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家认为战争胜负是由哪些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

作者&投稿:衡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中认为决定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哪几个方面,举例谈谈如何理解~

我这是从新浪某人的博客上转来的,觉得他说的很不错,贴给你。但愿对你有用。

综观孙子的论述,他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如下各项:
(一)政治
在《孙子·计篇》中,孙武提出,关系到战争胜负的有五方面的情况,其中“一曰道”。他把“道”放在诸种因素的首位,认为在战争中是起着决定作用的。
什么是“道”?在春秋末期,各人有各人的解释。“道”在老子那里,被说成是能生出于地万物的本体。他说:“有物混成,先大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二十五、四十二章)“道”在孔子那里,是指封建领主制的稳定秩序。他说:“齐一变至于鲁,昏一变至于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怔伐自诸侯出。”(《论语·雍也、季氏》)孙子解释“道”的意义,与老子、孔子全然不同。他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①在孙武看来,“道”是这样一种境界: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民乐为君用,生死与共。显然,这是封建社会中理想的政治状况。孙武又指出,在判断战争双方谁胜谁负时,首先要比较:“主孰有道?”这也就是说,那一个君主能取得民众的支持,在政治上有一套安国悦民的办法。
孙武把“道”即政治放在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首位,是有其远见卓识的。
这种见识,来自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上的战争,如商汤伐桀、武王代纣、周公东征,都是因为君主有“道”,深得民心,在政治上处于优势而战胜强敌的。据说,商汤伐桀时。“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孟子·梁惠王下》)武王伐纣时,周人的军队明显地少于商纣,但是,“王赫奋烈,八方咸发,高城若地,商庶若化”(《逸周书·武寤解》),很快取得了胜利。《荀子·王制》称:“周公南征而北国怨,曰:‘何独不来也?',东怔而西国怨,曰:‘何独后我也?'”。显然,周公也是因为“有道”,他的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故东征时势如席卷,迅速平定了四方的叛乱。再如,春秋末年越国攻吴的战争,由于越王勾践礼贤下士,与人民同舟共济,因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国语·越语上》),全国上下,意气风发,同仇敌忾,终于在连战皆捷之后,灭亡了吴国。当时的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政治有“道”,能够“令民与上同意”,就会在作战中发挥出最大威力,是制胜敌人的首要因素。
①“而不畏危”,竹简作“民弗诡也”,意即人民不违背上级命令,逃散或投降。竹简本与今传本均合理可通。
(二)经济
孙武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战争胜负的重要依据。他在《形篇》中说: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上述的“度”、“量”、“数”,就是指疆域的大小、物产的多少、人口的众寡。由这些而形成“称”,即实力的强弱,从而决定战争的胜负。显然,在孙子看来,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数目、经济实力,在战争中起着直接作用。
孙武的这一思想,也是从当时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又被历史反覆证明了的,春秋时期,列国数百,战事频繁,霸主更迭。而在这长期的兼并战争中,能够左右局势而充当霸主的,就是齐、晋、秦、楚、吴,以及后来的越等大国。其中,北方的晋和南方的楚,在疆域广大、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实力强盛方面,尤居于领先地位,因而左右局势和充当霸主的持续时间也最长。夹在大国中间的中小国家,如郑、宋、鲁等,对于大国的进攻只能招架而无法还手,它们只有依附于一个大国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鲁国的子服景伯说:“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左传·哀公七年》)大国和小国之间战争的胜负是如此明显,它们之间竟是“事”和“保”的上下级关系。可知,孙武的度、量、数、称生胜的观点,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三)军事
双方军事力量的强弱对战争的胜负起着主要的作用,这是一个普通常识。但军事力量的强弱,不仅要看军队数量的多少、武器的优劣,还要看许多其他情况。毛泽东指出:“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66页)孙子深深得懂得这一点,他在《计篇》中提出,判断战争的胜负,在军事上要了解:“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土卒孰练?赏罚孰明?”在《谋攻篇》中,他又指出:“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显而易见,军事力量的强弱,除了军队的数量和武器之外,还要看将帅的才能、士兵训练的程度、军队法纪的执行情况、作战指挥的得当与否等等。孙武这种把军事上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的观点,应该说是相当全面的。
战争双方军事力量的强弱是由许多综合因素决定的,这只要观察春秋时的一些战例便可以明了。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鲁军由于有军事家曹刿作参谋,巧妙地掌握好出击的时机,终于击败了这个大国之师,鲁国作为一个中等国家显示了较强的军事力量。再如公元前597年晋楚之战,晋国出动了三军救郑伐楚,军队人数众多,武器装备也是不弱的。但由于将帅之间意见不统一,中军元帅苟林父指挥无能,与楚对峙而不作战斗准备,军队又缺乏严格的纪律,这就大大削弱了晋国的军事力量。至楚“疾进师,车驰卒奔”;向晋袭来,晋帅在慌忙中竟“不知所为”(《左传·宣公十二年》)。晋军士气不振,夺舟渡河而逃,终于一败涂地。上述战例充分说明,孙武关于衡量军事力量,不但要看“兵众孰强”,还要看“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土卒孰练、赏罚孰明”的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四)外交
在战争中通过外交途径争取与国、孤立敌国是制胜的重要手段。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谋攻篇》)又说:“衢地则合交”;“必争天下之交,必养天下之权。”(《九地篇》)显然,在孙武看来,外交活动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它可以造成各方面的优势,导致对敌战争的胜利。
春秋时期,诸侯国家林立,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开展外交活动。
“伐交”在春秋时期有着广阔的活动天地,是各诸侯国在战争中经常采用的。如公元前632年,楚军围宋、宋人求救于晋。晋国为了联合齐、秦一起伐楚,采用了军事家先轸的建议:一方面,使宋人以土地贿赂齐、秦,请齐、秦劝楚释宋之围;另一方面,晋国又拘执曹君,分曹、卫两国的土地以与宋人。这样,楚国因曹、卫,必不答应齐、秦的劝说;齐、秦喜得宋之赂,又见楚不听其劝说,必来参与对楚的战争。事情果如先轸的预料,齐、秦与晋一起参加了对楚的城濮之战,为晋国在这次战争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又如公元前630年,晋、秦联合围郑。郑国派大夫烛之武见秦君说:”秦、晋围郑久,郑国知道自己快要亡了。如果郑亡而为秦邑,则要越过晋国而有之,这实在是很难的为什么要亡郑而增益晋呢?秦现在若舍郑不围,则秦以后有使节东来,郑可尽地主之谊提供各种方便。且晋人怎有满足的时候?既东略郑,又必欲西进。如不损害秦国,其土地将从何而得?”经过烛之武的一番游说,秦国果与郑盟而释郑之围,晋国见秦改变态度亦罢兵而去(见《左传·僖公三十年》)。这一次,郑国通过外交活动而不用兵刃,解了秦、晋之围。
到了战国时期,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伐交”也就愈趋活跃。
当时由于秦国的强大,在外文活动中又产生了联合东方六国以对付秦国的“合纵”和以秦为中心对东方六国各个击破的“连横”以及“远交近攻”等策略,更形成了一批专事在各国游说、进行外交活动的策士。外交活动的作用较春秋时更为显著,它的成败往往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如公元前313年,秦欲伐齐,而恐齐与楚纵亲,就派张仪使楚,佯以商于之地六百里赂楚。楚怀王贪于得地,即使人与齐绝交。与此同时,秦亦使人至齐,与之谋合。结果,秦国彼坏齐,楚联盟的外交活动成功了。次年,楚国因被秦欺骗愤而出兵攻秦,由于受到齐、韩等国的联合夹击,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而甲士八万被斩,大将屈被俘,汉中之地尽为秦所得(见《战国策·秦二》、《史记·楚世家》和《张仪列传》)。孙武关于“伐交”在战争中重要作用的论断,在战国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五)自然条件
《孙子·计篇》阐述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地两项,都是讲自然条件的,孙武解释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他在《地形篇》中进一步强调:“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通典》卷一五九引孙子曰“深草蓊秽者,所以遁逃也;深谷险阻者,所以止御车骑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击众也;沛泽杳冥者,所以匿其形也。”这是对“地形,兵之助”的具体发挥。显然,各种各样的天气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在战争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天气条件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例子,有三国时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率兵20余万南下,进到赤壁后,因小战失利,退驻江北。南方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在作战过程中,利用当时盛刮东南风的特点,以火攻烧掉了曹操水师的船只,把曹兵打得大败。强劲的东南风造成了孙刘以火攻击败曹操的有利条件。至于因地形而导致战争胜负的事,在春秋时代就可以举出多例。公元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因为“晋戎马还泞而止”,陷入泥潭而不能动弹,结果晋惠公被秦所俘。晋国因误入沼泽地带而导致这次战争的失败(见《左传·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军远袭郑国,因见郑有备而还。在回来时经过晋国境内,晋人在(或作崤)地进行狙击。崤地形势险峻,道路难行,有两座山陵东崤和西崤耸立其间。唐李吉哺《元和郡县志》描写说:“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坡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卷五《河南道一》)晋人在这样的险峻之地向秦师发起突然袭击,把秦师打得一败涂地,秦师的三位将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全被晋人俘获(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由此可见,孙武把“天”、“地”,亦即天气、地形等自然条件,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为当时和以后的战争实践所一再证实了的。
总之,孙武关于战争取胜的要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自然条件诸方面的思想,是相当全面、丰富和深刻的。他的关于政治(“道”)是战争取胜的首要因素的思想,关于经济上的“度”、“数”、“量”、“称”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的思想,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要看“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方面因素的思想,关于外交活动是战争中的一个特殊战场(“伐交”)的思想,关于自然条件包括天气、地形等在战争中可以作为重要助力的思想,不仅是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孙武探索军事规律的卓著成果,而且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有效的,对于战争的决策者具有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

《孙子兵法》中的“五事”是决定其战略高度的关键要素。
1、《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2、《孙子兵法》内容如下: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天时地利人和都影响着战争的因素。
天使打仗的时刻是不是有有力的天气来做保障的?阴雨天雾天,下雨天,下雪天,都影响着双方的进攻防御以及后撤的策略。
地利:打仗的时候是你方攻还是他方攻?是谁在防守呢?而这个地方谁又控制了大部分,比如一个山谷打仗,那么谁在山谷之上,谁就可以偷袭,占据有利地形来牵制敌人,从而发动进攻。
人和: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钱。当然在古代打的也是人,你只要有充足的兵源,再加上粮草充足,你这场仗基本上就赢了5成。
另外5成就是靠着将士们的作战心理,是一种激昂的战斗状态,还是一种消极的战斗状态,这跟将军元帅,还有那些带兵的头,有关这个东西谁也决定不了在战场之上人和是最难判断的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测风云,计划赶不上变化。
其实打仗最主要的影响还是人和方面的,在其他方面其实都有方法进行弥补,但是在人和这一边,是没有办法进行弥补的。
有的将军没有死在敌军的手中,却要死在自己人的手中,这种事在哪朝哪代都有的,没办法,朝廷容不着你,那你就得去死。


为什么古代兵家推崇伐交?
《孙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为什么古代兵家会推崇伐交以代替攻城拔寨呢?因为政治是军事的目的,军事是政治的手段――战争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否则就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因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不能通过战争实现己方的政治目的,那为什么要打仗呢?然而外交不是空中...

什么是兵家思想?
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精华。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一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取胜。所以为了胜利,各种权谋、各种创新都会出自兵家。兵家四势又叫兵家四派,是军事学用语,指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1.兵权谋 ...

兵家简介及详细资料
从兵家的思想里寻找管理学的因素,能有很多新的发现。 在非战争时期,战争的威胁依然时刻存在。任何国民均不可丧失警惕。《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唐时期,中国绝不缺乏阳刚之气。宋明两朝,没有什么出息。有人说,北宋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时候,北宋人很富有,北宋人的生活丰富多彩。

中国公认四大名将
孙武,又称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兵家至圣”。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和商业领域。孙武的军事思想强调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他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力的较量。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交好...

讨论贴:谁是中国古代兵家第一人
一、兵家主张运用武力通过战争来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创始人是孙武 二、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

历史题:“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精髓?
语出自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 ,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 ,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 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

兵家“慎战”,墨家“非攻”,哪一学派才是战争的最高
首先兵家“慎战”,不是避战,而是积极止战。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说,我不怕打仗,伐谋、伐交不成,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再看墨家“非攻”,墨子认为一切的“非攻”,都是从“兼爱”出发,从而追求世间人人平等的爱。墨子将战争区分为正义的“诛”、“救守”...

描述古代战争的文章
他说:“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诸侯不以为贪。”如果得到巴、蜀,可以从...因此,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

兵家基本介绍
兵家,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尤其指先秦时代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学术派别。其中,《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著作是兵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孙子兵法》是兵家集大成者孙武的代表作,自古以来,兵家在中国备受重视,兵书源远流长,自...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
(六 )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他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是我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军事矛盾,历代兵家多有阐述和运用,奇正的含义广泛,一般来说,常法为正,变法为奇.战例: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重将思想,选将,用将.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一...

饶阳县19538146537: 中国古代战争的胜败因素 -
郟便甘悦: 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 懂得顺应事物的发展, 知晓扬长避短,并拥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与用人才能. 比如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 曹操懂得顺应事物的发展, 知晓扬长避短,并拥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与用人才能.官渡之战还启示我们,做人不能以强凌弱,做事要讲求团队合作精神.

饶阳县19538146537: 古代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
郟便甘悦: 天时地利人和,战争离不开诡诈,谁能骗到对方,谁就胜利

饶阳县19538146537: 古代将领对战争的胜负有哪些因素
郟便甘悦: 天时,地理,人和.武器与先进

饶阳县19538146537: 结合破斧沉舟和曹操赤脚迎许攸分析古代战争胜负重要因素 -
郟便甘悦: 破釜沉舟是为了增强士气,赤脚迎许攸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心.综合所述,反映出了古代战争取胜的两个重要因素,士兵杀敌报国,不畏牺牲的士气和将领善于用人,指挥有方的才干.

饶阳县19538146537: 战争何谓胜负呢?什么才是战争的最大胜利? -
郟便甘悦: 从根源上说,双方都是败的,战争就要死人,就要增加军费,老百姓负担加重,这都是一样的,而战争的目的应该是没有战争,以和为贵,为了利益而战争,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正是兵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饶阳县19538146537: 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你认为要在战争中取胜应该怎样做? -
郟便甘悦: 孙子兵法里说的很清楚,最重要的五个因素,天,地,道,法,将.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

饶阳县19538146537: 大家认为未来战争中影响胜败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郟便甘悦: 推荐一篇文章. 将军论兵:现代战争四大胜负观 -------------------------------------------------------------------------------- ●单纯赢得军事算不上胜利,关键在于赢得政治 ●仅仅赢得战争算...

饶阳县19538146537: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有关联吗?
郟便甘悦: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

饶阳县19538146537: 兵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
郟便甘悦: 1.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后汉书·朱儁传》:“临军易将,兵家所忌.”《新唐书·王翃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