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堂乐歌。

作者&投稿:战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学堂乐歌~

背景: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
含义: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代表人物及作品: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春游》等。

扩展资料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
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最初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乐歌的传播和学校音乐课为主要途径向大众尤其是学生系统的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传授五线谱,介绍线谱。在此过程中,还产生了近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批新音乐教育家如沈心工,李叔同等,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

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你怎样认识中国近代音乐的发段?(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和学堂乐歌两...
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引入学校教育。他们创作了许多具有现代性的歌曲,如《送别》、《茉莉花》等。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中国近代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国近代...

论述学堂乐歌在中国近代音乐中的地位及其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最初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乐歌的传播和学校音乐课为主要途径向大众尤其是学生系统的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传授五线谱,介绍线谱。在此过程中,还产生了近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批新音乐教育家如沈心工,李叔同等,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新音乐文化的发展 ...

举例产述学堂乐歌运动
传统音乐,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音乐”则不仅指...

属于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音乐家?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近代音乐文化,其中包括各种歌曲及其演唱形式,钢琴、风琴、提琴等乐器及其演奏方法,新的记谱法五线谱和简谱,以及西洋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等,才开始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为后来的群众歌咏活动提供了发展条件。在上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积极从事乐歌的编配...

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
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

学堂乐歌之父是谁?
说到"学堂乐歌",我们首先要提的人物是沈心工。早在1897年,维新运动的成果之一"南洋公学"设立外院,相当于如今的小学。据记载,当时的师范生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等曾合编《蒙学读本》、《笔算教科书》、《物算教科书》和《本国初中地理教科书》等。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自编新式教科书的开端。这里...

中国近代早期音乐创作的特点
学堂乐歌在中国近代新音乐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自1860年起,清政府为抵御外辱,为培养急需人才,开办了新式学校,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

长亭外的背景是描述什么年代
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 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

简述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与特点(要绝对权威,详细,具体的,考试急用...
乐文化的融合的特点。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演变(一)中.流行奋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17—1.36)1、学堂乐歌—早期流行音乐的雏形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最早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

《茉莉花》 歌曲简介
《茉莉花》是前线歌舞团原唱的歌曲,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单曲发行。《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

平谷区19593361090: 学堂乐歌的基本含义是? -
平滕百合:[答案] 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

平谷区19593361090: 什么是学堂乐歌?
平滕百合: 中国五四运动之后掀起了一个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学堂乐歌就是在这个 政治、文化氛围中诞生的.在出现的一些新式学堂中有了歌 声,这些歌大多是采用中国民歌、日本学校歌曲、西欧流行曲, 重新加以填词而成.当时从事这项工作最突出的是沈心工 (1869—1947)和李叔同(1879—1942).学堂歌曲当时反映了革 命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要求社会改革、教育改革的愿望,这些 歌对以后的群众歌曲影响很大.北伐中广泛流行的《工农兵联 合起来》就是沿用的学堂乐歌《中国男儿》的曲调填词而成.

平谷区19593361090: 什么是“学堂乐歌”?
平滕百合: “送别”、“国民革命歌”、“夕会歌”等 中国近代早期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当时的政治改 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

平谷区19593361090: 学堂乐歌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和创作方法是怎样的?学堂乐歌的出现?
平滕百合: 学堂乐歌的历史是从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开 始的.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一部分封建阶级的知识分子 觉悟到必须效仿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大力...

平谷区19593361090: 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有哪些?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有哪些还有代表人物?
平滕百合: 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等.

平谷区19593361090: 简述学堂乐歌 -
平滕百合: 中国男儿

平谷区19593361090: 学堂乐歌又可以称为什么 -
平滕百合: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