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作者&投稿:史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诗三百首全集~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4、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6、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扩展资料: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3、《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4、《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6、《山中送别》——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鉴赏词典》诗人年表 相当全
http://gongjushu.cnki.net/kns50/navicrfd/ShowDetail.aspx?Table=CRFDOTHERINFO&ShowField=Content&TitleField=Title-ShowTitle&Field=OTHERID&Value=R20060701500A000004

骆宾王 619?-687
杜审言 645?-708
王勃 649-676
宋之问 656?-712
沈期 656-714或715
陈子昂 659-700
贺知章 659-744
张九龄 678-740
唐玄宗 685-762
王翰 687?-726?
王之涣 688-742
孟浩然 689-740
李颀 690-751
刘方平 ?
张旭 ?开元天宝年间
邱为 ?天宝初始登进士
王昌龄 690-756
綦毋潜 691-756
王湾 693-751
祖咏 699-746?
高适 700-765
王维 701-?
李白 701-762
崔颢 704?-754
常建 708-765?
刘长卿 709-780
杜甫 712-770
岑参 715?-770
张继 715?-779
裴迪 716-?
皇甫冉 717-770
元结 719-772
司空曙 720?-790?
钱起 722-780?
韩翃 ?大历年间
皎然 ?大历年间
柳中庸 ?大历年间
张藉 ?753年落第
顾况 725?-814?
戴叔伦 732-789
韦应物 737-792
卢纶 748-800?
李益 748-829
孟郊 751-814
权德舆 759-818
王建 767?-830?
韩愈 768-824
白居易 772-846
柳宗元 773-819
贾岛 779-843
元稹 779-831
杜秋娘 ?唐德宗时期
张祜 785?-849?
杜牧 803-852?
许浑 ?—858?
陈陶 812?-885?
温庭筠 812-870?
李商隐 812或813-858
朱庆余 ?826进士及第
李频 818-876
薛逢 ?841进士
马戴 ?844进士及第
郑畋 823-882
韦庄 836?-910?
秦韬玉 ?僖宗时年
张泌 842?-914
杜荀鹤 846-904
崔涂 854-?
张乔 ?懿宗咸通中年进士
【虞世南】 (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隋时为秘书郎,入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贞观年间,任弘文馆学士、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卒谥文懿。唐太宗曾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五绝。编有《北堂书抄》160卷。 《全唐诗》存其1卷。
【魏徵】 (580~643)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省)人。隋末随李密起义,密败,降唐,太子建成引为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进封郑国公。敢于直谏,史称诤臣,卒谥文贞。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编撰, 《隋书》总序及《梁书》、 《陈书》、 《齐书》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其诗多为郊庙乐章及奉和应制之作。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补》补诗3首。
【王绩】 (585~644) 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炀帝大业中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县丞。入唐,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后为太乐丞。不久辞官归隐,隐居东皋,号称东皋子。诗风清新朴素,语言平淡自然。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之先驱。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东皋子集》, 一名《王无功集》。
【王梵志】 生卒年不详。卫州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人。敦煌写卷王道《祭杨筠文》称其为“通玄学士”。生活时代大致在唐初数年间,其家境初颇富,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家业败落,皈依佛门。其诗歌敦煌写卷有其三十多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今人张锡厚《王梵志校辑》,据28种写本寻诗336首,并校订注释,一时颇称完备。此后苏联所藏王诗始公布于世。张锡厚又得王诗六十余首,刊于《文学遗产》1988年第六期。其诗风平易浅显,常寓生活哲理于诙谐幽默之中,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诗坛颇有声誉,王维、皎然、白居易等诗人亦曾受其影响。
【寒山】 诗僧。姓名、生卒年、籍贯皆不详。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 自号寒山子。 《宋高僧传》卷19、 《景德传灯录》卷27有传。其诗多宣扬佛教轮回因果思想,亦杂有道教服食养气炼丹之说,且常讥刺世态人情,表述其对人生哲理之思考。亦有抒写山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诗风浅显明白,多用俚语村言,语气诙谐,时含机趣。自称写诗六百余首,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补》补诗2首。
【李世民】 (599~649) 即唐太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渊次子。李渊称帝时封为秦王。武德九年 (626)继位,在位23年。政治上卓有建树。诗、文、书法较为擅长,又热心倡导,对唐代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全唐诗》存其诗九十余首。
【上官仪】 (608?~664)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初举进士,官弘文馆学士等。武后麟德元年(664),被告与废太子忠通谋,下狱死。诗多应制奉命之作,婉媚工整,时人纷纷仿效,称为“上官体”。将六朝以来诗歌的对仗归纳为“六对” “八对”之说,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全唐诗》存其1卷,20首。
【长孙无忌】 (?~659) 字辅机,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先世本鲜卑拓拔氏,北魏献文帝时改为长孙氏。太宗长孙后之兄。武德九年(626),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辅佐太宗夺取帝位,迁左武侯大将军。贞元元年(627)转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七年,改转司空。十一年封赵国公。十六年进位司徒。十七年,朝廷画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无忌为之冠。加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宗即位,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与褚遂良悉心奉国,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诬流放黔州, 自缢而死。新、旧《唐书》有传。 《全唐诗》存诗4首, 《全唐诗续补》补诗4首。
【骆宾王】 (620?~684?)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时曾任长安主簿、侍御史。后得罪入狱,出狱后被贬临海县丞,弃官而去。睿宗光宅元年(684),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其幕僚,写了《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终,一说被杀。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他的诗歌在语言、技巧方面承前启后,对改革唐初靡丽的诗风起过一定作用。有清人陈熙晋所辑《骆临海集笺注》。
【武则天】 (624~705) 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 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改元天授, 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四十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编纂《要览》、 《字海》、《乐书要录》等,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 《全唐诗》存诗46首, 《全唐诗续补》补诗3首,诗序1首。
【卢照邻】 (635? ~689?) 字升之, 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曾作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长期为病痛所困,终不堪忍受自投颖水而死。“初唐四杰” 之一。其诗突破宫体诗风,以七言歌行最佳。原集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全唐诗》存诗2卷。 《旧唐书》卷190有传。
【杜审言】 (645? ~708) 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洛州巩县(今属河南)。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后贬为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为膳部员外郎。中宗时,因与张易之交游,被流放峰州(今福建永定)。不久又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学士,后病死。有《杜审言诗集》1卷。
【苏味道】 (684~705) 赵州栾城(今河北省栾城)人。9岁能文,20岁登进士第。曾两度为相,居相位数年,工诗善文,少时与李峤并称“苏李”,后二人又与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其诗作五律最多,成就稍逊于沈、宋。《全唐诗》存诗1卷。
【王勃】 (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为沛王府修撰,后任虢州参军,因罪革职。后因渡海探父, 溺水而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以文章齐名天下”,号称“初唐四杰”。他们的诗努力摆脱陈、隋、唐初流行的靡丽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近体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有《王子安集》。
【杨炯】 (650~?) 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校书郎、崇文馆学士,卒于婺州盈川县令任上。他的诗长于五律。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有《盈川集》。
【刘希夷】 (651~?) 字廷之,一作廷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郑益榜进士。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卒年不可考。《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崔融】 (653~706) 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省章丘西)人。高宗上元三年(676),中辞殚文律科,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曾作过中宗的侍读。中宗神龙二年(706),预修《则天实录》,封清河县子。与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合称“文章四友”。因撰写武后哀册文,用思精苦,绝笺而卒,追卫州刺史,谥曰文。其为文典丽,朝廷重要文献,多出自他的手笔。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宋之问】 (656?~712) 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一说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时,官尚方监丞。因媚附武后男宠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后任鸿胪主簿。睿宗时流放钦州,不久赐死。他的诗以律诗见长,讲究音韵和对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和走向成熟有一定的贡献。有《宋之问集》。
【沈佺期】 (656~715) 字云卿,排行第三,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官终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唐才子传》卷一。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于律体定型,其功尤伟,时称苏(味道)李(峤)居前,沈宋比肩(《新唐书·宋之问传》)。而佺期之于七律形成较之问作用更大,为王维之前唐代七律创作成就最著者。其所作虽多奉和应制,而每能心与境会, 自铸秀句。 张说: “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隋唐嘉话》卷下)可见当时声望之高。其诗下启张说,得盛唐先声。明王廷相辑其诗7卷,名《沈詹事诗集》。 《全唐诗》编其诗3卷, 《全唐诗外编》、 《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4联。
【郭震】 (656~713) 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南)人,高宗咸亨四年(673)进士。历官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太仆卿等职。中宗时为相,封代国公。先天元年(712)任朔方大总管。次年,因事流放新州,旋复为饶州司马,病死途中。诗风慷慨雄放。 《全唐诗》存诗1卷,18首。
【陈子昂】 (659或661 ~700或702)字柏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光宅元年(684)登进士第。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为官直言敢谏, 曾两度从军至北方边塞。圣历元年因父老辞官还乡,为县令段简陷害,冤死狱中。世称陈拾遗。他作诗主张继承汉魏传统,摈弃六朝柔靡浮艳的文风,强调比兴寄托,开一代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刚健。有《陈子昂集》。 《全唐诗》存诗2卷, 《新唐书》卷107有传。
【贺知章】 (659~744) 字季真, 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年间(695)进士。曾任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秘书监等。天宝三年(744),因病上疏请为道士,还隐镜湖。他性情豪放旷达,好饮酒,工书法,尤善草隶,与李白、张旭等八人友善,时称“饮中八仙”。他的诗富于感情, 不拘一格。 《全唐诗》录其诗共19首。
【张若虚】 (660? ~720?) 扬州(今属江苏省)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与贺知章、万齐融、邢巨、包融等诗人以词语俊秀而显名长安。又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友情甚笃,俱以诗作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其诗仅存2首,一为《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诗风近齐梁,一为《春江花月夜》,则是千古绝唱。事迹见《旧唐书·贺知章传》、 《唐诗纪事》卷17。
【上官婉儿】 (664~710) 又称上官昭容、上官婕妤,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上官仪之孙女。年14为则天后掌诏命。中宗即位,专掌制命,进封昭仪。曾劝中宗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又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并代中宗、皇后及公主作诗。与武四思勾结,颇擅权势。临淄王(即玄宗)起兵诛韦后,上官婉儿亦被杀。睿宗景云中,追复昭仪,谥惠文。婉儿颇有诗名,开元初,玄宗令集其诗文,编为文集20卷,张说为之序,今佚。 《全唐诗》存诗32首,多奉和应制之作。又有与中宗等柏梁体联句2首。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 《昭容上官氏碑铭》。
【张说】 (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人。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玄宗时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开元九年(721),又先后任右丞相、尚书左丞相。他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 《全唐诗》存诗5卷, 《全唐诗外编》、 《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句1则。
【张旭】 苏州吴(今江苏省)人。工诗。善草书。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其草书尤为后世书法家推崇。相传,旭每醉酒,号呼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因此,世人称为“张癫”。曾任常熟尉。其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被时人并称“三绝”。
【苏颋】 (670~727) 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其父苏壤,封许国公。武后时登进士第,袭父封爵许国公。神龙中,历官至中书舍人。玄宗开元间为相,与宋璟共理朝政。擅长文辞,朝廷制诰多出其手,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亦工于诗,多应制之作,然其中不乏佳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苏廷硕集》。 《全唐诗》存其诗2卷。
【张敬忠】 生卒年不详。京兆(西安市)人。玄宗开元七年(719),拜平卢节度使。后历任河西节度使、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节度、河南尹、太常卿等职。事迹散见《新唐书·张仁愿传》、《国秀集》目录、《千唐志斋藏志·张颜志》、 《郎官石柱题名考》卷7、 《唐方镇年表》卷6及卷8。其诗《边词》知名。 《全唐诗》存诗2首。
【张九龄】 (678~740) 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年间进士。累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 迁中书令。为玄宗开元时期著名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为李林甫排挤,罢相,贬为荆州长史。其诗感情真挚,温雅清淡;晚年遭谗被贬后,诗风转为朴素刚健,寄兴讽谕。有《张曲江集》。 《全唐诗》存诗3卷。 《旧唐书》卷99有传。
【李隆基】 (685~762) 即唐玄宗,谥曰明,所以又称唐明皇。光天元年继位,在位45年。前期励精图治,以张九龄、姚崇、宋璟为相,形成“开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国事日非,终于引发“安史之乱”。后因受肃宗监视,悒郁而死。事迹见新、 旧《唐书》本纪。玄宗多才艺,善诗能文。王世贞说他“藻艳不过文皇(太宗),而骨气胜之”。 “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色,亦不过此。” (见《艺苑卮言》卷4)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补》补诗8首、诗序1首。
【王之涣】 (688~742) 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 因遭诬去官。后复出任文安郡文安县尉,死于任所。王之涣性情豪放,与王昌龄、高适等人交谊很深,常以诗歌唱和赠答,每有所作,乐工则谱制成曲,名动一时。其诗今仅存6首。
【孟浩然】 (689~740)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后入长安求仕失望便漫游吴越。张九龄贬荆州长史, 曾召他做过短期幕僚。后归隐,病死家中。孟浩然仕途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老。他是盛唐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其诗语言自然,意境清迥,具有恬淡闲远的艺术特色。其诗现存263首,有《孟浩然集》。
【王湾】 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玄宗先天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今属河南省)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书成,调任洛阳尉。生平见《唐才子传》卷1,今人傅璇琮有《王湾传》。王湾入仕前,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往来吴楚间, 多有著述。《次北固山下》一首(《唐才子传》)作《江南意》,有名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誉为罕有之作,为张说所激赏, 曾亲题于政事堂,令能为之士,奉为楷式。 《全唐诗》存诗10首。
【李颀】 (690? ~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官新乡尉,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晚岁归隐,直至去世。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构,尤擅七律、七古二体。其诗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骨秀神清,无愧为盛唐名家。七律7首,形式规范,声调宏亮,风格朗畅, 为该体发展成熟之佳作。《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续补》补诗2首、断句2。
【崔国辅】 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历官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间因事贬为晋陵司马。其诗题材广泛,以五绝著称,语言浅近,婉转清丽,深受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原有集, 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1卷。
【王翰】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睿宗景云初(710)进士。曾任秘书正字、驾部员外郎、汝州长史,后贬道州司马等。他为人倨傲不羁,饮酒游乐,善作歌词,并能自唱自舞。其诗今存14首,多为七言歌行,风格清丽。
【王昌龄】 (698? ~757?) 字少伯,京805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人(今属山西)。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任秘书郎。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 出为江宁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起, 由贬所赴江宁,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风格凝练集中,言少意多。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存诗180首。有《王昌龄集》。
【祖咏】 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他是王维的诗友,作品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 《全唐诗》录其36首。
【綦毋潜】 (692~755) 字孝通,一作季通,排行三。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县)人。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以名位不达,挂冠归隐。与张九龄、王维、李颀、储光羲、卢象、韦应物等交游唱和。其诗工于描绘幽寂之景,抒写方外之情。 《河岳英灵集》评他的诗“举体清秀,萧萧跨俗”。生平散见《元和姓纂》 卷2、 《新唐书·艺文志四》、《直斋书录题解》卷19、 《唐才子传》卷2。《全唐诗》存诗1卷。
【王维】 (701~761) 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寄籍蒲州(今山西永济)。21岁中进士,任太乐丞,出为济州司户参军。后被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累迁至给事中。安史之乱后,因曾被迫接受过伪职,受到降官处分。肃宗乾元二年(759)又升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的前期诗歌富有进取心,讥弹宦官贵戚,内容积极;后期经历变乱,思想消极,徘徊于仕隐之间,过着恬静优闲的生活,诗歌内容亦趋冷漠。他不仅工诗善画,而且在音乐和书法上也有独特的成就,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之于诗,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还是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有《王右丞集》。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之青莲乡。青年时代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元年(742)因诗人吴筠及贺知章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为翰林院供奉。不久遭高力谗谤去职。安史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李璘因争夺帝位失败,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时李光弼征讨史朝义,他请求参加,途中因病折回,次年病逝于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高峰。他的诗歌在思想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现存诗900多首,有《李太白集》30卷。
【丘为】 生卒年不详。嘉兴(今属浙江省)人。玄宗天宝二年(743)进士及第。与王维、刘长卿相友善。以孝敬继母闻名于世。96岁卒,时德宗贞元年间。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 《唐才子传》卷2。 《全唐诗》存诗13首,多写田园风物。 《全唐诗续补》补诗5首。
【宋昱】 (? ~756) 玄宗天宝元年(742)任监察御史,二年因诠选事被贬。安史之乱中为乱军所杀。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杨国忠传》、 《唐会要》卷74。《全唐诗》存诗3首。
【崔颢】 (? ~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初官太仆寺丞,迁尚书司勋员外郎。早期诗作流于轻浮。后期诗作多以边塞为题材,诗风变为慷慨豪迈。有《崔颢集》。 《全唐诗》存诗1卷,42首。
【高适】 (702~765)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早年穷困,狂放落拓,不事生产,长期流浪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天宝八年(749),经雎阳太守张九皋荐举,中“有道科”,任封丘县尉。后随哥舒翰守河西,为记室参军。安史之乱后,得到肃宗李亨的称赏,官职累升,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最后官至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古诗常运用对偶语句,讲求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婉转流畅,对后来的诗歌很有影响。有《高常侍集》。
【储光羲】 (706~763)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官太祝,世称储太祝,后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时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其诗善于描写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情调,风格与王(维)、孟(浩然)相近。有《储光羲集》, 《全唐诗》存其诗4卷。
【常建】 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官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鄂渚之西。其诗善于描写山水;也有一些边塞题材之作。有《常建集》, 《全唐诗》存诗1卷。
【张巡】 (709~757) 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人。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进士及第。天宝中,由太子通事舍人为清河令,有治绩,秩满调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令。安史之乱中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有功,授金吾将军、主客郎中、河南节度副使,又称御史中丞,世称“张中丞”。雎阳城破,被执遇害,赠扬州大都督。生平详见新、 旧《唐书》本传,韩愈《师中丞传后序》。 《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诗续补》补诗1首。
【张谓】 (711?~777?) 字正言,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天宝二年(743)进士。曾入封常清安西幕,从戎十载,立有功勋。乾元中以尚书郎使夏口,曾与李白于江城南湖宴饮。大历时为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 《全唐诗》存其诗1卷。
【刘长卿】 (?~786至790) 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初,为长州县尉。因性格刚强,多忤权贵,两度遭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于五言近体, 以“五言长城”自诩。有《刘随州诗集》, 《全唐诗》存其诗5卷。
【钱起】 (709?~780?) 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玄宗天宝九年(749)进士。大历中,历官司员郎中,终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善于写景状物,颇有佳作。有《钱考功集》,《全唐诗》存其诗4卷。
【李冶】 (? ~784) 冶,一作裕。字季兰, 中唐女道士。生于长江三峡一带,长期寓居江浙。专心翰墨,善弹琴,工格律,与刘长卿、皎然有唱和。德宗建中间于长安陷朱泚诗中有不敬朝廷语,贞元元年(784)德宗回长安后,下令扑杀。其诗以五言擅长。唐高仲武评她的诗“形气既雄,诗意亦荡”, “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 (《中兴间气集》卷下)。 《全唐诗》录诗19首。
【杜甫】 (712~770)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寄居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天宝中困顿长安近十年,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晚年离蜀,病死于由长沙到岳阳途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用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影响极为深远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现存诗1400多首,收入《杜工部集》。
【岑参】 (715? ~770)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年( 744)进士。历官安西及北庭节度使判官、右补阙,又改授起居舍人、虢州(河南灵宝)长史等职,后任嘉州(四川乐山)刺史。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人称“高岑”。今存诗350多首,有《岑嘉州集》。
【李华】 (715~766) 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官监察御史、右补阙。安史乱中受伪职,乱平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起官至检校吏部员外郎。唐代古文运动先驱之一,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诗多咏史、记游之作,辞采流丽。原有集, 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 《全唐诗》存其诗1卷。
【裴迪】 (716~?) 关中(今属陕西)人。早年居终南山,与王维以诗酬唱。天宝后任蜀州刺史、尚书省郎。其诗擅于描写幽寂的自然景色, 多存五绝。《全唐诗》存其诗29首。
【贾至】 (718~772) 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为单父尉,拜起居舍人。肃宗时为中书舍人、汝州刺史,因事贬岳州司马。后官尚书左丞、京兆尹、右散骑常侍。 《全唐诗》存其诗1卷。

骆宾王 619?-687
杜审言 645?-708
王勃 649-676
宋之问 656?-712
沈期 656-714或715
陈子昂 659-700
贺知章 659-744
张九龄 678-740
唐玄宗 685-762
王翰 687?-726?
王之涣 688-742
孟浩然 689-740
李颀 690-751
刘方平 ?
张旭 ?开元天宝年间
邱为 ?天宝初始登进士
王昌龄 690-756
綦毋潜 691-756
王湾 693-751
祖咏 699-746?
高适 700-765
王维 701-?
李白 701-762
崔颢 704?-754
常建 708-765?
刘长卿 709-780
杜甫 712-770
岑参 715?-770
张继 715?-779
裴迪 716-?
皇甫冉 717-770
元结 719-772
司空曙 720?-790?
钱起 722-780?
韩翃 ?大历年间
皎然 ?大历年间
柳中庸 ?大历年间
张藉 ?753年落第
顾况 725?-814?
戴叔伦 732-789
韦应物 737-792
卢纶 748-800?
李益 748-829
孟郊 751-814
权德舆 759-818
王建 767?-830?
韩愈 768-824
白居易 772-846
柳宗元 773-819
贾岛 779-843
元稹 779-831
杜秋娘 ?唐德宗时期
张祜 785?-849?
杜牧 803-852?
许浑 ?—858?
陈陶 812?-885?
温庭筠 812-870?
李商隐 812或813-858
朱庆余 ?826进士及第
李频 818-876
薛逢 ?841进士
马戴 ?844进士及第
郑畋 823-882
韦庄 836?-910?
秦韬玉 ?僖宗时年
张泌 842?-914
杜荀鹤 846-904
崔涂 854-?
张乔 ?懿宗咸通中年进士

金昌绪 ?
李端 ?
刘脊虚 ?
西鄙人 ?

有这些人 你可以参考一下
骆宾王 619?-687
杜审言 645?-708
王勃 649-676
宋之问 656?-712
沈期 656-714或715
陈子昂 659-700
贺知章 659-744
张九龄 678-740
唐玄宗 685-762
王翰 687?-726?
王之涣 688-742
孟浩然 689-740
李颀 690-751
刘方平 ?
张旭 ?开元天宝年间
邱为 ?天宝初始登进士
王昌龄 690-756
綦毋潜 691-756
王湾 693-751
祖咏 699-746?
高适 700-765
王维 701-?
李白 701-762
崔颢 704?-754
常建 708-765?
刘长卿 709-780
杜甫 712-770
岑参 715?-770
张继 715?-779
裴迪 716-?
皇甫冉 717-770
元结 719-772
司空曙 720?-790?
钱起 722-780?
韩翃 ?大历年间
皎然 ?大历年间
柳中庸 ?大历年间
张藉 ?753年落第
顾况 725?-814?
戴叔伦 732-789
韦应物 737-792
卢纶 748-800?
李益 748-829
孟郊 751-814
权德舆 759-818
王建 767?-830?
韩愈 768-824
白居易 772-846
柳宗元 773-819
贾岛 779-843
元稹 779-831
杜秋娘 ?唐德宗时期
张祜 785?-849?
杜牧 803-852?
许浑 ?—858?
陈陶 812?-885?
温庭筠 812-870?
李商隐 812或813-858
朱庆余 ?826进士及第
李频 818-876
薛逢 ?841进士
马戴 ?844进士及第
郑畋 823-882
韦庄 836?-910?
秦韬玉 ?僖宗时年
张泌 842?-914
杜荀鹤 846-904
崔涂 854-?
张乔 ?懿宗咸通中年进士

这个问题实在有难度。我给你介绍两本书。
能比较好地解决你的问题。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后面有文学史年表。里面对唐代文人的生卒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高等教育出版社)
还有就是唐圭璋笺注的《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一个受到广泛好评的注本。里面的作家小传写得很详细。作品和诗人的排序也基本是按照年代先后来排列的。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将来会代表中国文人向你发出感谢信的"
你是文联主席啊


唐诗三百首有哪些?
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33首)第1首: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第2首:感遇十二首其七(张九龄)第3首: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第4首:月下独酌(李白)第5首:春思(李白)第6首:望岳(杜甫)第7首:赠卫八处士(杜甫)第8首:佳人(杜甫)第9首: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第10首:梦李白二...

唐诗三百首及写作背景
1、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

唐诗三百首有哪些
部分唐诗三百首诗词汇总如下 001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002. 感遇其二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草...

唐诗三百首、全文共有哪些?
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唐诗三百首有哪些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77位诗人的诗,共311首(也含唐诗三百首赏析),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

唐诗三百首
《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三百首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 置酒 月下独 酌 春思 关山月 子 夜四时歌:春歌 夏歌 秋歌 冬歌 长干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蜀道难 长相思二首之一 长相思二首之二 行路难三首之一 行路难三首之二 行路难三首之三 将进酒 赠孟浩然 渡荆门...

唐诗三百首有哪些诗
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2、《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所有唐诗三百首诗句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

唐诗三百首是哪300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 五言古诗: 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010杜甫:佳人 0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012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013王维:送...

拉萨市19162356997: 唐诗三百首 - 搜狗百科
御威那格:唐诗三百首 五言古诗: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

拉萨市19162356997: 唐诗三百首精选 -
御威那格: 1. 静夜思 1. 江雪 1. 渭成曲 2. 悯农 2. 枫桥夜泊 2. 滁州西涧 3. 凉州词 3. 嫦娥 3. 相思 4. 新嫁娘 4. 早发白帝城 4. 登幽州台歌 5. 春晓 5. 原上草 5. 秋夕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 剑客 6. 绝句 7. 夜雨寄北 7. 杂诗 7. 清明 8. 咏柳 8. 寻隐者不遇 8. 越女...

拉萨市19162356997: 唐诗三百首都有什么? -
御威那格:[答案]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

拉萨市19162356997: 收集唐诗三百首的其中十首. -
御威那格:[答案] 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拉萨市19162356997: tang唐诗300首都有哪些? -
御威那格: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

拉萨市19162356997: 唐诗三百首一共有多少首具体 -
御威那格:[答案]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拉萨市19162356997: 《唐诗三百首》有哪些内容?
御威那格: 《唐诗三百首》共选人唐代诗人七十七位,计三百一十首诗,其中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乐府四十六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七言绝句...

拉萨市19162356997: 唐诗三百首里一共有多少首李白的诗? -
御威那格: 唐诗三百首的李白的诗一共27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该书选入77家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

拉萨市19162356997: 唐诗三百首+解释找唐诗三百首有注释解释的 -
御威那格:[答案] 古诗词赏析有注释解释的 许多人从小在家长的“引导”下就刻苦地背诵过许多古诗词,但时间久了又忘掉了不少;中小学的寒暑假作业也常有这方面的内容.为此,小山屋最近特地收集整理了一些唐诗宋词,供大家学习查阅.本系统不仅可以浏览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