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作者&投稿:扶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就是宦官的北司和宰相官署的南衙之间争权的一次事件,另外还有一个“甘露之变”。这二者是南衙北司之争最为激烈的两次事件。而产生南衙北司之争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宦官的权力日益扩大,引起了朝臣与皇帝的不满,于是产生了争权的各种事件。

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权非常严重,宦官与朝臣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唐末,宰相崔胤引朱温入长安,尽杀宦官700人,宦官专权的局面才结束。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二王八司马”事件的具体经过为:

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要实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而这个改革的重点是削弱藩镇和抑制宦官。这当然引起了藩镇节度使和宦官的不满,于是“二王八司马”就被围殴了。

战况是相当激烈,连当政的顺宗都被迫退位称太上皇,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王叔文被贬之后被赐死,王伾死于贬所。其他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所以才被称为八司马。

其中,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之后就写下了《扑蛇者说》这一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文章,什么?你不知道?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你应该听说过吧。

而刘禹锡。在被贬和州后,也写下了《陋室铭》这个千古名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佳句,我至今都非常喜爱。

最后,在补充说两句,汉朝、唐朝、明朝这三个朝代,是宦官专权非常严重的朝代,严重到已经威胁到皇权,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争权事件,这是与皇权和相权之争不同的形式。在我看来,在皇家集权的中央,宦官专权本不该出现的,却又切切实实的发生了,历史真是神奇。



二王指代的是翰林院待诏王叔文以及翰林学士王伾;八司马指的是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个锐意改革之人,在改革失败后,他们统统被贬为州司马,流落各地。
造成二王八司马朝堂之争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唐肃宗的政治改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击并最终失败,这使得二王代表的就派对八司马代表的新派进行打压和排挤,并最终导致改革派全部被朝廷贬官。

二王八司马是唐顺宗时期一批想改革打击宦官统治的一批人士,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八个人被贬为司马。这一批人想要抑制宦官势力,不过只执政100多天就被贬斥。

二王八司马是唐顺宗时期一批想改革打击宦官统治的一批人士。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八个人被贬为司马,这一批人想要抑制臣官实力,不过只执政100多天就被贬斥。


唐朝汀州刺史韩晔简介,是“二王八司马”中的八司马之一
经历 韩晔,生卒年不详,唐代永贞年间在世。“二王八司马”中的八司马之一。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在位的时候,在京城长安发生了震动朝野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二王是指王伞⑼跏逦模八司马是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全部被贬为州司马,...

王叔文改革失败的原因
永贞革新是王叔文主导的为其一百四十六天的一次改革运动,最终王叔文赐死、王_病死,其余相关八人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故而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

164天永贞革新历程,二王八司马斗争失败过程
二王八司马中,二王是核心人物,翰林待诏,杭州人王伾,山阴王叔文,都是太子的伴读书童似的人物。他们经常给太子讲述民间疾苦,实际上让太子对老百姓的疾苦,朝政的弊端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这样的人怎么会是诡计多端呢?资治通鉴却说:二王对太子忠心耿耿,同时注意让太子在继位之前操,要谨言慎行,保全自己...

永贞年间刘禹锡参与了一项变法运动历史称为什么
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以失败而告终。顺宗为太子时,即有变革新政之志。他最宠王伾,而与...

解释甘露之变和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伓,杭州人,善书法。唐德宗李适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

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

浪淘沙刘禹锡是谁?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

刘禹锡和柳宗元共同参与的事件是什么?
刘禹锡和柳宗元共同参与的事件是永贞革新。唐顺宗为太子时,即有变革新政之志。他最宠王伾,而与王叔文尤为志同道合。同时,刘禹锡、柳宗元、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以及陆质、吕温、李景俭等。也都与二王相结,最终形成一个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贞元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三日,德宗死。二十六...

永贞革新
因此,这次革新运动也叫「二王八司马」的革新运动。 永贞革新运动被扼杀,唐朝政治更加黑暗,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 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 除。宦官拥立皇帝,朝官分成朋党,本来就有相沿成习的趋势,在唐宪宗以后,都开始 表面化了。 已赞过 已...

什么是“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北司之争即唐后期中央政府中的南衙与北司之间的对立与抗争。其中南衙指的是以宰相为中心的中央决策机构,北司指的是以枢密使、神策军护军中尉为核心的宦官集团。其中最激烈的斗争是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与文宗时的“甘露之变”。两次均以宦官胜利告终,宦官势力进一步加强。唐末,节度使朱温...

永州市18433825670: “二王八司马”有哪些人?
章策清肝: 中国唐代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二王是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是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全部被贬为州司马,故名.

永州市18433825670: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章策清肝: 二王指代的是翰林院待诏王叔文以及翰林学士王伾;八司马指的是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个锐意改革之人,在改革失败后,他们统统被贬为州司马,流落各地. 造成二王八司马朝堂之争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唐肃宗的政治改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击并最终失败,这使得二王代表的就派对八司马代表的新派进行打压和排挤,并最终导致改革派全部被朝廷贬官.

永州市18433825670: 唐代八大家分别是谁
章策清肝: 韩愈、元稹、白居易、陈子昂、王勃、武元衡、韦庄、李商隐 此八人是真正的唐代八大家,另外还有二王八司马中的八司马也称作唐代八大家: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

永州市18433825670: 古代的文学上的“八司马”是指哪些人? -
章策清肝: 唐顺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谋夺宦官兵权﹐实行改革.失败后﹐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永州市18433825670: 唐王府司马是几品官
章策清肝: 市级公安局局长,可能比这个还要小.根据唐朝“二王八司马”事件可推出.还有在唐朝长史在司马之上,长史是从五品.那司马最多也就是个正六品官.

永州市18433825670: 柳州是哪一位唐代文学家的被贬之地 -
章策清肝: 柳宗元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十四日,柳宗元被改贬到柳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任刺史.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诏书还未达柳州,柳宗元却因病在柳州去世.享年47岁.

永州市18433825670: 唐朝司马是什么官职?
章策清肝: 在唐朝的时候,司马这个官职的职务就是协助当地的刺史办事,但是更多的只是个虚名而已.一般京官被贬,都是被贬为司马,没有实权,只领俸禄,每天基本没有政务.司马和长史合称为“上佐”,是个地方小官,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司马并无具体职任,司马不亲实务,朝廷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白居易称这类官为“送老官”.约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和顾问.

永州市18433825670: 唐朝是怎么灭亡的 -
章策清肝:简单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然而天下没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也最终灭亡了.我们今天来看下,它为什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