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牺牲以死明志事例

作者&投稿:雷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死明志的事例~

——记感动我的过往

记忆就是历史,记忆就是灵魂! ——题记

思想如同野草缠绕,记忆也如同野草,尽情蔓延,孤独荣衰。趁着火光冲天的喧嚣还未开始,趁着时空的流矢正在稀疏,趁着大地尚有残余的正气,在这个瞬间,走进历史,走进灵魂,寻觅感动。

(一)上将张自忠

有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的国耻日不是“九·一八”,而是袁督师罹难,市人分食其肉的那一天。活着被人生吃了肉的袁崇焕,被那些自己殚精竭虑、一心保护的人食尽的袁崇焕,彼时彼刻,不知道他的道德体系是否已经崩溃?人世间凡属于上帝的一切也可以属于魔鬼。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了理性,做出自己不能认识的罪恶。袁督师的遭遇如是,张自忠将军亦如是。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将军奉命留在北平与日寇周旋。其后北平沦陷,将军所受之非议,今人实难想象。路人皆骂将军为:“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亦以“张逆自忠”称之。幼时曾看过一部记张将军生平的电影,有个片段印象极深:将军回家,其妻领几个子女将他堵在门外,令孩子们唾自己的父亲,称:我们家没有卖国贼,你不是我们家人。时逢天降大雨,将军脸上雨水纵横,终一言未发,转身离去。

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曾多次要求将军通电反蒋,皆被将军严词拒绝。之后,将军几经艰险才得以逃离北平。后接任第59军军长。回返部队当天,将军当众立誓:“今日回军,出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以死明志之意,与阮玲玉遗言异曲而同工。

40年5月,将军写下最后两封书信,道: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慷慨激昂。周总理誉之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随后将军以集团军总司令之高位,亲自率部渡河抗敌,于1940年5月16日战死沙场。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亦是二战中盟军牺牲的五十位高级将领之一。当时,将军身中数弹,为不让日军俘获,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所率官兵亦全部牺牲。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天地无语,万众共泣。即使那凶残暴虐的日寇也不得不佩服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将军遗体敬军礼。

千秋功过任人评。刀笔之吏苛责“汉奸”张自忠的轻浮之音终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沉淀下来的,是将军的满腔热血,爱国壮志。

张自忠将军,永垂不朽!

(二)刺客聂政

燕赵多侠士,自古多悲歌。

刺客豫让行事不成,事主赵襄子应其所求,脱下衣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伏剑自杀。是为“击衣”。与典故同样名传千古的是刺客最响亮的口号:“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其后约二百五十年,美名震撼天下的英雄荆轲诞生。他使为人鄙弃的刺杀事业绽放出无比的光芒。亦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豪迈悲壮的歌声。

在他们之间的,是聂政,深井里的聂政。

聂政不及荆轲悲壮豪迈,不及豫让惊心动魄。但他比豫让深沉,比荆轲多情。处在社会底层的聂政,不能与文人说书,不能与武士论剑。在这样的境遇下,遇到严仲子,受到意外的尊重与礼遇,引为知己,接受了严仲子的委托。

聂政重“义”,亦重“孝”,重“情”。他以母亲的晚年为行动与否的条件。终于,聂母以天年逝世,聂政开始行动。此时,他才知目标为韩相侠累,聂政来到韩国,接近目标。仗剑冲上台阶,纵横厮杀,挡者披靡。众护卫无不胆战心惊,一时之间,竟无人敢上前与之相抗。包括韩相侠累在内,聂政共击杀数十人,终力尽而亡。

令人不解的是,杀场上,聂政“皮面决眼,自屠出场”,相貌已无法辨认。本来两人谋事,一人牺牲,严仲子已无危险。聂政应该和豫让一样有殉义成名的权利,何以要自毁容貌?

谜底是聂政姐姐揭开的。那个时代,人知己,姐知弟。聂姐听说韩国出事,猜出是弟弟所为。日夜兼程赶至韩国,伏尸痛哭:这是深井里的聂政。原来聂家仅剩下聂政这个姐姐,聂政所以毁容弃名是不愿聂姐受到牵连。聂姐哭曰:我怎能因为惧死,而灭了贤弟之名!自尽于聂政尸旁。

刺杀,在漫长的岁月中更多的属于弱者。在人类血腥的历史中,它是弱者在绝境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唯一可能制胜的决死拼斗,使得公义不致沦丧,强权不致遮天蔽日,呈现着异样的美。

(三)直笔太史

历史的真实只有一个,纵使强权只手可以遮天,也不能湮灭历史,湮灭真实。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体验的世界,也是一个无人能体验完全的世界。在我们生前身后存在的都是无限。生前,无限的光阴已经流逝;身后,还有无限的时光静静漂淌。身后之事会将如何,我们无从得知。生前之事,却可以感受。感受箕山之阴,颖水之阳;感受厚厚黄土掩埋的,王朝遗址覆盖的,一代又一代太史记载的逝水与辉煌。

太史,历朝历代都是一项特殊而极具危险的职业。因为他们的存在,多少忠肝义胆、侠骨仁心得以流芳百世;多少奸诈宵小、无道残虐终得大白天下。却也正因如此,多少暴王权臣对其视若仇敌。

即使那奏响“史家绝唱”的司马太史亦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遭受世人无法忍受的刑罚,承受着锥心刺骨的羞辱,却因身负重任,只能忍辱偷生。直笔书写历史,内不避亲,外不避仇,亦不为尊者讳,终成千年最伟大之史书,名垂千秋。而其书就的千年历史之中,不畏强权,直笔书写的同行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可歌可泣可敬可叹之处,比之太史公亦不遑多让。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有这样一段故事:权臣崔杼纵容门客杀死君主庄公,齐太史直书:“崔杼弑庄公。”彼时,崔杼权倾天下,即君王亦畏之三分,闻一小小史官竟敢与己作对,怎不恼羞成怒?命人将太史杀害。虎父尚且无犬子,龙兄何曾有鼠弟?太史有弟,继兄遗志,亦据实续记。权臣更怒,欲杀一而儆百,又将太史之弟杀害。然有二兄在前为楷,幼弟又怎肯屈于权贵阶下?太史之幼弟亦如二兄。即使权倾天下的崔杼,也终于无法可施。齐国太史,一门英烈,感天动地。正义战胜强权,公道得以伸张。历史没有记下三兄弟的姓名家世,他们却记下了历史的真实。齐之太史不畏强权,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捍卫了历史的尊严,捍卫了历史的真实,其自身也为历史演绎了一段豪迈悲壮的故事。

泱泱中华,数千年文明。二十四史,字里行间,记载着过往的真实。我们不应忘记,那是用鲜血书就的过往,用生命捍卫的真实。

(四)结语

回忆着他们的事迹,我激动,又怅然若失。

我喜欢阅读史书,一页一页,仿佛看见,夕阳映照下,指挥若定的张自忠将军;看见,杀场上“皮面决眼”、纵横披靡的刺客聂政;看见,剑刃加身仍坚如磐石,毫不动摇的齐国太史;更看见,中华文明诞生之初,最高洁的精神便已蕴含其中。舍生取义,一诺千金,以命承诺。中华文化中最有力的格言,经志士鲜血浇灌,终如淬火之铁,沉水之石,铸入中华精神。一经现世,定以惊世之美引举世震撼。那种力量,清冽、洁净,使人神勇,又使人泪流满面。

(一)上将张自忠
有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的国耻日不是“九·一八”,而是袁督师罹难,市人分食其肉的那一天.活着被人生吃了肉的袁崇焕,被那些自己殚精竭虑、一心保护的人食尽的袁崇焕,彼时彼刻,不知道他的道德体系是否已经崩溃?人世间凡属于上帝的一切也可以属于魔鬼.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了理性,做出自己不能认识的罪恶.袁督师的遭遇如是,张自忠将军亦如是.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将军奉命留在北平与日寇周旋.其后北平沦陷,将军所受之非议,今人实难想象.路人皆骂将军为:“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亦以“张逆自忠”称之.幼时曾看过一部记张将军生平的电影,有个片段印象极深:将军回家,其妻领几个子女将他堵在门外,令孩子们唾自己的父亲,称:我们家没有卖国贼,你不是我们家人.时逢天降大雨,将军脸上雨水纵横,终一言未发,转身离去.
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曾多次要求将军通电反蒋,皆被将军严词拒绝.之后,将军几经艰险才得以逃离北平.后接任第59军军长.回返部队当天,将军当众立誓:“今日回军,出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以死明志之意,与阮玲玉遗言异曲而同工.
40年5月,将军写下最后两封书信,道: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慷慨激昂.周总理誉之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随后将军以集团军总司令之高位,亲自率部渡河抗敌,于1940年5月16日战死沙场.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亦是二战中盟军牺牲的五十位高级将领之一.当时,将军身中数弹,为不让日军俘获,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所率官兵亦全部牺牲.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天地无语,万众共泣.即使那凶残暴虐的日寇也不得不佩服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将军遗体敬军礼.
千秋功过任人评.刀笔之吏苛责“汉奸”张自忠的轻浮之音终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沉淀下来的,是将军的满腔热血,爱国壮志.
张自忠将军,永垂不朽!
还有屈原 文天祥;谭嗣同等人

——记感动我的过往

记忆就是历史,记忆就是灵魂! ——题记

思想如同野草缠绕,记忆也如同野草,尽情蔓延,孤独荣衰。趁着火光冲天的喧嚣还未开始,趁着时空的流矢正在稀疏,趁着大地尚有残余的正气,在这个瞬间,走进历史,走进灵魂,寻觅感动。

(一)上将张自忠

有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的国耻日不是“九·一八”,而是袁督师罹难,市人分食其肉的那一天。活着被人生吃了肉的袁崇焕,被那些自己殚精竭虑、一心保护的人食尽的袁崇焕,彼时彼刻,不知道他的道德体系是否已经崩溃?人世间凡属于上帝的一切也可以属于魔鬼。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了理性,做出自己不能认识的罪恶。袁督师的遭遇如是,张自忠将军亦如是。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将军奉命留在北平与日寇周旋。其后北平沦陷,将军所受之非议,今人实难想象。路人皆骂将军为:“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亦以“张逆自忠”称之。幼时曾看过一部记张将军生平的电影,有个片段印象极深:将军回家,其妻领几个子女将他堵在门外,令孩子们唾自己的父亲,称:我们家没有卖国贼,你不是我们家人。时逢天降大雨,将军脸上雨水纵横,终一言未发,转身离去。

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曾多次要求将军通电反蒋,皆被将军严词拒绝。之后,将军几经艰险才得以逃离北平。后接任第59军军长。回返部队当天,将军当众立誓:“今日回军,出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以死明志之意,与阮玲玉遗言异曲而同工。

40年5月,将军写下最后两封书信,道: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慷慨激昂。周总理誉之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随后将军以集团军总司令之高位,亲自率部渡河抗敌,于1940年5月16日战死沙场。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亦是二战中盟军牺牲的五十位高级将领之一。当时,将军身中数弹,为不让日军俘获,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所率官兵亦全部牺牲。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天地无语,万众共泣。即使那凶残暴虐的日寇也不得不佩服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将军遗体敬军礼。

千秋功过任人评。刀笔之吏苛责“汉奸”张自忠的轻浮之音终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沉淀下来的,是将军的满腔热血,爱国壮志。

张自忠将军,永垂不朽!

(二)刺客聂政

燕赵多侠士,自古多悲歌。

刺客豫让行事不成,事主赵襄子应其所求,脱下衣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伏剑自杀。是为“击衣”。与典故同样名传千古的是刺客最响亮的口号:“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其后约二百五十年,美名震撼天下的英雄荆轲诞生。他使为人鄙弃的刺杀事业绽放出无比的光芒。亦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豪迈悲壮的歌声。

在他们之间的,是聂政,深井里的聂政。

聂政不及荆轲悲壮豪迈,不及豫让惊心动魄。但他比豫让深沉,比荆轲多情。处在社会底层的聂政,不能与文人说书,不能与武士论剑。在这样的境遇下,遇到严仲子,受到意外的尊重与礼遇,引为知己,接受了严仲子的委托。

聂政重“义”,亦重“孝”,重“情”。他以母亲的晚年为行动与否的条件。终于,聂母以天年逝世,聂政开始行动。此时,他才知目标为韩相侠累,聂政来到韩国,接近目标。仗剑冲上台阶,纵横厮杀,挡者披靡。众护卫无不胆战心惊,一时之间,竟无人敢上前与之相抗。包括韩相侠累在内,聂政共击杀数十人,终力尽而亡。

令人不解的是,杀场上,聂政“皮面决眼,自屠出场”,相貌已无法辨认。本来两人谋事,一人牺牲,严仲子已无危险。聂政应该和豫让一样有殉义成名的权利,何以要自毁容貌?

谜底是聂政姐姐揭开的。那个时代,人知己,姐知弟。聂姐听说韩国出事,猜出是弟弟所为。日夜兼程赶至韩国,伏尸痛哭:这是深井里的聂政。原来聂家仅剩下聂政这个姐姐,聂政所以毁容弃名是不愿聂姐受到牵连。聂姐哭曰:我怎能因为惧死,而灭了贤弟之名!自尽于聂政尸旁。

刺杀,在漫长的岁月中更多的属于弱者。在人类血腥的历史中,它是弱者在绝境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唯一可能制胜的决死拼斗,使得公义不致沦丧,强权不致遮天蔽日,呈现着异样的美。

(三)直笔太史

历史的真实只有一个,纵使强权只手可以遮天,也不能湮灭历史,湮灭真实。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体验的世界,也是一个无人能体验完全的世界。在我们生前身后存在的都是无限。生前,无限的光阴已经流逝;身后,还有无限的时光静静漂淌。身后之事会将如何,我们无从得知。生前之事,却可以感受。感受箕山之阴,颖水之阳;感受厚厚黄土掩埋的,王朝遗址覆盖的,一代又一代太史记载的逝水与辉煌。

太史,历朝历代都是一项特殊而极具危险的职业。因为他们的存在,多少忠肝义胆、侠骨仁心得以流芳百世;多少奸诈宵小、无道残虐终得大白天下。却也正因如此,多少暴王权臣对其视若仇敌。

即使那奏响“史家绝唱”的司马太史亦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遭受世人无法忍受的刑罚,承受着锥心刺骨的羞辱,却因身负重任,只能忍辱偷生。直笔书写历史,内不避亲,外不避仇,亦不为尊者讳,终成千年最伟大之史书,名垂千秋。而其书就的千年历史之中,不畏强权,直笔书写的同行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可歌可泣可敬可叹之处,比之太史公亦不遑多让。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有这样一段故事:权臣崔杼纵容门客杀死君主庄公,齐太史直书:“崔杼弑庄公。”彼时,崔杼权倾天下,即君王亦畏之三分,闻一小小史官竟敢与己作对,怎不恼羞成怒?命人将太史杀害。虎父尚且无犬子,龙兄何曾有鼠弟?太史有弟,继兄遗志,亦据实续记。权臣更怒,欲杀一而儆百,又将太史之弟杀害。然有二兄在前为楷,幼弟又怎肯屈于权贵阶下?太史之幼弟亦如二兄。即使权倾天下的崔杼,也终于无法可施。齐国太史,一门英烈,感天动地。正义战胜强权,公道得以伸张。历史没有记下三兄弟的姓名家世,他们却记下了历史的真实。齐之太史不畏强权,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捍卫了历史的尊严,捍卫了历史的真实,其自身也为历史演绎了一段豪迈悲壮的故事。

泱泱中华,数千年文明。二十四史,字里行间,记载着过往的真实。我们不应忘记,那是用鲜血书就的过往,用生命捍卫的真实。

——记感动我的过往

记忆就是历史,记忆就是灵魂! ——题记

思想如同野草缠绕,记忆也如同野草,尽情蔓延,孤独荣衰。趁着火光冲天的喧嚣还未开始,趁着时空的流矢正在稀疏,趁着大地尚有残余的正气,在这个瞬间,走进历史,走进灵魂,寻觅感动。

(一)上将张自忠

有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的国耻日不是“九·一八”,而是袁督师罹难,市人分食其肉的那一天。活着被人生吃了肉的袁崇焕,被那些自己殚精竭虑、一心保护的人食尽的袁崇焕,彼时彼刻,不知道他的道德体系是否已经崩溃?人世间凡属于上帝的一切也可以属于魔鬼。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了理性,做出自己不能认识的罪恶。袁督师的遭遇如是,张自忠将军亦如是。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将军奉命留在北平与日寇周旋。其后北平沦陷,将军所受之非议,今人实难想象。路人皆骂将军为:“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亦以“张逆自忠”称之。幼时曾看过一部记张将军生平的电影,有个片段印象极深:将军回家,其妻领几个子女将他堵在门外,令孩子们唾自己的父亲,称:我们家没有卖国贼,你不是我们家人。时逢天降大雨,将军脸上雨水纵横,终一言未发,转身离去。

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曾多次要求将军通电反蒋,皆被将军严词拒绝。之后,将军几经艰险才得以逃离北平。后接任第59军军长。回返部队当天,将军当众立誓:“今日回军,出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以死明志之意,与阮玲玉遗言异曲而同工。

40年5月,将军写下最后两封书信,道: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慷慨激昂。周总理誉之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随后将军以集团军总司令之高位,亲自率部渡河抗敌,于1940年5月16日战死沙场。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亦是二战中盟军牺牲的五十位高级将领之一。当时,将军身中数弹,为不让日军俘获,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所率官兵亦全部牺牲。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天地无语,万众共泣。即使那凶残暴虐的日寇也不得不佩服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将军遗体敬军礼。

千秋功过任人评。刀笔之吏苛责“汉奸”张自忠的轻浮之音终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沉淀下来的,是将军的满腔热血,爱国壮志。

张自忠将军,永垂不朽!

(二)刺客聂政

燕赵多侠士,自古多悲歌。

刺客豫让行事不成,事主赵襄子应其所求,脱下衣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伏剑自杀。是为“击衣”。与典故同样名传千古的是刺客最响亮的口号:“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其后约二百五十年,美名震撼天下的英雄荆轲诞生。他使为人鄙弃的刺杀事业绽放出无比的光芒。亦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豪迈悲壮的歌声。

在他们之间的,是聂政,深井里的聂政。

聂政不及荆轲悲壮豪迈,不及豫让惊心动魄。但他比豫让深沉,比荆轲多情。处在社会底层的聂政,不能与文人说书,不能与武士论剑。在这样的境遇下,遇到严仲子,受到意外的尊重与礼遇,引为知己,接受了严仲子的委托。

聂政重“义”,亦重“孝”,重“情”。他以母亲的晚年为行动与否的条件。终于,聂母以天年逝世,聂政开始行动。此时,他才知目标为韩相侠累,聂政来到韩国,接近目标。仗剑冲上台阶,纵横厮杀,挡者披靡。众护卫无不胆战心惊,一时之间,竟无人敢上前与之相抗。包括韩相侠累在内,聂政共击杀数十人,终力尽而亡。

令人不解的是,杀场上,聂政“皮面决眼,自屠出场”,相貌已无法辨认。本来两人谋事,一人牺牲,严仲子已无危险。聂政应该和豫让一样有殉义成名的权利,何以要自毁容貌?

谜底是聂政姐姐揭开的。那个时代,人知己,姐知弟。聂姐听说韩国出事,猜出是弟弟所为。日夜兼程赶至韩国,伏尸痛哭:这是深井里的聂政。原来聂家仅剩下聂政这个姐姐,聂政所以毁容弃名是不愿聂姐受到牵连。聂姐哭曰:我怎能因为惧死,而灭了贤弟之名!自尽于聂政尸旁。

刺杀,在漫长的岁月中更多的属于弱者。在人类血腥的历史中,它是弱者在绝境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唯一可能制胜的决死拼斗,使得公义不致沦丧,强权不致遮天蔽日,呈现着异样的美。

(三)直笔太史

历史的真实只有一个,纵使强权只手可以遮天,也不能湮灭历史,湮灭真实。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体验的世界,也是一个无人能体验完全的世界。在我们生前身后存在的都是无限。生前,无限的光阴已经流逝;身后,还有无限的时光静静漂淌。身后之事会将如何,我们无从得知。生前之事,却可以感受。感受箕山之阴,颖水之阳;感受厚厚黄土掩埋的,王朝遗址覆盖的,一代又一代太史记载的逝水与辉煌。

太史,历朝历代都是一项特殊而极具危险的职业。因为他们的存在,多少忠肝义胆、侠骨仁心得以流芳百世;多少奸诈宵小、无道残虐终得大白天下。却也正因如此,多少暴王权臣对其视若仇敌。

即使那奏响“史家绝唱”的司马太史亦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遭受世人无法忍受的刑罚,承受着锥心刺骨的羞辱,却因身负重任,只能忍辱偷生。直笔书写历史,内不避亲,外不避仇,亦不为尊者讳,终成千年最伟大之史书,名垂千秋。而其书就的千年历史之中,不畏强权,直笔书写的同行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可歌可泣可敬可叹之处,比之太史公亦不遑多让。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有这样一段故事:权臣崔杼纵容门客杀死君主庄公,齐太史直书:“崔杼弑庄公。”彼时,崔杼权倾天下,即君王亦畏之三分,闻一小小史官竟敢与己作对,怎不恼羞成怒?命人将太史杀害。虎父尚且无犬子,龙兄何曾有鼠弟?太史有弟,继兄遗志,亦据实续记。权臣更怒,欲杀一而儆百,又将太史之弟杀害。然有二兄在前为楷,幼弟又怎肯屈于权贵阶下?太史之幼弟亦如二兄。即使权倾天下的崔杼,也终于无法可施。齐国太史,一门英烈,感天动地。正义战胜强权,公道得以伸张。历史没有记下三兄弟的姓名家世,他们却记下了历史的真实。齐之太史不畏强权,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捍卫了历史的尊严,捍卫了历史的真实,其自身也为历史演绎了一段豪迈悲壮的故事。

泱泱中华,数千年文明。二十四史,字里行间,记载着过往的真实。我们不应忘记,那是用鲜血书就的过往,用生命捍卫的真实。

(四)结语

回忆着他们的事迹,我激动,又怅然若失。

我喜欢阅读史书,一页一页,仿佛看见,夕阳映照下,指挥若定的张自忠将军;看见,杀场上“皮面决眼”、纵横披靡的刺客聂政;看见,剑刃加身仍坚如磐石,毫不动摇的齐国太史;更看见,中华文明诞生之初,最高洁的精神便已蕴含其中。舍生取义,一诺千金,以命承诺。中华文化中最有力的格言,经志士鲜血浇灌,终如淬火之铁,沉水之石,铸入中华精神。一经现世,定以惊世之美引举世震撼。那种力量,清冽、洁净,使人神勇,又使人泪流满面。


沈高镇革命烈士
沈根余牺牲后,高文生为了寻找战友,再次冲入敌阵,成功背出牺牲的沈根余。1948年,高文生调任胡练乡乡长,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酷刑,他坚贞不屈,以死明志,喊出“共产党人不怕死,怕死不是共产党”的豪言壮语。敌人残忍杀害他后,还将其头颅示众,以警示他人。新中国成立后,沈高乡以此为...

简短的古代近代现代的爱国故事
国力争强了很多,但是由于在改革的时候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导致在奸人的诬陷后被流放,后来国家被攻破,他感到无比的绝望,虽然有心报国,但是无力回天,只好以死明志了,于是投江自杀明志。2、苏武 苏武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名爱国人士了,从小我们就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人物,...

刘仁瞻周世宗亲征淮南的战斗评价
在周世宗亲征淮南的战役中,尽管南唐未能战胜,却显现出众多忠诚的臣子,如孙晟、刘仁瞻和张彦卿。他们明知无力扭转战局,却坚守道义,以死明志。他们的英勇牺牲,象征着即使在礼崩乐坏的五代时期,儒家的核心价值仍有人坚守。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将刘仁瞻与后梁的王彦章、后唐的裴约并列于《死节传...

雪豹周继先老先生英勇就义[周继先到底地位多高]
山东军区、陈毅陈军长、国民党军政部、张治中将军以及军统局,这些显赫的军政人物都发来电报,表达了对周继先老先生的关切与营救的决心。他们纷纷要求采取行动,足见周继先老先生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然而,老先生以死明志,坚决拒绝营救,他激励儿子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展现了无畏的牺牲精神。鬼子的暴行,将...

高恬波生平经历
在北伐战争中,她担任救护队队长,勇敢地在汀泗桥战斗中救助伤员,被誉为“女将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酷拷问,她坚贞不屈,以死明志,最终在31岁壮烈牺牲,她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颂。高恬波的牺牲,深深触动了她的同志,她的英勇和革命精神被《红旗》杂志纪念和传扬,成为了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

崖山之战,为何陆秀夫一定要带着七岁的小皇帝殉国呢?
7. 在崖山海战中,许多有家国情怀的文人、不愿屈服的武将和忠心的百姓,选择了以死明志,他们的人数超过十万,形成了壮烈的蹈海行为,这不仅是汉人骄傲的最后体现,也是南宋帝国尊严的最后防线。8. 七岁的赵昺,即少帝,成为了这场悲壮牺牲的牺牲品。不管是对是错,南宋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在陆秀夫...

爱国的故事
琳琅故事会

爱国名人故事有哪些(包括主要内容)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5、华罗庚回国: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

荀息功绩
在晋大夫骓遄和屠岸夷等人的协同行动下,里克和丕郑联合动员家兵,成功突袭晋宫,结束了卓子和骊姬的统治。荀息对此深感愧对晋献公,选择以死明志,他的壮举令人动容。晋献公曾对他寄予厚望,荀息忠于职守,履行了对主公的承诺,他的牺牲体现了晋国士大夫普遍的忠诚和尽责精神。荀息的忠诚如同白玉上的微...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
张自忠:被誉为“活关公”的他,担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在台儿庄战役和临沂大捷中展现了无畏的勇气。他的牺牲成为抗日牺牲的最高将领,一度被误解,但他的忠诚以死明志,被追授为上将,死后被尊为革命烈士,葬礼盛大,蒋介石对其敬重有加。李宗仁: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他指挥台儿庄大捷而名扬国际,这一...

殷都区13499174855: 以死明志的故事50字 -
謇舒宫丽: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承皇位...

殷都区13499174855: 杜十娘之死的悲剧意义 -
謇舒宫丽: 二、杜十娘之死的悲剧意义 杜十娘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而且是社会悲剧.杜十娘要对抗的,不仅仅是榨取姐妹血汗的鸨母,不仅仅是卑鄙奸诈的盐商孙富,不仅仅是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李甲,而且还有代表的门第观念和封建礼法...

殷都区13499174855: 历史上,不苟活于世,以死明志的有谁 -
謇舒宫丽: 上将张自忠,楚国屈原、南宋文天祥.

殷都区13499174855: 给我一些为勒别人放弃自己的生命的事迹~ -
謇舒宫丽: 马尔康县卫生保健所52岁的退休医生杨云芬在废墟下扛着断石,撑了四天.同样努力的,还有救援者.营救、失败、再营救……颤巍巍的残墙和悬梁下,他们不肯放弃.第四天的上午,又一次失败后,杨云芬突然含泪对外面的人说:“放弃我吧...

殷都区13499174855: 屈原以死明志,到底值不值?屈原,一个爱国之人.当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他愿意为了国家牺牲自己,当国家陷入深重危机中,自己也不苟活于人世,以死明... -
謇舒宫丽:[答案] 屈原死得非常值,起码名留千史,名留千史是很多人想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屈原得到了,所以值.

殷都区13499174855: 以死明志+苟活就志的人有哪些 -
謇舒宫丽: 文天祥、屈原、张自忠、聂政、 勾践、 韩信、刘邦 、巴金、司马迁、

殷都区13499174855: 古代爱国人士 -
謇舒宫丽: 东渡幅桑,救国救民的秋瑾; 名族英雄,视死如归的文天祥; 忠心报国的陆游; 忧国忧民的力杜甫杜牧; 忠心报国的岳飞; 以死明志,用船撞敌军军舰的邓世昌……

殷都区13499174855: 屈原和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 -
謇舒宫丽: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有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

殷都区13499174855: 文天祥的事迹和他受人们敬仰的原因 -
謇舒宫丽: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