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雍正时期以廉洁

作者&投稿:滑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问题一:雍正帝时期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包括? 年羹尧

问题二:()不是雍正时期以廉洁著称的官员。 A 刘三秀 B 田文镜 C 杨文乾 D 李卫 答案是A、刘三秀

问题三:雍正帝时期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包括:_ a, 年羹尧 _ b, 田文镜 _ c, 李卫 _ d, a年羹尧,他这都算叫贪官了

问题四:谁是历史上最清正廉洁、最好的皇帝? 雍正王朝――封建历史上最廉洁的时代 2006-6-7 14:18:00 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雍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如此看来,则堂堂大清帝国,竟是一空架子。外面看强盛无比,内里却空空如也。 国库空虚,关系匪浅,新皇帝岂能坐视? 然而钱粮的亏空,又不简单地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各地亏空的钱粮到哪里去了?雍正看得很清楚:不是上司勒索,就是自身渔利,而户部的银子,则被皇帝和权贵们在“不借白不借”的心理支配下“借”走了(其实也就是侵吞)。这么多人来挖国家的墙角,国库还有不亏空的道理?由此可见,亏空关系到吏治,吏治又关系到体制,这是一个连环套。这个连环套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含糊不得。如果说,打江山要靠枪杆子,那么,治江山就得抓钱袋子,所以亏空不能不补。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所以吏治不能不抓。两件事既然都与制度有关,则制度也不能不改。雍正把这一切看得十分清楚。因此,清理亏空这件事,在他那里就变成了体制的改革。不过,事情还得从清理亏空做起。它是最好的突破口,也是当务之急。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二月十叁日,即康熙皇帝去世刚好一个月时,雍正皇帝下令户部全面清查亏空钱粮。雍正不顾乃父“尸骨未寒”,就要对留下的积弊大动干戈,可见其决心之大,也可见事情之紧迫。这是雍正即位之后的第一个大战役,关乎国本,也关乎帝位。一旦无功而返,或半途而废,不但雍正自己身败名裂,国本也可能为之动摇。因此只能胜,不能败,只能进,不能退。然而雍正信心十足。雍正的自信是有道理的。他确实不是糊涂皇帝,更不是纨□阿哥。而且,与乃父康熙皇帝相比,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洞悉下情。各级有什么鬼心眼,小动作,官场上又有哪些流习和积弊,他都一清二楚。他深知,下级对上级,地方对中央,向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的政令到了下面,没有不打折扣的。清查亏空牵到那么多官员的切身利益,岂有不研究对策之理?那好,你研究,我也研究。你有对策,我更有对策。我的对策是:先研究你的对策,再出台我的政策。我的政策是针对你的对策来的,看你还有多少对策!这一下,贪官污吏全都傻了眼。 雍正确实太了解下情了。他知道,靠贪污犯去查自己的贪污,那是永远也查不出来的。他们的上司也同样不可行。因为没有一个贪污犯不巴结上司,不给上司行贿送礼。如果他不巴结上司,或者上司不接受贿赂,他还能混到今天?早就被查出来,被弹劾罢官了。即使他的上司是清廉的,也不可靠。因为地方上的亏空如此严重,贪墨如此猖獗,他们居然毫无动作,那就只能是叁种情况:要么是昏官,对下情一无所知;要么是庸官,知情而不敢举报,或无力纠察;要么是 ***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官声,对下面的胡作非为睁眼闭眼,包庇纵容,搞“地方保护主义”。靠这些人去清查亏空,那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即使他们手脚干净,也不能依靠。雍正的对策是派出钦差大臣。这些省级或副部级的特派员直属中央,与地方没有任何瓜葛,而且都是为官清正又精明强干的能员。这些人,既无前车之鉴,又无后顾之忧,且直接归皇帝领导,不尽心也会尽力。何况,这些特派员也不是光杆司令。雍正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候补州县随团到省,与特派员一起查账。查出一个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职,从调查团里选一个同级官员接任。这是一着妙棋,也是一着狠棋。因为雍正深知官官相护,是官场顽症。历来的继任官,总是会帮着前任补......>>

问题五:雍正时期活下来的亲王(活到乾隆时期的)有哪些? 皇十二子允,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 皇十四子允_,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 皇十六子允禄,庄亲王。 皇十七子允礼,果亲王。 皇二十一子允禧,乾隆即位,晋慎郡王。 皇二十三子允祁,乾隆45年49年加郡王衔。 皇二十四子允秘,缄亲王

问题六:雍正算得上清代最勤政的皇帝否? 个人认为是的,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发展,而且史书记在他一直很勤政~~

问题七:雍正继位之谜 不会,确实康熙传位的。康熙受到其祖母影响很大,说以康熙很反感皇子内斗,但是清朝的制度是皇子成年就要开府建衙,自成一系,几个皇子一联合就很容易形成势力,由于清朝不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很容易础斗争起来。但是,雍正恰恰表现的争斗性很少,加上雍正能力也很强,个人却也是很孝顺(至少在康熙眼中)。所以选雍正也就很正常了。
因为康熙在位时间长,喜欢搞制衡,所以康熙后期朝廷其实很不是很清明廉洁。再加上雍正做了皇帝,但是兄弟们势力极大,威胁到他的皇位,所以上台为了扫清吏治与稳固皇位,做了一些兄弟相残,杀害大臣的事情。所以,雍正在文官和民间的名声是不好,才会被描述成极其嗜血的皇帝。其实,恰恰相反,雍正在位的政绩比他儿子好要多了。
清朝历史咸丰帝就是靠孝顺打败了能力及其出众他的六弟,获得皇位的。

问题八:雍正皇帝在位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 雍正上任后,既不容忍“贪”,又不容忍“懒”,两手抓,两手硬。他首先诛杀贪官,保持高压,让官员们听到“钱”字就发抖。在对贪官执行死刑时,常组织官员到场观摩,他认为现场警示教育,比让官员学习《论语》管用得多。
与此同时,雍正奖掖勤能、责罚庸懒,逼迫官员改变作风,不换脑筋就换人。大家如梦初醒,意识到不是现在官不好当了,而是过去当官太容易了;谁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于是,各级官员很快适应了新形势,纷纷行动起来。官场风气迅速扭转,号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奇迹,也为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条件。
雍正治吏的非常举措分为如下几点:
考核县太爷
对官员每三年考核一次,是清朝官场例行公事,一般不会有什么新闻。1724年又是考核年,上任不到两年的新君雍正,对一个县官的处理不同以往,让各级干部吃了一惊。
此人名叫常三乐,直隶吴桥县令,负责考核他的是直隶巡抚李维钧。
通过认真听取下属意见,查阅文书档案,走访地方士绅,李维钧给常三乐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是个清官;二是“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他据此建议平调常三乐去管教育,因为教书育人对操守要求高,工作量却不大,对他比较适宜。
吏部看了考核报告,向李维钧提出一个问题:你说老常工作不胜任,有什么具体表现,给吴桥县造成了什么严重损失?
尽管常三乐工作吃力,但是钱粮该收也收了,社会治安也说得过去,也没发生过什么 *** ,还真挑不出大毛病来。
吏部说,既然没发现实质性问题,把人家调离重要岗位,理由不充分,也不符合惯例,提醒提醒算了。
李维钧坚持自己的看法。吏部自信地说,咱也别争了,还是请皇上吧。
雍正看了报告,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域是社稷基石,县令责任重大,常三乐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还要等着出大事吗?
其实常三乐真该偷着乐。山东曹县盗贼猖獗,社会治安很成问题,老百姓直叫苦。县令王锡d不敢抓不敢管,结果被摘掉乌纱,还判了5年徒刑。正二品的云南开化总兵仇元正,为人老实本分,但作风拖拉,工作长期没起色,雍正勒令其马上退休回家。
康熙朝末期那些年,官员们实在是太爽了,就像晚清的李鸿章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连官都不会当,那就是太笨了!那时,皇上的脑血栓比较重,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常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场的贪、懒蔚然成风,通不过考核的很少,被严肃处理的更少。实在看不下去了,往往罚俸了事,官员经济上吃点亏,政治前途一点不受影响。
眼看雍正帝的治吏新政如此严厉,各级官员在震惊之余,终于回过味来:看来,官是不好当了!不但要两手干净,这双手还必须干活呢。
但是,有的人思想一时转不过来。代理湖广提督岳超龙表决心说:为报答皇上厚爱,我一定做到廉洁自律,两袖清风。雍正不以为然,批示道:要求太低了吧!当官本来就不该贪,这算什么高标准?如果只满足于“清官”的好名声,却倒了油瓶不扶,不就是绣花枕头吗?
清廉是官员的起码条件,否则一切免谈。贪能误国,懒也误国,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跟利欲熏心的贪官一样,都不是好官。作风上正派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雍正的用人观。
改变观念谈何容易。无官不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常态,所以有一种非理性的官员评价标准:只要不贪腐就是“好官”,至于这“好官”为国为民有啥贡献,倒没人在意,可谓“一白遮百丑”。为了纠偏,雍正不能不创新工作方法。
提拔工勤员
1728年(雍正六年)元宵夜,内阁工作人员小蓝正在顶班,忽然进来一位高个子中年人,应该是出来散步的内廷值班员......>>

问题九: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廉洁八位官员? 西门豹
西门豹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赵广汉
赵广汉
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 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
黄霸
(? - 公元前 51 ),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 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当时的大郡 -- 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徐有功
徐有功
(? -702 ),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 *** 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 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 法官 ,被当时人誉为 自古无有 的好官。?
狄仁杰
(公元 630-700 ),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

问题十: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故事 廉政小故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41 更新时间:2009-11-25   廉政小故事(一)   郑板桥为官倡导简肃,把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看成是桎梏,他察看民情,不像别的官员那样八抬大桥,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大显威风,而是身着便服,脚踏草鞋,亲临乡下察访,即使在夜间出巡,也只让一个差役,提着写有“板桥”字样的灯笼引路,从不打“回避”、“肃静”之类的牌子。一次,山东巡抚包括向板桥索求字画,板桥画竹并题诗以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般诗情画意,生动表述了板桥身在官位,却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乾隆十七年,潍县遇到天灾。板桥关心民瘼,呈请,赈济。然后,他的请赈惹怒了上司,遭到打击报复,被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板桥遂愤然辞官,卸职返乡。郑板桥回到杨州,生活仍很贫寒,他在女儿嫁奁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陷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一生历尽坎坷,廉洁爱民,于乾隆三十年放下了手中的如椽之笔,与世长辞。他身后留下的不啻是成百上千幅的“日画日诗日书三绝”,更是留下了一个两袖清风的清风楷模。   廉政小故事(二)   陈宾是清康熙年间的名臣,他廉洁爱民,一生“不以富贵樱心”,被誉为“天下清官”。   陈宾任台厦道时,应得公俸银三万两,他一两也不取,全部捐于修建炮台等公事。   康熙53年(公元1714年),陈宾任湖南巡抚,为了除弊便民,他提出“崇节俭以异民财”,“禁馈送以肃官箴”。他成其反对贪污,明确提出“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陈宾的这些规定,深得百姓拥护,也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勉。   陈宾后调任福建巡抚,第二年,暂兼闽浙总督。他奉命巡海时,拒绝沿海官吏供给招待,同时,把所得公费银一万五千两,拨充公饷,用于地方事业。康熙五十六年,陈宾决定奖励清廉属吏。规定下级官殒中,凡征收赋税时不究呼追索,中用重戥,不加火耗(火耗,明清弥补所征赋税银两熔铸折耗的加征),无挪移亏空者,均破格奖励,一次即奖励12名清廉官员。   廉政小故事(三)   清朝雍正皇帝曾采取一系列措施,革除弊政,惩治贪污,整肃吏治。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行地方官“养廉金”制度。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皇帝接受了山西巡抚诺岷等人的建议,首先在山西实行“养廉金”制度,即确定一定比例的“火耗银”(雍正时,火耗列为正税,存留地方备用),由官腐统一征收,提解布政司库,然后按期分发给各级地方官吏,作为正俸以外的“养廉金”。至雍正五年(1727年),这项制度正式在全国推行。地方官按品级和职务的高低,领取数额不等的“养廉金”,以解决部分地方官吏的低薪问题。   “养廉金”制度的实行,对于从积极方面防止官吏贪赃枉法,使地方官养成和保持廉洁的操守,具有一定的作用。   廉政小故事(四)   王公桥   南宋的王十朋,曾任饶州(今江西鄱阳县)地方官。饶州紧邻鄱阳湖,常有盗匪出没其间,百姓深受其害。王十朋到任后,宣布对盗匪将严加处罚,以敬效尤,一时间威震四方,盗匪闻风而逃。从此,饶州太平,百姓视王十朋为“青天”。   数年后,朝廷要把他调往 州。饶州百姓得悉后,纷纷前来看望,并 *** 意欲挽留。在难舍难分中,王十朋打点行装,毅然奔赴 州。但是,沿路的一座桥已被苦留他的百姓拆断,他只好绕道而行。乡民们知道无法挽留,便扶老携幼,痛哭流涕,送了一程又一程。后来,人们将拆断的槔修复,取名为“王公桥”。   “戒石”的由来   宋太宗在位期间,曾令全国各州、府、县衙署大堂前......>>


古代有哪些清正廉洁的人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参考

雍正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很烂的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1],就没有乾隆时代的历史辉煌。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生活俭朴。从历史资料看,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

我国的历史上三个著名的廉洁为官的人
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金石、书画家。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深为百姓拥戴,有诗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于谦: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

清朝时期的养廉银到底是什么样,养廉银真的养廉了吗?
大清朝在开国的时候其实薪水特别低,所以官员都必须要用特殊手段弄来银子养活家人,而这个情况到了雍正时期有所改观。清朝雍正时期,雍正非常明白官员是清苦的,而且还掌握着权力,如果不能给官员更好的待遇,这样一定会让更多的官员走向贪污腐败的道路,自己抓腐败就成了治标不治本。所以,雍正就出台了养廉...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养廉银是什么?
朝廷虽然没有给高薪,但官员手里的权力却是可以寻租的资源,这样就免不了贪污腐败。而且官场上潜规则盛行,千年无法杜绝,一个官员即使不贪不占,仅依靠潜规则下收受的好处就很可观,而且这种官场“共业”根本无法追究,所谓“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立志治理官场贪腐的雍正皇帝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在...

雍正查贪官追水到山尾告子孙穷
当时歌谣里说“九天给东海金珠全给。”康熙皇帝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曾经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大力褒扬了、张伯兴、敖等一批清官。作为各级官员的榜样。但康熙渐渐发现,不仅腐败无法杜绝,就连自己树的廉洁典范也不是真正的廉洁。例如,当张鹏在山东兖州做官时,她就收受过别人的财物。张伯兴喜欢刻...

郑其储人物事件
郑其储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最初被任命为检讨。随后,他在雍正元年(1723年)转任户部郎中,以其廉洁能干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晋升为工科给事中。在四川松茂道任上,他主导了松潘城墙的修建工程。这座城墙是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使用的青砖长50厘米,厚12厘米,每块砖重达30公斤,...

雍正帝的历史评价?
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

古中国的廉洁制度都有哪些呢?
而且,雍正也可以借助设立养廉银制度巩固皇位。雍正继位并非一帆风顺,雍正设立养廉银制度,极大提高了官员的薪俸水平,巩固了自己的皇位,在此则不再赘述。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得以推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清朝的财政亏空,巩固统治。不论剥皮揎草抑或是火耗归公,都是古中国杰出的廉洁...

雍正即位后用何措施肃清吏治?雍正如何整顿吏治
导读:雍正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 *** 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意思是说得了这笔钱,就应该廉洁奉公,不再贪赃剥民。这是雍正时的一项重要改革,这一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

合江县18717695139: 雍正帝时期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包括: - a, 年羹尧 - b, 田文镜 - c, 李卫 - d, -
夏秋昔舒: a年羹尧,他这都算叫贪官了

合江县18717695139: 现时期反腐之路是否有雍正时期的形式? -
夏秋昔舒: 封建帝制集权程度远高于任何现代社会会形式,当今反腐的力度并不比雍正时期强.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使得全民反腐意识有所提高,反腐手段极大丰富,总的效果应该强于雍正时期.

合江县18717695139: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雍正是清朝最好的皇帝
夏秋昔舒: 1、主要是因为他勤政爱民; 2、解释如下: 皇帝的优秀与否,主要看是否勤政爱民. 纵观雍正皇帝的一生,勤政爱民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 并且作为一个皇帝可以控制住自己的个人私欲,更是难能可贵,雍正皇帝一生的妃子很少,子嗣更是少的可怜,还不到10位数,这从侧面说明他并不是一位沉迷于酒色的皇帝. 当然如果说最优秀,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认为,雍正皇帝可以说是清朝守成的皇帝中最优秀的一位.

合江县18717695139: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A.顺治年间 B.康熙C.雍正D.乾隆 -
夏秋昔舒: A,顺治的时候 这个康熙的时候权力就被拿掉了 议政王大臣会议

合江县18717695139: 年羹尧将成语 “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此语意为终日勤慎,就是写倒了意思也不变.雍正以什么理 -
夏秋昔舒: 朝乾夕惕”最早系语出《易经》.可以解释为白天得到了皇上的恩宠褒奖,晚上我要好好反省自己,警惕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好的意思.老年本来想向皇帝表忠心的.本来将汉语中并列关系的词语,顺序颠倒一下,含义并不改变.有时为了平...

合江县18717695139: 雍正皇帝的为人如何,他的皇帝位是否名正言顺?他各兄弟的命运如何? -
夏秋昔舒: 1.雍正皇帝是一个毁誉叁半的皇帝.毁是因为在他的统治时期,严惩贪官,所以官僚的人都恨他,而官僚的人是最容易接近历史,也容易窜改历史的人.在...

合江县18717695139: 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A.顺治帝时 B.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D.乾隆帝 -
夏秋昔舒: C 试题分析:雍正帝设军机处,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这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故C项正确.

合江县18717695139: 《红楼梦》为什么能够躲过清朝文字狱最盛的时代 -
夏秋昔舒: 文字狱在历史上时有发生,其中清朝规模最大,到乾隆年间达到顶峰.而《红楼梦》正是成书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年间,这部奇书险些惹上文字狱,不仅书中一些内容被删,而且曹雪芹也躲到别人找不到的荒郊去生活.那么《红楼梦》究竟什么...

合江县18717695139: 清朝哪位皇帝最清廉 -
夏秋昔舒: 康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