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先锋小说作家余华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张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余华前期作品的先锋性 余华前期作品充满了先锋意识,暴力、荒诞无比的“零度情感”叙述描写,将人的暴力冲动、非理性欲望,写到了壮烈锥心的地步,人性的贪婪、血腥、自私、阴鸷以及特有的死亡叙述建构了其前期作品的“现实世界”。 1.1暴力的极致运用 余华的前期作品最突出构成因素之一就是暴力。这个因素根植于他的前期全部作品中,同时也实化到每个人物上。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我”的见义勇为被一群强盗者暴力出击,“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1]“我”的正义之举居然遭到盗贼的暴力回击,正面的人性被人类的邪念所压迫,暴力对这种人性深存的劣根性一展无遗。《现实一种》中的暴力更是如一场狂风暴雨鞭打在每个人物上。无论是四岁的孩子皮皮,还是其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暴力的执行者。皮皮将堂弟的生命进行玩弄是无意识的暴力、祖母只顾自身,甚至在看到门口那摊着一滩血,一团黄黄的东西是自己的孙儿的时候却不管不顾转身离开的冷漠暴力、山岗、山峰及其各自妻子的为复仇而采用的阴谋式暴力,山岗为了弄死山峰的故意折磨,山峰妻子假扮山岗妻子希望肢解山岗。亲人在他们眼中是完全是陌生人,丝毫没有人性善良的温存,而仅有那股被复仇所填满心胸的极致暴力。余华通过暴力有条不紊的织造出“人性恶的证明,”赋予先锋时期作品以强烈的艺术张力。 1.2荒诞的无限扩展 荒诞是余华先锋时期塑造作品的一把匕首,刺向小说人物身上的千疮万孔,流出他们血液的冰碴子。《一九八六年》中疯子的臆想和自虐,传导出已有的人性与生存的意义早已被消磨,人不再是为了生活而生存下去,而是成为过街老鼠的罪恶之源,甚至于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避而远之。“疯子依旧一跃一跃走着,依旧叫唤着‘妹妹’,那母女俩也依旧走着,没回过头。她俩走得很优雅。”[2]亲人在余华前期作品中呈现的并不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取向,而是通过荒诞无比描写,来展示出亲情的不可靠性,表现出亲情的价值永远是屈落于自身的自私、贪婪恶性中。这在《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都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荒诞派作家用一种高度集中的形式表现了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现象与本质的错位、主体与对象的冲突、个体与类的疏离。[3]余华正是通过一系列荒诞的笔法展示了个体与社会的矛盾,来展示一个非理性欲望的世界。 2.余华后期作品与先锋时期的转变 2.1从暴力血腥到严肃高尚 张永清说过,暴力与死亡是最为普遍突出的,在过去的文学描述中,暴力一般都是与恶人相关。然而在余华先锋时期的作品中,暴力又成为了一直用平常的现象以最为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4]余华80年代的作品无一不包含着这些沉甸甸的负载物。到了90年代,余华作品所呈现的主题是与80年代具有天差地别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_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5]余华90年代的作品更多触及的是社会中简单细微的东西,表现出一种人性本该存有的善良与美好。这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展现的尤为明显。许三观知道一乐不是自己亲生儿子时依然能对他表露出人性的关怀,在一乐死活不肯为何小勇喊魂时,许三观想尽一切办法来开解一乐,纵使绿帽子永远地扣在许三观头上,但是他从没有对何小勇落井下石。这些都展现出人性所应有的崇高美好的品质。 2.2从人性恶转向人性善 在先锋时期,余华作品所反映的大多都是人性的恶劣低等的,通过荒诞暴力的写法来对世界进行无因果的嘲弄、戏谑。而到了90年代,作品所反映的又是一番温情的人性善,无论是《活着》亦或是《许三观卖血记》中,都饱含着温情的人道主义情怀,反映了人性最基本、最直觉、最原始的欲望——“活着”。 3.余华后期作品对先锋时期的继承 余华前后期的作品所呈现出天壤之别的差异会让读者认为,其作品的前后风格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实则在余华后期作品中,同样深含着先锋时期的叙述手法,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对于前期创作的继承。 3.1暴力的延伸 暴力在余华前期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施展,尽管众多研究者都认为余华后期作品反映更多的是温情的人道主义情怀,但是余华在其后期作品中仍然矢志不渝的运用着暴力这一笔法为作品着墨。在《兄弟》中的宋凡平为了去接李兰回来,遭到戴红袖章的人暴打。“六个红袖章的人挥舞着木棍,像六头野兽似的追打着他,一直追打到了售票窗前”。[6]“他脱臼的左胳膊掉了下去,他忘了用胳膊去阻挡打来的木棍,乱棍瞬间砸在了他的头上,宋凡平头破血流倒在了墙脚,六根木棍疯狂地抽打着他,直到木棍纷纷打断。然后是六个红袖章的十二只脚了,他们的脚又是踩,又是踢,又是蹬,连续了十多分钟以后,躺在墙脚的宋凡平一动不动了”。[7]六个戴红袖章的人披着伪正义的皮衣对一个普通人穷追猛打,甚至置于死地,表面上传达了维护正义的要求,实则是个人私欲变态的发泄。暴力依旧穿插在余华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虽然没有浓重的描写,但是仍然悄无声息无限横亘于其中,带来的冲击性仍然让人惊叹不已。 3.2荒诞的继承 荒诞就像许三观在每一次卖完血后需要吃猪肝和和温黄酒一样,成为余华作品里面的习惯。可以说荒诞是一直存在于余华的所创作的作品中。《在细雨中呼喊》的孙广才借着物色孙光平老婆趁机强奸自己的儿媳;《许三观卖血记》的许三观为了“报仇”许玉兰给自己扣上的绿帽子,强奸了林芬芳;《兄弟》里李光头与自己的兄弟的老婆颠倒凤鸾、如痴如醉。爱情的忠贞、亲情的眷顾,都只像一张薄纸,被荒诞的洪流冲破。《活着》里的福贵遭受苦难无限,生活带给他的绝没有半点美好,他唯一呼喊在心中的只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三观只能靠贩卖自己身体的血液来作为本钱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兄弟》的宋钢为了推销产品,违背身体机能规律去丰胸。生活永远给予普通人最沉重的苦难,为了生存,奔波劳碌已经没有任何合理的意义,只能靠出卖自身仅有的机能,来维系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荒诞依然在余华后期作品继承,在其看似温和的文章内容背后捅上几刀。 3.3人性恶的延续 余华童年目睹了医院的血腥与停尸房的极寒悲怆,形成了一种阴暗的性格,这使得他在先锋作品中大肆滥用疯狂的笔法来表达对世界的不满以及对人性的憎恶。在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由于受到_情的温暖,其作品稍显温和,但人性恶仍然和风细雨的滋润着角色。《兄弟》的李光头举办选美大赛,睡遍参赛选手,低俗好色的恶趣味为事业有成的李光头蒙上一片遮羞布;林红与李光头进行爱的运动,更是展现了女子的不甘寂寞,追求猎奇的恶习。人性恶在余华90年代作品中仍然独具一格,风采依旧。 4.结语 尽管余华后期作品内容与先锋时期区别甚远,但是其特色的暴力、荒诞仍然延续到他的90年代的每一作品中,不同于80年代那种暴风骤雨、水到渠成的描写,90年代以后的作品的暴力、荒诞、人性恶更像是底下的暗涌流动,默默地成为作品的一个补给来源。(来源:论余华小说创作后期对先锋时期的继承)


余华简介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中文...

姓余的作家有哪些?
1、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小说活着的作者是谁
小说《活着》的作者是余华。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院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987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

有谁知道余华
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

许多余著作
值得注意的是,余先生还参与了图书编辑策划工作,他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创作。例如,他参与编辑的《旗》系列(共五卷)在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而《最后的盛典》作为80后作家的合集,也在他的策划下呈现给读者。总的来说,余先生的著作丰富且具有深度,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独具匠心,内容上也富有...

名人的简介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

许多余代表作
不同于贾平凹的深沉,也不同于余华的直接,许多余的作品更偏向于莫言的阳刚气质,这种特质在当代文学中显得尤为珍贵。例如,《蚕食》对生存法则的犀利质疑,以及《远方》中几代人探索的精神之旅,都彰显出他坚守自我,捍卫尊严的坚定信念。《远方》作为80后作家中唯一入选2006-2007年“中国网络文学节”长篇...

有没有推荐的小说
不是我说的,人冯小刚可承认过。第二本:余华前三个长篇。早期的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群体一员,热衷于通过中短篇琢磨叙事手法与结构,当时他更注重文体的实验性。但后来写起长篇,又拾起了传统小说的写法。余华的长篇小说泾渭分明,前三部是日后将会编入文学史的佳作,余下小说的质量则一泻千里,让人不忍...

中国80后新生代作家有哪些比较有名?
80后作家就是说生于80年代的作家,代表作家有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泽婴 、 周嘉宁、 小饭、 李傻傻、朱子夫、孙睿、蒋峰等。这些人应该是80后作家的先驱。随着更多的80后群体的成熟,陈武涛、郑小琼、林萧、杨麟、郝三陆、施晗、袁博、安意如、刘卫东、邢荣勤、余子愚、 枚庸、郭敖、陈就、白艾昕...

于德北《于德北小小说欣赏》
也许是受作家们的影响,好和也想写点儿东西,于是,他找一大堆先锋小说来读,把自己读得热血沸腾、蠢蠢欲动,三天三夜不出门,吃冷馒头就大葱,连工作的事儿都忘了。 不久,好和创作一篇小说,叫《我们》,大概有一万九千余字,按当时的说法,勉强算是一个小中篇。他拿着这篇小说四处征求意见,我也是被征求者之一。

巨鹿县19591758887: 余华小说创作风格有何特点? -
须启联邦: 余华的写作特点:1、苦难意识余华小说所刻画的苦难世界中,人们在生存困境和精神异化的双重压迫下,呈现出贫困与饥饿、暴力与死亡交织的生存状态.2、宿命现象宿命以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余华小说中人物的生死遭际.余华通过对宿命现象...

巨鹿县19591758887: 余华的写作特色 -
须启联邦: 余华前期的创作用语言建构了一个充满暴力、血腥和死亡的阴暗世界.文中迷漫着荒谬和绝望,人物的主体性也被取消.作者在对暴力、血腥和死亡的无节制的渲染之中态度冷漠,令人震惊.余华后期的创作开始有所转变,作者开始以冷静的笔...

巨鹿县19591758887: 余华前后阶段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
须启联邦: 前阶段的特点是朴实,细腻,煽情;后阶段文字偏向于浮夸,幽默,调侃;总的说文字精炼,功底扎实

巨鹿县19591758887: 萧红 汪曾祺 余华 海子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
须启联邦: 萧红不是像琼瑶一样以委婉温情和细致绵密而感动读者的作家,他的作品从来都干干净净不拖泥带水,力透纸背的坚定和粗放构成画面并予以人心灵的震撼,描写甚至是相当“粗疏”她笔下的人物都融进了她自己身世的体察,绵密细致的描述中...

巨鹿县19591758887: 余华的人物评价 -
须启联邦: 余华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出名的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余华以他的批判题材出名,写作很有洞察力和吸引力.(中国作家网评) 先锋的余华在语言、结构、叙述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南方网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很幸运的,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我觉得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孟京辉评)

巨鹿县19591758887: 详细地说一下余华文学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谢谢. -
须启联邦: 余华的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 早期: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创作时期.这一时期,余华以极端的、实验性的写作方式,探索小说形式的可能性,作品多以个人经历和想象为来源,用冷漠、超然的笔调描绘冷漠、残酷的世界,带有强烈的...

巨鹿县19591758887: 对余华及其作品的看法 -
须启联邦: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余华小说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

巨鹿县19591758887: 余华和苏童写作风格的异同 -
须启联邦: d, 他们都是先锋小说家.只有苏童可以算作新历史小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