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的姓氏来源和历史

作者&投稿:况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起源始祖】


主要源流


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4、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5、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④哈尼族改姓郑姓:明朝弘治初年,知府陈晟把《百家姓》中开始两句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氏分别让当地的土司使用,哈尼族从此才有了郑氏。后来,一些哈尼族人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汉字“郑”,成为哈尼族郑氏的新成员。

⑤满族改姓郑姓:满族济礼氏,亦称纪里氏,世居驽宜(今俄罗斯萨哈林岛)、长白山区、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郑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弼噜氏,亦称碧鲁氏、必禄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乌喇(今吉林永吉)、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

得姓始祖

郑桓公(?-前771年),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周幽王当政时,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听从太史伯建议,于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部族、家属等东迁到雒邑以东,建立新郑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犬戎攻破西周时被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迁徙传播】

郑姓迁徙图

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其中,山东郑姓源于邴地(今费城),为原郑国派驻人员的后代。

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动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形成中原人口向南徒迁。晋永嘉元年(307年)南迁始祖郑庠,曾任吴国车骑长史、平难将军,后出任东安太守,镇守丹阳。郑庠次子郑昭为东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率兵入闽,称“入闽始祖”。

至唐末,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 福 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进入了 台 湾。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中国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以浙江为中心的郑姓聚集区开始形成。

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2.7-4.5人。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9%,郑姓人口大约181万;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1.6%,郑姓人口大约608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2.5%,郑姓人口大约148万。郑姓在浙江、福建、台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2.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山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34.9%;其他广大地区,郑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25%。




我们的历史作业,姓氏的由来的资料
、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胙土为氏”。二、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

姓氏的由来和发展演变历史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伏羲氏时代便已有“正姓氏,别婚姻”的做法。在先秦时期,姓与氏含义有别:姓指的是母系血统下的同族集团名称,而氏则是氏族的分支,用以区分不同部落的后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迁移,以及社会身份和职业技能的变化,新的支派不断产生,这些支派即为氏...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1、姬姓 轩辕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皆为姬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2、姜姓 姜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姓还是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3、姒姓 姒姓...

中华姓氏起源一览表
3、吴姓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吴王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4、王姓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

姓氏的发展历程和来源有哪些?
这表明同姓并不意味着一家,姓氏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所说的“贵姓”、“尊姓”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和氏的综合。例如,战国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体现了姓氏在古代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同时,姓氏的相同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通婚,如“礼不娶同姓”,...

中国姓氏的来历都有哪些啊?
4、徐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5、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

可否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及区别?
姓——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母系血统,区别血缘,后区别婚姻,姓不可变。氏——产生于母系氏族晚期,代表氏族分支,区别子孙,后区别贵贱,氏可变。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

姓氏来源(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
1.引言 姓氏是人们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历史。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含义,通过了解姓氏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本文将以姓氏来源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研究姓氏来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2.姓氏的意义 姓氏是人们的家族标识,它承载着家族的血脉和传承。姓氏通常由一...

中国姓氏是如何起源的?
在先秦文献中没有姓氏之别的规定,姓氏之别是后世才创有的的理论。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

姓氏起源和来历
姓氏起源和来历。中国目前存在的1000多个姓氏起源,姓氏的来源,每个姓氏的起源历史,民族分布,人口数量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姓氏起源和来历,感兴趣的话就快来一起看看吧 姓氏起源和来历1 一、姓氏的由来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姓了。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姓表血统,氏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如今...

冠县13850819507: 姓氏郑的起源(姓氏郑的起源200字)
满饱安达: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几种不同的起源如下:1、源于姬姓,以国号...

冠县13850819507: 郑姓氏的由来 -
满饱安达: 百家姓里介绍说:郑姓出自“姬”姓.根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姬静将弟弟姬友封在郑,建立了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的谥号为桓公,史称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被韩国灭了.亡国后的郑国子孙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并且以原国名为姓氏,这就是郑氏的来历.

冠县13850819507: 郑姓氏起源什么是?
满饱安达: 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周宣王时期,周厉王姬胡之子姬友被封在郑邑,称郑桓公.周幽王执政时期,郑桓公纵观天下,见周幽王昏庸无道,而各诸侯又势力强大,预感将有变乱,便将财产和部族迁移到了虢、郐两国之间一带.后 来,郑桓公生得一子名为姬滑突,姬滑突在周平王姬宜臼元年继位后,相继占领了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并 在其地重新建立了郑国,建都新郑. 郑国传到郑康公时期被韩哀侯所灭.郑国被韩国吞灭后,郑桓公的第十五世孙、郑幽公姬已之子公 子姬鲁率郑国部分宗室人员、军队和民众仓皇东迁到今河南淮阳一带.此后,东迁的这部分郑国人便以 国名为姓,以表达对祖宗的纪念.

冠县13850819507: 郑氏姓氏起源? -
满饱安达: 郑姓来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时,周宣王的同母弟友,封于郑,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预见西周将亡,就把部族国人迁到东虢[guo]和郐[gui]国之间.郑武公继位后,先后攻灭了东虢和郐国,成立郑国,建都新郑.春秋初年成为强国.战国时,郑国被韩国所灭.其子孙播迁陈国与宋国之间,以原国名“郑”为氏.

冠县13850819507: 郑这个姓来历以及含义? -
满饱安达: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周厉王少子于郑,建立了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消灭,其子孙搬迁到今天的河南淮阳和商丘之间,以原来国名为姓,这便是郑姓的来源.据有关史书记载,在秦末到晋代期间,郑姓渐渐分布到今天...

冠县13850819507: 郑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
满饱安达: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冠县13850819507: 郑姓氏的来源 -
满饱安达: 1.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2.出自少数民族.回族中较有影响的郑姓人,出自明朝皇帝朱棣赐姓,主要是明代航海家郑和养子郑赐后代,原是来自西域的外族人,因同化改用汉族人通常所用姓氏.土家、朝鲜、瑶、京、纳西、白、哈尼、裕固等民族均有郑姓.

冠县13850819507: 郑这个姓的起源?
满饱安达: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冠县13850819507: 关于郑姓氏的由来资料 -
满饱安达: 郑姓的得姓始祖是郑桓公,是黄帝的后代,原来姓姬,是周武王姬发自家人,当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封了郑这个地方给他,也就是现在河南荥阳一带,于是他就用郑作为自己的姓,他的国家称为郑国,所以有天下郑氏出荥阳一说,俗话说的“郑国之音”就是这个郑国的音乐,郑国的君主都是仁义之人,当周朝走向没落的时候郑国是少数几个没有造反的国家中的一个,当时郑国的君主更为保护皇帝而牺牲.郑的本意是祭天用的酒杯,是很庄严的意思.还有很多……这些资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的,是一本黄色的书,专门讲郑姓的,这种书还有好几本,讲别的姓的,书名叫什么记不清了,就记得有“郑姓”这两个字,是本好书.

冠县13850819507: 郑性的由来五十字 -
满饱安达: 姓氏起源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