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与秦》文章的翻译?

作者&投稿:希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国与秦翻译~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翻译: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用联合六国抗衡秦国的策略,他游说赵肃侯说:“我私下拿天下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相当于秦国的五倍,诸侯的兵力相当于秦国的十倍。假如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合力西去攻打秦国,秦国必定灭亡。现在各国将要被秦国灭亡,却面朝西方共同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灭掉别国或被别国灭掉,让别国臣服或臣服于别国,两者绝不能相提并论。”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客游谈之士,无敢进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揖馆舍①,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于口也。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②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渔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楚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

  “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代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所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必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③哉!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译文】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发起组织合纵联盟,游说赵王说:“从天下的卿、相和一般大臣,以至于普通布衣百姓,没有哪个人不赞扬大王主持正义的行为。他们很久以来都愿意敬受教诲,为大王献出忠心。然而,奉阳君李兑却忌贤妒能,大王不能真正掌握国家大权。以致宾客受排斥,游说之士都不敢前来向您敬献忠言。现在奉阳君已死,大王从今以后能够与士民亲近了,所以我敢前来敬献忠言。我为大王着想,没有比让人民安定闲适,不以多事相扰更好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在于选择友邦,能够得到好的邦交,则人民可以安定;不能得到好的邦交,则人民终身不得安定。让我先说说外患:齐国和秦国是两个敌对国家,人民不能安定;依靠秦国进攻齐国,人民不能安定;依靠齐国进攻秦国,人民也不能安定。所以谋算别国的国君,进攻别的国家,常常会口出恶言,并与别国断交,希望大王千万谨慎,切勿说这样的话。

  “请摒除左右的人,让我说说合纵、连横的利弊。大王真能听从我的忠言,燕国一定会贡献出产毡、裘、狗、马的好地方,齐国一定会贡献海边出产鱼、盐的好地方,楚国一定会贡献云、梦二泽地区和出产桔、柚的好地方,韩国、魏国都可贡献封地和汤沐邑,而您的贵戚、宗族都可以接受封邑。割地这样的实惠,乃是五霸覆军擒将所追求的,而贵戚可以封侯,也是从前商汤放逐桀、周武王讨伐纣才争得的呀!现在大王不费丝毫力气,即可得到封地的实惠,又可使贵戚封侯,这就是我为大王考虑而寄希望于您的。大王若与秦国结交,泰国一定会入侵韩、魏两国;大王若与齐国结交,齐国一定会入侵楚、魏两国。魏国被入侵,它就会献出河外之地;韩国被入侵,它就会献出宜阳。献出了宜阳,则通往上党之路被切断;献出了河外,则去上党的路不通;楚国被入侵,则无后援。对于去上党之路被切断、不通、楚无援这三策,大王不可不深思熟虑呀!

  “秦国攻下轵道,则南阳危急;劫持韩国,包围两周,则魏国会自行削弱;占领卫地,夺取淇水之地,齐国就会臣服。秦国称霸于山东六国的愿望既已实现,就必然出兵进攻赵国。秦军渡过黄河,跨过漳河,上据番吾,则必将交兵于赵都邯郸城下。这就是我之所以为大王担忧的啊!

  “现在,山东六国之中,赵国最强,赵国有土地方圆二千里,战士数十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西有常山,南有黄河,漳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本是个弱国,不必害怕。再说,在诸侯中,秦国最害怕的就是赵国。但是,秦国不敢出兵进攻赵国,这是为什么?是害怕韩、魏两国抄他的后路。这样,韩、魏两国实际是赵国南面的屏障。秦国要进攻韩、魏两国则不然;韩、魏没有名山大川阻隔,慢慢加以蚕食,一直可以逼近他们的国都;韩、魏两国不能对付秦国,就一定会向秦国屈服。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秦、赵两国既无韩、魏之隔,则祸患必然落到赵国头上。这就是我之所以为大王担忧的啊!

  “我听说,尧帝连三百亩这么小的地盘也没有,舜帝连尺寸这么小的地盘也没有,竟成为天下的明主;禹帝连百人这么小的村落也没有,竟成为诸侯的大王;商汤、周武王的士卒不满三千,战车不过百辆,最后居于天子之位。这都是因为他们真正得到了好的方略。所以,英明的国君,对外能预料敌国的强弱,对内能估计士卒的多与少,贤与不贤,不必等到两军在战场上相拼,而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经存于胸中了。怎么能够因为众人的言语就不明是非,糊里糊涂地去决定事情呢?

  “我拿各国诸侯的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要比秦国大五倍,估计诸侯的兵力要比秦国多十倍。若赵、魏、韩、楚、燕、齐六国团结一致,共同进攻秦国,秦国一定可以灭亡。现在六国却要被秦国灭亡,要共同讨好秦国,屈服于秦国。要知道,灭掉秦国,或被秦国灭掉;让秦国屈服,或屈服于秦国,这怎么能够同日而语呢?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客游谈之士,无敢进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揖馆舍①,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于口也。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②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渔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楚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

  “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代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所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必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③哉!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译文】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发起组织合纵联盟,游说赵王说:“从天下的卿、相和一般大臣,以至于普通布衣百姓,没有哪个人不赞扬大王主持正义的行为。他们很久以来都愿意敬受教诲,为大王献出忠心。然而,奉阳君李兑却忌贤妒能,大王不能真正掌握国家大权。以致宾客受排斥,游说之士都不敢前来向您敬献忠言。现在奉阳君已死,大王从今以后能够与士民亲近了,所以我敢前来敬献忠言。我为大王着想,没有比让人民安定闲适,不以多事相扰更好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在于选择友邦,能够得到好的邦交,则人民可以安定;不能得到好的邦交,则人民终身不得安定。让我先说说外患:齐国和秦国是两个敌对国家,人民不能安定;依靠秦国进攻齐国,人民不能安定;依靠齐国进攻秦国,人民也不能安定。所以谋算别国的国君,进攻别的国家,常常会口出恶言,并与别国断交,希望大王千万谨慎,切勿说这样的话。

  “请摒除左右的人,让我说说合纵、连横的利弊。大王真能听从我的忠言,燕国一定会贡献出产毡、裘、狗、马的好地方,齐国一定会贡献海边出产鱼、盐的好地方,楚国一定会贡献云、梦二泽地区和出产桔、柚的好地方,韩国、魏国都可贡献封地和汤沐邑,而您的贵戚、宗族都可以接受封邑。割地这样的实惠,乃是五霸覆军擒将所追求的,而贵戚可以封侯,也是从前商汤放逐桀、周武王讨伐纣才争得的呀!现在大王不费丝毫力气,即可得到封地的实惠,又可使贵戚封侯,这就是我为大王考虑而寄希望于您的。大王若与秦国结交,泰国一定会入侵韩、魏两国;大王若与齐国结交,齐国一定会入侵楚、魏两国。魏国被入侵,它就会献出河外之地;韩国被入侵,它就会献出宜阳。献出了宜阳,则通往上党之路被切断;献出了河外,则去上党的路不通;楚国被入侵,则无后援。对于去上党之路被切断、不通、楚无援这三策,大王不可不深思熟虑呀!

  “秦国攻下轵道,则南阳危急;劫持韩国,包围两周,则魏国会自行削弱;占领卫地,夺取淇水之地,齐国就会臣服。秦国称霸于山东六国的愿望既已实现,就必然出兵进攻赵国。秦军渡过黄河,跨过漳河,上据番吾,则必将交兵于赵都邯郸城下。这就是我之所以为大王担忧的啊!

  “现在,山东六国之中,赵国最强,赵国有土地方圆二千里,战士数十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西有常山,南有黄河,漳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本是个弱国,不必害怕。再说,在诸侯中,秦国最害怕的就是赵国。但是,秦国不敢出兵进攻赵国,这是为什么?是害怕韩、魏两国抄他的后路。这样,韩、魏两国实际是赵国南面的屏障。秦国要进攻韩、魏两国则不然;韩、魏没有名山大川阻隔,慢慢加以蚕食,一直可以逼近他们的国都;韩、魏两国不能对付秦国,就一定会向秦国屈服。韩、魏屈服于秦国后,秦、赵两国既无韩、魏之隔,则祸患必然落到赵国头上。这就是我之所以为大王担忧的啊!

  “我听说,尧帝连三百亩这么小的地盘也没有,舜帝连尺寸这么小的地盘也没有,竟成为天下的明主;禹帝连百人这么小的村落也没有,竟成为诸侯的大王;商汤、周武王的士卒不满三千,战车不过百辆,最后居于天子之位。这都是因为他们真正得到了好的方略。所以,英明的国君,对外能预料敌国的强弱,对内能估计士卒的多与少,贤与不贤,不必等到两军在战场上相拼,而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经存于胸中了。怎么能够因为众人的言语就不明是非,糊里糊涂地去决定事情呢?

  “我拿各国诸侯的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要比秦国大五倍,估计诸侯的兵力要比秦国多十倍。若赵、魏、韩、楚、燕、齐六国团结一致,共同进攻秦国,秦国一定可以灭亡。现在六国却要被秦国灭亡,要共同讨好秦国,屈服于秦国。要知道,灭掉秦国,或被秦国灭掉;让秦国屈服,或屈服于秦国,这怎么能够同日而语呢?


元代李桢的《六国论》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元代李桢的《六国论》也是一篇探讨六国败亡原因的专论,但他认为二苏之说都是厚六国而薄秦的偏颇之论。他认为六国和秦一样,都是暴虐无异。六国之亡,就亡在他们力量弱小而又欲为秦所为。而要想免于灭亡,只有行仁义。 在论证方法上,他也不同于二苏:不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围绕论点选择材料进行论证,而是先破后...

谁能找个六国论(苏洵)和过秦论,或与六国论(苏辙)的对照阅读啊?
《过秦论》和《六国论》在写作上的主要异同是:论证方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借古讽今、采用事实论证、以对比的手法进行写作的,但结构安排却不相同。 一、就运用事实的具体情况看,两篇文章各有千秋。 《六国论》抓住“赂秦”这一基本史实,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它的弊端,重在析理。 其中运用五组对列举了大量的史实: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哪里
《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并非武器不锋利、战术不精良,其根本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这句话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的一篇著名史论文章,旨在探讨战国末年六国灭亡的原因。该文强调了地理和政治联盟的重要性,揭示了秦国强大背后的因素。苏洵认为,六国虽然各有优势,但都存在一些...

(一)《六国论》北宋·苏洵 文章梳理 10至12年级文32篇之五《六国论...
苏洵,北宋文坛巨匠,字明允,自号老泉,出生于眉州眉山,与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六国论》是《嘉佑集》卷三中的明珠,出自其史论专著《权书》中的第八篇,旨在借古论今,对北宋统治者的外交政策发出警示。文章开篇,苏洵犀利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过秦论翻译
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阿房宫赋翻译全文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注释 1...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

六国论相关评价
苏询的《六国论》以其规范的行文结构,展现了议论文严谨论证的特质。该作品的布局清晰,层次分明,通过精要提炼和逐层剖析,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核心思想,对于学习议论文的结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然而,尽管文章在论证过程和语气上显得势如破竹,但其将六国灭亡归咎于“赂秦”的观点在...

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的意思
意思是: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出处:李斯〔先秦〕《谏逐客书》原文: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

六国论读后感
《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

贾谊《过秦论》翻译
现在秦始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样在上有了天子,所有的百姓就都希望靠他来安身活命,没有谁不倾心想望皇上能有个好的政治。在这个时候,维持削平六国的威望,制定出统治天下的政治规划,关系到国家安定与危亡的根本就在此一举了。秦王怀着贪婪偏见的狭隘之心,骄矜自负地施行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

白云区19496121472: 文言文六国与秦翻译 -
月媚右旋: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翻译: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用联合六国抗衡秦国的策略,他游说赵肃侯说:“我私下拿天下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相当于秦国的五倍,诸侯的兵力相当于秦国的十倍.假如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合力西去攻打秦国,秦国必定灭亡.现在各国将要被秦国灭亡,却面朝西方共同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灭掉别国或被别国灭掉,让别国臣服或臣服于别国,两者绝不能相提并论.”

白云区19496121472: 文言文翻译练习和句式练习 -
月媚右旋: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状语后置 原应是有妇人于墓哭而哀,把在坟墓前给后置了.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各诸侯合在一起,土地是秦的五倍,兵力是秦的十倍.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

白云区19496121472: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 -
月媚右旋: 这是《过秦论》中的一句,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1、原文: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胆之之势. 2、翻译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

白云区19496121472: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的则 -
月媚右旋: 翻译: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出自《六国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白云区19496121472: 跪求高中文助235~250的翻译
月媚右旋:235孟子对齐宣王 236.小儿不畏虎 237.蹇材望其人 238.学问之道 239.陆贾说汉高祖 240.田不满怒斥骷髅 241.孟子对梁惠王 242.渑池道中 243.六国与秦 244.坚忍不拔 245伶人智谏 246.南方多没人 247.曹竹虚言 248.魏徵其人 249.天仙配 250芮伯献马 这个网站有你想知道的 http://www.528j.com/去看看吧 参考资料: http://www.528j.com

白云区19496121472: 1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的可以怎么翻译的啊,古意是什么,整句话连起来怎么翻译 -
月媚右旋:[答案] 苏洵《六国论》里的一句话,原文整句是“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意思是: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贿赂国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态势.这一句翻...

白云区19496121472: 六国论的译文 -
月媚右旋: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

白云区19496121472: 求文言文翻译句子.急啊.1.逝将去汝,适彼乐国.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3.此国之所以不昌也.4.去国怀乡.5.北邀当国者相见.6.今年四月,定国是诏既下. -
月媚右旋:[答案] 1.我发誓要离开你, 去那安逸的乐土. 2.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 3.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国家不昌盛. 4.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5.元军方面邀请我方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6.今年四月,定国是诏就下了

白云区19496121472: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苏洵《六国论》) -
月媚右旋:[答案]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白云区19496121472: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苏洵《六国论》) -
月媚右旋: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