼好处,不亲近有什麼过患,然後应该如何亲近,善知识应该什麼行相,弟子什麼行相,乃至於最後没有说清楚的,又总括起来说一下。现在了解了道理,你重新把那个道理,再运用到这个里边去的话,马上对於前面所说亲近善知识这一个修行的方法,有了一个具体内涵,有了一个可以行持的次第,有了一个下脚之处,这个道理就能够一一地如法行持。你能如法行持,这个好处,马上就得到。继续,
【由归依佛即是归依示道大师,随顺此之正行,即是亲近示道师故。】
说,你为什麼要皈依佛?因为这佛是指示你这一条道路的这个大师,所谓大师的话,那是圆满无误的。那麼你跟著这一个去做,「随顺此之正行」,佛不一定眼前我们找得到,那麼找跟佛相应的,那就是什麼?指示我们这一个圆满道路的老师,这个就是善知识。善知识,为什麼要亲近他?就是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後如法行持。所以说,
【听闻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随其所应,谓当听闻若佛所说,若佛弟子所说,法教诸契经等,】
这个是听闻,那麼跟了善知识以後,然後「随其所应」,就是换句话说跟我们相应的 (p182) 这个层次,如理如量、如其次第地来听闻修学,佛说的、佛弟子所说的,若经若论等等,以及种种祖师的语录,跟这个正法相应的种种。听完了以後,
【及若作意何种所缘,能息烦恼,即应作意。由归依法,於教证法应当现证,此即是彼随顺行故,】那麼怎麼是如理作意呢?那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後,然後你照著这个道理这样去作意;「作意」就是提起我们的脑筋来,在这个上面去思惟观察。你能够这样去的话,那麼照著这样的话,能净我们烦恼。这个是法的特质,前面已经说过了,法的特质是什麼?清净染污相的。染污是烦恼,现在呢这个正对治是能静息烦恼,这个才是真正的法,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修学的。现在我们有幸亲近善知识,能够听到正确无误的,就应该照著它去做。你照著它去做的话,那个时候你能够静息你的烦恼,那个时候你才去做。这个时候静息多少,你就净除多少杂染,清除多少罪障,增长多少功德,得到多少法财,得到多少法喜,这个才是修行,这个才是修行欸!这个我们要了解的。
现在前面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前方便,做的基础、基础,这个都需要的。可是假定你认不清楚的话,你把那个前方便以为就是的话,那个就害了,那个就害了,这个我们千真万 (p183) 确要了解。所以常常说,小学,那是一个前方便;如果说更进一步,小学之前还有一个前方便的—幼稚园。所以先进幼稚园,它只是吸引你,让你生一点欢喜,觉得离开了爸爸妈妈,欢喜到学校里;然後到小学里,然後到中学里。你千万不要说:「哎哟,我要学的东西,幼稚园就是对了。」那你就完了,那你就完了。你就总不能到那个时候,学了小猫跳小狗叫,来来来去去去,跑得去到社会上去赚钱吧!你这个东西怎麼能赚钱?那是开玩笑。实际上我们修学佛法也是如此啊,千万注意。
所以现在刚刚跑到庙宇里边来,学到一点规矩,会念一点经咒,那个是前方便哪!千万不要拿这个东西就以为对了,去衡量别人等等。学到了正法都不能衡量别人,何况这个东西!这是我们应该了解。但是反过来说,你千万说,这个不是、不对,那又错了,因为你必定要从这个上面一步一步上来。所以这个概念也应清楚,前面已经说过,这里顺便一提。
特别是说,如理思惟的是思惟些什麼?说「法」。法的特质是什麼?能静息烦恼。能静息烦恼的法,那个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摆在脑筋里想的。我之所以提刚才这个话,为什麼要提?因为平常你把握不住,脑筋里面一天到晚转这种事情的话,脑筋里既然为这些事情,不相应的摆在脑筋里,你能思惟法吗?赶快把那个以前那个垃圾把它撤出去,能够 (p184) 垃圾撤出去,那个乾净东西才能够装得进来,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说「由归依法」,因为你这样地做的话,这个是真正皈依。於是呢「於教证法应当现证」,由教而证,教是告诉你怎麼做,懂得了怎麼做,然後照著去做的话,能够证。现在这个就是「随顺行故」,如理地思惟,就随顺著这样去做的;你能够这样地做的话,弄熟了你就可以去真正修行。所以最後的,真正修行了,叫【法随法行者,】对了,这个法,欸,你能够跟它相应。
【谓应随顺般涅槃法,而修正行。】经过了前面亲近善如识,他正确完整地知道,你从这地方听闻,如理思惟,然後呢修行,对了。【由归依僧,於趣涅槃补特伽罗应执为伴,其随顺行,谓应与诸趣解脱者,共同学故。】那麼这个是最後皈依僧。皈依僧的话,说这个我们要修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伴,共同的伴。那麼共同的伴这个随顺行,就是我们眼前的那些人,眼前那些人。你帮我忙,我 (p185) 帮你忙,共同扶持,我有错了,靠你来规劝,靠你看见了来告诉我,这样。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了解,昨天已经说过了,是的,你看见了别人的不对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要规劝,可是心理状态完全不一样,这个只要自己内心检查一下就很清楚。如果说那个时候心里面就是忍不住人家的那一些作法,他觉得不对,那个时候自己已经错了,那第一件事情净化自己。你做对了,发现人家不对,那个时候委曲婉转说:「某人啊,你错了!」然後轻轻巧巧地告诉别人,这个才对,这是眼前一例。
当然真正的僧,不仅仅是如此,这个我们要了解的。真正的僧的特质,在另外讲到的时候,会详细地说。眼前这个状态,只是就我们目前生活当中所发现的,应该了解怎麼去运用这个法,来产生共同和合与法相应的增上的功德。这个是我们大家要学的,这是第一个。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佛学资料菩提道次第广论 -
主父磊美可: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所造,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此论涵盖佛法三藏十二...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什么是行苦 -
主父磊美可: 行苦为三苦之一.行是迁流之义,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而无刹那常住安稳;见诸法无常,而感逼恼,称为行苦.亦即除可意非可意以外的舍受法,为众缘所造,难免生灭迁流,故圣者观见之,于身心皆感逼恼,故称为行苦.一切有漏之行皆无常而生灭迁流,故皆为行苦所摄,则非可意之法有苦苦、行苦二种,可意之法则有坏苦、行苦二种.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 戒穿缺 是什么意思? -
主父磊美可: 由九种因相决定三种根本 一、第一种根本——思惟决定死亡. 分三种因相: 1-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身,死亡必至,且无法遮止,如是成立决定死亡; 2-以有限寿量无刹那增添,且时刻减少,决定会穷尽寿量而死; 3-计算在生之年的修行时...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谁翻译的 -
主父磊美可: 不敢这么想,这样想的果报非常严重的.因为菩提道次第广论是真正的大乘宝典,不知度了多少人走进大乘佛法的大门,如果诽谤,就是诽谤佛法,断人慧命,是下无间地狱的重罪.如果 曾有这样的想法,要忏悔.多说一句,现在汉地的显教,也把这部论当做大乘佛教入门的基础而推广.现在的中佛协的会长就非常赞叹这部论,并用以指导弟子们修学.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一册答案 -
主父磊美可: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思考题 释 名 1.说明菩提的体性、分类和比喻. 2.解释道次第的含义. 3.以理安立本论所诠的深广智慧是道,并说出道的比喻. 4.以理安立本论所诠的道次第决定,并说出次第决定的比喻. 5.从各方面解释“广”的...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出离心与菩提心的次第原文出处 -
主父磊美可: 本书主要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心.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盘的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师兄/姐,请问您有《菩提道次第广论》科判、原文、讲记三合一或其他类似的吗?我想请方便背诵.随喜感恩 -
主父磊美可: 那书有几百页,你要背诵,不容易啊.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的著作, 把整个佛法,全部归纳成一本书,内容特多.还有个菩提道次第略论,内容要少,但也很难背诵.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 戒穿缺 是什么意思? -
主父磊美可: 「穿缺」是有一个小洞,凡是有缺、有穿,那个戒就是不完整的.我们不应该对法师起这样的作意.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属于哪个宗派 -
主父磊美可: 不属于任何经典,这部书相当对佛学经典进行释译,如同学习的参考书一样!起到帮助学习作用的一部书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有 “第二佛陀”之称的宗喀巴大师写的,这部书就像我们复习考试需要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的一部书,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是看...

公主岭市17138697292: 各位大侠:小弟求:《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书请大家一助
主父磊美可: 《菩提道次第广论》 修习 无缘慈悲大海观世音,无障智慧宗主文殊师,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 雪域圣者之首宗喀巴,洛桑扎巴我向您祈祷,加持心事如愿得成就! 《菩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