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弗洛伊德

作者&投稿:敛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本世纪初风行全世界,广泛影响到文学艺术和美学,形成为精神分析美学与文艺学。

弗洛伊德的著作主要是研究人的精神病学,并追溯到人的意识构成,同时牵涉到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心理,也有一些专门研究文艺的论文。他的这方面的论著主要是《梦的解析》、 《性学三论》、 《图腾与禁忌》、 《精神分析引论》、《米开朗基罗的摩西》、 《作家的白日梦》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表现为心理构成的三层次与活动过程的三原则。他说明,这三个层次最深层是无意识(或潜意识),属于本能冲动,它占领的精神领域无可比拟地大,这是人的“本我”本能,是超时代超历史而存在和发展的,与价值和道德善恶无关,它按快乐原则活动,第二个层次是前意识,属于“自我”,它针对外在世界,在对于外在世界的种种知觉之间起中介作用,并在这一系列作用发生后产生意识现象;它除了接受外在 *** ,还感受心理内部 *** ,并调和这两者的冲突,保护“本我”,按现实原则活动,但它受到“超我”的监视和压制,是受三个主人(外在世界、 “超我”和“本我”)的牵制。第三个层次是意识属于“超我”,它作为一种特殊心理机能,离本能较远,维系着人的良知、道德等社会因素,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在弗洛伊德所解释的本能中,生与死是中心,生派生为 *** 、恋爱、建设的动力,死派生为杀伤、虐待、破坏的动力。人的这种本能受到以超我为标志的存在压抑时,本能便转求其他途径求得满足,梦、宗教、哲学、艺术等,都是一种抑制和转移方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这样与艺术、美学联系在一起。

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是一种白日梦。他认为人以幻想的形式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艺术世界,就其幻想非真的意义上说近于梦幻;与梦不同的是一有艺术技巧的安排,二有热情的创造,所以是“白日梦”。就“白日梦”来说,与精神病患者意识相似,但艺术家的“白日梦”是一种新方向上的升华,有去路也有回返之路,有自欺的能动性,且又以审美形式出现,其中有“美的享受或乐趣”,有“美的 *** ”,减少了作者个人的利己主义的性质,成为可供观赏者抑制和转移的手段。弗洛伊德的这个认识,从艺术思维过程上说,相当程度地切近于艺术思维的特点,从中可以找到实与虚、幻与真、情与理、作与赏等艺术审美复杂关系的开启点;但他把艺术的根基完全置于本能升华点上,并想要以此解释一切艺术问题,却是不合乎实际的。

弗洛伊德用性本能的观点分析和解释艺术,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主张。弗洛伊德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研究,认为人在儿童时期就产生了广泛的性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发生了转移。婴儿 *** 会发展为“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而古希腊剧作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所写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情节,便被他引为范例,并以此方法说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的疯狂。他认为自己“解答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之谜”,实际上由于夸大过度的理论加上施用时的想象附会,已经远远离开了实际。这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走上了叉路口,他的一些追随者如荣格,因不同意这一点而离开了他;他的后来的一些狂热的信奉者又进一步夸大这一点,把艺术与艺术理论拉向反理性、反逻辑的没落、颓废、黄色的道路,与原来的弗洛伊德完全不一样了。

弗洛伊德的理论接触了审美中的害怕心理的消除问题。他认为美学不仅要研究美的理论,还要研究情感这一“美学的最边远地区”,这是美学不应忽视的地方。他认为“令人害怕的”这一范畴即是。他同意谢林给“令人害怕”所下的定义: “某种本应隐蔽起来却显露出来的东西。”而艺术的表现由于在本质上是非实际的,是幻想的世界,因而不会产生害怕的效果。“幻想的内容并不接受检验现实的官能的检验”,但又是“与我们熟悉的现实巧合”,这样便产生了艺术的审美效果,与“双重角色”中的“自我保护动机”达到了一致。他的这个观点对于人们认识悲剧中的悲惨与童话中的魔幻的审美价值很有实际意义。

关于喜剧性,他认为这“首先来自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并非预期的发现”,其次是动作的不必要的消耗,再次是正常情感的夸张。他说,面对怪异和夸张,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统一的解释, “凡是一个人和我们相比较,在身体功能方面消耗太大而在心灵功能方面消耗太小,那就会使我们觉得他有喜剧性,无可否认,无论消耗太大或太小,在我们的笑声中,就表现出我们比他优越的 *** 。”如果相反,他认为就会产生一种惊奇和赞赏之情。他的这个观点对认识喜剧性有重要价值。但他把笑和机智也与他认为的 *** 本能、敌意本能联在一起,并视为是实现这种本能要求的具体形式,并且是节省心力消耗的形式,则属于牵强附会。

在认识弗洛伊德时,还应特别注意到,他虽用心理分析方法,但并不时时事事都以性心理的标准为尺度,也不一味地肯定潜意识。在《米开朗基罗的摩西》这篇精彩的审美分析的长文中,他就十分赞赏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及在这座雕像身上所体现的理性分析精神,并认为这是使摩西雕像具有超常审美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弗洛伊德以自己的精神分析开拓了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以他所研究关于潜意识的许多经验与理论,给文艺理论与文艺创作以极其复杂的影响。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证明,弗洛伊德的学说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影响也是很复杂的。对他的学说的价值的判定,往往与对他的学说所采取的态度与方法有直接关系。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康有为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康有为 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夏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南海先生。他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他努力把文艺与政治上的变法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他的文论,特别在诗、书、小说方面,取得较高成就。主要论著有《人境庐诗草序》、 《广艺舟双楫》、《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杜威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曾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教授,担任过美国哲学家协会主席、美国教授联合会首任主席、全国艺术科学院成员、“独立政治活动同盟”主席、 “纽约州自由党”名誉主席等。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影响很大。有...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戈蒂埃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戈蒂埃 西奥费尔·戈蒂埃(The ophile Gautier, 1811—1872)法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初期受雨果浪漫主义影响,三十年代后转向形式主义,首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艺术的永久性,赞扬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他的艺术主张成为巴那斯派的美学纲领。巴那斯派即高蹈派,是法国资产...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塔索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塔索 托夸多·塔索(Torqua-to Tasso,1544—1595),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诗人和批评家。幼年受过天主教的教育,后来专攻哲学和诗学。著有抒情长诗《利那尔多》、牧歌剧《亚朱达》等。叙事诗《耶路撒冷的解放》 (又译《解放的耶路撒冷》)是他的代表作。塔索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哈奇生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哈奇生 弗朗西斯·哈奇生(Francis·Hutcheson, 1694—1747)英国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美学家,夏夫兹博里的直传弟子。主要著作有《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是对夏夫兹博里美学杂感的系统化,也是英国第一部美学专著。此外他还著有《道德哲学体系》一书。哈奇生继承和发扬了...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陈独秀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陈独秀 ,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 *** 主要领导人(1921—1927)。他一生的经历是 很复杂的:从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到背弃马克思主义而成为一个机会主义者;从一个中国 *** 的创始人而终于被开除出党;从一个反封建的勇猛战士而最后竟和反动派混在一起...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伊克巴尔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伊克巴尔 莫哈姆马德·伊克巴尔 (Muhammad lqbal,1877—1938) 印度现代著名乌尔都语文学家,哲学家。生于现巴基斯坦锡亚尔科特城。先后取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05年赴欧洲,先后在英国和德国学习哲学和法律,取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回国,曾任拉合尔公立学院哲学教授,院长...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古拉·加甫利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щев-ский, 1828—1889)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作家、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出身于牧师家庭,曾在彼得堡大学学习,毕业后当中学语文教员。1856年任《同时...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葛兰西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葛兰西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意大利 *** 创始人之一。葛兰西关于文艺的著述大多收在《狱中札记》和《狱中书简》里,还有一些散见于被捕以前发表的论文和评论中。他根据意大利的客观实际和当时的时代特点,多方面地...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锡德尼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锡德尼 菲利浦·锡德尼(Philip Sidney,1554—158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和文艺批评家。出身小贵族,历任外交官和军队司令官,牺牲于英国对西班牙的战役中。曾创作过传奇和十四行诗等,钻研古希腊、罗马和当时意大利的批评著作,学识渊博。当时一位编剧、演员斯梯芬·葛森写了一本...

茂南区19231478620: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物评价 -
鞠丹骨筋: 英国生物学家A. G. 坦斯利评论弗洛伊德的写作风格时说:“尽管弗洛伊德在写作时表达不是很系统,有时候会有含糊不清或不一致的情况,但他的行文风格优美、流畅、明晰而优雅,读起来让人很愉快,每个句子都意蕴深厚.”在聊起他的谈...

茂南区19231478620: 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
鞠丹骨筋: 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只能简单说一下.在文学的属性上来说,显然弗洛伊德是把文学归属于非理性或者说是感性的.在文学创作上,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创作过程就是摆脱理性和社会良知的束缚,借以释放力比多的过程.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茂南区19231478620: 弗洛伊德的艺术心理学 -
鞠丹骨筋: 弗洛伊德是古典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人格结构理论和防御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艺术创作的三个基本观点: (一)艺术和宗教、道德、社会文明等一样都是起源于俄狄浦斯情节....

茂南区19231478620: 弗洛伊德简介 -
鞠丹骨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详细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5.htm

茂南区19231478620: 为什么说"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对文学批评的最大贡献,怎样理解它的含义 -
鞠丹骨筋: 弗洛伊德的所有理论都是基于婴孩的本能,其中一种他称之为“性欲”.但这里的性欲并不是成人之间圈圈叉叉的性欲.而是一种对深切的对愉悦感,满足感的渴望.试想一个婴儿,在饿的哇哇大哭,孤独无助的时候,他对母亲乳房...

茂南区19231478620: 【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鞠丹骨筋: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http://baike.soso.com/ShowLemma.e?sp=l3001821&ch=w.search.baike.unelite

茂南区19231478620: 弗洛伊德的国籍及其成就 -
鞠丹骨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国籍: 奥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茂南区19231478620: 如果要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大师除了要拥有过硬的文学、哲学、宗教、语言
鞠丹骨筋: 当然要有过硬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分析师,下面资料会帮助你啊. 弗洛伊德自传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是现代医学、心理学,乃至现代文...

茂南区19231478620: 艺术与艺术品的区别是什么? -
鞠丹骨筋: 1、 康德对喜剧产生原因的看法?答:①提出了“乖讹说和预期失望说”.②认为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花言巧语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2、 斯宾塞对喜剧产生原因?答:...

茂南区19231478620: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主要有哪几个代表
鞠丹骨筋: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