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代诗人喜欢借菊花明志,以花传情?

作者&投稿:吴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古代诗人喜欢借菊花明志,以花传情?~

菊花,在古代写作“鞠”,菊花身资为低头鞠躬式,在古代食其米,把米“鞠”起来,花朵十分紧凑,叫菊花。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古书记载菊花的“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菊花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名寿客、傅延年;因菊花在农历九月开放,又名九华、九花、秋菊;菊花美丽而名的女茎、帝女花;古代菊花品种单一,只开黄花,因此又称为“黄花”、“金蕊”。菊花原产于我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汉代以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所著的《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我国最早的菊花专著。明代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菊花品种繁多,曾有人总结出选择菊花的四字诀:光、生、奇、品等四字,大意是:“光”意为花要哗然鲜艳自开至落色不变色,“生”意为枝茎挺秀始终不垂,“奇” 意为花瓣色泽风采矫然出众,“品”意为标新立异的风格自有一种天然的神韵。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斗雪、独立寒秋、不畏严寒的性格使人倍加喜爱。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南宋时期每年在宫廷中举行菊花赛会,晚上点燃菊花灯。宋代民间花市就有“扎菊”,在一年一度的菊花会上,展览名菊、饮酒赏菊、写诗颂菊。三国时期,司马昭重要谋士钟会赞菊有五种美德:“园花高悬,谁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著《楚辞·离骚》中有“朝有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顽强的斗争精神。后世咏菊时遂用“餐英”为典故,隐寓高洁之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夕餐秋菊之落英。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移。表明诗人的清高气节,花开时不食用是表明诗人对花草的爱惜之情,要等到花老去时才肯食用。其含意是:木兰仰上而生本无坠露而有坠露,秋菊就枝而陨本无落英而有落英,事物本来不变的性质而变,屈原本不应流放在楚泽间而被流放,这就不奇怪了。故汉代贾谊过湘作赋吊屈原有“镆铘为钝”语。意思是说,屈原像把锋利的宝剑,但在那黑暗的时代,也只是把钝剑。古人都爱在自已处于逆境时,以托物的反意作比喻。伟大的诗人屈原以他饱蘸情感的笔触和起伏跌宕的胸怀,倾述了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人民艰难困苦的无限同情。诗人用“饮木兰之坠露”和“餐秋菊之落英”来比喻和形容白己纯洁的灵魂和刚直的秉性。在这里,木兰和秋菊是最纯洁、最美好的象征。不仅如此、诗人在《离骚》中运用了—系列花卉、芳草来比喻高洁的情操,可以说是将花卉与文学的结合推向了—个空前的高度。歌颂美善与高洁,鄙视丑恶与污浊,用芳草香花比喻真善美,以恶木臭草比喻假恶丑,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鄙视流俗的性格。他在诗中揭露统治集团的污浊,表示虽遭排挤、打击而决不同流合污,表现了自己坚持操守、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和斗争精神。与此同时,许多文人雅士、骚人墨客也纷纷起而效仿、开始借花咏物,赞花抒怀,这种风尚直至秦汉。m几千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影迹,如一些著名人物的姓名或笔名即取自《离骚》;周信芳(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胡绳(已故著名理论家)分别取自《离骚》中的“信芳、胡绳”,是鲜花和香草的称谓,并且在诗中都是美好情操和品性的象征。由此可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曾被毛泽东巧妙地引用在进餐时。那是1949年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被叫到中南海紫云轩,陪毛泽东吃饭。王鹤滨走进餐厅一看,餐桌中间放着一个火锅,火锅旁的蔬菜当中,有一碟白菊花瓣,格外引人注目。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这菊花何以开在餐桌上?菊花瓣也能吃吗?这时,毛泽东走了进来,看到王鹤滨用疑问的目光盯着碟里的菊花瓣,幽默地对他说:“王医生,吃吃看,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不吃不知道,一吃挺奇妙。王鹤滨用筷子夹起菊花瓣,在翻滚的火锅汤里一蘸,花立刻软了下来,汤滚花鲜,入口之后,虽略有一丝药味,却抵挡不住清香软嫩的诱惑,感觉很好,便习惯性地点了点头。毛泽东见状,笑了笑,说:“王医生,怎么样?还可以吧!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知道吃菊花了。”说罢,他也夹起菊花瓣,伸向火锅,然后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味……毛泽东接着说: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那个时候吃菊花算是清贫之举了。咱们也来个清贫之举吧,来一个“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著名咏菊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的大意是,在居住人多的地方却无车马的声音,心静就意识不到周围喧闹气氛的干扰,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偶尔抬头望去,南山遥遥在目,斜阳给峰恋洒上一层淡黄的颜色,飞鸟结群成队归巢,这种自然意趣,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诗人借此忘情于世事。诗歌的主旨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诗大意是说,宅院周围遍植菊花,浓香随风飘满家舍,似爱菊的陶渊明家。篱笆边的菊花在夕阳照耀下,金辉耀眼,不是偏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在一年当中开花最晚,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已无鲜花开放。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情。这其中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菊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虽然此诗中菊花还只是点缀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咏菊诗,但却成为后世浩如烟海的咏菊诗词的滥觞。魏晋时期,咏物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阶段,纯粹的咏菊韵文也开始出现了,如成公绥的《菊颂》、郭璞的《菊赞》、袁山松的《咏菊》等作品,或描写外形、或赞叹妙用、或颂扬品质,都是对菊花的集中表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饮酒》等诗中对菊花的吟咏,更是在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是咏菊诗词创作的高峰,几乎所有著名诗人、词人都曾创作过吟咏菊花的作品,表现特点也大多由重外形描写而转趋于重内涵发掘,使菊花的历史文化意蕴得到逐步定型、强化。元明清时期直至当代,咏菊诗词的创作一直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局面,在沿承传统咏菊主题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较有新意的作品。综观中国历代的咏菊诗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着重描写菊花雅致的姿容、颜色;有的则着重表现菊花独有的内在气韵。有的直抒胸臆,述说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有的则采取比兴寄托的表现方式,通过菊花,以隐曲幽微的笔触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愫。咏菊诗词的内容虽具有广泛性、多元性的特点:把菊花开放于秋冬时节的自然属性人格化,赞颂其孤傲、顽强、坚贞等优秀品质。深秋初冬之时,天气转寒,西风萧瑟、草木凋零、万物肃杀。生命力的消失、时光的流逝,容易使人产生悲凉之感、忧戚之叹。而此时应节而开的菊花,却绽放出多彩的姿容,散发着热烈的气息,与周围的寒肃世界、与那些开放于春夏的俗艳之花产生了强烈对比,让人们不禁钦佩于菊花的生命力之顽强、精神之可贵。这一品质往往成为诗人们吟咏菊花的立足点、出发点,正如唐代诗人元稹诗中所写的那样:“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菊花与隐逸文化的密切关系。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主要归功于晋代著名隐士、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爱菊、咏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适情足志,以追求性情的本真,成为后世文人心目中的隐士典范。他酷爱菊花,也写了不少咏菊名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等名句,堪当咏菊诗中的经典。如果说陶渊明之前的咏菊文学还大多停留在对菊花外形、功用的描述,那么从陶渊明开始,咏菊文学就渐渐转向了对菊花内在品质的赞美歌颂。菊花傲然不俗、坚贞不屈的品性,与传统文人理想人格中的清高淡泊、固守穷节等品质相契合,成为一种隐逸文化的固定象征,菊花也成了隐逸者即花中隐士,以菊比德、以菊喻志,以菊抒情等方面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丢弄了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来的情感于花。借以讴歌社会和人生中的真,善、美,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表现在用花,赞花和赏花的着眼点上,中目人既重花卉外形之美,也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更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快感。说明中国人赞花、赏花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要求有装饰美化的实用效果,又要求有畅神达意的精神享受。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赏花的表达方式上,喜欢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式,更喜欢借花明志,以花传情的表现主观的感受之情,常将花寓以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联想而意会深远的意义。“诗言志”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古代咏菊诗数量虽多,但真正扎根在读者心灵深处的,还是那些"“托物言志”之作。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菊花,在古代写作“鞠”,菊花身资为低头鞠躬式,在古代食其米,把米“鞠”起来,花朵十分紧凑,叫菊花。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古书记载菊花的“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菊花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名寿客、傅延年;因菊花在农历九月开放,又名九华、九花、秋菊;菊花美丽而名的女茎、帝女花;古代菊花品种单一,只开黄花,因此又称为“黄花”、“金蕊”。菊花原产于我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中国栽培菊花具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汉代以将菊花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晋魏时期已大量栽培,以后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宋代是菊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刘蒙泉所著的《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这是我国最早的菊花专著。明代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收录菊花品种270多个。菊花品种繁多,曾有人总结出选择菊花的四字诀:光、生、奇、品等四字,大意是:“光”意为花要哗然鲜艳自开至落色不变色,“生”意为枝茎挺秀始终不垂,“奇” 意为花瓣色泽风采矫然出众,“品”意为标新立异的风格自有一种天然的神韵。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斗雪、独立寒秋、不畏严寒的性格使人倍加喜爱。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南宋时期每年在宫廷中举行菊花赛会,晚上点燃菊花灯。宋代民间花市就有“扎菊”,在一年一度的菊花会上,展览名菊、饮酒赏菊、写诗颂菊。三国时期,司马昭重要谋士钟会赞菊有五种美德:“园花高悬,谁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著《楚辞·离骚》中有“朝有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顽强的斗争精神。后世咏菊时遂用“餐英”为典故,隐寓高洁之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夕餐秋菊之落英。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移。表明诗人的清高气节,花开时不食用是表明诗人对花草的爱惜之情,要等到花老去时才肯食用。其含意是:木兰仰上而生本无坠露而有坠露,秋菊就枝而陨本无落英而有落英,事物本来不变的性质而变,屈原本不应流放在楚泽间而被流放,这就不奇怪了。故汉代贾谊过湘作赋吊屈原有“镆铘为钝”语。意思是说,屈原像把锋利的宝剑,但在那黑暗的时代,也只是把钝剑。古人都爱在自已处于逆境时,以托物的反意作比喻。伟大的诗人屈原以他饱蘸情感的笔触和起伏跌宕的胸怀,倾述了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和对人民艰难困苦的无限同情。诗人用“饮木兰之坠露”和“餐秋菊之落英”来比喻和形容白己纯洁的灵魂和刚直的秉性。在这里,木兰和秋菊是最纯洁、最美好的象征。不仅如此、诗人在《离骚》中运用了—系列花卉、芳草来比喻高洁的情操,可以说是将花卉与文学的结合推向了—个空前的高度。歌颂美善与高洁,鄙视丑恶与污浊,用芳草香花比喻真善美,以恶木臭草比喻假恶丑,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鄙视流俗的性格。他在诗中揭露统治集团的污浊,表示虽遭排挤、打击而决不同流合污,表现了自己坚持操守、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和斗争精神。与此同时,许多文人雅士、骚人墨客也纷纷起而效仿、开始借花咏物,赞花抒怀,这种风尚直至秦汉。m几千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影迹,如一些著名人物的姓名或笔名即取自《离骚》;周信芳(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胡绳(已故著名理论家)分别取自《离骚》中的“信芳、胡绳”,是鲜花和香草的称谓,并且在诗中都是美好情操和品性的象征。由此可从另一个侧面看到花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曾被毛泽东巧妙地引用在进餐时。那是1949年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王鹤滨被叫到中南海紫云轩,陪毛泽东吃饭。王鹤滨走进餐厅一看,餐桌中间放着一个火锅,火锅旁的蔬菜当中,有一碟白菊花瓣,格外引人注目。可令他想不到的是,这菊花何以开在餐桌上?菊花瓣也能吃吗?这时,毛泽东走了进来,看到王鹤滨用疑问的目光盯着碟里的菊花瓣,幽默地对他说:“王医生,吃吃看,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不吃不知道,一吃挺奇妙。王鹤滨用筷子夹起菊花瓣,在翻滚的火锅汤里一蘸,花立刻软了下来,汤滚花鲜,入口之后,虽略有一丝药味,却抵挡不住清香软嫩的诱惑,感觉很好,便习惯性地点了点头。毛泽东见状,笑了笑,说:“王医生,怎么样?还可以吧!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知道吃菊花了。”说罢,他也夹起菊花瓣,伸向火锅,然后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味……毛泽东接着说: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那个时候吃菊花算是清贫之举了。咱们也来个清贫之举吧,来一个“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著名咏菊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镜,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的大意是,在居住人多的地方却无车马的声音,心静就意识不到周围喧闹气氛的干扰,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偶尔抬头望去,南山遥遥在目,斜阳给峰恋洒上一层淡黄的颜色,飞鸟结群成队归巢,这种自然意趣,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诗人借此忘情于世事。诗歌的主旨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诗大意是说,宅院周围遍植菊花,浓香随风飘满家舍,似爱菊的陶渊明家。篱笆边的菊花在夕阳照耀下,金辉耀眼,不是偏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在一年当中开花最晚,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已无鲜花开放。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情。这其中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菊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虽然此诗中菊花还只是点缀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咏菊诗,但却成为后世浩如烟海的咏菊诗词的滥觞。魏晋时期,咏物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阶段,纯粹的咏菊韵文也开始出现了,如成公绥的《菊颂》、郭璞的《菊赞》、袁山松的《咏菊》等作品,或描写外形、或赞叹妙用、或颂扬品质,都是对菊花的集中表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饮酒》等诗中对菊花的吟咏,更是在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是咏菊诗词创作的高峰,几乎所有著名诗人、词人都曾创作过吟咏菊花的作品,表现特点也大多由重外形描写而转趋于重内涵发掘,使菊花的历史文化意蕴得到逐步定型、强化。元明清时期直至当代,咏菊诗词的创作一直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局面,在沿承传统咏菊主题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较有新意的作品。综观中国历代的咏菊诗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着重描写菊花雅致的姿容、颜色;有的则着重表现菊花独有的内在气韵。有的直抒胸臆,述说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有的则采取比兴寄托的表现方式,通过菊花,以隐曲幽微的笔触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愫。咏菊诗词的内容虽具有广泛性、多元性的特点:把菊花开放于秋冬时节的自然属性人格化,赞颂其孤傲、顽强、坚贞等优秀品质。深秋初冬之时,天气转寒,西风萧瑟、草木凋零、万物肃杀。生命力的消失、时光的流逝,容易使人产生悲凉之感、忧戚之叹。而此时应节而开的菊花,却绽放出多彩的姿容,散发着热烈的气息,与周围的寒肃世界、与那些开放于春夏的俗艳之花产生了强烈对比,让人们不禁钦佩于菊花的生命力之顽强、精神之可贵。这一品质往往成为诗人们吟咏菊花的立足点、出发点,正如唐代诗人元稹诗中所写的那样:“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菊花与隐逸文化的密切关系。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主要归功于晋代著名隐士、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爱菊、咏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适情足志,以追求性情的本真,成为后世文人心目中的隐士典范。他酷爱菊花,也写了不少咏菊名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等名句,堪当咏菊诗中的经典。如果说陶渊明之前的咏菊文学还大多停留在对菊花外形、功用的描述,那么从陶渊明开始,咏菊文学就渐渐转向了对菊花内在品质的赞美歌颂。菊花傲然不俗、坚贞不屈的品性,与传统文人理想人格中的清高淡泊、固守穷节等品质相契合,成为一种隐逸文化的固定象征,菊花也成了隐逸者即花中隐士,以菊比德、以菊喻志,以菊抒情等方面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丢弄了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来的情感于花。借以讴歌社会和人生中的真,善、美,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表现在用花,赞花和赏花的着眼点上,中目人既重花卉外形之美,也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更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快感。说明中国人赞花、赏花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要求有装饰美化的实用效果,又要求有畅神达意的精神享受。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赏花的表达方式上,喜欢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式,更喜欢借花明志,以花传情的表现主观的感受之情,常将花寓以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联想而意会深远的意义。“诗言志”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古代咏菊诗数量虽多,但真正扎根在读者心灵深处的,还是那些"“托物言志”之作。


为什么说古代诗人喜欢借菊花明志,以花传情?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

为什么古代诗人喜欢用典故
其次,用典故也是古代诗人文学趣味的一种体现。古代诗人多数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素养,他们喜欢在诗歌中展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文学修养。通过运用典故,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变化。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引用了“庄生梦蝶”、“周瑜火攻”等多个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

古人喜欢的究竟是秋冬的竹子还是春夏的竹子?
竹子是古代诗人非常喜爱的事物,因为竹子能够代表节气,所以很多诗人附庸风雅,喜欢用竹子去歌颂自己,但是相对于春夏的竹子来说,古人更喜欢秋冬的竹子,因为经过秋霜侵蚀的竹子,更加傲然,更加翠绿,能更加衬托诗人的心境。古代诗人常常以竹子代表君子风雅,带有秋霜的竹子更加能体现诗人处在困境之中,难以脱身...

古代的诗人都喜欢旅游,这是为什么呢?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喜欢旅游,比如说谢灵运,徐霞客,孟浩然,王维,李白等等,当然有些是因为仕途不得志,所以想要借旅游这件事情抒发一下自己的心情,但是游着游着就不想回去了。古代人旅游比现代人还要疯狂,基本上只要我们所熟知的喜欢旅游的诗人,都已经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给游遍了。第二点原因,...

为什么古代诗人,都喜欢酒后做诗?
古代诗人在作诗的时候都喜欢,在喝完酒之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喝完酒之后,能够刺激脑部的神经系统,所以这样一来,对于诗人来说,就会有更好的灵感,并且当诗人有愁绪的时候,适当的喝一些酒,也能够借酒消愁。从而让自己的心境更加的开阔,那么所创作出来的诗,也能够更加的脍炙人口。不管是...

古代诗人都喜欢什么花?
牡丹,富贵之花,菊,隐逸之花,莲花,君子之花,兰花,高洁之花,梅花,傲雪之花

为什么古代很多诗人喜欢喝酒
对诗歌来说,酒可以 *** 神经,可以把诗人带入一种摈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这正是灵感爆发的契机,所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恐怕这是诗人喜欢饮酒的一大缘故。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都喜欢喝酒?
陶渊明虽然在仕途上并不怎么顺利,但是即便家徒四壁,但是对于陶渊明来说,也是有酒就会很欢喜了。而苏轼和欧阳修作为大诗人,这两人同样也是非常喜欢喝酒的。毕竟借酒可以抒情,而对于诗人来说,在酒的刺激下可以作出很多名句,也可以让自己在酒的刺激下,从而灵感大发,进而作出很多的名作。而且对于古代而言...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都喜欢对月思人?
不仅仅是古代的诗人喜欢对月思人,即便是在现代还是未来,面对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有点情怀的人,都喜欢对月思人。苏轼之前就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天空中的月亮有不同的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不同的月相,有不同的含义,或圆或缺,也映照着人的合离。一个...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诗人喜欢表达愁苦的情绪?
古代的诗人,尤其是文人,很多都是不得志,得不到重用的,又觉得自己才华满腹,所以大多数都是抑郁的,所以写诗都是愁苦情绪居多,其实很难想象,现在很多传世的好诗,作者大多都是不得志,郁郁寡欢的,所以这种风格从古代传递到了现在,也让人们觉得当时的风格就是这样的。

海门市15613457076: 菊在古诗中有什么意义 -
雪维德巴: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 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 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 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 作为...

海门市15613457076: 诗人偏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
雪维德巴: 因为百花春天齐放,唯有菊花深秋绽放.菊花在寒风中只身一人,不与百花争艳,不被世俗沾染,清高、孤傲. 诗人借菊花来比喻自己,并且借菊花抒发了自己不追名逐利,厌倦官场,避世退隐,不予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海门市15613457076: 《菊花》中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雪维德巴: 菊花不爱彰显 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希望给点个赞,非常感谢..

海门市15613457076: 为什么古代诗人都喜欢以菊花为题材 -
雪维德巴: 菊,秋天开,秋季,百花凋谢.而它却绽放,香味清淡而柔雅,君子之品,不浓郁,浓郁显得俗,颜色淡而高贵,不浓艳,浓艳也显得俗.正因为菊的这些君子“品性”,所有受古代诗人推崇.

海门市15613457076: 为什么菊花代表着隐士 -
雪维德巴: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海门市15613457076: 元稹《菊花》诗人喜欢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这首诗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雪维德巴: 诗人喜欢菊花的原因是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这首诗借物咏怀喻志,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原诗: 《菊花》...

海门市15613457076: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
雪维德巴: 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x0d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海门市15613457076: 借写菊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雪维德巴: 元稹是一个爱花的诗人,对花钟情一生.对于菊花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在房前屋后种植了许多的菊花,每到秋天,菊花金灿灿地开放,出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因花得诗,菊花引其诗兴大发.于是,我们有幸在今天都到...

海门市15613457076: 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是什么 -
雪维德巴: 陶渊明作为一个隐居的诗人,菊在他的心目中是不予诗人同流合污的代表,同时菊也是一种高气节、不畏严寒的象征

海门市15613457076: 菊花这是一首什么古诗?诗人赞美菊花什么的操守和坚贞的品格.表达了诗人什么 -
雪维德巴: 《菊花》是一首七绝古诗,诗人赞美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操守和坚贞的品格.表达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菊花 作者: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