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的地理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羿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望天门山的特点是?~

地理特点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全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扩展资料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

天门山特点:高、陡峭、雄奇险峻。
水的特点:水流湍急、激荡回旋。
原文:
《望天门山》
李白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扩展资料: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地理特点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全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长江两岸东、西梁山的合称。


东梁山又名博望山,海拔81米,在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江东岸,今属芜湖市。西梁山又名梁山,海拔65米,在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江西岸,今属和县。两山夹江对峙如门,故合称天门山。自江中远望,两山色如横黛,宛似蛾眉,又名蛾眉山。两山耸于江畔,若二虎雄踞,又称二虎山。

东、西梁山虽不高,但临江巉岩壁立,陡如刀削。东梁山唯东南坡较缓,有石阶可登。据传山巅曾有古刹,不知何时毁于兵火。西梁山由大陀山和小陀山组成,山前有怒吴阁、龙王宫,山后有普光庵。临江悬崖之上,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王羲之书“振衣濯足”摩崖石刻,至今隐约可见。山脚崖上,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以后“洪水至此”石刻七处,已成为珍贵的水文研究史料。原有唐 李白《天门山铭》石刻,惜无存。

东西梁山号为“天门”是言其地势险要,素有长江锁钥之称。自古以来,历为兵家攻守要地。春秋时,楚获吴赊艎于此;南朝宋孝武帝曾在此检阅水军,诏立双阙于二山。山上有却月城,为宋车骑将军王玄谟所筑,于此屯兵捍御。清时曾有炮台、城垒。今无存。1949年,人民解放军激战三日,攻克了国民党军队自称“固若金汤”的西梁山阵地。为纪念渡江战役先烈,1952年在西梁山之阳建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亭。建国后,东梁山山巅和西梁山脚下架设了高入云霄的过江电缆铁塔,电缆线横空飞越大江,跨度1411米,宛如门楣,甚为奇特、壮观。

西梁山位于和县县城南36公里,海拔88.1米,此山俯临大江,与芜湖市东梁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故合称“天门山”。自江中远望,水色空蒙中的东、西梁山,色如翠黛,修妩静好,形似峨眉,故又名“峨眉山”,东西两山,双峰对峙,势如虎踞,又名“二虎山”,南朝大明七年(463),宋孝武帝刘骏车驾于此,检阅江中水军演习,曾诏博望、梁山立双阙,东西梁山由此而得名。大诗人李白游历此地曾留下千古名篇《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西梁山由大陀山和小陀山组成。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临江悬崖之处,怪石层叠,历代诗人如李白、李赤、王安石、贺铸、郭祥正、杨万里、汪广洋、解缙、杜浩、王士正等曾至此浏览,题咏赋诗。此山又有“天门八景”之称:天门晚泊月辉映,似是蟾光碑水中的“天门夜月”;淋浴晨曦薄雾里,浮鱼晨曦色映金蚕的“博望朝霞”;矶头下面潮声大,却应回声唤渡人的“陈桥唤渡”;参差怪石悬佛像,俯首江流此回旋的“万庵观澜”;碧霞宫里雪飞晴,红装素裹看江景的“龙宫熏雪”;云阁飞来峭壁上,远近皆闻两三声的“云阁疏钟”;暮色秋雨细漾蒙,烟波浩淼白浪滚的“荻州幕雨”;西梁山下柳阴堤,悦耳黄莺枝上啼的“柳岸春莺”。

大陀山临江悬崖峭壁上,东晋永和三年(347),书法家王羲之摩崖刻石“振衣濯足”四字,“羲之署名,至今清晰可辨。明代天启年间和州州守池显京摩崖刻“天门”二字,笔法遒劲。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及清朝道光年间所书“洪水至此”的石刻七处,已成为珍贵的水文研究史料。山前有怒吴阁、龙王宫、玉皇阁,山后有普光庵、石庵、补水亭,山尾有碧霞宫等建筑物,屡遭兵燹,均无存。

唐诗人李白《天门山铭》云:“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山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匪德无亲。”因其地势险要,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吴楚长岸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六朝建都金陵,在西梁山屯兵据守,称为梁山戍。唐武德年间,杜伏威副将辅公祏由梁山至博望用铁索连接锁断江道,并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据西梁山。后清末设游击署于此,驻梁山营,筑有炮台以资防守。



山里有神仙,有得道高僧。自幼长在大山里的李白,就特别爱山。在山里,他月下舞宝剑,灯前写诗赋,山中访仙道,大山赋予了李白豪迈狂放的性格。在游历了大匡山、峨眉山、岷山之后,李白又把目标锁定在了天门山



天门山山的特八点是什么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望天门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赏析:
这首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望天门山通过描写天门山的雄姿什么和长江什么的美景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

孝白巜望天门山》中描给天门山们雄哥壮观和江水的浩荡奔流句子是什么...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

望天门山的天门山在哪
仍于梁山连铁锁,断江路,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旋为李孝恭所败。宋南渡后,置寨于此。绍兴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南侵,至和州,以梁山泺水浅,议改舟以渡,不果。李白《梁山铭》曰: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要津;天险之地,无德匪亲。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门山 ...

望天门山,这里的天门山指的是哪里?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望天门山第一句诗中的什么字写出了天门山山势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天门中断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险峻,而楚江开则展示了江水的浩渺。这种对比强烈的描绘,不仅突显了天门山的奇伟,也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开阔与辽远。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碧水东流表达了江水的清澈与流淌的动态美,而至此回则揭示了江水在天门山前的回旋,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整首诗以...

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指的是什么山?
我站直身子,再次抬头仰望天门山。在那高高的山峰上,我看到了几朵洁白的云朵在天空中漂浮。它们似乎在向我招手,邀请我前往那远离尘世的地方。我闭上眼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我知道,这座山峰就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我将踏上新的旅程,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在这个美好的早晨,我站在天门山的...

张家界天门山景点介绍
5、吊索神峪 吊索神峪,位于天门山顶。古时候,因为没有交通工具,老百姓上山都得绕很远的山路。传说,隐居于天门山的鬼谷先师练就了一身鬼谷神功(大庸硬气功),并将它传授给了当地老百姓。此后,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的百姓们就在此处吊了一道铁索,他们手攀铁索,施展功夫,轻松自如的上山下山。时至...

望天门山第一句中( )出了天门山的奇险山势
望天门山第一句中用“断”字,借天门山呈现出长江的汹涌之势,而第二句用“回”字,则是承前句之水势衬 出了天门山的奇险山势。

张家界天门山“天门圣境”、“上天梯”分别是哪位大师题写的?
张家界天门山“天门圣境”是由中国顶尖的书法大师侯德昌先生题写;“上天梯”是由清朝时期永定县的知县俞良模所题,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欧阳中石所写。天门圣境在张家界天门洞,天门洞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嵩梁山峭壁轰然洞开,玄朗如门,吴王视为...

望天门山中描写了天门山怎样的景色
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黄埔区19545961228: 李白的诗望天门前两句主要写山天门山的怎样的特点 -
盖侵麝香: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黄埔区19545961228: 李白的诗望天门前两句主要写山天门山的怎样的特点 -
盖侵麝香:[答案]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

黄埔区19545961228: 望天门山的特点是? -
盖侵麝香: 李白《望天门山》描写了长江把天门山从中断开,分成两截,江水在此拐了个弯,转向北流.两岸青山对峙,一叶小舟从日出的地方悠悠驶来.

黄埔区19545961228: 望天门山 的整首诗的意思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 -
盖侵麝香:[答案]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

黄埔区19545961228: 李白写的《望天门山》,这首诗中的“天门山”在什么地方? -
盖侵麝香: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黄埔区19545961228: 《望天门山》的天门山在哪 -
盖侵麝香: 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张家界最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

黄埔区19545961228: 李白对天门山有着什么样的赞叹?李白对天门山有着什么样的赞叹?
盖侵麝香: 由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的中江塔,顺江直下约20千米,便 到了由东梁山和西梁山并称的天门山.东梁山原名博望山,高 81米,位于芜湖市郊大桥镇与当涂县交界处,距市...

黄埔区19545961228: 古诗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的什么 -
盖侵麝香: 《望天门山》诗中描绘的是天门山的一带的雄奇阔远景象,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汹涌奔腾的长...

黄埔区19545961228: 望天门山的后两句诗突出天门山的什么的特点? -
盖侵麝香:[答案] 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黄埔区19545961228: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什么 -
盖侵麝香: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