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和李师师相好被宋徽宗赶出京

作者&投稿:仍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你真的了解周邦彦吗?我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张端义《贵耳集》中,认为《兰陵王-柳》是周邦彦和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为他送行,周邦彦作此词以纪其事。

词的名字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之作。

“柳”者、留也,“丝”者、思也,“絮”者、绪也,因其谐音,所以柳具有了挽留与惜别的意思。把柳树纳入吟咏对象,可以追溯到《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早在宋之前,古人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文人士大夫更是在诗词中经常用柳来渲染离别之情。

隋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宋人不但继承了前人吟咏柳树的传统,更将这种吟咏运用到了词作当中。词人笔下的柳,已经发展成了符号化、艺术化悲凉凄苦的信息载体。

“参差烟树灞桥柳,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柳永《少年游》),柳永的这首咏柳词,继承了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比喻传统。他笔下的柳,就像楚宫中因争宠而瘦身,变得风光不再的宫女。以柳条比喻女子腰身,柳永此词浅露直白。

柳的婀娜多姿,委曲柔弱与女性的温柔体贴,娇羞含蓄类似,因此在宋人多用柳条来比拟女性腰身。张先就有“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醉垂柳》)之句。

“垂杨解惹东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晏殊《踏莎行》),晏殊笔下的柳充满了理性的思辨。随风飘拂的柳条,看似“解惹东风”,其实它根本留不住行客的匆匆脚步。此一句咏柳,与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样,都是词人在抒发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看似写柳绵纷飞、春光已逝,其实是在伤感好景不常、年华易去。

周邦彦传之后世的咏物词中有六首是咏柳词,《兰陵王-柳》虽然并没有跳出“风月相思、羁旅行役”的范畴,但其写作方法上有所突破,而且遣词用字细致入微,讲究锤炼雕琢。

词一开始,就写了柳阴、柳丝、柳絮、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烘托渲染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直,既可以理解为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斜直铺在地上。也可以理解为隋堤上绿柳成行,柳荫沿长堤伸向远方,像一条直线。“烟里丝丝弄碧”,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弱,象丝一样。柳丝也似乎有灵性,知道自己秀色可人。在春天碧色朦胧的烟霭中,柳条摇曳生姿,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这样的景象,词人从前经常见到。隋堤是汴京附近汴河的大堤,因为汴河是隋人所修,因此称隋堤。“拂水飘绵”四字锤炼极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形态。“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词人登上高堤远眺家乡,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内心的惆怅与忧愁又有谁能理解?显然,长堤上的柳枝并没有顾及到词人的心情,只管一如既往的和从前一样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意。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接短亭的归途漫漫,故乡迢迢。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条,深层的含义却是周邦彦在感叹人世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闲寻旧踪迹”,周邦彦忽然回忆起从前的一次送别场景。那是在寒食节前的一个夜晚,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送行人与行人都在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实在是令人终生难以忘怀。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分赐近臣。一个“催”字,更是道出了岁月易逝、青春易老的无奈。

就在词人浮想联翩之际,小舟“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看时,已经是“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出行一帆风顺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词里却多了一个“愁”字。之所以“愁”,因为这里有让他留恋的人。“望人在天北”,回头望去,那人已经远在天北,只留下一个模糊难辨的身影了。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柳阴直的中午,一直到斜阳冉冉,可见词人与送行者的难舍难分。大水有小口旁通为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在这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经是傍晚时分,所以渡口上行人稀少,只有津堠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斜阳冉冉,春光笼罩在暮色之中,空阔的背景越发衬托出词人心底的孤寂与悲凉。不由自己的,周邦彦想起了“月榭携手,露桥闻笛”的往事。那些难忘的夜晚,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月榭之中、露桥之上,都有他们相伴相偎的身影。想到分别之后,重逢不知要到何时。

“沉思往事,似梦里,泪暗滴。”往事如梦,词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泪暗滴,是因为周邦彦的这种悲伤不足为人道,而且也不能为外人道,只好暗自落泪。

周邦彦的柳词,不但丰富了柳的形象,深化开拓了柳的意蕴,而且使婉约词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长调慢词使得咏柳词获得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周邦彦精通音律,因此成了咏柳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为什么被称为词林正宗?他的历史评价 周邦彦的词作代表
周邦彦,字美成,号 *** ,北宋末年著名词人,同时也是朝中官员。与旧党苏门词人不同,周邦彦喜欢变革,因此对宋神宗实行的熙宁变法非常支持,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汴京赋》献给宋神宗,里面对新法极尽赞扬。因为这样,周榜样受到宋神宗的重用,后来由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

诗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 *** 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

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三大词人有哪些?
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三大词人:柳永、李清照、周邦彦 1、柳永: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

周邦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人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 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

周邦彦 *** 词有哪些 周邦彦是不是婉约派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周邦彦《兰陵王·柳》配图 周邦彦,出生于公元1056年,字美成,号为 *** 居士。是钱塘即现在的浙江杭州人。他曾经做过太学正、知溧水县等官职。少年时期的周邦彦个性洒脱不羁,不管对于读书确是非常热衷的。在宋神宗的时候,曾经写了...

北宋词人周邦彦是何人 有什么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生于1056年,少时散漫但极为好学,后来成为太学的生员,一生为官多年,长期在外宦游,不过总的来说仕途是在上升的。 周邦彦画像 神宗时期,周邦彦给皇帝献上了一篇称赞王安石变法的《汴都赋》,从而名扬天下,并被提拔为太学的老师,不久开始被调任到外地,任过庐州教授,做过溧水县...

周邦彦(周邦彦对南宋词的贡献)人物介绍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

苏幕遮周邦彦原文及翻译
《苏幕遮》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代表作。该词的创作背景源于词人在炎炎夏日的感触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周邦彦生活在北宋时期,虽然曾在京城长安任职,但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自己的故乡——吴越一带。一个夏天的清晨,词人看到鸟雀在屋檐上欢叫,阳光普照在带着宿雨的荷叶上,水面清澈,风中的荷花婀娜...

玉兰儿词的作者
玉兰儿作者是:周邦彦。张先是北宋著名词人,有人称他“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他的诗多是反应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他曾为李师师写过新词牌《师师令》一词:“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当时的宋朝名士秦观也对李师师大为倾倒,秦观就是写下“两情...

周邦彦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吗 周邦彦的作品欣赏
婉约,从字面来理解的话就是,婉转含蓄的意思。这也真是婉约派的主要特点,该派别的词主要内容侧重的就是儿女情长,词的结构则大多缜密深细,音律十分婉转动听,语言则圆润精致,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周邦彦《兰陵王·柳》配图 周邦彦,...

红古区15154002870: 牵丝戏是什么故事 -
舟文复方: 这个故事讲得是:我小时候能看见鬼,一个雪夜里在一座荒寺里遇见一位手里提着木偶傀儡的老翁,这老翁白发衣衫褴褛,但是他的木偶却制作精良,活脱一美娇娘,眼和睫毛都挂着泪珠,让人见了心生怜爱. 外面风雪更大了,于是两人干脆坐...

红古区15154002870: 宋徽宗和周邦彦争风吃醋的故事是史实吗 -
舟文复方: 李师师认识宋徽宗之前,有不少相好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词人周邦彦.一天,趁着宋徽宗生病的时候,周邦彦来探望李师师.不料,他进门刚一落座,就听说宋徽宗不顾病体,也来到李师师家了.周邦彦着了慌,心想皇上来了,我跑也来不...

红古区15154002870: 周邦彦《兰陵王•柳》的写作背景 -
舟文复方: 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红古区15154002870: 我最喜爱诗歌推荐表 -
舟文复方: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

红古区15154002870: 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的结局是什么?
舟文复方: “靖康之耻”后的李师师结局有三种说法:一是以死殉国;二是老死江湖;三是被俘北上.李师师是北宋末年青楼歌姬,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

红古区15154002870: 周邦彦简介 -
舟文复方: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有一次周邦彦与李师师幽会,突然遇上宋徽宗微服私访李师师,周邦彦吓得赶紧躲到床底.历史上有记载敢跟皇帝争抢美女芳心的文人,只有周邦彦一人.

红古区15154002870: 宋代词人周邦彦《少年游》写道: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舟文复方: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原词为:“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殊《珠玉词》,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为名.据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周邦彦与名妓李师师相好,一次约会时,宋徽宗赵佶光临,周邦彦钻到床下,听到赵佶亲手剥了一个橙子给李师师,说这是江南刚进贡的.第二天,他填了一首《少年游》给李师师唱.赵佶听到后明白作者当天一定在屋里,遂打击报复,将周邦彦逐出京城.不过这只是传闻,不足为信. 【答案】李师师

红古区15154002870: 求兰陵王·柳阴直的译文(不是赏析) -
舟文复方: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

红古区15154002870: 宋朝歌妓与诗词传播 -
舟文复方: (汴京旧事)李师师与周邦彦 李师师是北宋东京名妓.《东京梦华录》记载:“李师师本角妓也.”所谓“角妓”,乃歌妓.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徽宗时期,她的小唱在东京瓦肆独占鳌头,《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云:“崇观以来,...

红古区15154002870: 玉兰儿是谁写给谁的 -
舟文复方: 在宋代历史上有一位美女,她就是李师师,东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朝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有很多. 据传,李师师曾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周邦彦的垂青,更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