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作者&投稿:相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不懂。你这样找是没用的,请教你的物理老师去吧!!!

在天文学中,万有引力得以证实的著名例子是它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牛顿在《原理》中指出,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太阳系乃至宇宙中的一切天体。根据这一论断,天文学家哈雷联想到,彗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天体,那么,它的运动规律也必定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哈雷做了大约20年的观测,在对大量的古籍、文献、天文观测资料研究中他发现:曾有一颗彗星以75年左右为周期做了多次回归。
1705年,哈雷公开发表声明,预言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一定会有一颗彗星回归。
果然,1758年圣诞节,这颗彗星如约而归了。为了纪念已故的哈雷,人们将其命名为“哈雷彗星”。

物理上的万有引力常数 G=6.672 × 10^-11
G*M/r^2=v^2/r
M=r*v^2/G=大约 1.989*10^30 千克

GMm/R^2=mV^2/r
自己代上去算。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总结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即总星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物质通称天体。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宇宙的特性:物质性、运动性。
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1.体积和质量巨大;(2.太阳系其它天体围绕其运转。)
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以地球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土星和木星称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北天极看为逆时针,南天极上空为顺时针)。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月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一致,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就是一个月。
地球特殊性“金锁链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比较厚的大气。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8.24焦/(平方厘米•分)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的大气结构,)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
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包括高峰年和低峰年(根据黑子数量判断)。气候的变化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磁暴—耀斑(和太阳风);极光—太阳风。
磁暴危害: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安全。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真:恒星年日:23时56分4秒 15º/h 赤道最大
向两极减少
假:太阳日:24时
公转 太阳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59´/d 30km/s
恒星日与太阳日不同的原因—参考系不同。
地球自转平面是赤道面,公转平面是黄道面,它们之间的叫夹角成为黄赤交角。23.5 º
近日点和远日点:一近快(一月初地球公转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七远慢。
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的自转。(2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晨线—夜到昼;昏线—昼到夜。
2.地转偏向力作用效果: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越大;越向高纬,地转偏向作用效果越明显。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3.地方时
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图册11页。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例如: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度116°E的地方时。
时刻的计算
区时:1.确定中央经线(时区) 2.东加西减(时区之差)
地方时:经度差15度,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差1度,地方时差4分。
日期变更线:两条,即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零时线(24时线)。日界线在180 º经线附近,但并不完全重合。零时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自东向西变化的。
日期的计算
穿过零时线,东加西减,计算方法和时刻的计算相同 (即,地方时计算的结果在0和24区间之外,大于24,日期加一天。小于0,日期减一天);
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东减西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季节性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H=90º-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两点位于同一半球,纬度相减;不同半球则相加,结果取绝对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3.21-9.2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冬半年(9.23-次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6.22-12.22昼长逐渐变短;12.22-次6.22昼长不断变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极夜。
冬至日,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极夜。
纬度相同,昼(夜)长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图,参看地图册12页。
3.四季划分:
天文四季 中国 — 四立;西方 — 二分二至。
气候四季 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次1、2 。
4.五带的划分:
热带-有阳光直射;温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寒带-有极昼极夜。
五带界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划分界线—不连续面:
地壳和地幔—莫霍面,横、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和地核—古登堡面,纵波波速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壳厚度规律是: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陆壳厚,洋壳薄。
地壳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合称岩石圈。
地核:据推测组成物质是熔融状态铁和镍,可能是产生地球磁场的原因。
生态系统: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中生物是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第二单元知识点概要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矿物必须是天然的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大理岩主要是方解石。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火成岩):岩浆活动,分为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
沉积岩:外力作用,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学沉积)。
特点:①层理构造;②常含化石。
变质岩:变质作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
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就是岩石的转化过程。
各类岩石都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
各类岩石都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都可以经重熔再生作用变成岩浆,但最易转变的是变质岩。

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指太阳能。
板块学说,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生长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
陆陆碰撞-山脉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陆洋碰撞-岛弧海沟 台湾、冲绳海沟-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陆陆张裂-裂谷 红海-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洋洋张裂-洋中脊 大西洋洋中脊-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判断依据:岩层形态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隆起;向斜,岩层凹陷。
地形倒置——背斜谷,向斜山。(看层理走向)
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垒,中间高,两边低(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中间低,两边高(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应用:背斜找油(气),向斜打井,断层找水。
打隧道、采石应在背斜;找有色金属矿尽量在断层。水库等大型工程避开断层。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形成的侵蚀-堆积地形。
流水作用-(上游)V型谷、(山前)冲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积:沙丘、沙垄;风蚀: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冰川作用-角峰、冰斗、U型谷、峡湾。
海浪作用-海蚀崖、海蚀柱。
特殊:黄土高原,黄土堆积—风力堆积;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流水溶蚀作用为主,桂林山水、石林、天坑和溶洞
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由低到高)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km,气温降低6℃。
②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臭氧层位于平流层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所以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云层越厚,反射能力越强,所以白天多云低温低。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
①大气的选择吸收特性。
②大气逆辐射,所以夜间多云气温高。
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吸收作用→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的影响因素: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
②下垫面因素-不同地表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③其他因素-气象因素。
热力环流-垂直方向;
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冷热不均(温度差异)
温度高-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 低 压,高空 高 压
温度低-冷却凝结下沉,近地面 高 压,高空 低 压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热岛):城市风,(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城市。
海陆风:近地面,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周期:天
山谷风: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周期:天
风-水平方向,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
方向,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
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全球性大气环流
极地高压带 - 下沉气流 - 热力原因
极地东风 -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副极地低压带 - 上升气流 - 动力原因
盛行西风 - 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
副热带高压带 - 下沉气流 - 动力原因
信风带 - 北半球,东北信风; 南半球,东南信风。
赤道低压带 - 上升气流 - 热力原因
下垫面性质均一,考虑自转,考虑公转——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
移动幅度: 5~10个纬度。
考虑下垫面性质(海陆分布)——高低压活动中心
1月副低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7月副高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气压带断裂成块状;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性质均一。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季风环流:周期,年(与海陆风相区别)
我国属季风气候,夏半年-东南风(海风);冬半年-西北风(陆风)
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其他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行星风带的移动)
最典型季风区-东亚季风区,最大的大陆,最大的大洋。热力差异明显。
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锋面气旋
锋面系统
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锋面系统 天气 对我国的影响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暖气团控制
晴朗温暖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
冷气团控制
气温↓气压↑
天气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大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冬天的寒潮为冷锋南下。
暖锋 冷气团控制
晴朗寒冷 云层增厚,
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控制
气温↑气压↓
雨过天晴
我国主要受冷锋影响。
准静止锋: 夏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冬半年,云贵高原“天无三日晴”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流 水平 逆时针辐合 顺时针辐散
垂直 上升 下沉
天气 阴雨 晴朗干燥
举例 台风 伏旱、秋高气爽
锋面气旋:
等压线上最大的弯曲处的连线,低压称槽(高压称脊),锋面常发生在低压槽处。
以北半球为例:锋面气旋=气旋(低压)+冷锋(气旋西侧)+暖锋(气旋东侧)
气旋、冷暖锋都会带来降水天气,所以锋面气旋对降水有叠加的效果。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海洋)蒸发 ——→ 水气输送
↑ ↓
(地表、地下)径流 ←——(陆地)降水
海上内循环: 海洋蒸发↔海上降水
陆地内循环: 陆地蒸发↔陆上降水
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联系地球四大圈层,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②维护地球上水的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③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洋流的分类:寒流和暖流
寒流是海水由高纬向低纬流动;暖流是海水由低纬向高纬流动。
洋流分布规律:见教材61页 图2-40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沿岸气候、远洋捕鱼、远洋航行、海洋污染。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除秘鲁渔场外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秘鲁渔场是上升流形成的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大西洋;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太平洋。
远洋航行:顺着洋流节省时间,就是所谓的顺水。
海洋污染:洋流对海洋污染有扩散的作用,污染沿洋流扩散。

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生命出现以前,是化学演化过程。生命出现以后,开始有机进化(生物演化)。
太古代:化学演化
元古代:(生物演化有机进化)动物,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植物,④海生藻类时代
古生代:动物,③海洋无脊椎动物;②鱼类时代(脊椎动物);⑦两栖动物。
植物,①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蕨类)
中生代:动物,①爬行动物(恐龙); 植物,③裸子植物
新生代:动物, ⑥哺乳动物时代 ⑤人类时代; 植物,②被子植物时代
产业革命以后,环境问题开始突出。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
大气污染、生态破坏、臭氧空洞、滥砍乱伐、酸雨、水资源短缺等等。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智慧圈)等自然地理圈层铸成的有机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原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气候:低温湿润环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高温干燥环境,有机质含量低。
黑土>红壤>荒漠土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主导)的因素,影响土壤肥力
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地形: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地,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过度利用,导致土壤退化,如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表现特征 举例
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高、低纬地区明显 从赤道到两极,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
经度地带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中纬地区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 我国东部到西部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环山延伸,
随海拔更替 低纬高山明显 乞力马扎罗山
喜马拉雅山
垂直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1、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的自然带一致
2、越往高纬,山地的垂直带谱越简单;反之则复杂
3、同一座山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垂直带谱也不同,迎风坡带谱较复杂
4、若在同一纬度的山,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非地带性差异影响因素: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素影响
举例: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南半球中高纬度缺陆地
沙漠中的绿洲——水源条件改变
南美洲南端西侧为森林,东侧为荒漠——安第斯山脉阻隔西风
湿润半湿润地区——森林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热带雨林的生产量最高
总之: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且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地区 地形特点 规模 分布特点 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聚居的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地形复杂 一般较小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较少
地形平坦开阔、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的规模较大、密度较大。
限制 选择自由度 造价 密度 形态
山区 大 小 高 稀疏 “之”字形
平原 小 大 低 稠密 网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因素对交通路线的限制在减弱。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因素;地质时期的气候—自然条件下;历史时期的气候—人类活动开始对气候产生影响。
近现代的气候—人类的影响加剧。
气候变化的划分 时间范围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 1万年以前 气温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震旦、石二、第四纪)
历史时期 近1万年 气温高低波动BC5000年~1500年,AD1550~1850。
近现代 近100年-200年 气温波动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水资源、热量资源。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暴雨、干旱。
3.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原生态系统的改变。气候变化过于剧烈,生物难以迅速适应。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产业领域影响显著。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自然资源两个基本条件: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
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分类:按自然属性分类—气候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按能否再生性质—非可再生:各类矿产资源;可再生:土地、水、生物等各类地表资源及部分海洋资源(开发不合理时可转为非可再生)。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前 20世纪60年代初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不发达 蒸汽机的使用 内燃机的使用
主体能源 木柴水力为主 以煤为主 石油、天然气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
能源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受自然条件制约大。
工业社会阶段,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生物灾害(虫灾);海洋灾害(海啸)等。
特征:复杂性、潜在性、周期性、群发性、突发性、多因性。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寒潮、台风、沙尘暴等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雨季结束。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气候原因:多暴雨,具有季节性、
频发性、高强度特点

其他原因:(人为原因)河流源区环境恶化: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中下游调蓄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淤塞,湖泊萎缩;围湖造田。
回答者: gong10a328 -


在天文学中,万有引力得以证实的著名例子是什么?
在天文学中,万有引力得以证实的著名例子是它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牛顿在《原理》中指出,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太阳系乃至宇宙中的一切天体。根据这一论断,天文学家哈雷联想到,彗星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天体,那么,它的运动规律也必定符合万有引力定律。为了证明这一推论,哈雷做了大约20年的观测,在对大...

万有引力属于天文学还是力学?
属于力学!力学和天文学并不矛盾。万有引力的主要应用是在天文学方面。

11万有引力定律对天文学还有什么突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解释了(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之一)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

发现万有引力到底有什么用?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上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在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问题上的应用以及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技术上的应用都很重要。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天文...

引力波发现的意义(引领天文学新时代——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工具)
引力波,是由于物体在空间中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它的存在已经被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2015年,科学家们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标志着天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力波的发现,为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黑洞和中子星等...

宇宙为什么会有引力呢?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但解释了已知的引力现象,并且还预言了未知的引力现象,例如,引力时间膨胀、引力红移、引力透镜、引力波,它们最终都得到了现代天文学的观测证实。广义相对论还表明,引力的传播速度刚好就是光速,这在引力波探测中得到证实。牛顿错了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错,只是这个理论具有...

万有引力对天体有什么作用
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 在谈论万有引力发现的事件时,对於当时天文学及力学的发展情形也得有一些说明,才能了解当时代科学的背景,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刺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牛顿的万有引力之简单涵义 牛顿并不是发现了重力,他是发现重力是「万有」的.每...

星星离我们非常远,为何我们的眼可以看到几十亿光年之外的星星?
在很多人的常识中,我们能否看见一个物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与物体的距离,一个物体拿到足够远后我们肉眼就看不清了,当然距离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物体的亮度也是影响我们能否看到它的重要因素,这在天文学上尤其明显。 行星 我们在万里无云的夜空下,可以看见密密麻麻星星,还有一条明暗相间的银河,在这些星星中,有少数...

引力波天文学基本介绍
引力波天文学,作为新兴的观测领域,尽管其基础理论源自1916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因为引力波的强度远低于电磁相互作用,直接观测至今仍是技术上的挑战。自那时起,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引力辐射下的天体物理学展开,如普林斯顿大学的Russel Hulse和Joseph Taylor发现的脉冲双星PSR 1913 16,证实了相对论在天体...

万有引力在生活中的例子
这一年距离开普勒的《新天文学》已经过了将近80年,距离伽利略的《世界对话》也过了将近50年。从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不论是开普勒身上的神秘性还是伽利略身上的自然哲学残渣都几乎被完全洗刷了。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
羊该百普:[答案] 最主要的是天体力学,是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万有引力定律是天体力学的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还应用于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也都属于天文学的范筹.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中的应用我们主要学习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
羊该百普:[答案] 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中的应用我们主要学习两个方面:一是天体质量的计算,二是发现未知天体.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
羊该百普:[答案] 一.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把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由已知量求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二.在卫星方面的应用 1.一般卫星: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同步卫星 三.重力发电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习题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 -
羊该百普:[答案] 这个.先求出这个星球的重力加速度啊在根据一个物体在星球的表面受到的重力=这个物体与这个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就可以得出M了L和根号3L,分别是两次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和位移可列出方程两个,两个等式可联立求出速度和...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定律的各种运用 -
羊该百普:[答案] 它为实际的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科学史上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羊该百普: (1)F1/F2=m1/m2 * (r2*r2)/(r1*r1) (2)t1=(4*pi^2*r1*3/(GM))^0.5 t2=(4*pi^2*r2*3/(GM))^0.5 t1/t2=(r1/r2)^0.5 不知道对不对了,很多年没有做了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在天文上的运用 -
羊该百普: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

大丰市19832182984: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以估算天体质量外,还可以在天文学上有什么作用 -
羊该百普: 计算天体轨道以发现可能的威胁地球的物体,与其它定理共同计算如何使人造卫星节约燃料

大丰市19832182984: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
羊该百普:[答案] 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并不是正圆,而是椭圆;每颗行星受到的引力也不仅由太阳提供,除太阳的引力最大外,还要受到其他行星的引力.这就需要更复杂一些的运算,而这种运算,导致了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x0d200年前,人们认识的太阳系有7...

大丰市19832182984: 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定理在天文学上的实际应用
羊该百普: 可用于计算天体的轨道,如彗星,恒星,地外行星等,同时在人造飞行器的研究中也要用到来计算轨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