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对中国现代小说规范有什么突破

作者&投稿:关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是谁?~

D. “费精力”与“劳心费力”重复。

自1922年12月《故事新编》的第一篇《不周山(补天)》在《晨报四周纪念增刊》上发表以来,关于《故事新编》艺术特色的评价与争议,从没有中断过。但有三点正日趋取得共识。一、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创造上,“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是历史小说创作的精髓之所在。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创造不息的女娲;困顿犹斗的后羿;卓立独行的“黑色人”;“不合时宜”的伯夷叔齐兄弟;为治水披风沐雨,思日孳孳的大禹;为止楚攻宋而不惜裂裳裹足,慷慨赴难,最后挽倾倒于狂澜的墨子;木讷退缩的老子;自相矛盾的庄子。这些形象进一步丰富了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他们和狂人、阿Q、祥林嫂、魏连殳、吕纬甫、闰土等人一起活在读者心中。二、小说在表现形式上,“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尽管鲁迅谦虚地说,这样的写法“倒无需怎样的手腕”,事实上,这恰恰需要作者具有独特的想象力,也就是说,“故事”在被新编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既要保持“故事”的基本形态,又要突出“故事性”。为此,鲁迅在文本中采用了三种表现策略,第一,增加一系列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以丰满“故事”架构的肌体,使文本对历史的再叙述变得富有场景性和形象性。第二,鲁迅还创设了一系列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结构,形成“故事”架构的血脉,让历史叙述有了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增加对人物心理的具体描写,这犹如画龙点睛,让历史人物从尘封的历史深处复活过来,来到审美的前台,与读者迎面相逢。三、小说在叙述结构上,“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可以说,《故事新编》既是故事的新编,也是新编的旧事,这样,在文本中就存在着两重性的叙事时空,为了不使这种两重性的叙事时空造成牵强附会之感,鲁迅不仅关注“新事”与“旧事”之间情形的相似,更注重“新事”与“旧事”所承载的主体在精神结构上的相似性。正是对精神结构相似性的深度揭示,才使《故事新编》去除了“演义”的板滞和“戏说”的轻浮,从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鲁迅常常感慨中国历史的循环,这种循环论的历史视野,使得鲁迅不被变幻的现实所迷惑,也不被黑暗的历史所捕获,在历史与现实,旧与新,今天与昨日的两相对立中,鲁迅获得了外位性的深邃的洞察力。
即使是一般的读者,初次阅读《故事新编》,也不会有多大的理解困难。但相较《呐喊》,《彷徨》而言,海内外学术界关于《故事新编》的阐释与评价却分歧最多,争议最大。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对“经典”曾下过这样的判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2]正是不断弥漫的令人迷惑的批评话语的“尘云”,使《故事新编》的研究史充满阐释与评价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挑战性。
关于《故事新编》的研究,已有的成果数以万计,张梦阳先生的《中国鲁迅学通史》(下卷)有详细的评述,可以参看[3]。但是,从宏观上看,仍有几个问题未能得到富有深度的阐释:一、《故事新编》在情感基调上存在着独特的“荒诞感”,而且这种“荒诞感”在写于后期的五篇小说《出关》,《理水》,《采薇》,《非攻》,《起死》中更是得到了一种整体性的渗透和张扬。那么,读者不禁会问: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荒诞感”,在鲁迅晚年的思想与情感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它折射出鲁迅怎样的一种思想与情感和生存状态呢?二、《故事新编》尽管历时13年,辗转三地而写成,但令人惊奇的是,这八篇小说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点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是否意味着鲁迅始终在有意探索、尝试着一条不同于《呐喊》、《彷徨》的审美之路呢?三、《故事新编》在艺术感受方式和表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但又灵活自由地汲取了古今中外多元的艺术养分,那么,如何评价这种独创性,并深入剖析《故事新编》的艺术渊源及其创造性转换,就具有独特的学术史意义──要深入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把《故事新编》放置在鲁迅思想和创作的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这样宏大背景之下加以考量,当然,这已不是简短的这一节篇幅所能说清楚的。
如果我们把探索的眼光落在《故事新编》本身之上,那么,诸如“语言问题”,“创作思维问题”,“文体问题”,“油滑问题”,就会在解读与阐释中尖锐地凸现出来。下面就综合本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见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围绕上述四个问题做初步的解答[4]。
一、《故事新编》的语言戏拟化特征。鲁迅曾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和史实的演义”。现有的研究成果几乎把所依据的神话、传说和史实以及穿插进去的现代生活的细节都一一考证出来。读者可以把所依据的这些神话、传说和史实界定为旧文本,把这些旧文本的语言称为“他者”语言。“演义”说明了作者在创作时与旧文本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因此,读者在《故事新编》中总能感受到一种“他者”语言或隐或现的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进而思考这些“他者”语言是按照一种怎样的方式被组织进这部小说的文本之中?在这语言的再创造过程中,作家主体的心灵又是如何赋予文本语言以一种新的意味?这又在文本语言形式内部构成怎样的富有张力性的空间?这样,读者便接触到了《故事新编》创作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戏拟。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置身于具体语境的存在,并且与这一语境保持着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指物述事的语义关系。但是,当把一种语言从一种语境转移到另一种语境时,不仅语言形式而且语言背后的“客体”和“意义”都可能发生变异[5]。比如,“作家”一词肯定只能出现在现代语境之中,但是,如果把这个词移到一个古人之口,那么,它就脱离了特定的“上24下文”,它原来的含义就会发生变化,其结果就使得它的语境变得不真实。如果这种不真实是作家有意为之的,那就可能成为一种戏拟。比如,在《出关》中,让“提拔新作家”这一话语出自几千年前的老子时代的一个“账房先生”之口,这显然是一种有意为之的不真实,是鲁迅故意让文本中的“账房先生”摹拟30年代出版商的口吻。除了这种有意为之的不真实外,语言要成为戏拟,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这摹拟语言中,必须能够听出一个新的立场,新的意向,并且这种新的意向往往是否定性的、讽刺性的。比如,刚才所举的《出关》中的这一例,就明显带有一种对出版商的讽刺意味。
由于语言的戏拟,形成《故事新编》文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一个文本同时存在着多层意向──人物的意向、旧文本的意向与作家的新意向,这构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旧交叉、重叠、冲突、变异的众声喧哗的语言空间。具体地说,一方面,它对所依据的旧文本(故事)的语言形式或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语言形式进行虚拟(新编)。另一方面,在虚拟的过程中,它又渗透着鲁迅所独特的荒诞的感受和嘲讽意味。这样,就使得在作品文本的语言形式内部构成一种张力。心理语言学认为,一个作家创作的语言形式是直接根源于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的方式。因此,从《故事新编》语言的戏拟中,可以看出鲁迅是如何体验其所置身的世界的特征:荒诞感。在“戏拟”所造成的语言形式的扭曲、躁动、喧哗之中,浸透着、流淌着鲁迅心灵中某种不安、苦涩的情绪。语言的戏拟造成了《故事新编》中所特有的悲剧喜剧化,喜剧悲剧化和悲剧喜剧不断冲突、融合、转化的叙述格调,从这种弥漫于《故事新编》文本世界的叙述格调中,读者可以触摸到鲁迅隐秘的、变幻复杂的内在心像。尤其重要的是,“戏拟”在这里仿佛是一幅鲁迅晚年的“心电图”。在语言形式的波动、曲折的轨迹中,分明可以读出鲁迅晚年心脉的搏动、缩张,情绪的激动、疲惫,生命的挣扎与衰竭。
二、《故事新编》创作思维的隐喻性。《故事新编》中的《出关》,在胡风、聂绀弩、萧军等创办的《海燕》上刚一发表,就立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种观点认为《出关》是在攻击某一个人,另一种观点则以为《出关》乃作者自况。鲁迅为此写了反批评的文章《《出关》的“关”》。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在文中还具体谈到自己小说创作的思维方式。他说,自己常常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现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鲁迅的这段话一直未能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可以说,这其中包含着鲁迅对自己“隐←→喻”的这样富有张力性的创作思维的说明:“杂取种种人”,是指从生活中找到相像的人物(包括事件、情境等),这是第一层次的“喻”。当在创作过程中“合成一人”时,这“喻”就转化成第二层次:“隐”。由于成功的艺术形象中总是渗透着作家对生活本质、对人类心灵的丰富把握,所以,此时的“隐”也就是一种更具整体性、更深广的“喻”[6]。由于“隐←→喻”的内在张力,使得鲁迅观察、感知和表现世界的空间扩大了,方式也更趋于复杂化。正如黑格尔指出的那样,一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渗透、呈现的创作思维方式“不仅是一种认识性的想象力、幻想力和感觉力,而且还是一种实践性的感觉力,即完成作品的能力。这两方面──心里的构思和作品的完成(或传达)是携手并进的”[7]。这也就是说,虽然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的心理过程对于旁人来说是一种不可重复、替代的隐秘过程,但是,这种隐秘的体验毕竟还是凝结、呈现为独特的艺术特征。因此,要理解一个作家的创作思维,就必须紧紧抓住作品文本的艺术特征这一中介,透过对作品文本的艺术特征的分析来把握作家创作思维的运作及其机制。


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内容简介
探讨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新颖现象,《"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深入解析了"重写型小说"这一概念。它是指小说家在对既有"前文本",如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国神话、史书以及希腊神话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编和再创作的小说类型。作者在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理论框架,通...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吗
这部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的8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鲁迅先生通过这些作品对神话、传说及历史进行了重新编写和解读。《故事新编》于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首次出版,并被收录在《鲁迅全集》第一卷中。这部小说集被誉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吗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收录了作者从1922年至1935年所作的8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936年1月;后被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该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想象丰富,收入了鲁迅作品中所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故事新编的内容
《呐喊》、《彷徨》的对于短篇小说,《朝花夕拾》、《野草》的对于散文和散文诗,杂感的圆熟、灵活、多样的形式,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拓荒开来的标帜;《故事新编》重新编写了一些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充分地发挥了速写的战斗特点,在体裁上有所创新,同样表现出一个伟大作家在艺术上搴纛前驱的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

《故事新编》鲁迅的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像丰富,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本书收录了鲁迅的《故事新编》,由陆燕生绘图。陆燕生将古代壁画跨越时空、集故事发展于一体的构思构图手法,运用于鲁迅《故事新编》的绘画创作,此书无疑是关于鲁迅内容的美术创作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主要的成果。这组...

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理水》赏析,急!!!
《理水》是一篇融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为一体,既有历史人物的真实描绘,又有社会现实的广角讽喻的作品。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30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

求鲁迅《故事新编》读后感
这本《鲁迅文集.故事新编》中讲述的是鲁迅,将以前古老的传说、历史的故事改编撰写而成,这本是里总共分为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九个章节,从故事中揭示了现实的丑陋,人民的贫苦和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这里面有一些位在书刊上发表,更能表现鲁迅...

以《补天》为例,分析《故事新编》这部现代历史小说集在题材和形式方_百...
1、《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2、形式方面,鲁迅在《补天》中采用部分外文,因为中国汉字已经不能完全表示鲁迅的情感了。所以用外文代替。3、《补天》只是运用了一种解构历史的新手法,但它阐释鲁迅自我思想,...

如何理解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他手中成熟?
B、艺术手法:《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艺术手法的结果。鲁迅小说创作所受的外来影响主要是来自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与日本文学。 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契诃夫对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病态心理的现实主义刻画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给鲁迅以深刻启悟。

鲁迅 故事新编 出关赏析
赏析:《故事新编》应该算是鲁迅的小说中较为另类的一部了,其在取材和写法上都不同于《呐喊》和《彷徨》,是一部依据古籍并容纳现代的作品。鲁迅先生将现实主义的真实感触与浪漫主义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这部既有现实批判力度又闪耀着乐观主义色彩的经典,实是中国文坛之大幸。《故事新编》...

昌图县17850328884: 《故事新编》 的作品赏析 -
武帝克林: 我想,在鲁迅眼中,社会现实是非常残酷的,风吹转蓬,雨打漂萍,常常是奔波半生,却发现自己毫无所获.正如他在《在酒楼上》中所写的那样:就像一只苍蝇一样,为了寻找一点食物或者被人抬手一吓,立刻飞走了,但是飞来飞去,却总是...

昌图县17850328884: 故事新编和寓言式杂文的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 -
武帝克林: 《故事新编》是“寓言式的短篇小说”,《故事新编》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批判社会.《故事新编》艺术特色鲜明——漫画化的勾勒和速写;夸张手段的巧妙运用;以极省俭的笔墨塑造人物. 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寓言故事,掌握透视寓意的方法.故事新编它是寓言式杂文形式之一.

昌图县17850328884: 鲁迅生活的社会背景50字左右 -
武帝克林:[答案]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

昌图县17850328884: 鲁迅作品特点
武帝克林: 1. 鲁迅小说文体的突出特点,是富有开创精神. 2. 以《呐喊》、《彷徨》而论,作者根据不同小说内容的需要,为每篇作品精心寻找恰到好处的体式和手法:有的截取横断面,有的直现纵剖面,有的多用对话,有的近乎速写;有的采用由主人公自述的日记、手记体,有的采用由见证人回述的第一人称,有的则用完全由作者进行客观描绘的第三人称;有的抒情味很浓,有的讽刺性很强,有的专析心理,有的兼表哲理;形式种类极为多样. 3. 后来的《故事新编》,更属全新的大胆尝试.作者运用古今杂糅、时空错位乃至荒诞、夸张的手法,将神话、传说、历史上的人物还原于凡俗的环境中,寄托或庄严、或滑稽、或悲哀、或憎恶的诸种心态,这是鲁迅借鉴国外表现主义作品而做出的重要创造.

昌图县17850328884: 鲁迅《故事新编》讽刺的各是什么 -
武帝克林: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的小说8篇及序言1篇,分别是: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故事新编》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将古代和...

昌图县17850328884: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其余初期小说作家,可分为哪几个相对独?
武帝克林: 现代主义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反传统,这是与思想上反传统一脉相传的.要表现新的思想内容和文化意义,必然要在表现形式上予以创新,无论是在创作方法和...

昌图县17850328884: 鲁迅的小说集《彷惶》 《故事新编》的介绍 -
武帝克林: 《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昌图县17850328884: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特点? -
武帝克林:[答案] 小说:用白话文创作突出思想启蒙的作用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凸显新文学革命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例如:问题小说.代表作品: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庐隐《海滨故人》《灵魂可以卖么》等.王统照《山雨》叶绍钧:隔...

昌图县17850328884: 鲁迅小说创作在文学上地位和影响 -
武帝克林: 这些是我自己写的呀,楼主请看完啊:鲁迅是中国第一个运用白话文创作的作家,即是《狂人日记》,此后全国在新文学运动的号角中,纷纷效仿,群起而响应,一发而不可收拾.他的《阿Q正传》,几乎融入中国几千年社会和人物的性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