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的《错误》如何欣赏?

作者&投稿:寇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鉴赏郑愁予的诗《错误》?~

该诗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诗人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如果说第二句相对于第一句是一个转折的话,第二节相对于第一节同样是一个转折——叙事视角的转换。第一节的镜头对准“我”——打江南走过的“游子”;第二节的镜头则对准着上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工笔细描,一唱三叹地推进到这个等待中人枯寂的内心。这一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全用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这种以画面、情景来外化内心的方式接下来得到反复、强化,但又有些微不同。“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让人联想起以下的画面:天边一轮将落的夕阳(向晚),脚下是狭长冷清小巷中的青石板路。同样采用形象的画面外化内心,这个画面的意味却隐藏更深,因此也更加隽永。这里有冷暖色彩的对比,天边的夕阳虽然酡红,但却给人只是近黄昏之感;脚下的石板路悠长冰冷,却是所在者无法逃避的路。联系上下文,温暖的夕阳却远在天边且即将西坠,这间或暗示等待者心中渺茫的期待仅是一抹遥远的暖色;而冷清的、踏在脚下的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寂寥的等待。所以,此句所构造的画面看似荡开其实紧贴着主题。它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对比来暗示情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此节四五句是对一二句的同义反复,但同样暗示死寂,“东风不来”是客观的视角,“跫音不响”则已经悄悄转为等待者的“听觉”,不经意地铺垫了下面的“马蹄声”。第三节又是一转,镜头重新聚焦在“我”身上,但却又进入了“我”的内心: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这里迅速地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蹄是美丽的,却又是错误。显然,第二句正是对第一句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又必须回归到“等待者”的心理感受中才能得到解释:因为马蹄声引起了等待者的期盼,让她错以为是归人;但是这马蹄声却是过客带来的,所以,这女子必然又重新陷入更深的失落中去。这一节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一是明暗线的设置:明写“我”的感受,暗写“等待者”感受,等待者的感受解释了游子的感受;二是照应的运用:“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全诗的情感脉络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想这样的场景:闺中女子枯寂的等待中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像曾经有过的无数次一样,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她听着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她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归人,只是一个过客。她又一次体会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仿佛让人看见这个女子期盼时迅速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凝神侧耳倾听,多么像一朵莲花的绽开;又仿佛看见她在马蹄声远去之后失望地、颓然地重新坐到椅子上,像一朵莲花的花瓣在风中凋零。

《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

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

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

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

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

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

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

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

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

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

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

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

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

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

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

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错误》
1.解题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

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

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

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

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

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

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

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

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

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

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

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

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

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

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

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郑愁予是活跃在台湾当代诗坛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一听到郑愁予这个名字,忽地想起了辛稼轩的长短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郑愁予是从“正愁余”而来吗?诗人的神秘也许隐藏在情结之中,忽然间被人发现了,这纯粹的偶然,并无必然的因素。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仅九十四字,却成了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它究竟因为什么而成为绝唱的呢?它抒发的也不过是普通的女子怀人的感情,这平凡的情感又是怎样打动汉语圈内读者的呢?《错误》的场景很简单,故事也很简单:阳春三月天,江南一座小城,一个女子痴痴等待心上人的归来,日子如莲花开落,一年一年就这样过去了。青石板的街道上响起了达达的马蹄声,女子满心以为心上人的归来,揭开窗帷望去,却只是一个陌生的男子。她所犯的错误,只是错把匆匆的过客当成心仪已久的归人,漫漫的期待又一次变成遥遥无期的守侯。守侯一旦永远,便让人缅怀。江南,是诗的季节,也是诗人的故乡,是北方人“沉醉不知归去”的地方,是南方的游子日夜向往的家。江南,烟雨朦胧,雨巷,青砖,灰瓦,石板路,杏花村,凄美的吊脚楼,待字闺中的彷徨女子,嫁得瞿塘贾的怨妇,长年守着贞节的美女。江南,又是诗人心中的回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像李叔同《送别》词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个样子。“我”这位过客,是诗人,还是书生,是走南闯北的商人,还是仗剑出游的侠客,这些似乎不太重要,“我”只是一个视角,以过客的形象体验归人等待的艰难。 三月只是季节,“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它预示着青春期的美丽,生命的萌动与勃发就是从三月开始的,那些蛰伏着的思念也是从三月开始苏醒的。然而它是抽象的,模糊的,它不定格在什么具体的朝代,古铜色的背景被巧妙隐去了。像那些武侠言情小说一样,编者随意那么一想,读者却煞有介事地索隐。江南的三月,只是诗中的背景。错误被置放在这样的背景中,错误分外凄丽哀怨。期待错了,什么都错了,达达的马蹄错了,江南三月的背景也错了,“我”的走过也错了,你不是归人,你何必闯进归人的领地?头尾两小节正是诗人精心设计的巧妙,我本来就是过客,开头有交代,结尾也有照应,那么于中间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过客设想了自己是归人,既然成了想象中的归人,什么也都有了色彩,色彩里面也充满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这是一个江南女子等待归人的心理变化过程,瞬间的怦然心动,随着“达达的马蹄”声而来,又随着“达达的马蹄”声,骤然远去,来得那么急切,去得又那么怅惘。这一来一去是这样的平常,又是这样的非常,不期然而至,又不期然而去,这瞬间的确是个错误。 我在想,这首诗何以成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呢?关键在于这“达达的马蹄”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怦然心动,引起了诗人的怦然心动,也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怦然心动。审美体验来源于审美心理的撞击和共鸣。诗人对错误的揭示并非简单推进,而是深入了女子细腻而又多变的心理世界中去了,第二节五个句子便是心理世界意象化的呈现。四个否定句“不来”、“不飞”、“不响”、“不揭”,《教师教学用书》上说,“在彼此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摹写了等待中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值得补充的是,前后两个“不”互为因果,竭力摹写静,实际在衬托后面的动,以静写动造成这样的效果,即外在的心如止水衬内在的心潮起伏,前面静的和谐衬后面动的不和谐,错误来得正是时候,却是这样的不尽情理。在否定的状态下,也就是在不起涟漪的静止的状态下,女子的心扉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寂寞的城”、“向晚的街道”、“紧掩的窗扉”正是否定状态下女子的心,这些冷意象的纷纷出现,暗示了漫长等待中的凄凉与空虚。另外还用了四个隐喻:“东风”、“蛩音”喻指“所等的人”,“柳絮”、“春帷”喻指“等待中的人”,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恰与冷色构成对比。 终于,“达达的马蹄”划破了漫长的寂静,刹那间,东风来了,柳絮飞了;城也不寂寞了,街道也不向晚了;蛩音响起来了,窗扉从此被打开。这些纷纷的意象也在这刹那间一反常态,由静而动,由寂寞而热闹,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宣示,却通过这“达达的马蹄”声而来。然而,从窗扉望去,那“达达的马蹄”声却渐行渐远,女主人公自作多情了,“多情却被无情恼”,于是,她又紧掩了窗扉,一个人在更漫长的清冷中等待下去,她的笑容如莲花般瞬间绽开又凋落。她“小小的”温柔的多愁善感的心,此刻能够经受住意外的打击么?这一目了然的错误,是在拷问她守望的真诚和凄苦的耐心吗?这瞬间的希冀与快乐,如流星划破寂寞夜空的一闪,如昙花灿烂般的一现,如海市蜃楼般的那么一晃,这希望来得突然,去得突然,并非悄无声息,是随着“达达的”的声音来的,也是随着“达达的”的声音去的。因此,这“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却是错误的。这错误不需要寻找原因,也不需要总结教训,我的分析也纯属多余,它是人生的必然,又是必然中的偶然。这是一首现代闺怨诗,虽是现代人以现代的语言写出的抒情诗,反映的却是怨妇情结的古典心境。这让我又想起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这里“过尽千帆皆不是”乃漫长的凄凉,这里女主人公是可见的,“独倚”又“肠断”,而“达达的马蹄”虽瞬间的凄凉,瞬间的心动反归于漫漫的平淡,不见思妇,只见“小小的窗扉紧掩”,给人的想象空间极大。“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与《错误》同样错认了归人,前者因屡次错认而心归于平淡,后者仅有一次伤心不已。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乃梦中沉醉与期待,而《错误》乃清醒的期待与短暂的沉醉。人是活在情感中的,世上多的是痴男怨女,人执著了才会痴,才会怨。而这份执著的等待,对古典的心境的向往,却是现代社会一般人所不愿坚守的,心灵的渴望与内在的分享不再那么怦然心动了,因为人心太浮躁,什么事情都太容易实现,等待似乎没有那么必要了。我想,没有了期待,或者仅有物质主义的期待,灵与肉极容易脱节,人活着究竟还有怎样的意义!这或许是现代人精神困惑的原因之一吧。

好猖獗的复制党……《错误》我高中时候学过,它首先是一首闺怨诗,但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首哲理诗个人感觉作者是化自温庭筠的《梦江南》,读诗先读人,当你了解到主人公的黯然销魂,那么最正确的,就是你自己的解释。情诗的欣赏是很不讲理的,一切看自己。


张晓风的《错误》中心思想,只少提出5个问题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春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春来...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春———春山如笑 春蛇秋蚓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 春 一室生春 沂水春风 有脚阳春 有。。。

《湘夫人》读解
《招魂》篇云:“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即透露个中消息。屈原的改编,其“怀忧苦毒”之意绪,于此可见。 作为追求篇,同时是载歌载舞的招神阶段,反复出现一个相同的动作:“目眇眇兮愁予”“登白兮骋望”“荒忽兮远望”,就是极目...

关于九重梦境的诗句
愁予。十年梦境,浅歌短酒,总是欢娱。寂寞秦郎,不堪离镜照鸾孤。记曲径、共携素手,向闲窗、频捻吟须。怕西湖。少年游伴,说著当初。 玉蝴蝶 高观国 唤起一襟凉思,未成晚雨,先做秋阴。楚客悲残,谁解此意登临。古台荒、断霞斜照,新梦黯、微月疏砧。总难禁。尽将幽恨,分付孤斟。 从今。倦看青镜,既...

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10.9-10.20(《楚辞》中一些字、词读音和含义...
3、“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中的“降”怎么读? ——读hóng。(推理考证见文末) ——那该怎么判断正确读音呢?其实准确值往往是求不出来的,只能去求最大限度上的近似值。 4、帝子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帝子”是对湘夫人的称呼,大约是“公主”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原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释义: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形容一个失败的人生的文言文
一种相思,闲愁予了谁。 2. 形容一个人对未来迷茫的文言文有哪些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白话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

屈原的《湘夫人》一诗中湘君 与湘夫人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课文加以分析...
“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

初二作文《让xx走进心灵》600字以上,帮帮我。
“江晚正愁予”的胸怀,“可怜无数山”的情愫,不正是中华文化脉膊上激越的音符! 我登上辛弃疾“西北望长安”的高台,看见被他对祖国的热诚染得一派丹红的天空,点染得群山俱羞。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这...

孟浩然《宿建德江》写作背景、主要意思是什么?
这时,诗人的新愁由日暮而引起,是先有日暮,才有新愁,如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所说的“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也如刘长卿《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所说的“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以及辛弃疾《菩萨蛮》词所说的“江晚正愁予”。但是,从创作体验来说,诗人应是因愁而...

关于辛弃疾的《菩萨蛮》的资料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时代背景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佑太后,隆佑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

定陶县18817377054: 简单概括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
褒璐桂枝: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

定陶县18817377054: 郑愁予《错误》赏析 -
褒璐桂枝: 诗中的错误指的是深闺中的女子错误的把我当成了她等待的那个人,之所以说是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这个错误的想法让女子至少那一刹那开心了,以为等到了她要等的人

定陶县18817377054: 郑愁予《错误》赏析请问诗中的错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美丽的错误呢? -
褒璐桂枝:[答案] 诗中的错误指的是深闺中的女子错误的把我当成了她等待的那个人,之所以说是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这个错误的想法让女子至少那一刹那开心了,以为等到了她要等的人

定陶县18817377054: 欣赏郑愁予《错误》的感受 -
褒璐桂枝: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

定陶县18817377054: 郑愁予《错误》的赏析 -
褒璐桂枝: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

定陶县18817377054: 〔在线等〕精练的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
褒璐桂枝: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定陶县18817377054: 求郑愁予《错误》赏析? -
褒璐桂枝: 这首诗描写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东方不来,柳絮不飞,向晚的街上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掩紧.而过客“达达”的马蹄声,又给她带来一线希望,但是这希望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里的每...

定陶县18817377054: 郑愁予的错误的具体赏析 -
褒璐桂枝: <p>郑愁予的《错误》的赏析&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打江南走过<br>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br>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br>你底心如小小的寂...

定陶县18817377054: 郑愁予的<<错误>>解读 -
褒璐桂枝: 郑愁予《错误》解读及其它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定陶县18817377054: 郑愁予的《错误》的主旨及鉴赏,还有背景. -
褒璐桂枝: 对于《错误》的主旨,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读:1、“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 2、“写'我'对江南一位女子的执著追求,但对方的不理会使'我'备感无奈.” 3、“这首诗主要是写一种无法归抵的离人情怀.有闺妇的落寞,即倦守春闺的女子内心的寂寞、期盼和失望; 也有离人自己的落寞,即'过客'流浪无依的悲哀.” 4、“我”知道女子在寂寞中等“我”,但“我”却只是“过客”,“我”让女子等待、盼望、误会、失望伤心.“我”捉弄了她.总算写完了,希望你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