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班级文化

作者&投稿:欧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班级文化~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一、“硬文化”的建设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重视教室的布置。
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后面的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先确立班级的主旨,如布置一个热爱自然的班级,我们就可以以四季的变化来布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就应该备有书橱,我们天妃小学提出的是缔造“书香班级”,做“书香少年”,在各教室后面都备有一个大书橱,里面摆满了学生爱读的各类书籍。
3、讲究座位的排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也由原来的“大锅饭”教育变成了“精品”教育,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素材,由过去单一的“秧田式”,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和活动的需要排出便于师生交流的“马蹄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在多次公开课上,我都作了这样的安排。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引起他们的关注,给他们一个美好而鲜明的印象。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我们知道,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参与了多种力量,是众多因素的有机反应,但教师在这里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当前,我们大多数的小学采用的都是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行为。
所以,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进行集体的裁决;教师在不损害班级整体利益的情况下,非常乐意给予某个学生帮助,或是指导,同时,接受他们的监督;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是一个设计师,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而不是保姆、消防队员。
②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在班级的活动中,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合作,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在班级中,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争,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当然,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所以说,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
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对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同样,不好的舆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使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足够的尊重。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二、对小群体的引导。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的产生,这些小群体往往以一个人或两个人为领袖,有着他们自己幼稚的行事原则,对于外界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组成的时间往往不能维持很长。小群体对于班级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它的原则与班级一致时,它能极大的促进班级的发展,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当它与班级的发展方向相背或是不一致时,它就会严重阻碍班级的建设,甚至会损害班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班级中存在的小群体的影响。今年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就是如此,通过“班委改组”、“家校合力”、“逐个击破”、“树立信心”等方法,把小群体的“头头”——王××引向“正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班级的“软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社会化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一、“硬文化”的建设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
2、重视教室的布置。
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后面的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先确立班级的主旨,如布置一个热爱自然的班级,我们就可以以四季的变化来布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如果要布置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班级,就应该备有书橱,我们天妃小学提出的是缔造“书香班级”,做“书香少年”,在各教室后面都备有一个大书橱,里面摆满了学生爱读的各类书籍。
3、讲究座位的排列。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也由原来的“大锅饭”教育变成了“精品”教育,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素材,由过去单一的“秧田式”,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和活动的需要排出便于师生交流的“马蹄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在多次公开课上,我都作了这样的安排。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并通过适当途径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引起他们的关注,给他们一个美好而鲜明的印象。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我们知道,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参与了多种力量,是众多因素的有机反应,但教师在这里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当前,我们大多数的小学采用的都是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行为。
所以,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进行集体的裁决;教师在不损害班级整体利益的情况下,非常乐意给予某个学生帮助,或是指导,同时,接受他们的监督;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是一个设计师,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而不是保姆、消防队员。
②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在班级的活动中,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合作,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在班级中,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争,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当然,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所以说,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
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对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同样,不好的舆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使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足够的尊重。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二、对小群体的引导。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的产生,这些小群体往往以一个人或两个人为领袖,有着他们自己幼稚的行事原则,对于外界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组成的时间往往不能维持很长。小群体对于班级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它的原则与班级一致时,它能极大的促进班级的发展,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当它与班级的发展方向相背或是不一致时,它就会严重阻碍班级的建设,甚至会损害班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班级中存在的小群体的影响。今年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就是如此,通过“班委改组”、“家校合力”、“逐个击破”、“树立信心”等方法,把小群体的“头头”——王××引向“正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班级的“软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社会化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有很多方面,比如说:“像饮食文化啦,节日礼仪啦,习俗的由来。”都可以。

2楼的哥哥你是学教育学的吧

斑竹级别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的团结理念和凝聚力所在。 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 ;2、民主选举班干部,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负责人,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3、设立班级活动项目,例如组织班级外出活动、策划板报和创办班级刊物...

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功能如下: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的团结理念和凝聚力所在。 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1、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 2、民主选举班干部,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负责人,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3、...

班级文化是什么?
班级文化:深入解析其核心特点 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群体的集体象征,是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的交织体。它通过成员的行为倾向、人际关系和整体氛围得以体现,而这些元素在教室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墙报、黑板报和活动区域,都有其物化的表达。广义视角 广义上,班级文化被视为学校文化的子集,是在学校...

什么是班级文化
按照与社会要求的吻合程度,分为班级制度文化与班级非制度文化(含班级反制度文化)两种成分。按照班级成员的认同程度,分为班级虚形文化(体现社会要求但尚未被班级成员内化的文化,又称纯制度文化)与班级实体文化(班级实际具有的文化,又称素质文化)两个层面。按照班级成员的占有集中程度,分为统合型班级文化(班级所有成员...

请问,什么是“班级文化”,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班级文化”的文章...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主要表现为教室环境,班级设施,班级文化团体,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举个实例说明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等。作用上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班级德育...

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什么是班级文化
关于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什么是班级文化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2、作为班级文化,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3、首先,...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

班级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青葵班的班级文化特色如下:青葵一词取自汉乐府《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希望孩子们如向日葵般蓬勃生长,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向善、向美,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决心。带班理念:用心经营教育,用爱温暖童心,让每一个孩子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一、班级文化...

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发挥育人功能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要有效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必须要树立文化育人...

江南区19249215749: 班级文化(学校文化) - 搜狗百科
爨炎莲胆: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江南区19249215749: 什么是班级文化 -
爨炎莲胆:[答案]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江南区19249215749: 什么是班级建设文化 -
爨炎莲胆: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江南区19249215749: 班级文化有哪些 -
爨炎莲胆:[答案]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

江南区19249215749: 班级精神文化什么意思? -
爨炎莲胆:[答案] 这个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词儿 直白的讲就是你们班级的指导思想啊 学生的精气神儿啊 跟校训差不多的东西 勤学苦练 奋勇争先之类的 你们关键是做哪方面的用处

江南区19249215749: 什么叫班级文化? -
爨炎莲胆: 一个班级能够像一个人一样,炯炯有神的存在(集体精神) 有自己良好的班风,遵守规矩,热爱学习(素质方面) 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如经常获奖吧,(能力体现) 干净整洁 注意清洁

江南区19249215749: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当班主任后,准备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
爨炎莲胆: 班主任管理内容比较多.大至来说有班级文化,卫生,安全,日常行为,学习方法和习惯,同学之间的学习氛围等诸多问题!一个管理有方的班主任需要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不是注重管,而是引导,疏导.事必恭亲的不是好班主任,这样只会感到累且管不好!至于究竟怎样做,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建议看看有关资料!班级文化主要指教室布置,包括黑板报,公布栏,名言警句张贴,桌椅摆放都要有条理,属于本班管理的都必须井然有序.有条件的还有班级图书角建设!总之班主任责任重大,要不断总结学习更新,找出适合本班的管理模式.

江南区19249215749: 什么是班级建设? -
爨炎莲胆:[答案] 班级建设即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主要有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主...

江南区19249215749: 班级文化具体意思是什么? -
爨炎莲胆: 我认为应该是班级的..一些好的方面...个人意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