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连长谷子地所在的连是那个连

作者&投稿:堵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谁知道在集结号里面,连长谷子地那个连,四个桶做的大炮,那种炮叫什么名字?~

没良心炮

《集结号》根据小说《官司》改变,你可以看一看冯小刚拍的纪录片《牺牲》就明白了。《牺牲》中介绍了一些经典实例。很感人!

简明的回答:九连

九连

在杨金远的小说中,战争只是全文的铺垫,如果不是“一根筋”的老谷,这次战争不过是再增加一个纪念碑式的无名烈士故事。
军号,老兵
现在看起来,《集结号》的诞生似乎是件很偶然的事。
2000年的一天,福建省莆田市作家杨金远正在家里看电视,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老兵的故事:这位老兵住在军营附近,特别爱听战士吹军号,天天都来听。
军号,老兵。虽然电视上的故事只有两分钟时间,但这两个意象顿时就引起了杨金远的兴趣。“我当时就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说,就写战争和承诺、信用。
接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杨金远很快就把小说《官司》写出来了。再后来,《官司》被改编成电影《集结号》。
《官司》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连长老谷奉命打一场阻击战,并和团长约好,以午夜时分的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但是,老谷和全连兄弟杀到午夜,又杀到天亮,在生命的厮杀中苦苦等待,直到全连只剩下老谷一人幸存,也没听见集结号吹起。到底是团长忘了吹号还是把全连丢下不管了?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老谷。与所属部队失散之后,老谷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寻找团长,要“讨个说法”。
张国立看到了《官司》,非常欣赏,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冯小刚听,但是张国立记错了小说名字,他告诉冯小刚,这个小说的题目是《报告团长》。冯小刚辗转找到这篇小说,当时就认为“这能够拍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又把小说原稿交给投资人王中军,王中军的感受也是“这绝对是部好电影”。
电影还没上映,媒体就说,冯小刚这是拍了“中国新战争大片”。传统的中国战争片讲的都是英雄的豪迈,但是《集结号》讲的却是“英雄受委屈”的故事。
《集结号》的宣传海报颇有《兄弟连》的味道。硝烟弥漫的战场,差点成为“战后失踪者”的战士——与画面形成对比的是一行大字:“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电影的前后两部分截然不同。前半部分是战争,后半部分是寻找。这条脉络在小说《官司》中也很清晰,战争只是全文的铺垫,老谷穷尽余生固执地“讨说法”才是小说的重点——如果不是“一根筋”的老谷,这次战争不过是再增加一个纪念碑式的无名烈士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不会来到读者面前。
杨金远谈起老谷,就跟这个人物是真的一样,“你看,他就是这么较真,非要刨根问底:‘团长你不是说了要吹号吗?怎么没有吹呢?吹没吹号关系着一整连战士的生命呢!”
这时候的老谷就像人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不同的是,老谷生活在战争中,是名连长。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可能是个小老板,也可能是个民工。

老兵写老兵
杨金远本人就是一名老兵。
“我从小就爱写作,上学时作文就常常被老师当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后来杨金远开始写小说,并屡获好评,这更让他相信“讲故事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杨金远说,他的小说往往来自于一小段故事、甚至一句话。“我的鼻子有这方面的灵敏”,经历同样的事情,听同样的话,他能抓住最核心的东西,然后逻辑成一篇小说。
写战争题材是杨金远的爱好。他本人就是一名老兵,曾在海军服役。
杨金远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看起来,这件事情和小说《官司》的开头很有几分相像。
1974年,杨金远高中毕业,参军做了一名水兵,随舰艇驻扎在上海。部队里的日常生活每天没有多大不同,但是1977年的一天“不一般”。这一天的开头就和往日的生活大不一样。
当时杨金远和战友们都正在舰艇上,忽然一个命令传来:全体官兵一律不准上岸,不能寄信,不能打电话。
舰艇静静地停在距离岸边约200米的黄浦江江面上。船上的补给品不够,就有小舢板一次次地划过来,运来粮食、蔬菜……
舰艇上的气氛是不安静的。“人人心里都不安得很,非常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但是号令里只有‘离开’和‘不准’”,杨金远说,“我们只知道这是个不简单的任务,就紧张地出发了。大家都是新兵,我那时才21岁!大家的心都一直悬着——这次是不是要把命交了?”

杨金远说,舰艇开到台湾海峡,遇上美国第七舰队拦截,过不去,舰艇也就没再继续南下。“这时才知道原本我们要干什么去,是开赴南海准备和越南开战。”
军队就是军队,杨金远说,军队是国家机器,是个特殊的地方,和老百姓常见的事情不一样。在军队里,很多时候简单到只是一个命令,不需要解释得很清楚,下级的任务就是无条件地执行,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去问是对是错。
“(在写小说时)我就想在这方面表现一下”,杨金远说,战争是残酷的,可是参加战争的一个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命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切。
在《官司》里,杨金远安排团长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老谷最终也没能“讨到说法”,但是,站在团长的墓前时,老谷原谅了团长。面对生命的消逝,老谷“是个软心肠的人”;老谷最终想通了,在战争中,“(没吹集结号)也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也无所谓谁对谁错。”

老兵世家
杨金远的家庭更是一个“老兵世家”。
“我的奶奶、父亲、母亲都是解放前的地下交通员,你们在电影里常见的那些地下交通战、联络战,都是他们当年常常经历的;我的姑姑、姑父是地下党员,他们都在前线参加闽中红军游击队的战斗”,杨金远说。
从小杨金远就常常听到家里人给他讲的“革命片段”。“经过一个地方,父母就会告诉我,几十年前他们就是在这里冒险穿过封锁。”
或大或小的危险时常会到来。在敌我之间的明枪暗战中,生死有时就在一刹那。杨金远的姑妈失去了丈夫,当时他是中共莆田县委书记,但不幸被国民党军逮捕,被杀害在海边。
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旁人所不能体会的。杨金远的姑妈后来改嫁。杨金远的这个姑父也是一名地下党员。
今天人们在小说和荧幕上看到的英雄故事对于杨家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让杨金远谈起这些没有距离感。“年轻时我都很少向父母他们仔细问过这些事情,他们也很少主动说起,往往是因为触景生情,才零碎地说起一些往事。”
1991年的一些事,让杨金远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愿望。那时他已经从部队回到莆田工作,并接手一项拍摄革命题材专题片的任务。那段时间,杨金远走遍了莆田的革命老区,天天身处过往细节的包围之中。
“人们很难完整地回忆一些事情,他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专题片想要的东西,过去的历史虽然宏大,但是当局之人体会到的都是一些细节,他告诉你的,都是一些个人的感受”,杨金远说,他决定书写这段历史,用小说的形式。
并且,在杨金远看来,历史与小说之间在很多时候并无一道泾渭分明的界限,一些东西用小说来表现反而更合适。
杨金远习惯把小说的主题叫做“中心思想”。在杨金远的战争小说中,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是小说的“中心思想”,战争反而变得模糊起来,成为人物命运的背景。“小说关注的是人和人的思想灵魂”,杨金远说。
小说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杨金远说,很难说他的小说中的“原型”具体是谁,一个“原型”往往是整合了他了解的好几件人和事。
《集结号》已经生成,杨金远的另外一部军事题材小说《突围》也已改编成30集同名电视剧,不久将登上荧屏。杨金远说,《突围》作为长篇小说,就整合了他的父辈在革命时期的许多人和事。

“老谷”是个福建人
在《官司》里,主人公老谷是名福建老兵。“1938年,老谷随闽中游击队一起赴鲁南战场抗战。”后来,老谷又被编入山东野战军,参加了解放战争。
为什么这样写?杨金远说,因为他对福建老兵的历史很了解,在他的小说中,人物的行动轨迹往往和真实的历史记载相重合。
闽中红军游击队,这个杨家人参加过的游击队在1938年春天有160多人从福州洪山桥出发,并于当年5月到达皖南歙县岩寺,编为新四军特务营第2连。一起被改编的兵力还包括闽西、闽南、闽赣边、闽北、闽东游击队以及回国的华侨青年。福建子弟兵占了当时在皖南岩寺整编部队兵力的半数以上。日本投降后,新四军部分主力和山东的八路军改编为山东野战军。一大批福建老兵就此在山东参加了解放战争。
在电影《集结号》里,老谷连里战死的47个弟兄在战后都被视为“失踪者”,老谷一心要为战友们找回应有的荣誉……
福建是革命老区。杨金远说,在战争年代,“失踪”的士兵并不鲜见。兵荒马乱之中,那时的部队不像现在的部队这样组织严明,一支部队常常会减员,也常常会临时增员,带领部队者往往也不能确切地知道昨天部队里有多少人,今天又是多少人,这样士兵就比较容易“失踪”——部队里具体少了多少人在当时就不知道,事后更难弄清楚这些人是怎么少了的。
在战后统计里,“无名烈士”的数量也远远超过有名有姓的烈士。据解放之初民政部的抚恤统计,革命战争中有名可考的烈士超过100万人,而无名烈士至少是这个数字的数倍。
弥漫的硝烟散去之后,一些事情会被忽略甚至忘却。福建宁化是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崔永元组织“我的长征”时,宁化人就问其中一个队员,你知不知道过去的长征从宁化走?这个队员说不知道,崔永元也说不知道。当地人说你们为什么不知道,就是因为从我们这儿出去的红军几乎全部牺牲了。宁化当年全县人口才13万,参加红军的就有13700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宁化籍战士只剩下58名;到新中国成立时,只有28名还活着。
从个人命运的角度来回读就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战争”。一名红军后代无意间发现了其父的往事: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留守的他和新婚妻子在枪战中都被打伤,从此分离。他逃亡一年多后回到部队。20多年后,他在北京有了新的家庭,此时得知老战友在福建深山里发现了他的前妻,她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后被人贩子卖给广东一个山地农民,并生了一个儿子。农民得病早死后,她一个寡妇带着儿子耕种薄田为生,直到解放后才回到福建老家。当两人再次相见时,他只见一名容颜苍老的农村妇女一瘸一拐地蹒跚着走来,此时的他们,一个是高级干部,一个是带着战伤流落深山的农妇。命运如此不公,但“没有道理可讲”。
写下这个故事,这位红军后代说:“当年的我崇拜英雄,曾经狂热过,但是当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成千上万的那些被人遗忘了的,说不上可歌但是可泣的人的真实经历,我的心被震撼了,越发感到了自己的浅薄。”

在杨金远的小说中,战争只是全文的铺垫,如果不是“一根筋”的老谷,这次战争不过是再增加一个纪念碑式的无名烈士故事。
军号,老兵
现在看起来,《集结号》的诞生似乎是件很偶然的事。
2000年的一天,福建省莆田市作家杨金远正在家里看电视,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老兵的故事:这位老兵住在军营附近,特别爱听战士吹军号,天天都来听。
军号,老兵。虽然电视上的故事只有两分钟时间,但这两个意象顿时就引起了杨金远的兴趣。“我当时就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说,就写战争和承诺、信用。
接下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杨金远很快就把小说《官司》写出来了。再后来,《官司》被改编成电影《集结号》。
《官司》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连长老谷奉命打一场阻击战,并和团长约好,以午夜时分的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但是,老谷和全连兄弟杀到午夜,又杀到天亮,在生命的厮杀中苦苦等待,直到全连只剩下老谷一人幸存,也没听见集结号吹起。到底是团长忘了吹号还是把全连丢下不管了?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老谷。与所属部队失散之后,老谷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寻找团长,要“讨个说法”。
张国立看到了《官司》,非常欣赏,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冯小刚听,但是张国立记错了小说名字,他告诉冯小刚,这个小说的题目是《报告团长》。冯小刚辗转找到这篇小说,当时就认为“这能够拍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又把小说原稿交给投资人王中军,王中军的感受也是“这绝对是部好电影”。
电影还没上映,媒体就说,冯小刚这是拍了“中国新战争大片”。传统的中国战争片讲的都是英雄的豪迈,但是《集结号》讲的却是“英雄受委屈”的故事。
《集结号》的宣传海报颇有《兄弟连》的味道。硝烟弥漫的战场,差点成为“战后失踪者”的战士——与画面形成对比的是一行大字:“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电影的前后两部分截然不同。前半部分是战争,后半部分是寻找。这条脉络在小说《官司》中也很清晰,战争只是全文的铺垫,老谷穷尽余生固执地“讨说法”才是小说的重点——如果不是“一根筋”的老谷,这次战争不过是再增加一个纪念碑式的无名烈士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不会来到读者面前。
杨金远谈起老谷,就跟这个人物是真的一样,“你看,他就是这么较真,非要刨根问底:‘团长你不是说了要吹号吗?怎么没有吹呢?吹没吹号关系着一整连战士的生命呢!”
这时候的老谷就像人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不同的是,老谷生活在战争中,是名连长。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可能是个小老板,也可能是个民工。

老兵写老兵
杨金远本人就是一名老兵。
“我从小就爱写作,上学时作文就常常被老师当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后来杨金远开始写小说,并屡获好评,这更让他相信“讲故事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杨金远说,他的小说往往来自于一小段故事、甚至一句话。“我的鼻子有这方面的灵敏”,经历同样的事情,听同样的话,他能抓住最核心的东西,然后逻辑成一篇小说。
写战争题材是杨金远的爱好。他本人就是一名老兵,曾在海军服役。
杨金远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看起来,这件事情和小说《官司》的开头很有几分相像。
1974年,杨金远高中毕业,参军做了一名水兵,随舰艇驻扎在上海。部队里的日常生活每天没有多大不同,但是1977年的一天“不一般”。这一天的开头就和往日的生活大不一样。
当时杨金远和战友们都正在舰艇上,忽然一个命令传来:全体官兵一律不准上岸,不能寄信,不能打电话。
舰艇静静地停在距离岸边约200米的黄浦江江面上。船上的补给品不够,就有小舢板一次次地划过来,运来粮食、蔬菜……
舰艇上的气氛是不安静的。“人人心里都不安得很,非常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但是号令里只有‘离开’和‘不准’”,杨金远说,“我们只知道这是个不简单的任务,就紧张地出发了。大家都是新兵,我那时才21岁!大家的心都一直悬着——这次是不是要把命交了?”

杨金远说,舰艇开到台湾海峡,遇上美国第七舰队拦截,过不去,舰艇也就没再继续南下。“这时才知道原本我们要干什么去,是开赴南海准备和越南开战。”
军队就是军队,杨金远说,军队是国家机器,是个特殊的地方,和老百姓常见的事情不一样。在军队里,很多时候简单到只是一个命令,不需要解释得很清楚,下级的任务就是无条件地执行,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去问是对是错。
“(在写小说时)我就想在这方面表现一下”,杨金远说,战争是残酷的,可是参加战争的一个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命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切。
在《官司》里,杨金远安排团长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老谷最终也没能“讨到说法”,但是,站在团长的墓前时,老谷原谅了团长。面对生命的消逝,老谷“是个软心肠的人”;老谷最终想通了,在战争中,“(没吹集结号)也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也无所谓谁对谁错。”

老兵世家
杨金远的家庭更是一个“老兵世家”。
“我的奶奶、父亲、母亲都是解放前的地下交通员,你们在电影里常见的那些地下交通战、联络战,都是他们当年常常经历的;我的姑姑、姑父是地下党员,他们都在前线参加闽中红军游击队的战斗”,杨金远说。
从小杨金远就常常听到家里人给他讲的“革命片段”。“经过一个地方,父母就会告诉我,几十年前他们就是在这里冒险穿过封锁。”
或大或小的危险时常会到来。在敌我之间的明枪暗战中,生死有时就在一刹那。杨金远的姑妈失去了丈夫,当时他是中共莆田县委书记,但不幸被国民党军逮捕,被杀害在海边。
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旁人所不能体会的。杨金远的姑妈后来改嫁。杨金远的这个姑父也是一名地下党员。
今天人们在小说和荧幕上看到的英雄故事对于杨家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让杨金远谈起这些没有距离感。“年轻时我都很少向父母他们仔细问过这些事情,他们也很少主动说起,往往是因为触景生情,才零碎地说起一些往事。”
1991年的一些事,让杨金远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愿望。那时他已经从部队回到莆田工作,并接手一项拍摄革命题材专题片的任务。那段时间,杨金远走遍了莆田的革命老区,天天身处过往细节的包围之中。
“人们很难完整地回忆一些事情,他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专题片想要的东西,过去的历史虽然宏大,但是当局之人体会到的都是一些细节,他告诉你的,都是一些个人的感受”,杨金远说,他决定书写这段历史,用小说的形式。
并且,在杨金远看来,历史与小说之间在很多时候并无一道泾渭分明的界限,一些东西用小说来表现反而更合适。
杨金远习惯把小说的主题叫做“中心思想”。在杨金远的战争小说中,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是小说的“中心思想”,战争反而变得模糊起来,成为人物命运的背景。“小说关注的是人和人的思想灵魂”,杨金远说。
小说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杨金远说,很难说他的小说中的“原型”具体是谁,一个“原型”往往是整合了他了解的好几件人和事。
《集结号》已经生成,杨金远的另外一部军事题材小说《突围》也已改编成30集同名电视剧,不久将登上荧屏。杨金远说,《突围》作为长篇小说,就整合了他的父辈在革命时期的许多人和事。

“老谷”是个福建人
在《官司》里,主人公老谷是名福建老兵。“1938年,老谷随闽中游击队一起赴鲁南战场抗战。”后来,老谷又被编入山东野战军,参加了解放战争。
为什么这样写?杨金远说,因为他对福建老兵的历史很了解,在他的小说中,人物的行动轨迹往往和真实的历史记载相重合。
闽中红军游击队,这个杨家人参加过的游击队在1938年春天有160多人从福州洪山桥出发,并于当年5月到达皖南歙县岩寺,编为新四军特务营第2连。一起被改编的兵力还包括闽西、闽南、闽赣边、闽北、闽东游击队以及回国的华侨青年。福建子弟兵占了当时在皖南岩寺整编部队兵力的半数以上。日本投降后,新四军部分主力和山东的八路军改编为山东野战军。一大批福建老兵就此在山东参加了解放战争。
在电影《集结号》里,老谷连里战死的47个弟兄在战后都被视为“失踪者”,老谷一心要为战友们找回应有的荣誉……
福建是革命老区。杨金远说,在战争年代,“失踪”的士兵并不鲜见。兵荒马乱之中,那时的部队不像现在的部队这样组织严明,一支部队常常会减员,也常常会临时增员,带领部队者往往也不能确切地知道昨天部队里有多少人,今天又是多少人,这样士兵就比较容易“失踪”——部队里具体少了多少人在当时就不知道,事后更难弄清楚这些人是怎么少了的。
在战后统计里,“无名烈士”的数量也远远超过有名有姓的烈士。据解放之初民政部的抚恤统计,革命战争中有名可考的烈士超过100万人,而无名烈士至少是这个数字的数倍。
弥漫的硝烟散去之后,一些事情会被忽略甚至忘却。福建宁化是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崔永元组织“我的长征”时,宁化人就问其中一个队员,你知不知道过去的长征从宁化走?这个队员说不知道,崔永元也说不知道。当地人说你们为什么不知道,就是因为从我们这儿出去的红军几乎全部牺牲了。宁化当年全县人口才13万,参加红军的就有13700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宁化籍战士只剩下58名;到新中国成立时,只有28名还活着。
从个人命运的角度来回读就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战争”。一名红军后代无意间发现了其父的往事: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留守的他和新婚妻子在枪战中都被打伤,从此分离。他逃亡一年多后回到部队。20多年后,他在北京有了新的家庭,此时得知老战友在福建深山里发现了他的前妻,她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后被人贩子卖给广东一个山地农民,并生了一个儿子。农民得病早死后,她一个寡妇带着儿子耕种薄田为生,直到解放后才回到福建老家。当两人再次相见时,他只见一名容颜苍老的农村妇女一瘸一拐地蹒跚着走来,此时的他们,一个是高级干部,一个是带着战伤流落深山的农妇。命运如此不公,但“没有道理可讲”。
写下这个故事,这位红军后代说:“当年的我崇拜英雄,曾经狂热过,但是当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成千上万的那些被人遗忘了的,说不上可歌但是可泣的人的真实经历,我的心被震撼了,越发感到了自己的浅薄。”


电影《集结号》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吗?里边的汶河县真有此地吗?
这个不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汶河县也不是真实的地名。电源《集结号》是是一部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电影,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 [3] 。该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为九连牺牲的战友们争取荣誉的故事。该片是2006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

《集结号》里的烈士很了不起,真有汶河县吗?没有的话又在那里呢?_百度...
“没有,是虚构的。《集结号》是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出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7年12月2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

《集结号》中邓超的演技如何?
作为九连的连长,张涵予饰演的谷子地是一名战斗经验丰富、作风顽强、善打硬仗、有情有义的基层指挥员,这部男人味十足的战争片,让张涵予的硬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片中,正是张涵予塑造的谷子地,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让这部《集结号》充满悲壮的人文气质。熟悉实力派演员廖凡的观众,首先会想到《...

《集结号》中谷子地所说的老八区教导队是什么?
电视剧《集结号》口中说的“老八区教导队”是指晋察冀边区平西抗日根据地第八军分区的教导队,谷子地与刘泽水是老八区教导队的战友。《集结号》讲述了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

集结号中赵二斗踩到了法国制造的什么地雷
《集结号》简介 《集结号》是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出演的片。该片于2007年12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讲述了期间,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当战友一个...

电影集结号里团长为什么不告诉谷子地真相?
要以牺牲谷子地连的代价换取围歼敌人。《集结号》是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_、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出演的战争片。该片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当战友一个个...

集结号到底是什么?
集结号意思就是部队撤退的意思。集结号就是就是军队的军号,不同的声音节奏代表不同的命令,如冲锋的时候吹冲锋号,吹集结号就是撤退,现在基本没有这些了,但是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还有吹晨号,只不过一般用喇叭音响放而不是以前的号兵来吹。集结号是电影《集结号》的名字,但这个词是导演凭借自己...

集结号 讲的啥故事
在一次战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个连队的战士坚守4小时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结果等了12个小时集结号也没有吹响过。而这就是影片《集结号》的核心故事:当张涵予饰演的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由廖凡饰演的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 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由他...

电影集结号里团长为什么不告诉谷子地真相?
要以牺牲谷子地连的代价换取围歼敌人。《集结号》是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出演的战争片。该片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当战友一个个...

在电影《集结号》中最能打动你的的是哪个场景?
最打动我的是谷子地拎着酒瓶子扑向刘团长墓碑的那一场景。《集结号》是一部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中国电影,改编杨金远的小说《官司》 ,导演为冯小刚,主要演员有张涵予、邓超、廖凡、胡军等。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惨烈的战争中,全连除连长...

炎陵县19779511724: 集结号演员全部名单 -
称科肝喜: 【人物介绍】 谷子地——张涵予 饰 《集结号》的男主角谷子地是典型的战争年代军人形象.他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文化不高,性格直来直去但遇事冷静. 赵二斗——邓超 饰 《集结号》中的赵二斗是个年轻有为的解放军军官.他年轻气盛,...

炎陵县19779511724: <集结号>中的谷子地,真有其人吗? -
称科肝喜: 1.《集结号》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连队40多人在战争中集体牺牲,只有连长侥幸活了下来,跟大部队走散的他心里一直担心集结的号角是不是已经吹响.回归集体后,这位连长却发现所有人只肯承认他们连队的战士只是失踪,...

炎陵县19779511724: 《集结号反映了一项什么性质的工作?集结号》反映了一项什么性质
称科肝喜: 工作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常规工作、非常规工作(项目).《集结号》中九连所承担的任务,是一个非常规工作,属于项目的范围. 这样,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谷子地奉命行使的任务毫无疑问属于项目的范畴,而连长谷子地自然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经理,这是一个什么项目呢?谷子地组织战士阻击敌人.预期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掩护大部队撤退.从过程来看,这次阻击战是一次性的;从组织来看,这次任务是临时性的,任务结束于集结号声响;从条件来看,这次任务仅仅为这次战役服务,是变动性. 当明确了谷子地的任务属于项目之后,我们从项目流程的角度来对该项目进行步步解剖.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炎陵县19779511724: 谷子地是怎么活下来的电影.集结号
称科肝喜: 转—— 在《集结号》中,谷子地率领九连战士阻击敌军的进攻,全连战士寡不敌众,英勇牺牲,只剩下老谷一人幸存,镜头中出现的是老谷用小炮与敌军的坦克对射,再之...

炎陵县19779511724: 初中生宜看的影片有哪些?
称科肝喜: 适合中学生看的电影有:《阿甘正传》、《集结号》、《源代码》、《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放牛班的春天》等等,还可以看一些关于自我提升类的,往往能让他们获得...

炎陵县19779511724: 电影《集结号》中张涵予扮演的男主角名叫什么 -
称科肝喜: 电影《集结号》中张涵予扮演的男主角名叫谷子地 隶属于中野独二师三营九连,职务连长

炎陵县19779511724: 集结号的主演是谁???
称科肝喜: 谷子地(9连连长)──张涵予(饰) 赵二斗(炮兵营长)──邓超(饰) 王金存(9连代理指导员)──袁文康(饰) 孙桂琴(王金存妻,王金存牺牲后与赵二斗结婚)──汤嬿(饰) 焦大鹏(9连1排排长)──廖凡(饰) 姜茂财(9连狙击手)──王宝强(饰) 刘泽水(139团团长)──胡军(饰) 孙指导员(9连指导员,狙击战之前已牺牲)──任泉(饰) 小梁子(139团团部司号员)──胡明(饰) 吕宽沟(9连爆破手)──李乃文(饰) 罗广田(9连战士)──付亨(饰) 老刺猬(9连战士)──赵少康(饰)

炎陵县19779511724: 集结号 翻译成英语1948年淮海战役中,某部九连在连长谷子地的率领下执行狙击敌人的任务,上级命令听到集结号就可以撤退.全连47人除连长外全部牺牲,... -
称科肝喜:[答案] In 1948,the huaihai battle in a nine straight for the commander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enemy sniper led task was heard,superior orders can retreat.Their bit-bags piled all except the company 47 men,but never hear sacrifice was.Find out reason,prove the ...

炎陵县19779511724: 有一个关于集结号的问题
称科肝喜: 桥的名字是没有地.反复出现是因为谷子地连正是通过这座桥进入防守阵地最后全部牺牲滴

炎陵县19779511724: 《集结号》的真正意思是? -
称科肝喜: 军号的一种 在一次战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个连队的战士坚守4小时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结果等了12个小时集结号也没有吹响过.而这就是影片《集结号》的核心故事:当张涵予饰演的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由廖凡饰演的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 :我听到集结号了.焦大鹏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由他说出的这句话让谷子地震惊.但是谷子地本人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从此谷子地开始了寻找真相的过程……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