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卑微故事

作者&投稿:僪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朱元璋的故事~

一、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 。
火烧庆功楼是清朝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而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里都讲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就对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开国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们谋反,夺取他的皇位,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
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刘伯温看穿了。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只有4人不是死于朱元璋之手,他们是谋士刘基、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二、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将“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红座船
红座船,船名。又称“满江红”,清代官员乘坐之船。
相传明太祖初得和阳,欲图江南,元旦时乘小舟渡江,水手喊号子:“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明太祖极为高兴,成为皇帝以后,找到该船及水手,封船封官,船涂朱红色,故谓满江红。清代沿用,官员座船涂红色,称红座船,取其吉利之意。
四、怒打伽蓝神
相传,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小行童扫地时,被伽蓝神绊了一下,就打了伽蓝神几扫帚。还有一次,老和尚见大殿上的蜡烛让老鼠咬坏了,就当众训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蓝神连自己面前的东西都管不住,还怎么管殿宇呢?更害得自己受骂,越想越气。于是,朱元璋就找管笔,在伽蓝神的背后写了“发配三千里”几个字。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
五、赠四仙
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支农民起义大军,为争夺天下,终于演成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公元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4月,在鄱阳湖上及庐山地区展开激战。经过浴血争夺,朱元璋大获全胜,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这场争夺战中,相传有一周颠仙帮助朱元璋战胜陈友谅。
后来朱元璋患热症命危,隐居匡庐深山岩壑中的周颠和天眼尊者,派遣天池寺赤脚僧送药到南京,朱元璋服后当夜病愈。据说,周颠是从庐山仙人洞右侧的锦绣峰上升天的,朱元璋为感激周颠而在此建御碑亭。御碑立于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9月,高达3.6米,宽1.5,厚0.25米,石质坚白细润。碑的正面刻《周颠仙人传》,碑的背面刻《祭四仙》文及《赠四仙》诗,碑文为明初著名书法家詹希原所书。

扩展资料:
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参考资料:朱元璋—百度百科

朱元璋不同,他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终成大业,他的个人经历是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传奇。那么作为皇帝的朱璋,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身的呢? 朱元璋是起兵后打败陈友谅等,建立大明政权的.这里有与众不同处.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的一次,是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其他政权都没有这样的历程.朱元璋还是所有开国皇帝得位最正的一位.他在前朝是没有当过官职的,不是前朝的人背叛而来的.取得皇位过程是从最低的地位起家的.他是没有依靠没有做过官的。刘邦还不太一样.不是真正的布衣,至少是个亭长.不过是官太小.他相当于派出所所长.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可不敢上县令家闹去,他是真正的草根,所以他得位是最正的,没人敢与他比.当然这也是他的心病,出身太寒微了.攀攀亲,找到了朱熹.一天—小官来到京城,他是县中的典史,管治安的,朱元璋问他,你是安徽人,姓朱,是不是跟朱熹有点关系.这小官—点,紧张.也不敢乱认,说不是.朱元璋一听,别扭了.这样的小官,尚且不乱认祖宗,我何以乱认人家呢?从此再不提这事了.我就是布衣一个.从此后,写的任伺东西上都是“朕本淮西布衣”.我们读到的反而是豪气.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草根青年。由于朱元璋取得的丰功伟业与他出身的寒微有着巨大反差,于是人们在谈论他的同时,更愿意去关注他传奇的个人经历,特别是他幼年时的生活,他的放牛故事,他的和尚生涯,各种传说一直在坊间流传。
元顺帝天历元年,l328年,旧历九月十八,在安徽凤阳县淮西地区小溪河镇,出生了一个男孩,姓朱。取名为重八,第八子。这就是朱元璋。《晚史》说,“太祖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这是写进正史的文字。其实当时根本没有这些,只有小名朱重八。他自己叙述时也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某其季也。”祖上是句容人,祖辈以务农为生,父亲娶了母亲,泗州人陈氏,生了大哥哥二哥三哥,我是老小。我们搬到钟离后我出生。他从一家大伯的孩子排起,一直到他时大排行是第八个。他出生时家里苦。原来在南京时,是淘金户,是负责淘金子的户。其实没有金可淘,得给朝廷送金子,得种庄稼换来上交。这扛不了了,到了祖父时,没法过了。只能迁走。这种徭役让他家受不了,只得搬迁。搬到泗州,这是江苏盱眙。到祖父去世。埋葬在这儿,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才修建了皇陵,叫祖陵,规模大。到清朝时发大水,淹了,成了水下古墓。一淹多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旱,才露了出来,现在保护了起来。
朱元璋家祖上虽然人丁兴旺,却也无法承受政府的盘剥,根据元朝政府规定,每家都有固定的户籍,例如朱家的“淘金户”,此外还有军户、匠户、医户等等。户籍是世袭制,不论具体情况,一旦定下,世代不可更改。这样的制度使得朱家只能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在泗州生活过一段,又生活不下去了,再搬家,到安徽的凤阳,又搬了几次。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生活条件。如果有土地,就不会搬了。为了谋生,不得不迁。他家是穷,搬到了太平乡孤庄村时,更差了。伯父家几个儿子,几乎都死了。朱元璋自己的哥哥姐姐也少有人能够留下来。最终跟着他一起能生存下来的只有哥哥的儿子朱文正。这个侄子成了开国功臣。他家世代是老实的农民,最后家里田都没有。就是给地主打个工,种点田。朱元璋出生三天,得了大病。家里人一看,觉得没救了,不如舍给庙里,于是到了最近的皇觉寺。可是事巧,到了庙里,一个僧人都没有。没办法,回来了。到家一看,家里坐着一个僧人。僧人说话,来受个记吧。就是把他记入僧人的名册里去。但是孩子还是留在家里。结果病也好了。事就过去了。朱元璋就在这样的家里一天天地长大了。家境稍好点,到村里的私塾里去学点东西。家境不好了,就辍学了。后来也能放放牛,挣口饭吃。这是他艰难生活的开端。他最有主意,小孩要玩,放牛的孩子一起扮演人物,他演皇上,其他孩子扮大臣,朝见他。他从小喜欢指挥别人。因为他主意大。比如饿了,大家想吃东西,朱元璋说,放着肉不吃,还说。肉在哪?不是有牛吗?拿刀宰条小牛。一烤,吃了。太阳要落山了,怎么交待呀?朱元璋说,没关系,埋了骨头,把尾巴塞进山洞里,说牛跑到了石缝里,拉不出来了。地主打了他们,他们放不了牛了,不过他的威信在孩子中高了。像周德兴徐达呀都跟着他打天下,成了明的开国功臣了。.
  朱家虽然贫困,但父母仍尽所能地让朱元璋去读书学习,粗浅的识文断字让朱元璋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这在他日后奋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朱家父母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但没有想到的是,更坏的日子马上来临。元末,闹灾荒,百姓连正常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朱元璋家也惨。至正四年,他家最惨。旱灾蝗灾,许多人饿死了,大疫流行。他家不幸,父亲母亲哥哥都相继死去了。短短半个月,三位亲人逝去。朱元璋哥俩,不知所措。得把他们埋掉吧。家里没地,怎么埋?没办法,得找地主。地主不但不让埋,还骂了他们一顿。他们出来了,邻居们帮忙了。刘英看到这种情况,告诉他父亲。刘家过来跟他哥俩说,给了他们一块地,埋了父母。朱元璋回忆说,“尔刘继祖发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乐葬皇考妣于是,至今难忘。”讲到刘继祖给地,感激不已。朱元璋当了皇帝,非常感谢,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从此,刘家子孙是封侯相始终的。葬了父母哥哥,哥俩就抬着父母到地J儿,突然大雨,哥俩赶快避雨。雨过了,再出来,埋葬父母。一看,全都变了。刚才的雨造成了小的泥石流,刚好把棺材埋了。天葬!这地方就是今天的明的皇陵。
在一场大疫中,朱元璋父母与哥哥几乎同时去世,让朱元璋家彻底败落,所谓“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但事非经过不知难,父母的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但生活总要继续,彻底失去依靠的十七岁少年朱元璋该往哪里去?他与佛门还有一段未了的因缘。
这时,没什么亲人了。伯父及孩子都相继去世,母亲一支,也没什么亲人了。因为外公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季家,从来没多少来往。所以此时,他们无路可去。二人犯愁了。朱元璋的哥哥找了一户人家,招赘了。到人家去了。朱元璋不行呀。十六七岁,一个人,不大不小,走投无路。他想起了,小时,曾入过寺庙的名册。在寺院里有登记的。他受过记。干脆到庙里去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角色来了,当了和尚。小沙弥,打扫庙堂。可是,坏运气来了,闹灾荒,庙里也没什么东西糊口了。没几个月,庙里的主持就让他们分头投靠了。朱元璋没办法了。成了游方和尚。有庙就住,没有就在社会上找口饭吃。朱元璋就这样成了游方和尚。他开始了流浪生活。他回忆说,流浪过许多地方,在外边千辛万苦,经过了两年,才回到寺里。其实不止两年。有近四年时间在外流浪。回来时,他是二十出头了。这段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当了皇帝还回忆过,“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有多悲惨?想想这种情境,父母没有了哥哥没有了,一个人在外流浪,这份艰难,谁受过?历史上哪个皇帝有过这样艰难的经历?没有。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如果战胜了,就成了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如果不能战胜,被击败了,就会一事无成。朱元璋就是把它转变成了最珍贵财富的人。这时,灾害过去了,生活有所好转,他回到寺里。他开始了寺院中的生活。这时,他有了见识。这是元末,各地义军蜂起,他见过许多农民起义,他在寺庙里在社会上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使他成熟与有了见识。当时信奉明教,他就觉得在庙里待,不行了。

少了一个元


朱元璋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明朝那些旧事儿一说起来,话就显得长。这里,重复一个被重复了N遍、少说也有600百年历史的话题——朱元璋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因为为身居金陵,在前大明的宝地上生活着,对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自然就有了几分欣赏的欲望。写稿子写得头皮发麻之际,就打开影碟机看几集。剧中,朱皇帝由陈宝...

历史上,为什么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相反有些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
以权谋私比较好。元璋自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纵观朱元璋与功臣的关系,从普通农民到上级官员身份的巨大变化,使他们无法适应年轻时的现状。长期以来,布依族兄弟与君主及其臣民的思想观念和心理不处于同一水平。建立一个和平持久的关系几乎更难。然而,官僚世家在知识和知识方面远远优于自幼为农民起义的朱元...

米元璋是位历史人物吗?
是的。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1]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3]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如果朱元璋不杀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三人,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有多大...
朱元璋杀不杀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跟大明江山改不改姓没有关系,他杀了也没见大明江山改姓啊,只不过皇帝的世系从朱标一系转到了朱棣一系。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就成为朱元璋法律上的接班人,朱元璋可是有儿子的,但是选择了孙子为继承人,考虑是嫡长子继承制,...

邓愈简介_邓愈墓山高水长_中岳庙简介简介
谥曰景武。坟墓如同 卫青、 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因为他战功显赫,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元璋命其为管军总管,赐名愈,时年18岁。 朱元璋为了统一江南,命邓愈与 常遇春领兵自巢湖乘船南下,先后攻占牛渚矶、太平、溧阳、溧水、句容、芜湖。元将海牙...

值得收藏的千古绝美词句
4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 泪湿了衣袖。 5 你的手, 牵...34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35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千古对联...下联: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上联:立志不随流俗转 下联:留心学到古人难(叶恭绰自题...

博野县13582594640: 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500字作文
蒯昭清脂: 他被许多人视为英雄,也有许多人因他的残暴而不齿,更多则认为他功过参半,这就是他,明太祖朱元璋的写照. 他出生卑微,父母在一次饥荒中死去,连入土为安都差点...

博野县13582594640: 谁知道朱元璋一字斩知州的故事? -
蒯昭清脂: 朱元璋为一字斩知州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

博野县13582594640: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说的? -
蒯昭清脂: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说的是朱元璋,意思是我本是淮右的一介百姓,天下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不过这句话出自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并非是朱元璋本人说的.不过朱元璋能从一介布衣,做到明朝开国皇帝,等他看着自己的江...

博野县13582594640: 建文帝和雪娘的故事是什么?
蒯昭清脂: 这两人没什么关系,即使有,也是演绎. 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因自己出身卑微,当上皇帝后,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将长子立为太子,九...

博野县13582594640: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 为什么呢. -
蒯昭清脂: 推翻蒙古人统治, 结束战乱 ,将君主集权推到高峰, 明朝涌现出很多科技发明,在书法绘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还有郑和远航等等

博野县13582594640: 历史谜语故事
蒯昭清脂: 谜底:怀西妇人好大脚(淮西妇人好大脚) 这是因为他在嘲笑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不缠足,马皇后是淮西人,那时淮西妇女一般不缠足.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使马皇后以大脚而闻名:有一年元宵节的晚上,朱元璋微服出行,京师(即南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