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总是杀死功臣,例如周培公,姚启圣,魏东亭

作者&投稿:斐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熙为什么总是杀死功臣,例如周培公,姚启圣~

当功臣进入朝廷的中心时,他们会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来拉拢自己的势力。这些种种举措不可能瞒过康熙的眼睛,但是康熙却对这些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允许下属有势力分化,但是必须要有一种平衡制约。
康熙不能姑息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想办法杀

在《康熙王朝》中曾经有提到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比较重要的三位汉臣,这三位汉臣分别是周培公、李光地和姚启圣。姚启圣是周培公发现并举荐到康熙帝身边的汉臣,可是从一开始康熙皇帝就不是特别喜欢这位汉臣。
对于姚启圣,康熙帝不仅不喜欢他甚至还有些怨恨姚启圣,虽说姚启圣的能力兼备是得到康熙皇帝的肯定的,但在电视剧中却有一幕是康熙帝骂姚启圣的画面,这一幕被传是千古一骂,康熙帝为什么要骂他?
要知道,在康熙帝之前姚启圣一直就只是一位小官,甚至不被顺治皇帝录用,他为人豪爽正义,尤其是在和康熙帝的一番话中,很明显触怒了康熙,姚启圣一生着眼于满清利益,在当官的时候就向康熙帝表明满汉之间的不平等待遇的问题。
要知道在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康熙就已经非常不满,汉人在清朝时期一直不受待见,姚启圣的这番言论在康熙帝看来不过就是“作死”,加之在之后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姚启圣以全部身家担保施琅与之一起收复台湾的过程中两人出现分歧。
当时施琅对姚启圣不满,于是两人之间出现分歧,此时的康熙对姚启圣也渐渐忽视,早在之前康熙帝就说过自己最恨的就是姚启圣这种人,在内心里已经把他杀了一千次了,对于仇人葛尔丹、郑经都没有如此怨恨的康熙为什么这么怨恨姚启圣?
因为康熙帝知道姚启圣这种人为官清廉,他虽表明顺应朝廷实际上内心对满足皇权却充满了蔑视,给了康熙一种“从道不从军”的感觉,所以对于姚启圣的巧舌如簧康熙帝更是想要将他杀之。
康熙帝知道自己无法驾驭的住这种内心从道的人,这才是他为什么这么恨姚启圣的原因。

康熙并没有杀功臣,周培公,姚启圣都是老死,魏东亭只是文学作品中杜撰的。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赵尔巽等《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这几个人的性质不同,所以不能放在一起回答。
窃以为首先应该分析你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不问康熙为什么会杀明珠、索额图呢?他们也是有功之臣,且功在社稷,索额图助康熙杀鳌拜,人称三眼索相;明珠人称万花筒,其才华在满人中可谓屈指可数。究极而言,这是因为你的立场被康熙王朝的立场干预了。你认为这几个人忠于康熙,不该杀,而明珠索额图私心甚重,且干预立储,该杀,但康熙却到晚年才动明珠、索额图,所以你首先在立场上就倾向了周培公,姚启圣,魏东亭等人。
但是你应该想到的是人无完人,这几个人在康熙王朝电视剧里似乎是白璧无瑕,一心为国,但是人又怎会没有私心呢,要知道魏东亭的原型可是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啊,曹寅为官如何,我想不必赘述了吧。因此,你应该站在更为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再分析康熙为何想杀这几个人。其实应该一人一人具体分析,但是由于时间所限,在此就将其合为一体,从总体上分析康熙杀大臣的原因。
在清朝,封建集权时代,大臣都是皇帝的奴才,为皇帝办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是你想,如果皇权已到了如此神圣的地步,那又为何会有诸如鳌拜、葛尔丹之徒,所以,杀臣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治理天下。
这几个人虽然并未谋反危及皇权,但是他们办差未办好,耽误了皇帝治理天下。
不是利国利民就是办好差了,在皇帝的角度而言,想皇帝所想,为皇帝分忧解难才叫办好差。
皇帝固然喜欢直言进谏规劝皇帝的大臣,但这种喜欢的程度也是很有限的。需知魏征之成功不在于他敢谏,而在于他知道什么东西能谏且不会触怒皇帝,反而能为皇帝增加广纳意见的美名。
简单来说,康熙作为一代圣君,其杀大臣的举动绝不可以简单认为不喜这个大臣,而应从治理天下的角度考虑。杀位高权重的大臣并非像杖毙宫女太监一般这么简单,事实上每一步都是康熙治理天下棋局中的一步,因此建议提问者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理解康熙的举动。

清初的大能人好像都没得善终都能威胁到 爱氏家族 的地位

功高盖主




《德云斗笑社2》:选搭档的时候大家都不选尚九熙,他为什么没人选?
而何九华是德云社中被鹤字科和头九遗忘两次的存在,最后成了二九大师兄。年龄大,性格好,外形俊朗,人称大杀四方何九华。与曹鹤阳、朱鹤松、周九良合称德云”一语致死“组合,实力自是不弱。可捧可逗,也是一个基本功比较全面的相声演员。没和尚九熙拆对之前,尚九熙人称德云断头台,可见其逗哏风格火辣...

雍正皇帝这么爱民,为何要杀他弟媳?
为何雍正一上位就要杀死自己的弟媳?不是私仇,是替康熙出一口气。在古代中国每一个人的婚姻都是依靠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的,只不过就算是活得再久,有再多阅人经验的人都还是会有看走眼的时候。就像是康熙,他在为自己的儿子娶妻的时候也看走了眼,选了一个让自己都讨厌的人。这个妃子就是...

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
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 有“儿皇帝”之称的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为了将割地夺回,便派遣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向辽国发起进攻,这次讨伐被称作“雍熙北伐”。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之旅,最终,却以北宋十万大军的覆没,以及杨业...

德云社同门师兄弟互相取关,尚九熙和何九华难再同台,是利益使然吗?
德云社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有时还会带给大家带来恩怨纠纷,几百号人的公司哪有一片和谐,总会有一些恩怨是非。相声演员除了扎实的功底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个合适的搭档,因此搭档拆伙是一件大事。但也有拆伙非常成功的例子,像是秦霄贤和孙九香,分的体面,也分的让网友接受;而如为师兄弟的尚九...

解读扑朔迷离的陈家谷之战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什么人家不说我嫉妒杨业呢?我根本没有那种心理状态,但是潘美有,因为在他作为主将驻守晋北边防期间,杨业作为副将屡建奇功,在军内民间的声望非常高。身为两朝宿将的潘美却被降将杨业(杨业是北汉降将,作者注)抢尽风头,他对此早已有所不满,妒恨交加的情绪一直暗暗潜伏在...

尚九熙缺的并不是何九华,阎鹤祥一语惊醒梦中人,如何看待尚九熙的未来...
他的舞台风格十分稳健,入正活时不必要的动作很少,在天马行空的思维下幽默搞笑的氛围十分罕见。仿佛身上有着老郭的影子!给人的感觉也是放松享受的轻松快乐!这才是真正的相声,我认为他们师徒俩是真正具有马三立的风采!取舍之间 从节目创作上来看,尚九熙的点子非常多,能结合传统曲艺再融入新玩意儿其实...

这一生,总有一个人,老是跟你过不去,你却很想跟他过下去
一个台湾大学的教授有一天在公园散步,无缘无故被一个有烟毒瘾的惯犯杀死了。教授的太太闻讯之后,悲痛的赶到现场,记者访问她,问她有什么感受(记者有时真无情哈),她居然说:我原谅那个杀人犯,他不知道他自己做了什么。这个伟大的妻子,一直让我非常仰慕和感动。她能够接受老公已死的事实,并且和自己悲痛的情绪相处,...

为什么说《连城诀》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狄云经丁典传神照功后又被血刀老祖抓去误学血刀派武功并被人诬陷为淫僧,后遇水笙和落花流水四位大侠,“大侠花铁干”后被血刀老祖制服向其跪拜求饶,在大雪封山时又抢兄弟尸体吃,无尊严和道德底线,小说突出刻画了狄云师傅戚长发、大师伯万震山、二师伯言达平三人勾心斗角、为夺宝杀师灭祖,描写了知府凌退思的阴险...

为何罗云熙的固有形象会“毁”在白鹿手里?
很多人不由发问:为何罗云熙的固有形象,会“毁”在白鹿手里?首先,罗云熙的固有形象是什么?上一个让罗云熙名声大噪的角色,是《香蜜沉沉烬如霜》里面的润玉,一个皎皎如明月的少年,他是九重天上掌管漫天夜色的神明,但同时却又爱而不得,深陷在一段执着的感情里无法往复,这样凄美...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死谋士李岩呢?
自成见疏,不甚喜,既批疏后‘知’,不功。后两项似乎特别重要;一个是军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用政治策略解决吴三桂的问题。他的信似乎是针对刘宗敏的态度。李自成不喜欢!刘宗敏不是一名刑事官员,他对追悼会的追求多少有些不分青红皂白。就算——年军纪整顿,‘杀人无...

博山区13287203490: 揭秘: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死的 -
以沸尼立: 这些人是有的,不过历史上没有电视剧中的这么神奇,比如,康熙为了周培公的去世而停朝一次,这个应该是电视剧中为了夸大周培公的功劳而这样写的.

博山区13287203490: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为什么被贬盛京? -
以沸尼立: 因为周培公是汉人,康熙怕他功高盖主对皇权不利所以贬了他的官,毕竟他不是满人

博山区13287203490: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什么会为去世的周培公守夜? -
以沸尼立: 周培公被康熙扔在盛京11年,再次见面周培公已奄奄一息,最后献给康熙一幅画,自称是“用十年功夫画的小画”. 康熙起初不以为然,还以为是山水画.“山水有情,生生不息”,周培公如是说. 在行宫打开“山水画”后,康熙“懵”了,...

博山区13287203490: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
以沸尼立: 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历史上的周培公本名昌,字沛公.如影视剧所演,一般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谋臣.曾经最高官位曾达到盛京提都.在三潘之乱时,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割据平凉占山为王的王府城.

博山区13287203490: 康熙王朝剧情问题
以沸尼立: 呵呵,想不到我们志趣相投,我也每晚必看的,其实“韩信之死”也是培公的真实写照,第一,身为汉人的周培公,虽才高八斗,有勇有谋,但此人确犹如芒刺一般,扎的群臣浑身酸痛,在官言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长时间做官的;二,平定三藩,威震天下,统帅朝廷二十万精兵,既使换了你是康熙,也会疑心重重,功高震主是其被贬的主要原因. 但是,通过康熙在培公走到生命最后一刻所说的一段话,确证实了培公在康熙及天下人之中的位置,你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反省. 呵呵,不多说了,不知道我说的对你有所帮助没,也许英雄所见略同,望继续探讨,切磋,谢谢!

博山区13287203490: 索额图在康熙大帝这部电视剧里劝康熙杀掉明珠和周培公,来与吴三桂讲 -
以沸尼立: 主要是因为周培公这个人和索额图明珠等人不一样周培公连满臣都不是而索额图和明珠等人既是满臣又是皇亲国戚所以需要巴结他们

博山区13287203490: 周培公怎么死的 -
以沸尼立: 因为是汉人,受到满族官员的排挤,康熙迫于形势将他贬到盛京(现在的辽宁的沈阳)10余年,天寒地冻的,加之心情抑郁,最终一病不起,死了.

博山区13287203490: 康熙王朝:康熙为什么要为周培公守灵 -
以沸尼立: 3个原因 第一:遗憾,没能留住这样一个人才,康熙不是说了吗,这一次另有一个目的就是重新启用周培公 第二:忏悔,为了朝局,把这样一个人才扔在冰天雪地导致英年早逝 第三:收买人心.这才是最主要是原因,康熙用这样一个姿态来告诉其他人,我是珍惜人才的,会悔过的,你们要是为了大清做出贡献,我也是不吝赏赐的.

博山区13287203490: 康熙王朝 周培公怎么死的? -
以沸尼立: 周培公为汉臣,康熙怕拥兵自重,平乱之后被调往东北,又因是南方人水土不服,身患重病.后身亡.

博山区13287203490: 周培公的身平和康熙的几位著名的大臣? -
以沸尼立: 一他是汉人当他做出成绩时满人肯定要恶意重伤,康熙为了凝聚满人,那就肯定要牺牲周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