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引申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充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此是什么意思~

此的意思是:这
【出处】《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1、《题西林壁》创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2、《题西林壁》鉴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意思: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
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原文如下: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1、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
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
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2、作者: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
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
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
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引申义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引申义为: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引申义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全诗是什么?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作品简介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这是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全诗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简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出自《题西林壁》,全诗如下: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什么意思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也就是说若想真正识得庐山,必须要跳出庐山,从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庐山。这又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总结。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意味。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作者是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作者是:苏轼。题西林壁 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的道理是: 人如果置身在一件事物当中,是难以看清楚事物的真正面貌的。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原文《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字词释义1·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2·侧:侧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全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

偃师市1864835973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引申义是什么? -
习泼小儿: 引申义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偃师市1864835973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 -
习泼小儿:[答案] 本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引申: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

偃师市18648359737: 身在此山中是什么意思 -
习泼小儿:[答案] 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全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知道庐山的真正的样子,只因为身处在这山中.这是字面的意思,引申的意思就是:如果要认识一个事物的真面目,必须跳出去,从一个更高,更广阔,更全面的视角来观察它.

偃师市18648359737: 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和启发 -
习泼小儿:[答案]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启示:处在事情当中,很难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即\“当局者迷”望采纳.

偃师市1864835973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习泼小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

偃师市1864835973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表达的什么思想感情 -
习泼小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

偃师市18648359737: 用自已的话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
习泼小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

偃师市1864835973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
习泼小儿: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 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

偃师市1864835973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现在运用)人们经常会把这句话用在什么地 -
习泼小儿:[答案]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偃师市1864835973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根据此引申句如何造句? -
习泼小儿: 我们有时之所以看问题比较片面,就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