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著名书法对联欣赏 书卷气十足

作者&投稿:月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1、对联以书法的形式出现使之更具美感,并且对联本身为书法的展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形式,两者呈互相衬托、互相完善的关系,使之更具有文化价值,一副好的对联加上一位好的书法家,那么就会增加更高的观赏性与收藏性。
2、一般对联都以书法的形式写成左右两条贴岀来,另一方面书法以对联的形式展示比较普遍,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扩展资料
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因素影响,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
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
三为章法影响。因此,只有在上述两类因素的支配下,进行积极的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美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
二是指通过将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
中国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这些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等。这里特别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点画结构美非常重要。

汉字书写特别是书法艺术与中国古代的诗文词赋楹联和中国画的画境有紧密的联系。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与诗词文章歌赋同时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之《上阳台》、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贴》、苏轼的《寒食帖》、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等,就是文章之美、诗歌之美完美结合的样本。至于题画诗的书画诗意画境的互相生发就更是举不胜举。只是今天的书家画家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远远不能与古人相提并论,往往只在书写本身用工,丧失了许多艺术的丰富性和艺术内涵的广延性。下面结合楹联艺术这种今天尚被书家广泛应用的艺术形式略作讨论,以见人文之美,书法艺术的综合之美的丰富性、人文性与独特的精神价值。

楹联书法艺术,是楹联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楹联的出现和独立,一开始就与书写和装饰分不开,其渊源可追溯到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该联的创作,就是用以作门联用的。所以楹联与书法之美往往是二美相合而相生。好联配好书,书联共增辉。

楹联书写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的书写一样,是书法家常用的一种书法表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的创造,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立体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从而更加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而趣味横生,增加其文化底蕴。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获得历史人文的深度蕴涵。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并与对联所展现的人文内涵相生发。所以,楹联与书法结合,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至可以说,楹联是书法文化特别是现代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有了楹联书写的需要,书法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动力。书法的装饰性,艺术美又促进了楹联创作的需要。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将中国楹联书法文化的魅力展示的淋漓尽致,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极大的影响力。

古往今来楹联书法艺术渊源流传,其具备以下功能:增添吉庆,活跃气氛,警策励志,缅怀哀思,警世喻世,装饰美化。如今悬挂在云南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的“古今第一长联”,由书法家、楹联学家赵藩三十八岁时应云贵总督岑毓英所请而书,书法刚劲圆润,与孙髯翁的长联相得益彰。赵藩书法造诣极深,宗颜真卿、钱南园,深得南园刚劲灵动之气,结体用笔又有自己之风格,其书法苍劲朴茂,有骨力而不失丰腴之态,为清代滇中四书家之一。赵藩撰书的武侯祠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不仅对联精彩,发人深省,而且书法也朴茂沉雄,厚重端严,为海内所重。因此赵藩所书写的《大观楼长联》、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因为其书法美与楹联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在很多地方都被商家制作成镇纸等工艺品广泛的出售传播。赵藩的联作与其书法皆臻佳境,其楹联创作水平高,作品丰富众多,集中收入《介庵楹句正续合钞》中。单《合钞》一书就录存了542联。在昆明等云南的名胜古迹中,除了昆明《大观楼长联》外,如昆明金殿牌坊匾额等,皆多有他的手笔。可以说,赵藩的楹联创作与书法艺术是滇中楹联书法艺术之楷模。民国时代的陈荣昌、袁嘉谷、周钟岳、李根源等,都是楹联大家,又是著名书家,书法水平都极高。他们的创作,成为文人书风与文墨风流的体现。当代云南书法家中,如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等都是诗文书法和楹联创作水平很高的艺术家,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赵翼荣撰书对联如:“山水入怀诗自雅;竹梅在壁韵尤高。”“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等书房联;以及风景名胜如翠湖海心亭联:“百亩碧漪经雨洗;四围绿柳任风梳。”等等。这些作品要么蕴含丰富的人生趣味,独特的人生体悟,要么写景如画,生动形象,为三迤大地增光添彩。赵先生常常与好友相对,临案作书作联,极富文人吟咏之美,为文化教育界同仁和书法楹联爱好者创作了许多书联俱佳的作品。如1991年,云南师大中文系为全省师范学校办了一个书法教师培训班,其时云南书法界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刘正强先生、冯国语先生都亲自为书法班开课,他们不仅教授书法技巧,也在创作实践课的示范活动中展现了深厚的诗文对联写作功底。当时我请赵翼荣先生为时任中文系主任的张德鸿先生写一联,赵翼荣先生问我张先生主要研究方向,我说是先秦两汉文学。于是当场撰书一联曰:“文取先秦成达论;德昭后学见鸿才。”书与联俱佳,而且巧妙嵌入“德鸿”二字,所写对联的内容很符合张德鸿教授的学问取向与品格修养,贴切准确。岁月如梭,张先生已归道山。于今追忆,雪泥鸿爪;当年情景,犹在目前。

……


同时,书法文化还与儒道佛思想的传播联系在一起。很多楹联悬挂于佛教的寺院、儒家的庙堂、道家道教的寺观,阐释和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其影响力往往是一般的教科书所难于企及的。书法楹联文化模塑着中国人的人生观、哲学观、文化观、世界观,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思想传播的有力武器。


书法与诗词楹联的结合,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种传统,就是在东方的其他国家如日本与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的存在方式。如徐梵澄先生在《说“书”》(《徐梵澄随笔·古典重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一文中介绍在西德科伦城举办的一次日本书法展览会,展示的就主要是大量的日本僧俗各界的书法作品,也有部分是中国僧人的传到了日本的作品。展现了日本高等文化生活的浪漫理想,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韵,与中国汉字文化的和谐的审美精神。在日本僧人的作品中,大量谈禅说道,但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味和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很有意思的是日本文化在对中国文化精神学习和承传的过程中,总是要向前推进一步,到达更加精细更加抽象的致思境地。如大道一以(1292—1370)的草书遗偈横幅:


无生一曲,调满虚空;


阳春白雪,碧云清风。
再如檀兮心凉(1301—1374)的立轴:“即心即佛”;清岩宗渭(1588—1661)的立轴:“松无古今色”;以及如一休宗线(1394—1481)立轴:


大灯佛法没光辉,龙宝山中今有谁?


东海儿孙千载后,吟魂犹苦许浑诗。
等等,书法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与中国所谓书法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中所体现的趣味则很美,都很富有禅意,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展现,但更有日本僧人的轻灵幽深之旨。至于荻生徂徕(1666—1728)立轴草书为:“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则直接是唐人诗句。仙厓群梵(1751—1837)的立轴行书为:“不读东鲁书,争会西来意。”都显示出其佛禅精神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的体悟。至于卷菱湖(1777—1843)的隶书对联:


架满图书,争羡邺俟芳躅;


轩盈松菊,堪称彭泽高标。
则是楹联与书法结合的佳作,是中国文化、中国楹联艺术与书法文化精神的承继。至于这次“日本书法展览会”中,中国僧人如兰溪道隆(四川人,1213—1278)、无学祖元(浙江人,1226—1286)、清拙正澄(福建人,1274—1339)、一山一宁(浙江人,1247—1317)、木庵性瑫(琼州人,1611—1684)、即非如一(福建人,1616—1671)等的书法作品,真行草书都有,内容有禅诗,如清拙正澄的《寄钳大冶藏主》:“吴楚江山已遍游,更无一法可驰求。栴檀林下金狮子,刍草原头白牯牛。手打太虚鸣嚗嚗,心涵古井冷湫湫。海东布衲如公少,大冶精金绕指柔。”有禅句,如木庵性瑫立轴:“空野夕凉多”。有禅偈,如即非如一:“扫空佛魔,不留痕迹,特地全彰,剥却编节。”书法更旷放,也更合法度。其书写情况有在国内书写,携往日本的,也有在日本写的如一宁的草书立轴:“寒流少室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闲事长无期。”其书法较日人之灵动清轻之作更显沉重有法。好玩的是他们都作为日本书法展的内容展示给西方的观众。但由此正可以见出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楹联诗词文学精神的播越在文化交流与文化风尚、审美趣味模塑中的作用。

书法与诗词楹联文章辞赋的结合,使书法为诗文增美,得于更好的传播;同时诗文词赋楹联的美也与书法相得益彰,丰富了书法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书法的人文精神蕴含,使书写者创作者的精神境界审美心胸更好的与书法的造型艺术关联起来,造就独特的审美风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就是如此。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说书法美与文学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建立起书法与文学的关系的,只有汉语汉字这一独特的造型样式和单音节表达方式才成为可能。这就是汉字书法的形象性独特性所在。中国书法艺术在邻邦的被珍视,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随意的对待,也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彼邦以中国文化塑造自我文化的努力与我们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传统却视而不见的盲目,也可以引起我们的文化之自觉的思考。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的国粹。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领略晚清民国名人书法作品的魅力。

学界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为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此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超级牛人,在民国政坛都是呼风唤雨式的人物,在事业与学问上均有非同寻常的建树。

民国四大书法家,一说国民党内四大书家[1] ,分别指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

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生于浙江杭州。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他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可以说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

吴敬恒(1865年-1953年),字稚晖,出生在中国江苏武进和中国江苏无锡交界处的雪堰桥。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不入官门。1950年代他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的铜像,为台北市的地标之一。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吴稚晖“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曾任广东省省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政府主席,立法院院长等职务。对书法颇有研究,自成一体,别具风格。“胡汉民,工书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米芾为一体。晚工曹全碑,极神似,集字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祖籍泾阳,陕西三原人,国民党元老,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集锦
1、晚清:刘春霖 天下朋友皆胶漆,故园池台今是非。流水断桥芳草路,暖风深巷卖花人。风清兰室春长在,日照松门晓不扃。2、民国:张謇 文章摩诘画,书法少陵诗。安知蕙帐荷衣,闻在黄泥赤壁。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小试拟学墙东叟,逸书重问济南生。3、民国:邓石如 红云暖护长生树,碧...

清末民国 刘俊琦 对联
上联:柳暗曲阑花满地;下联:月明池阁夜来秋。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集锦(1) \/ 查查362
杰阁飞楼向空跨,珊瑚玉树交柯生。民国段民达 不交孔文举,将从田子春。民国七子山人 月落尚余山桂白,露零先著海棠清。吴丈蜀 晓豔远分金掌露 暗香深惹玉堂风。(描写牡丹)碧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坡。谢稚柳 东土达摩传玅谛,南海六祖证菩提。文怀沙 欲无后悔须修己,名有歬因莫羡人。...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集锦
古木阴凉留过客,空山朗月照幽人。 太史文章洁有馀,平原书法工无敌。 坐听流水同丝竹,曲和春风当管弦。 花随流水春无迹,月到高山夜有痕。 德报功俎豆千秋,昭序穆本支百世。 试分玉井三秋露,戏写方壶九叠山。 桥边绿水当门过,湖上青山隔岸来。 乔林旭日鸣山鸟,秋柳斜阳噪晚蝉。 白也诗无敌,褚公书绝伦。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集锦
1. 元曰太和,明称洪武,清号顺治,民国字中兴。2. 元朝神器,明代文治,清朝独步,民国开辟。3. 元辉煌一朝,明文明一世,清威震天下,民国任重道远。4. 元末遗风,明初洪炉,清盛世天下,民国搏天兴风。5. 元妙才天下,明文华东,清天启神州,民国复兴中华。6. 元弘治年间,明万历盛世,清雍正垂象,民国振兴中华。7....

原创 晚清民国贤达重臣书法对联撷英
《晚清\/民\/国\/贤达重臣书法对联撷英》左宗棠(1812年-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

晚清民国建国时期著名名人书法家(桂丹初)书法对联
晚清民国建国时期著名名人书法家(桂丹初)书法对联 上联:龙噙虎啸资雄略;下联:风走云扬是壮图。

民国莫与伦书赠将军隶书八言对联
【莫与伦书赠将军隶书八言对联】:单条规格163×36厘米;大红洒银笺,全绫裱嵌锦,书法端庄硬朗,气势恢宏超凡,隶书[识德颂功名荣天下,揆文定武勋纪万年],上款[懋之先生大雅之属],落款乐叟莫与伦,钤朱文[医俗莫如书画]、[越堂笔底烟霞],白文[元超心摹手追]篆印。莫与伦:清末民国时期...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
采菊东篱下,读书秋树根.翁同和 醇泊旷寂养天和.下联没有上联,翁同和 树林幽翠满山谷,清风日舆幽人言.翁同龢 风梅落纸画犹湿,松雪扑弦琴一鸣.翁同龢 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积鉴在天.翁同龢 文章清逸世少比,胸臆广博天所开.翁同龢 园林幽雅自成趣,虎豹文章非一斑.翁同龢 祗树园中闻经...

民国 杜嗣程 书法对联
杜嗣程 书法对联:上联:几何万象起天点;下联:含生众类皆有群。

崇文区18696382936: 清末老对联集锦 -
豆卢枯冠心: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2113 下联:风竹径行来难望事业忘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 下联:风竹径归来5261不交事业嚼 上联:尾名贤4102过化尚睹典型读 下联:风竹径归来已交事业嚼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 下联1653:风竹径归来难望事业忘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回睹典型读 下联:毛竹径归来不利事业离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 下联:风竹答径归来不利事业离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 下联:毛竹径归来不利事业犁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 下联:风竹径归来不利事业犁 上联:尾名贤过化尚睹典型读 下联:风竹径归来不利书生历

崇文区18696382936: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 -
豆卢枯冠心: 鸟归苔有迹,花繁鸟狎人.翁同和 振缨尽祗肃,飞盖相追随.翁同和 采菊东篱下,读书秋树根.翁同和 醇泊旷寂养天和.下联没有上联,翁同和 树林幽翠满山谷,清风日舆幽人言.翁同龢 风梅落纸画犹湿,松雪扑弦琴一鸣.翁同龢 道在圣传修在己,德...

崇文区18696382936: 民国时期名家对联一幅 -
豆卢枯冠心: 时期名家对联一幅 邓树屏,菏泽市城内原考棚南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是晚清最后一批秀才,青年时期已具有良好的书法基础.废科举、兴学堂后,他赴省城济南优级师范深造,毕业后于济南中学任国文和书法教习.

崇文区18696382936: 元明清民国老对联集锦 -
豆卢枯冠心: 1、晚清:刘春霖天下朋友皆胶漆,故园池台今是非. 流水断桥芳草路,暖风深巷卖花人. 风清兰室春长在,日照松门晓不扃.2、民国:张謇 文章摩诘画,书法少陵诗. 安知蕙帐荷衣,闻在黄泥赤壁. 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 小试拟学墙东叟,逸书重问济南生.3、民国:邓石如 红云暖护长生树,碧露晴滋称意花. 新篁抽笋添夏影,夜雨鸣廊到晓悬.

崇文区18696382936: 谭凤章《碧落无云称鹤心》行书七言对联 -
豆卢枯冠心: 谭凤章《碧落无云称鹤心》行书七言对联 年代:清末民初 规格:纸本水墨 132.5cm 30.5cm 题书: 青山有雪知松性 碧落无云称鹤心 孟楼 谭凤章 品相:全品 作者档案:谭凤章 潍县人,宣统年拔贡.朝考一等试用知县.

崇文区18696382936: 清代同治二年进士翰林邹振岳行书七言大对联 -
豆卢枯冠心: 清代进士邹振岳书法对联 邹振岳,字岱东,张店沣水镇昌城村人.少颖悟,喜读书,肄业于济南泺源书院.清同冶元年举于乡,二年癸亥入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家乡一带皆称邹翰林.史载曾文正公荐语有“才优、守洁、振奋、有为、育士、爱民、均能出于实心”等语. 相传,邹振岳在翰林院时,曾被派往江西巡视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检查团.

崇文区18696382936: 清代著名书法家许乃普赵光对联中堂作品欣赏 -
豆卢枯冠心:许乃普,字滇生,浙江钱塘人.拔贡,考授七品小京官,充军机章京.嘉庆二十五年,成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道光三年,直南书房.四年,大考二等,擢洗马.五年,督贵州学政,任满回京,仍直南书房,累迁侍读.十三年,复以大考二等...

崇文区18696382936: 民国 宋渭春 竹泉 隶书对联 -
豆卢枯冠心: 民国 宋渭春 竹泉 隶书对联 宋渭春,民国年间的著名书画家,曾当过吴佩孚秘书,安丘岞山镇张百户屯. 压脚章印文为“甲子正任济南道道尹”.

崇文区18696382936: 民国期间对联书籍 -
豆卢枯冠心: 民国期间对联书籍之二整理如下:集联汇选二编胡君复辑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六碑龛贵山联语向义辑1923年 分类古今楹联汇选 1923年上海大通书局编印 讨论作对联方法浅说李天根1923年念劬堂刻本,收入《楹联丛编》中 古今联海潘武存1923年上海崇文书局.存目 石鼓文集联清·王同1923年源邺书店影印 谐联漫录周宗麟1923年《疢存斋集》联语汇录周宗麟1923年《疢存斋集》篆文联语集四种清·吴受福1923年上海鸿文斋石印本 挽联指南徐枕亚1923年清华书局 春联大观1923年上海进化书局编印 昆仑楼联语拾存曾希文1923年《昆仑楼诗存前编》本 新编西湖楹联 1924年西湖鑫记书局 楹联观海江荫香1924年上海广益书局

崇文区18696382936: 《沈曾植 行书七言联 对联》 -
豆卢枯冠心: 沈曾植 行书 七言联 对联 释文:樵客出来山带雨 远帆归处水连云 寐叟简介:沈曾植,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清末著名学者,诗人及书法家,精地理、刑律、词章之学,工诗文书画,光绪六年进士,官章京、道台、提学使、布政使、南昌知府等.工书法,间写山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