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作者&投稿:愚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生机盎然的荷花池上,伫立着宏伟的君庙,一尊琉璃宝塔屹立于侧,清风流云下还有诗情画意的昙花阁。”

这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并不出自于当今任何园林,也不出自于电影布景,更不是什么神话仙境。

它仅仅来源于一张有着160年 历史 的照片,至于照片中的园林,则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伤痛——圆明园

纵然照片是黑白色,却依旧挡不住圆明园气宇轩昂,湖水潺潺的神霄绛阙之景。

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如此评价过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的这句话,让世人认识到曾经圆明园的辉煌,不仅仅停留在美景层面,其所绽放的艺术光芒同样耀眼。

可就是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在一百多年前被付之一炬,仅留下如今惹人幻想和悲痛的残垣断壁。

至于先前所说的这张引世界瞩目的照片,则就要说到2016年的一次海外拍卖了。

2016年9月,世界知名艺术品拍卖行—英国苏富比拍卖行,在完成了一众珠宝和文物的拍卖后,突然推出了一组黑白照片。

只见台上,拍卖员简单开始介绍起,是一组拍摄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照片,就让在场的大部分文物收藏家,当即失去了兴趣。

他们有的与友人交谈,有的则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

大家对于这组 历史 老照片,都没有太多兴趣,唯有一些对 历史 感兴趣的富豪,等待着照片亮相。

可拍卖员对此并不着急,他没有一丝波动的表情上,透着某种难以理解的自信,仿佛对于这组照片的热度根本不担心。

下一刻,他点亮了身后的大屏幕,展示出了这一组照片的一些细节,随即还喊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起拍价:

“这一组十九世纪的黑白照片,起拍价18万英镑!”

这让不少心不在焉的竞买人都提起了精神,要知道18万英镑,用来衡量珠宝文物或许是少了点,但要是用来买下一组黑白照片,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天价”了。

所以,全场的竞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大屏幕上,他们都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组照片,竟然能拍出如此“天价”。

由于一组照片总共有十二张,为了保证未来买家对照片内容的唯一知情权,苏富比拍卖行并没有展示所有照片。

他们只有挑选了几张照片的细节进行展示,一些细节之外的内容,甚至还被拍卖行刻意模糊化,隐隐透露着无限的神秘感。

但饶是如此,依然没能遮掩住照片中园林的仙景,纵横相交的宫殿建筑,星罗棋布的荷花湖畔,更有纷红骇绿的花木围绕,当今世上没有一座园林能与之媲美。

在场的竞买人见状,内心不禁起了几分怀疑:

“这是十九世纪的园林吗?怎么看着有点像现代电脑合成啊。”

尽管有人对此抱持怀疑态度,但在场的华裔和华人买家还是迅速认出了这一组照片中的园林,它就是清代的圆明园。

那中西结合的园林景观设计,加之富丽堂皇的中国风布局,这不正是曾经圆明园的辉煌盛景吗?

而拍卖人随后的一句话,也彻底对这一组照片,进行了“定性”:

“这些照片是著名摄影家费利斯·比特的作品,都是真实取景.....”

有了如此铺垫后,照片的拍卖变得十分迅速,先后几位竞买人叫价,最终被一位神秘的买家,以二十万英镑的天价拍走。

2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就高达176万元了,这一举创下了英国苏富比拍卖行的照片类拍价记录。

随着拍卖锤的落下,在场华裔和华人也一同回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曾有人这样说过, “一座圆明园,半部清朝史”。

这句话听起来虽有几分夸张,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我们要知道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那可是历任的清朝皇帝。一座历经数任皇帝建成的皇家园林,其本身就已经足以体现出相当的 历史 分量了。

何况圆明园的建设,那可是“真材实料”的典范,其中不仅有无数珍稀花木,所藏的名贵书画,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连建设用的材料也用过真金白银,装饰品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清一色的金银珠宝翡翠,根本找不出一件凡品。

不过,这样一座恢宏的圆明园,最开始建造其实不过是一座父亲赠予儿子的“小”花园而已。

圆明园始建设于1707年,此时康熙看着这座百亩大小的新建园林,深远地感受到一股新兴之气,遂为这座园林题了字: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圆”和“明”两字的释义:

“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而“明”则是政治业绩光明普照,有明智之意,与顺治皇帝所写的“正大光明”同意。

这一座园林也由此更名“圆明园”,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晚年时,直接将圆明园赠予了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这在一众朝中老臣眼中,其实就是“册立国本”之意,说明康熙相中的就是这位“四阿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康熙最终在1722年时,选择传位于胤禛,缔造了康雍乾盛世中的雍正帝。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忘记父亲曾经赠予自己的这座圆明园,他一登基就将圆明园设为“御园”,后在1725年时,开始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

他先是在圆明园中设立了“如意馆”,该馆专门用于作画设计,为此雍正在全国范围内网罗了不少名家画师,将他们全部放到如意馆中。

这些画师平日的任务,就是把雍正的一些遐想变为现实,按照现在的机构设置来看,如意馆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建筑设计院。

有了如意馆的助力后,雍正对圆明园的设计走向了一个更高的纬度,无数构思新颖的园林布景大多也都是出自如意馆之手,使圆明园成为了雍正最喜爱的后院。

这也正如大家在《甄嬛传》中所看到的桥段,雍正帝三天两头就要“举家”到圆明园避暑,对圆明园可谓是“爱至深处”了。

而正史也确实如此,有了圆明园的雍正帝,几乎可以说是清朝最“宅”的皇帝:

他一生从未南巡,也很少走出京城,但圆明园却是每个夏天必去的场所。

为了能够在圆明园中待得久一点,雍正还在圆明园中按父亲曾说得“明而普照”,建立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用于事务办公。

但一个人批折子,终究是不能与紫禁城朝议相媲美的,所以雍正帝进而又设立内阁、六部、军机处值房,几乎在圆明园内建立了一个小朝廷。

如此完备的办公机构,使得雍正每次入园就能住不少时日,就连最后也是在圆明园中殡天。这种种可见,雍正对于圆明园的喜爱。

雍正死后,圆明园交到了继任者乾隆帝手中,或许是对亡父的追忆,乾隆对圆明园的建设,完全可以用“变本加厉”来形容。

他亲自搬进圆明园中,主持了十七年的圆明园建设,其间耗费如流水,千万白银都“砸”进圆明园的修缮。

同时,乾隆帝不仅对圆明园内部进行了升级改进,还在圆明园外修缮了长春园,而后又扩修并入了绮春园,让圆明园正式形成了如今所说的“圆明三园”的规模。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是一位善于总结和“移植”的设计师。

他多次下江南南巡,都会命人将一些江南园林的设计记录下来,等回到京城后,就直接将记录的景观,在圆明园中进行重塑。

而且,乾隆帝总是要求如意馆和工匠把景观移植做得更大、更奢华,这使得圆明园不仅是集全国之大成的园林,还是所有景观极致的体现,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乾隆帝也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新潮”的,他在位期间对西洋文化十分痴迷,这其中也就包括着西洋的景观设计。

乾隆在位期间,笼络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画师王致诚、蒋友仁等西洋专业画师,组成了一个西洋设计团队。

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在1747年至1760年间建起了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让圆明园成为了当时唯一与国际接轨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实力并不弱,在他们的操刀下,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极具西方特色,甚至可以比肩西方本土园林。

半拱门的西洋园林大门,两面弯曲的上升楼梯,以及美轮美奂的欧式喷泉,让一位到访的法国传教士直呼:

“完全可以和法国凡尔赛宫媲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圆明园的扩建是极具决心的,在他手上,圆明园完成了质的飞跃。

而圆明园的发展同时也映射出了康雍乾盛世的变革,从康熙传园于雍正,到雍正常驻圆明园勤政,再到乾隆花重金对圆明园的改进。

圆明园,就像三位皇帝治下的清国一样: 康熙创盛世,雍正积国力,乾隆扬国光。

不过,这其实也代表着清国也将如圆明园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地绽放。

1856年时,英法两国借着“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腐朽的清王朝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海军炮舰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了进攻,并最终占领了广州,之后一路北上,软弱的清政府害怕英法联军的攻势,赶忙派人议和。

此战英法联军不仅攻下了北京城,甚至还直捣圆明园而去,将此地守军击败后,直接占领了圆明园。

之后,英法联军就开启了一场有组织的劫掠。

英法士兵在满园范围内搜刮金银珠宝,将一应名家书画撕下带走,就连花瓶瓷器也不曾放过,而遇到带不走的花瓶瓷器,他们就直接就地摔碎。

整个圆明园四处都是被撕毁的名画和瓷器碎片,部分地方甚至还能看到满地散落的金银首饰。

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抢劫士兵已经眼花缭乱了,当年《泰晤士报》,就曾有这样一篇对士兵的采访报道:

“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重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有的时候,为了一些珍品的抢夺,联军之间还会发生冲突,甚至已经上升到了械斗的层面。

而且,英法联军在完成了宝物的抢劫后,并没有放过这座皇家园林,在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的授意下,英法联军点燃了摇摇欲坠的圆明园。

这是一场掩盖掠夺暴行的纵火,也是圆明园的第一场大火,这场罪恶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在这焚烧的三天之内,那些被烧毁的灰烬残渣都被吹向了天空,如此遮天蔽日的场景,让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地狱般的阴影之下。

而且,这场大火不仅焚尽了圆明园的盛景,还将留守在圆明园中的300名宫女太监的性命一并夺走了。

但英法联军对此却不以为然,下令纵火的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甚至扬言: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在他眼中看来,焚烧圆明园根本就不是罪恶的行为,反倒成为了他们扬名立威的资本,此意图足以令华夏后世憎恶。

然而,对于圆明园而言,它的苦难却仍没有结束,英法联军巧取豪夺后,同治帝曾下令对圆明园进行整修。

可开工才十月有余,就因国家财力衰竭而被迫停工,同时在修复工作停滞之后,听闻英法劫财成功的八国联军,又一次攻入了北京。

他们首要第一步就是重返圆明园,并效仿当年英法联军,再次对刚刚被修复的圆明园,展开了新一轮的抢劫。

在抢劫后,甚至也同样放下了一把大火,夺走了圆明园最后一丝生气。最令人震惊的是,圆明园的劫难其实并非全来源于“外人”。

在八国联军掠夺之后,清王朝彻底走向了末路,之后革命党和军阀混战,由于战事吃紧,当时驻守圆明园的陆军第十三师,想到了运石卖做军饷。

于是生气全无的圆明园,迎来了一场“石劫”,十三师在盗卖这些石头,发下了一笔横财,军中人人都因此获益。

此举惹到其他驻军眼红,所以大家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盗取石头的行动中,而且随着军队的发财, 社会 各界也逐渐加入其中。

比如公府秘书长王兰亭和北洋政治家刘梦庚,就曾公然拉取圆明园的石头前去售卖。

一时间,圆明园废墟就宛如一个石料厂一样,各方势力都在开采石料。

甚至在数十年后的1940年,圆明园仍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

一方面,是日军对最后的石料和木料进行掠夺;另一方面则是伪满洲国,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竟鼓励当地农民到圆明园中开荒种田。

使得圆明园的园湖景观遭受了灭顶之灾,不复当年盛景。

直到解放军进驻北京城,这才让圆明园终于获得了保护。

但等圆明园获得保护时,这里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了。

无论是珍稀花木,还是从前的宝物都已经荡然无存,这对于我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溥仪在宣布退位时,其紫禁城中的文物多达150万件,有人据此进行估算,认为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修缮的圆明园,其中宝物不会少于150万这个数字。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保留住的圆明园文物却只有500件而已,甚至连150万的零头都没有,这意味着大量文物都已失散海外。

而这也确实是事实,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内,就针对中国文物设立了东方艺术馆。

其中,有不少文物就是当年圆明园的文物,这些都是英军在掠夺后对皇家女王的“献礼”。

除了大英博物馆外,英国还有不少收藏家保有圆明园宝物,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 放山居”。

英国富豪、收藏家威廉·贝克福德,在那个时代,借着手中资金收敛了不少市场上的中国文物,并将它们统一收藏于该园中。

这使得“放山居”三字,在英国几乎成为,圆明园文物的代名词。

除了英国外,法国欧也妮王后也曾用这些掠夺来的文物,在枫丹白露宫建造了一座“中国馆”。而其中收藏的近千件文物,则全部来自于圆明园。

无疑,英法的一系列行径,让我国深感文物追回的困难。

但作为新中国而言,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无论追回工作多么困难,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在文物追回工作中,最惹人注目的,就当属十二生肖兽首的追回了。

先是央企保利集团出手,以拍卖形式追回了猴首、牛首、虎首,让祖国迎回了第一批圆明园文物。

之后是“澳门赌王”何鸿燊,凭借一己之力直接买回了马首和猪首,还将它们全部捐献给了祖国,让我国获得了十二生肖中的五生肖。

最后是法国皮诺家族,他们在拍卖会中买下兔首和鼠首,并将两首无偿捐献给我国,使得我国终于凑齐七生肖。这也让我国在追回文物这件事上信心倍增。

如今,虽然仍有五生肖下落不明,但我国已经抱定决心,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将它们全部带回“家”。

同时,在对于圆明园的重建上,我国也将引入文化和 科技 因素。

首先是在遗址的建设上,我国主张是保留“废墟”,以此向后世警示腐朽王朝的危害,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永远铭记这一笔血债。

然后是圆明园的重建,北京市政府决定采用数字化重建,这样就能让文化宣传与盛景重现两不误。

如今,圆明园数字化重建,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圆明园的全貌,就将以模拟3D的形式与大家重新见面,让世人再度瞻仰,这集园林文化大成的“千古一园”。

作为华夏子孙,对于这段屈辱的 历史 ,每一位国人都应该始终将其铭记于心。

更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让中国在各行各业上,都保持着向上的活力。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而才能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后世子孙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奋进的劲头。

而在这种劲头的趋势下,中华民族终将迎来伟大的复兴,让世人听闻那来自东方的“巨龙之声”。




圆明园十大稀世文物资料
Top6、圆明园全景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包括40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它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话语,可珍贵,绝对能列入圆明园十大珍品之列。 英国和法国联合军队在1860年攻进北京,包括《圆明园四十景图》在内的大量珍品文物被法方留存。 Top7、女史箴图圆明园中的珍宝,名人书画绝对是...

圆明园被抢走了多少珍宝?
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从圆明园中窃取,和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

圆明园龙首在巴黎以240万欧被拍,国宝该不该重金买回?
近日,龙首疑似出现在巴黎某拍卖会上,最终被一华裔男子以240万欧元的价格买得,得知这个消息我感到很高兴。但有些网友认为花如此高的代价买回国宝不值得,对于该不该花重金买回国宝我有以下看法。我觉得花重金买国宝很有必要。首先,国宝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载体。由于当年八国联军的掠夺,导致我国有很多...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有哪些?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4、虎蓥 虎蓥(yíng),是圆明园被抢的稀有西周青铜器,距今约3000年。2018年4月11日,虎蓥曾在英国拍卖,23分钟拍出41万英镑。2018年12月11日,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

圆明园被毁灭之前的样子和被毁灭之后的样子? `
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铺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圆明园被毁灭之后的样子 1860年10月...

圆明园里有哪些历史文物?
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

圆明园的故事
圆明园历史上一共被烧了2次,分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清末的八国联军侵华。其中具有毁灭性意义的是第二次,第一次只能说是烧了圆明园,而第二次才能说是烧毁了圆明园。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

祖国从拍卖会上赎回了圆明园中多少宝物
第二次他抢走了两座7英尺高的纯金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了12个青铜兽首、《永乐大典》、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康熙玉如意、《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四库全书》”。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近几年,...

圆明园里曾经收藏了什么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

请问能告诉我——我国圆明园毁灭的资料吗?
历史背景 圆明园导游图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被拍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头(8张)鲁...

通榆县15655345772: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 -
岑蚂金复:[选项]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通榆县15655345772: 英国拍摄的圆明园的照片是几百年以前的吗
岑蚂金复: 现在发现的圆明园黑白照片都是拍摄于1860年以后.因为1860年圆明园被焚毁后,看守得已经没有那么严密,一些外国人进入并拍摄 了照片.

通榆县15655345772: 1882年拍摄的圆明园365张珍贵老照片公布,何以从万园之园到废墟? -
岑蚂金复: 这都是因为当时八国联军侵入圆明园烧伤抢夺,将很多圆明园里面的珍贵文物抢到国外,至今很多文物都留在国外,圆明园现在也不像最早时的样子.

通榆县15655345772: 圆明园何时被烧? -
岑蚂金复:1860年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是一座举世...

通榆县15655345772: 2009年一欧洲旅行团游览圆明园 遗迹时,看着圆明园被毁前的美丽画卷,其中两位游客为自己的先人在此犯下的罪行而深深忏悔,他们可能是哪国人[ ] -
岑蚂金复:[选项] A. 英国或法国 B. 美国 C. 俄国 D. 日本

通榆县15655345772: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岑蚂金复: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

通榆县15655345772: ...但实际上,英法联军在洗劫圆明园后,并未刻意掩盖,反而在公开炫耀.如英军将所掠财物进行公开拍卖;法国公使葛罗公开说:“联军占有行宫之举,乃... -
岑蚂金复:[答案] 略 (言之有理即可)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将英法长期视作蛮夷,因此英法要通对火烧代表中国最高权力的圆明园来惩罚中国人的傲慢自大,恢复欧洲被伤害的“尊严”.圆明园举世闻名,其豪奢华...

通榆县15655345772: 圆明园曾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为什么被毁灭? -
岑蚂金复: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lO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