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的政治思想

作者&投稿:兆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季梁说魏王的原文和翻译 政治主张 劝说魏王的方式~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政治主张
季梁提出了“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主张。所谓“修政”,即对内整顿国家政治;所谓“亲兄弟之国”,即对外与兄弟国家互相亲善。这就是季梁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劝说魏王的方式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就发生在季梁身上,他之所以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摘 要: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提出“大历史教育”概念,即历史教育社会化、通俗化、政治化。为此,创办了各种通俗杂志,出版大量历史传记和历史小说以及电影、戏剧、电视剧.纪实影视片。

季梁在与随侯谈论民神关系时,提出了“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主张。所谓“修政”,即对内整顿国家政治;所谓“亲兄弟之国”,即对外与兄弟国家互相亲善。这就是季梁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季梁认为,要对内整顿好国家政治,必须把“道”作为行为准则。他对“道”作了解释:“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季梁提出这一政治理论,是在公元前706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尚前无古人。北方人士中最早提出与此相类似的主张,是《左传 · 僖公十九》年所记宋司马子鱼的话:“民,神之主也。”事有公元前641年,比季梁晚65年,而且不如季梁所讲那样鲜明透彻。春秋时代,北方占主流地位的政治理论比季梁的政治理论落后得多。如《左传 · 襄公十四年》所记晋乐官师旷的话:“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事在公元前559年,比季梁晚147年。季梁的理论是“民--神---君”,师旷的理论是“君--神--民”,彼此适得其反。师旷,又是音乐家,又是思想家,相传创作过 《阳春》、《白雪》两首名曲,而且发表过一些屡试不爽的预言,备受尊崇。但与季梁相比,师旷的政治理论反而显得倒退了。中国的民本思想肇源于《尚书》,这是史家公认的。《尚书 · 五子之歌》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 泰誓》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标榜民“本”,季梁阐扬民“主” ,民“主”比民“本”进了一大步。即使是比季梁晚大约200年的孔子,其政治理论还是不如季梁进步。可以这么说,季梁极力推崇的“道”,既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又超越了这一思想,他不愧为开中国古代民“主”思想之先河的政治理论家。也正是由于季梁的政治理论极富民“主”色彩,所以,他对随侯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的现状表现出忧虑与激愤:“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季梁的政治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是息息相关的。他认为,在牲肥硕完整,只是表明“民力之普存也”;黍稷清净丰盛,标志着“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把甜美芳香的美酒献给神,象征着“其上下皆有嘉而无违心也”。不难看出,季梁拓牲肥硕、黍稷丰盛、旨酒芳香都归功于“民力”,归功于“民和”和君民“皆有嘉德”。这是“民为神主”思想在政治方面的体现。
为了使整顿国家政治的主张不流于空泛,季梁向随侯提出了“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的施政方针。他还以为,如果按照他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就会“动则有成”,无往而不适。
“亲兄弟之国”的外交方针是季梁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兄弟之国”,指汉水迤东、江淮之间的众多诸侯国。这些国家,或为姬姓,或为异姓,它们生存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一方面朝晋墓楚,另一方面又互相攻伐。对周王朝也是时叛时服。即如《国语 · 郑语》所言:“桓公为司徒,······ 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 邓、陈、蔡、随、唐 ····· 非亲则顽,不可入也。”而“汉东之国,随为大”。置身这样的境地,随国如果不同周围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不但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大国的讨伐,而且诸小国也会群起而攻之,随国就难以立足了。季梁正是在客观地分析了这一现实的基础上,才提出了“亲兄弟之国”的外交政策,这是与随国所处的地位与特殊环境相适应的。
季梁亲善邻国的外交政策在随楚关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施。春秋时期,楚国作为地方的第一强国,拓疆并土,灭国抚民,对汉阳诸姬乃至中原诸国发动了极为频繁的战争。然而在整个春秋时期,楚随之间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的仅为三次。在楚对随发动的三次进攻之中,第一次楚国不战而退,第二次和第三次楚国虽获小胜,却仍然以盟会告终。此中奥秘,在楚昭王奔随、随人拒绝向吴人交出昭王时的一段话中露见端倪。随人对吴人说:“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楚实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盟誓的内容,史无明文,但从随人的语气来看,不外乎是指楚随之间互不攻伐、互惠互利。这证明随人在处理与楚的关系上奉行了季梁的外交政策。
正是由于随人在同楚人的关系上恪守着季梁的既定外交政策,所以战国时期,楚国“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邳,颖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大地计众,中分天下”,却仍然把随国置于自己的卵翼之下,不迁也不灭。
也正是由于季梁外交政策的效应,嬴得了楚王对随侯的分外尊重,从而在曾侯乙死后,楚惠王把作为楚王权象征和音乐表率的钟当作礼馈赠。
在《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很少见到随国与周围一带兄弟国家干戈相加的记载。相反,与随相邻诸国的一些青铜器在随境内相继出土。这些文物,当多为酬赠聘媵之品。这说明季梁的政治思想已在随人心目中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也说明自季梁以后的历代随侯基本上沿用了“亲兄弟之国”的外交政策。可以认为,随国之所以成为汉阳诸姬中国祚最长的国家,是历代随君奉行季梁政治思想的结果。




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他们的主张以及著作。回答满意追加100_百度知...
主要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

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对孔子“仁”的思想的补充。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其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

寻找孟子见梁襄王的译文
(5)参考一答:《孟子》中多次强调了“民本“思想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孟子见梁襄王》中更是以巧妙、恰当的比喻将其政治主张形象化、生动化。用七八月旱苗盼雨暗喻了人民对“不嗜杀人”的贤明国君的企盼如旱苗般的渴求,而又用“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描绘了百姓归附明君似百川之...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教育思想是什么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汇集在他与弟子的言论集《论语》一书中。另外,孔子编写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体系。孔子之后,孟轲和荀况分别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的仁政德治和礼治思想,进而形成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

孔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
孔子的哲学思想:1、以“仁”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2、以“德”为核心的 政治思想。3、以“仁”、“得”观点贯彻始终的伦理思想。4、以“有教无类”为核心的 教育思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

梁祖谊人物经历
梁祖谊,字孝质,广东德庆县城镇人,世居肇庆市肇庆镇,出生于1907年的肇庆西门后东街书香世家。他的成长经历深受长兄梁祖诰的影响,梁祖诰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思想进步,曾是同盟会成员和高要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政协副主席。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年仅12岁的梁祖谊积极...

老子、孟子、孔子、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

《醉翁亭记》中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在文中体现为___,此意...
《醉翁亭记》中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在文中体现为___,此意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___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百度网友4db99cbca 2006-05-22 · TA获得超过772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28万 我也去答题...

求“佛道儒”三大思想的精髓
3、儒家思想 (1)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2)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
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传统中一个很古老的观念,并在历代的明君贤臣、清官良吏宽政惠民、厚生利民、除暴安民、济世为民的施政行为中得到具体体现,其认识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可以说,古代民本思想在古代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细化,具体可分为10个方面。 1.畏民。畏民者,敬畏民众也。也就是对...

西乡县15636906003: 南辕北辙中季梁是个怎样的人 -
单萍先舒: 季梁是春秋初期汉阳诸姬之首随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对随楚关系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成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之一,尤其是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更是闪射出穿越时空的光束.

西乡县15636906003: 被誉为中国民本思想第一人的乔梁的民本思想是 -
单萍先舒: 中国民本思想第一人 季梁 “民为神主”的思想,是季梁思想的精髓,透出民本思想的曙光.

西乡县15636906003: 魏王欲攻邯郸中李梁是一个怎样的人 -
单萍先舒: 魏王欲攻中阻止魏王攻打邯郸的是季梁..不是李梁!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季梁对随楚关系格局影响重大,辅佐随侯期间,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周天子虽“三次征伐”被他称为“荆蛮”的楚国皆“结盟而还”.可惜当时的随侯对季梁的诸多治国方略始纳后弃,致使四面树敌,前690年在与强楚青林山一役中丧国辱邦.作为亡国之臣的季梁因此郁郁而终.

西乡县15636906003: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 -
单萍先舒: 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行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西乡县15636906003: 两篇同为劝谏的文章,说说邹忌和季梁分别是如何劝谏的? -
单萍先舒: 邹忌是通过讲解历史故事来达到劝谏目的的,畏惧、赞美、爱慕必是有求于你. 季梁通过讲生活故事告知魏王他行为中的不当.做事首先要选对方向,否则就会南辕北辙. (季梁谏魏王) 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祗一类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先是忠民信神并提,然后深入论述应该以民为主,神为附.在谈到神的地方都是从民着眼,所以说服力很强,能使“随侯惧而修政”.(季梁谏追楚师) 不知你是说的哪个,都写上了,希望对你有用

西乡县15636906003: 季梁采取的什么劝谏方法 -
单萍先舒: 共同点:都采用比喻说理(或者类比说理)的方式,季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劝魏王,而邹忌通过自述家事来劝齐王;他们都讲究说话艺术,语气比较委婉,别人乐于接受.

西乡县15636906003: 战国季梁的故事有哪些? -
单萍先舒: 贤臣季梁 随是南方的一个姬姓小国,与强大的楚国隔汉水相望.鲁桓公6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出兵伐随,随侯一嗓子“我是良民”没起作用,只好摆兵迎敌.楚武王手下的斗伯比给武王出主意:咱不能太显大,咱一显大,老随家心里害...

西乡县15636906003: 南辕北辙中季梁“中道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单萍先舒: 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来了个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带出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

西乡县15636906003: 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 -
单萍先舒: 季梁向魏王讲了一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他是想告诉魏王,如果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要在天下取得威信,整天去攻打别国,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西乡县15636906003: 读《战国策》中的季梁说魏王,回答下面的问题.谢谢了哦! -
单萍先舒: 1.通“返”,回来 (2)依仗 (3)好像 (4)取得信用2.A 3.他说的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离所需去的楚国就愈远啊!4.季梁通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劝阻魏王进攻邯郸.5.南辕北辙6.季梁是一个亲善邻国,能言善辩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