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的一些士兵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肯吃小米?这是什么原因?

作者&投稿:中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一些南宋士兵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

根据根据历史记载,金人攻打南宋,然后战败之后撤离,匆忙之下留下了小米,但是南宋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吃小米,导致饿死,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是跟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根据历史记载,南宋士兵中很多是福建广东人,没有粮食吃,每天都有两三百人死掉,金兵可是留下了许多的小米,但是南方人大多吃大米,所以对于小米的吃法不甚了解,这其实也反映了士兵的不思变通,有粮食不吃,活活饿死。

第二是跟南宋人的性格有关系,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南宋人二十多年的时间,锦衣玉食,谁也不愿意披上战甲去冲锋陷阵,而且由于粮食匮乏,导致士兵饥肠辘辘,很多人知道是金兵留下的粮食,觉得吃敌人的粮食没有骨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吃,这放在过去是骨气,放在现在可能就是愚昧不通,但是作为现代人没有处在过去的位置,所以我们无法评判。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时的环境不好,因为作战期间天气潮湿,长期下雨,导致留下的粮食发霉变质,可能有一部分人是愿意吃的,但是由于粮食坏了所以没办法再吃了,或者是因为小米是没有剥好的,还带着外壳,很多人以为是坏掉的粮食,就没吃,加上天气不好,很多疾病出现,所以有大批量士兵死亡。

其实就目前来说,判断南宋时期士兵饿死也不吃小米,想要找一个准确的原因还比较难,因为毕竟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已经成为了历史,留下的记载也是寥寥几句,依据我们现在的推测可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所以要理性判断。

其实这个是谣传,没到饿死不吃的地步,只是南宋士兵对小米与小麦不喜欢倒是真的,而他们所厌恶的一是没吃过,二是不知道咋吃,三是饮食习惯让他们一时半会接受不了小米。在此说说他们对小米厌恶的具体原因:


一、没有吃过。南宋士兵去北方打仗之前,一直都是以稻米为主,一颗颗嚼着只会塞牙的小米对没有吃过小米的南方士兵来说,这玩意就跟稻田里的稗草差不多大小的食物,看着小米就觉得它是稗草的草籽,别提吃饱了,连吞下去都排斥。


二、不知道小米怎么吃。就拿现在的烹饪方式来说,小米对于大部分人的做法都是小米粥,再多点就是小米南瓜粥等杂粮粥,鲜少有人会多一些小米的其他烹饪方式,它跟面条及米饭相比,在烹饪方式上就少了一大截,烹饪方式只有粥跟糊糊,并且还没糖可以放的食物,换你天天出生入死让你喝粥你也不想干。


三、饮食习惯。南宋的士兵在征兵之前,虽然家里条件也差,但是在那个年代去当兵的,都信奉着当兵有饭吃,而小米这种主食对他们来说,连饭都不是,这种感觉就很微妙了,因为在没把小米当主食的人来说,那就是连饭都没得吃。或许部分人能接受没有饭,吃面可以,但是告诉他没饭,没面,没馒头,只有粥,那他们不暴走已经不错了。


所以说,虽然这谣传得有点厉害,但是南宋士兵不喜欢吃小米也是事实,南北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得明白的。

小米,又称为粟,北方称谷子。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而在南宋时期就有关于小米的事情。有史料记载:“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这里的粟,就是今天的小米。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精壮汉子。也就是说那时的北方人是宋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那时小米主产区在北方,南方部分地区也有生产,煮干饭口感是不太好,但熬粥绝对一流。但是那时经常有士兵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这有许多原因。一方面是天气原因,小米容易在阴雨天气变得很潮湿,然后发霉,这样士兵就更不愿意下口了。

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重士兵们长期的养尊处优,便渐渐安于现状,从而失去了进取心、雪耻之耻,每天无所事事,事不关己。士兵觉得吃小米有失颜面,在尊严面前,吃不吃饭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对于这些商兵来说,饿死事小,失面事大。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南宋时期确实存在一些士兵宁愿饿死也不肯吃小米,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不认识什么是小米

南宋朝因为当时的生活习惯,更有可能都不认识什么是小米,因此错过了拯救自己生命的机会,如果当时南宋的生活没有那么丰富,能够多体恤下民情,最后都不至于被饿死,而很多士兵生活也不错,平时的时候也没吃过小米,有些人根本不不知道小米能吃,因此当身边没有食物的时候自然不吃小米也被活活饿死了。

2、觉得小米太难吃了

南宋不仅生活条件非常丰富,对于吃饭也非常讲究,就算真的有士兵认识也会因为小米难吃而选择饿死,到了生与死的境地,我也没想到南宋士兵竟然还在意难吃或不难吃的问题,我觉得有这种想法,一场战争必输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确实有些士兵宁愿选择饿死也肯定吃小米。

3、吃不惯小米宁饿死

南宋时期的士兵或许有一些娇生惯养了,竟然吃不惯小米,而士兵在生活当中也从来没有吃过小米,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小米还没有扩展种植。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吃小米,煮出来的小米也很难吃,因此很多南宋人都吃不惯小米,因此到了战场上,也保持这样的理念,就都选择宁愿饿死了。

总结来讲,我觉得南宋的士兵有些矫情了,不然的话不会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的,毕竟太饿的话,吃了小米就会让自己活下来,但是宁愿饿死也不吃,我觉得这样的死法更加憋屈,还不如说在战场当中,被敌人杀死来得更加英勇。



因为士兵要打仗,天天喝小米粥也喝不饱,做成米饭口感也不好。

因为他们没有吃过小米,并且来的时候阴雨天,小米发霉了口感更加奇怪。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士兵们都吃不惯小米,难以下咽。


宋仁宗时期士兵们按照哪项标准领取军饷
宋仁宗时期,士兵们按照哪项标准领取军饷?A.杀敌人数 B.身高 正确答案:B

宋朝士兵为什么不用钢盔,反而使用防御性能更差的斗笠?
总所周知,钢盔是战场上非常重要的保护头部的工具。虽然钢盔无法阻拦子弹的正面射击,但是对于弹片和一些侧飞的子弹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在我国宋朝时期,炼钢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完美,炼制钢盔也并非太过困难的事情。可是很奇怪的是,宋朝的士兵戴的却是几乎没有什么防御能力的斗笠,这是为什么呢?宋朝士兵头上...

宋仁宗时期惊天大案有什么内情,为何四名士兵会闯入皇宫伤人放火?_百度...
北宋时曾有四名士兵半夜闯入皇宫,不仅砍伤了婢女,还闯入了皇上寝殿,最终还在宫内放了一把火,这一次恶性事件,直接造成六名皇城司的官吏被免职、贬黜和外放。 这起性质恶劣的闯宫伤人放火大案,发生于北宋仁宗年代。庆历八年闰正月二十二日,崇政殿亲从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四人勾结叛变,杀死军校...

古代从军以青壮年为主 士兵们是怎么解决生理需求的
《汉武帝外传》中曾介绍,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安置卒妻,用来给那些没有妻子的士兵。后来在《唐代社会概略》中也提及这种制度后来在大军中推广开来,使之制度化。那么汉武帝究竟是怎么规定了这一制度呢?据记载,汉武帝选的“卒妻”不同于勾践选自己国家内的寡妇,而是选择一些战争俘虏和罪人妻女。这些罪...

“弱宋”之名从何而来?看看军人的待遇,战斗力怎么可能强大?
北宋对于每个登录在册的士兵,都会进行月俸的发放,同时也会定期发放适时的春冬军装,以便进行长久性的边地防守者作战。北宋士兵每个月的俸禄,其实也是按照士兵的等级发放的,禁军分为三等,最低的为300—500钱,而厢军的俸禄更低,最低等的厢军一般来说只有食盐了。在发放俸禄之时,每个士兵的俸禄会...

宋元明清士兵制度简介:士兵宋元明清时期的勇敢
招募饥民当兵是宋朝的国策。朝廷想在灾年招募饥民当兵,以达到维持庞大武装力量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双重功能。罪犯被招募为士兵,这样的士兵被称为士兵。北宋时,皇军和项峻军都有辅助部队,地位很低。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在军队中做杂工。朝廷控制征兵权,由朝廷派遣的周知、杜江知府负责征兵。首先,各府县的军...

打不过蒙古军的宋朝,是因为哪些原因造成的?
后更为木梃,差以尺寸高下,谓之等长杖,委长吏、都监度人才取之。当部送阙者,军头司覆验,引对便坐,分隶诸军。真宗祥符中,重定等杖,自五尺八寸至五尺五寸为五等,诸州部送阙下,及等者隶次军。”宋朝士兵从宋太祖时期要求高大强壮,到宋太宗时期身高要求在五尺八寸(约合184cm...

为什么唐朝,宋朝那些朝代的军队士兵都穿铠甲,尔到了清朝,士兵穿的衣服...
因为那时火器盛行,铁甲不足以防御火枪,满族贵族用的是棉甲,外面是布,里面是铁甲,外软内硬,我的一个同学是八旗后裔,他家里有一套这种铠甲,我同学告诉我,你看它是层布,其实里面全是铁甲,而且非常重。火器不同于弓箭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硬杀伤非常大,但持续力不足,如果是先穿软再穿硬,...

宋朝军制两宋兵制--募兵制
选拔出的士兵,体格健壮者编入禁兵,体格稍弱者则进入厢兵。募兵者的家属可随营生活,本人需进行面部和臂部的特殊标记,一旦入伍,不得随意退役,实际意味着终身服役。在兵员短缺时,会从子弟中补充,并可能征募逃亡者或犯罪者,特别是在饥荒年间,还会收编农民和盗贼以缓解兵源压力。两宋军队的兵种主要...

古时候打仗的士兵都穿铁甲,那他们的身体受得了吗?
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公斤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公斤;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公斤;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公斤。传说,宋太祖穿的镀金甲有60公斤重。这么重的铠甲,防御性一定很好,但是也非常笨重,恐怕士兵会活活累死。这种笨重的...

康乐县15319508969: 岳飞小故事 -
家贞山荷: 传说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曾率领十万人马路过祁东砖圹.这一年久旱不雨,号称“水乡泽国”的湖南田土,竞也干裂得象乌龟壳一样.唯独那砖圹三里见方的地方,萝卜却长得十分青翠.岳飞巳三天没进汤水了,肚子里咕咕咕地直叫....

康乐县15319508969: 古文翻译:臣有二马,故常奇之.……致远之材也. -
家贞山荷: 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

康乐县15319508969: 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 -
家贞山荷: 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可见于《清明上河图》. 一.人们的衣食住行衣:宋代服饰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 食:宋代食品种...

康乐县15319508969: 宋朝时期都能大鱼大肉吗? -
家贞山荷: 完全可以 宋朝的经济发达到不可想象 富甲全球 比如 林冲落魄时候还能去酒店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司马光还抱怨世风日下 连农夫走卒都穿上丝质的鞋子 宋朝一个最低级普通士兵的军饷够养活一家几口人 战时奖励更高 据说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城门看守的士兵 辽道宗更是感叹来世愿做宋朝一平民百姓

康乐县15319508969: 南京夫子庙乌衣巷的介绍 -
家贞山荷: 一、地理位置: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二、乌衣巷的前世今生: 1、古代...

康乐县15319508969: 请详述南宋末年的襄樊保卫战!
家贞山荷: 宋元襄樊之战 “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于可下也” 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 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

康乐县15319508969: 岳飞忠孝两全文言文翻译 -
家贞山荷: 1. 岳飞忠孝双全 翻译一、翻译:岳飞很孝顺,他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他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

康乐县15319508969: 文天祥的故事有感500字 -
家贞山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面对劝降书时所作. 那时,南宋早已是腐败不堪,蒙古族向宋朝发动全面攻击,而守护城池的文臣武将个个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