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三国英雄

作者&投稿:弘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漫话三国英雄~

我喜欢赵云,
初平二年(191年),诸侯互相征战,当时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因助袁术与孙坚一同攻打周昂,为流矢所中而死。公孙瓒以其弟被杀,将此事归罪于袁绍,于是屯兵盘河并上书朝廷细数袁绍的十项罪状,号召诸州郡共同讨伐袁绍,常山国经过商议之后一致推举赵云,率领该郡义军去投奔公孙瓒。

当时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乃领冀州牧,袁氏四世三公,声名远播,公孙瓒正在担忧该州的人都会投奔袁绍,因此赞许赵云的行为。公孙瓒向赵云嘲笑着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1],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担任高唐令的刘备被贼兵袭击,失去了驻地之后,亦来依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并派赵云为刘备的随从,让他为刘备率领骑兵[2]。两人合作之后,互相都留下好印象,刘备一直对赵云很好,赵云亦有心依托刘备。

后来,赵云因为死了哥哥,向公孙瓒请假回家乡服丧,刘备知道他此去便不会再回到自己身边,因此握著赵云的手不舍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弃德。”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刘备在邺城和刘备相认。刘备和赵云同床眠卧,然后密派赵云外出招募数百名士兵,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也不知道。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并随他至荆州。

平定荆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便派夏侯敦、于禁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在战斗中刘备军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让他成为军正,而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的处事态度。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军南攻,当时刘表刚死,其子刘琮继位,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刘备措手不及,于是率军向南逃往江陵,但是刘备不愿放弃自愿跟随他的人民,每天仅能行走十几里,曹操便派轻骑兵快马追赶,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数十骑向南逃逸。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

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江南之地。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之貌,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意欲和赵云结亲。但是赵云坚持不同意,并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借机逃走,而赵云也就因此不受到影响。

进攻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乃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

刘备出征之后,孙夫人开始放纵骄傲,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威严、态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别命赵云掌管内事。

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亦即著名的“赵云截江夺阿斗”。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率军入蜀。 诸葛亮率领赵云与张飞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直到江州(今重庆),然后兵分两路,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另领一军走南路,从外水沿长江而上进至江阳(今四川泸州),最后在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议论劝刘备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从前汉朝大将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必须等到天下的乱贼都平定之后,才可让众人返回家乡去种植桑梓,回归故土去耕作田地,这样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战争,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便听从赵云的建议。

汉水虎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斩其首,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

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担心的赵云便带着数十骑的小部队出了兵营的围栅,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赵云才刚和敌人交手,敌人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

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击曹军士兵的阵列,且战且退。曹军虽然被赵云击溃,但是仍凭借数量优势将赵云包围起来,赵云便突围并退入蜀军的围栅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围栅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围栅,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围栅,见曹操大军杀到,便欲闭门拒守。 赵云进入主营之后,却下令大开栅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

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却。此时赵云下令打响战鼓,鼓声震天,又令蜀军以弩箭射向曹军,曹军为之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饮宴直到黄昏,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非将军名)。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而且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大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气,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并留赵云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被吴军大败于猇亭,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今四川奉节),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而吴军已退却。

北伐遗憾
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继位,因赵云此时于永安防卫东吴,故将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亦转驻汉中。

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取郿,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反击,诸葛亮下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兵力虽较敌军为多,但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不过由于赵云亲自断后,又烧毁栈道,阻止曹军的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同时,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贬为镇军将军。

当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惊讶地说:“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 ”,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

当时赵云军中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为何要赏赐呢?请将其物全部入赤府府库,在十月的时候再给众人做冬衣。”诸葛亮因此大为称赞。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后主于景耀四年(261年)追谥他为顺平侯。

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先后得到谥号,于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亦被追谥,时为景耀三年秋九月。后主刘禅念及曾受赵云保护,又于隔年春三月追谥赵云。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并担任领军的职务;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在无数的三国英雄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诸葛亮了,他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士,号“卧龙”。他曾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诸葛亮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天才军事家。比如说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能够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气。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还有,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使司马懿误以为城内有伏军,使其撤下了十五万大军。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他为了解决大军粮草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使军粮运输的问题得以解决。“连弩” 类似假设在兵车上的武器,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弓箭,在当时是很厉害的武器,一次可以发射十枝箭,魏将张合就死于这种武器。这也是诸葛亮的发明之一。  


  历史上许多人物对诸葛亮都有过高度评价。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有关于诸葛亮的诗篇。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千古冤臣

三国时期最冤枉的人就是魏延,堪称千古冤臣,因为他不但被杀后一直没有被平反,更被一帮说书的糟蹋,说他有反骨,是和曹操一样的大反派。虽然曹操被称为奸臣,可是在世的时候权倾朝野,死后倍极哀荣,墓地到现在还没有被找到。魏延则身首异处,三族被戮,不知埋骨何地。而魏延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不起蜀汉,连那个心都没有,枉死,而死后千载骂名,冤枉,比岳飞还冤,比袁崇焕还冤。

陈寿和魏延家是没有什么交情的,不过陈寿还算老实,尽管对蜀怀有一定的感情,不好明斥其非,但是在为魏延立传的时候没有说什么谎话,在最后还是给他下了一个“不便背叛”的评语。

魏延不是名门望族之后,不然喜欢考证名人家世的三国时代不可能没有记载,他是荆州义阳人。最早的记载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很可能是和甘宁一样是水匪或者豪强出身。就这点来说,不知道当初他在荆州当豪强的时候是不是和诸葛家结下了什么梁子,以至于诸葛亮后来那么恨他。魏延后来是依靠战功当上了刘备手下的牙门将军,毕竟魏延不是刘备的旧部,和诸葛亮等荆州世家子弟也不是一伙,加上性格似乎也属于倔强一流,不会拍须遛马,所以能够升职,靠的唯有自己的能力。

等到刘备自称汉中王的时候,要地汉中需要一员大将来镇守,对取得汉中很有功劳,加之又是刘备亲信的张飞是众望所归的人选。关羽和张飞号称“万人敌”,武勇是有的,历史上的张飞也绝对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大字不识,《八蒙山铭》现在还是名帖,无论是招降严颜,还是汉中破张郃,证明张飞的计谋也相当不错。但是刘备选择的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却是魏延。这当然让蜀国所有的人吃惊。刘备为了显示自己能够用人,在一次大会上和魏延唱了一次双簧:"今委卿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蜀中众将都为魏延的豪言壮语所感动。只有诸葛亮不是滋味,毕竟魏延的资历还不如诸葛亮,就有了汉中太守的实缺,实在让诸葛亮有些不舒服。

如果是魏延要造反,机会很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他还是汉中太守,完全可以反。“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有这么多反的,魏延没有反。诸葛亮建兴三年平定南方四郡的时候,蜀中空虚,魏延还是没有反,真不知道反骨一说,从何而来?

到了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进屯汉中,不知道是诸葛亮和当地长官魏延有没有发生什么矛盾。蜀汉建兴八年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真等讨伐蜀国,诸葛亮在汉中据险而守,加上连月阴雨,魏国撤军。同时,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国的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的部队,因功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可坏就坏在这件事和诸葛亮有了牵涉,诸葛亮在建兴六年因为马谡失街亭,自贬三等,这回刘禅让他官复原职,但是毕竟诸葛亮的功劳没有魏延大,刘禅在诏书里是这样写的:“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要知道,斩王双是在逃跑途中的事情,诸葛亮未必有什么光彩,郭淮大败是偏师魏延的功劳,阴平、武都二城是陈式的手笔,就是汉中的防御工事也是魏延修的。诸葛亮当然觉得不爽,非常的不舒服,由此对陈式和魏延都很有意见,要知道他到死才是个武乡侯。

魏延的才能是为诸葛亮所妒忌的,每次给魏延偏师也不超过万人,对魏延是以打压为主的。对此魏延很是不忿,老是念道着当年要是按照他说的出子午谷,直指长安,早就赢了。这场关于子午谷的公案,按照魏延所说未必不能够成功,后来钟会伐蜀就是有一路从子午谷进军的,也没有出现诸葛亮说的危道。不过是诸葛亮当时对魏延就是很不满意:你的智慧怎么可能比我高?你想到了,我早就想到了,但是因为是你提出来的,就是不行。其实军事上哪里来的百分之百把握?否决历史上任何一场经典战役,都可以用安全这个理由给否定掉。以蜀国和魏国的实力对比,不冒险又如何有胜算。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还不忘记踩魏延一把,让和魏延一向不对付的杨仪来领导他。还说了,如果魏延不听,“军便自发”。最后一着比后世的十二道金牌也差不多,分明是要魏延如果继续讨伐魏国就是孤军奋战。魏延当然不服:“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但是什么长史杨仪、司马费祎,还有成都城的蒋琬等诸葛亮的亲信走狗都是一伙,朝里朝外一起算计魏延。魏延就是一个战将,不是阴谋家,到死之前也仅仅是想回汉中,而没有想到投靠魏国。魏延之死,是蜀国的一大损失,如果魏延健在,蜀国未必那么快灭亡。

倒是那个杨仪,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后发出:“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的肺腑之言,可见当初“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的董允、蒋琬等人是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动机。想想在《出师表》里大言不惭地说“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的诸葛亮的所为,不由得使人想起“朋党”二字。“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果真如此!

由文且武

邓艾小时候的梦想是带兵打仗,“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周围的人都以为笑谈。就和陈胜当年说:“苟富贵,勿相忘”一样,一个口吃的外来户的孤儿,也想当将军,自然在常人的眼里是可笑的。邓艾之所以想当将军,恰恰是因为他出身贫贱,在乱世,当将军是威风八面的事情,属于弱势群体的邓艾当然很神往。更何况金戈铁马本就是男儿的志向呢?

司马懿的赏识,给了邓艾一展所学的机会,但是终究是个文官,和邓艾的志向有些不符合,可能邓艾也向司马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因而被委派到蜀国的前线,“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到了嘉平元年,也就是高平陵政变过后,司马懿派雍州刺史郭淮取代夏侯玄的军事长官的职务,引起右将军夏侯霸的疑惧。夏侯霸逃奔蜀国。邓艾作为司马懿的心腹也被派到前线挂职锻炼。

邓艾在白水遇到了他日后的大对头姜维。邓艾是以南安太守的身份对麹城的蜀军进行围困的。姜维引兵救援,结果被陈泰坚守牛头山、郭淮抄蜀军洮水的后路,被迫撤退。郭淮带兵去讨伐和姜维一起添乱的羌族,邓艾说道:“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结果被留下来在白水北侧防守。不出三天,姜维果然带着廖化回马一枪。姜维看到白水对面有魏国军队驻守,就让廖化修桥来迷惑对方,打着自己奇兵去奔袭同在水北六十里外的洮城的主意。要是等魏国军队发现洮城被攻击的时候,廖化正好可以利用造好的桥梁迅速追击。不过姜维对面的邓艾,从作桥上看出破绽,因为蜀军数量多于魏军,而且是利用郭淮率领军队在外的机会,应该采取强渡的速战,而不应该慢悠悠地在那里修桥。于是邓艾主动回师洮城据守,将来偷袭的姜维档在城外。邓艾因此被加封为讨寇将军,赐爵关内侯,算是高级干部了。

成为高级干部的邓艾不久就被调到城阳当太守,后来又衣锦还乡到汝南当太守,继而是兖州太守。“艾所在,军民并丰”,并上书司马师:“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此刻的邓艾基本上还是一个文臣。

到毋丘俭起兵的时候,邓艾充当的是司马氏的急先锋,先在乐嘉造浮桥,后追文钦到丘头。因此也博得了司马氏的信任,确立了司马氏死党的身份,进封方城乡侯,去解被姜维围困在狄道的王经。解围后邓艾被正式封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同时也正式开始了和姜维的军事对话。

邓艾当时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狄道一战,魏国虽然最终解围,但是损失惨重。相比之下,姜维不过是暂时退走,并没有伤筋动骨。因此邓艾得出了:“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趋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的结论。邓艾在祁山厉兵秣马等着姜维。

到了魏甘露元年七月,姜维果然再出祁山,见到邓艾有准备,姜维回师董亭,转进南安。邓艾迅速率领军队到南安附近的武功山据险而守,姜维攻险不克,再次移师东向,翻山越岭奔袭上邽。邓艾在段谷截击姜维,获得大胜。姜维因此也失去了蜀国的信任,自贬为后将军。应该说段谷之战的意义并不在于对蜀军的歼灭性打击,而在于使姜维这员蜀国当时唯一的将才的威信受到损害,给蜀国的保守派提供借口。邓艾因为段谷的战功被进封为邓侯,食邑六千六百户,其子邓钟也获得了五百户亭侯的封爵。等到甘露二年,诸葛诞寿春起兵的时候,姜维又一次北伐,被邓艾等据险而守,无功而返。邓艾更加封为征西将军,风光一时。

直到魏景元三年邓艾破姜维于侯和,在与蜀国姜维的军事对话中,邓艾始终是占据上风,这之中当然有蜀国国力不如魏国的因素,另外防守总比进攻来得容易,并不说明邓艾肯定比姜维高明很多。所谓的天险,是蜀国和魏国共之的。

但是,邓艾在西部的驻守,不但使司马氏能够西顾无忧,得以放心剿灭淮南地区的军事势力,而不用两线作战。对于蜀国来说,历次军事冲突的失败都令自己的国力被消耗,士气衰落,内部意见不统一,为日后的灭亡种下了祸根。

军事上的得力使邓艾对于政治上的敏感有些下降。要知道,当年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在魏国得势就是因为有对蜀国的战功和对公孙渊的讨伐,邓艾对于蜀国的屡战屡胜无论是战功还是威望都和当年的司马懿不相上下。功高当自危,手握兵权的邓艾完全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当年他还振振有辞地给司马师分析东吴的诸葛恪“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招上级疑惑,被同僚妒忌,“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现在的邓艾其实比诸葛恪当年还危险,可是没有看出邓艾有什么自保的举动。可能是因为邓艾认为自己出身寒微,对司马氏又忠心耿耿,构不成威胁;也可能邓艾就是直肠子,所以对魏国的各种封赏没有一次上表推辞,哪怕是名义上的推辞,觉得是自己的功劳所挣。

仰天长叹

邓艾对于司马集团以至于整个魏国贵族集团来说都是个外来户,就和魏延之于蜀国的诸葛亮集团一样。同时他也没有钟会的狡猾,钟会放着太仆的官儿不做,陈侯的爵位不要,求的就是一个让司马放心,让同僚们顺心。邓艾这样的功劳,这样的爵位,至少也应该向司马昭表示表示。官场上就是这样,尽管领导对你的技术一窍不通,同事们在你搞科研的时候在研究历次彩票号码的规律,可你在写总结的时候总要把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同事们的鼎力帮助放在前面,然后才能够是你的努力。否则领导和同事们难免觉得你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于是对他们有意见,进而对你有意见。要知道,想搞创新什么的,领导当时不踩你两脚,同事不绊你个跟头就已经是对你最大的关怀和帮助了。毕竟,你显本领了,变相是说领导和同事们不够聪明或者努力。这官场规则自古如此,所以五代的郭威讨伐叛逆有功后要求遍赏,连朝廷里的大臣都带上,就是会做人。郭威会做人,所以后来能够当上皇帝;邓艾不会做人,所以让司马昭生气。

司马昭对邓士载的痛恨肯定不是一天了。以至于讨伐蜀国的时候,一位姓刘的名士预言道,讨伐蜀国必然获胜,但是钟会和邓艾两个人都回不来了,听众问为什么,这位名士笑而不答。看来司马昭篡位之心固然路人皆知,猜忌之心也不是什么秘密。讨伐蜀国按理说应该是邓艾是主将,钟会是副将,毕竟邓艾久在蜀边,屡战屡胜。可是司马昭却让邓艾率领偏师牵制姜维。

没有想到,这还没有引起邓艾的疑惧。邓艾多半把这归罪于钟会。要知道钟会是贵族出身,一流的参谋人才,号称当时的张良,平民英雄邓艾和他肯定是素不相能的。邓艾估计看到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在肚子里大骂钟会小人,倒不是不敢公然骂,是因为邓艾一着急生气口吃就更严重,骂不出口。邓艾很识货,知道钟会的作战计划本身很好,但是就是因为很好才让他生气,因为让钟会出丑后自己扶正的指望就不大,按照这个作战计划,破蜀的大功肯定是钟会的,邓艾只能喝姜维这口残汤。虽然姜维也算是名汤,但是还是和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享的。邓艾很是不舒服,于是就完全按照命令行事,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然以他在段谷破姜维的智慧,绝对不会让姜维跑到剑阁去挡着钟会的。

等姜维把钟会挡在剑阁,魏军军粮不济,一群朝里的大臣建议班师的时候,邓艾才拿出自己的压箱底的私货——“从阴平由邪径经汉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足见邓艾对蜀国地理的熟悉。难保让同样不笨的司马昭和钟会觉得他当初藏私别有所图,司马昭认为他不简单可能想造反;钟会认为他太狡猾想抢功。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年近七十的邓艾玩这种把戏,也真是玩老命了。江油蜀将马邈大惊之下开门出降。邓艾乘胜兵进成都的最后一道门户绵竹。在绵竹,邓艾遇到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只能速战的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让他投降,其实是激诸葛瞻出来决战。诸葛瞻也真够笨,要知道邓艾偷渡阴平不可能带着多少粮食补给,攻城的冲车、抛石机之类的重武器更无从谈起。只要诸葛瞻学习姜维对付钟会的方法,在绵竹乌龟不出头,邓艾没有补给,饿也饿死了。在邓艾的坚决督战下,邓忠、师纂击破了诸葛瞻的军阵,诸葛父子战死。据说诸葛尚临死时候还骂黄皓,须知可不是那个宦官逼他们父子出战的,要是黄皓,说不定因为胆小死守城池,傻人傻福地让邓艾难受。刘禅得知绵竹陷落,“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邓艾取得了破蜀的首功,得意之余,不免忘形。对蜀国的大臣说:“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随后邓艾给司马昭上书,要求封刘禅王位,然后灭吴。对他已经更加疑心的司马昭在以魏国皇帝的名义增封他二万户、太尉后,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没有想到邓艾摆出一副“将在外均令有所不受 ”的态度:“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司马昭终于忍无可忍,毕竟君令有所不受,司马昭还不是君,不能够容忍他不受,于是下令逮捕邓艾。

邓艾接到诏书的时候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见于今日矣”,束手就擒。后钟会起兵、魏军哗变,邓艾的手下要趁机救他,但是监军卫瓘命令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西。卫瓘回朝后根本没有受到制裁,倒是邓艾的妻子和孙子被流放到西域,在洛阳的儿子均被杀,这似乎不能推到钟会头上了。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创立晋朝后,邓艾才得道平反。邓艾和钟会其实都是该仰天长叹的人物,都是兔死狗烹。但邓艾更象老乡魏延一样,至死不悟,冤屈的臣子啊。

赵云,蜀,168-229(62岁),字子龙,永昌亭侯,蜀镇军将军、五虎上将之一、追赠顺平侯、大将军。
初为袁绍将,后见绍不仁,於磐河战退绍将文丑,救公孙瓒并投之。后又刺杀麹义。刘备依讬瓒,云与之为田楷拒袁绍。后与备执手泣别。后瓒败,云流浪卧牛山,与备见,投之。当阳长阪恶战,云怀抱幼主(刘禅,阿斗),七进七出,杀曹军五十余将。备娶孙夫人,云相随。及征蜀,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及蜀平,又往征汉中,退曹大军。关羽亡,先主怒欲伐吴,云劝止,不从。后备崩,云随亮南征、北伐,单骑退追兵。七年卒,后主哭倒于龙床上,谥云顺平侯、追大将军。

孙策:吴,175-200(26岁)“江东小霸王”,字伯符,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吴侯,谥长沙桓王,孙坚长子。
人格特质奉母至孝,个性豁达,爱说笑话,喜好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外型特征容貌俊美,打起仗来勇猛无比。性宽弘雅量,豁达大度,勇力绝人,知兵善战。广用人材,善于接纳降将、降卒。从小就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十七岁即丧父,但冷静地以仇人黄祖换回父亲的尸体安葬。父坚死后,往淮南投袁术,后以传国玉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得孙坚的旧部三千,一举荡平东南,威震三江,曾经挟死一将、喝死一将,更曾于神亭单枪匹马与名将太史慈酣战数百合,素有「江东小霸王」之称,与东吴儒将周瑜同娶江东国色大、小乔,爵吴侯,封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暗有北争中原之志;操惮其强,与之结亲以安其心。后行猎时为许贡门人所刺,又斩杀道士于吉而受其诅咒,伤重而亡,寿仅二十六岁。权称尊后,追谥长沙桓王。

姜维:蜀,202—264(63岁)字伯约,大将军,凉州刺史,假节,平襄侯 。诸葛亮之徒。
文武双全、侍母至孝。初为天水中郎,诸葛亮初向祁山取天水,维破其策又外设伏兵,败诸葛亮、赵云。后降,献计取天水。维深得亮器重,亮授之平生所学。后随亮出祁山,维斩费耀,胜魏军。又取散关,破武都。及亮卒,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结羌人、断陇西,拓界厉兵,伺图中原,恢复汉室。乃会羌兵取南安,斩魏大将徐质,困司马于铁笼山,射杀都督郭淮,挫魏国之威。出狄道,背水大破王经,迁大将军。后段谷胡济失约维退败自贬后将军。奔长城,艾惧不与战。又祁山口识破邓艾混乱计,斗阵胜邓艾。将计就计诛诈降将王瓘,败邓艾丢盔弃甲,越山舍马。再出兵,侯和为艾破。黄浩弄权欲黜维,维避祸沓中,司马伺机兴师伐蜀,维守剑阁抵钟会,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欲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他小时,跟随水镜先生学习。先生家里养了只大公鸡,这只公鸡每到下课时就叫唤。一次,小诸葛亮在兜里揣了把米,每当公鸡要叫唤时,就往窗外撒一把米。这就说明了他从小就很好学,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军事家。
公元223 年,在连连遭遇了东部咽喉重镇荆州于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被夺取,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将关羽、张飞身亡及夷陵大败等一系列重大挫折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于白帝城病故。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此段加上后来诸葛亮为北伐而上的《出师表》,一直以来被作为推崇诸葛亮“千古第一人臣”的典范事例和佐证。

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诸葛亮,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奉行法家申韩之术的人物,其面目绝非象一直以来文人骚客们所描绘的那样谦恭,而是一个懂得时刻要牢牢把持权利和实力,关键时刻对任何人都绝不手软的政治家,包括对其第二个主子刘禅以及朝野上下的大臣、百姓在内,莫不如此。

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他小时,跟随水镜先生学习。先生家里养了只大公鸡,这只公鸡每到下课时就叫唤。一次,小诸葛亮在兜里揣了把米,每当公鸡要叫唤时,就往窗外撒一把米。这就说明了他从小就很好学,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军事家。
公元223 年,在连连遭遇了东部咽喉重镇荆州于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被夺取,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将关羽、张飞身亡及夷陵大败等一系列重大挫折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于白帝城病故。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此段加上后来诸葛亮为北伐而上的《出师表》,一直以来被作为推崇诸葛亮“千古第一人臣”的典范事例和佐证。

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诸葛亮,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奉行法家申韩之术的人物,其面目绝非象一直以来文人骚客们所描绘的那样谦恭,而是一个懂得时刻要牢牢把持权利和实力,关键时刻对任何人都绝不手软的政治家,包括对其第二个主子刘禅以及朝野上下的大臣、百姓在内,莫不如此。

漫话三国英雄———诸葛亮
2008-06-05 10:14 来源: 苍梧晚报 字体:大 中 小

诸葛亮足智多谋,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了,他这位天才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军弱点,攻其不备。

不仅如此,他还会算天气,“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好例子,他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船上都用草扎了三十个士兵,船的各处都用青布做幔帐,各扎草捆一千多个,分立两侧。然后用绳子将船连起来,向北岸进发,那天晚上长江中雾大,对面不见人,五更天时他让士兵在船上擂鼓,叫喊,曹操不敢出战,让弩弓手射箭,雾散时才明白,可已经晚了。

他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杰出的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身在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使刘备能有安身之处。他的“联吴攻魏”策略,便蜀兵节节胜利,他用“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一步走向强盛,说他是杰出的文学家是因为他写的《出师表》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诸葛亮这位天才不值得我们去敬佩吗?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曹操部将。骁悍勇毅,追随曹操南北征战,为魏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累累战功,被曹操称为虽古代名将也不及的“名将”。
东汉末年黄巾军大起义,许多有胆有识之士、朝廷官吏都借机起来扩大势力,当时的济北相鲍信就是如此。鲍信开始招合徒众不久,于禁便投奔了他,但在鲍信帐下,于禁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后来,曹操军占兖州,于禁被曹操威武的军容和远大的抱负所吸引,便与其朋党一道入了曹军,在大将王朗帐下谋事。由于王朗的赏识和极力推荐,于禁很快做了大将军,成了军中令人瞩目的新将领,并受到曹操的器重,被拜为军司马。
于禁统军后,率师驻徐州、破广戚,渐有威名,被拜为陷阵都尉。其后,随曹操前往濮阳讨伐吕布。在濮阳城南,于禁连拔两营,深为曹操嘉许。得胜回师,又率军大败高雅于须昌,围张超于雍丘,并大举讨伐黄巾军,趁黄巾军夜袭曹操营地时设伏,斩杀了起义军将领刘辟、黄邵等,俘虏了许多起义军兵士。不久,因战败投降曹军的张绣再次反叛,曹操震怒,亲率军队平叛,但出师不利,大败而归。撤退途中,许多将领都自顾逃命,只有于禁率数百人掩护着曹操,且战且走,安全归营。为了堵截追兵,于禁又亲自安排垒堰掘濠,加强防御。曹操对此十分满意,赞道:“我在淯水遭难,情况十分危急,多亏将军临阵不慌,在乱能整。而且,将军讨伐暴乱、加强防御,有不可动摇的节操。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啊!”鉴于于禁素来功高,曹操下令封其为益寿亭侯。
汉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在平定徐州后,与袁绍首次正面对峙。于禁不惧袁绍兵强地广,仅率步军2千人,在延津阻击袁绍主力,曹操趁机引兵返回官渡。袁绍闻讯十分恼怒,调大军全力攻于禁。于禁据险坚守,使其不能破城。其后,于禁又与曹操另一部将乐进,率步骑5千,乘袁绍不备,出延津西南,攻破汲、获嘉二县,拔袁绍兵营30余座,杀死、生俘袁绍军将士各数千名。接着,又攻破驻扎在杜氏津的袁绍军营。建安五年(200年),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于禁率部力战,为消灭袁绍主力立了大功,战后,被升为偏将军,并因功而更受曹操器重。
于禁不仅作战有勇有谋,而且不贪私欲,以法御下,治军严整。每逢战胜,所得财物从不中饱私囊,除充军用外,一律与将士平分。官渡之战后,已投降曹军的昌豨所部重又叛离,曹操令于禁征讨。在于禁猛烈攻击下,昌豨坚持不住,因他与于禁以前是朋友,所以再次向于禁投降。诸将都以为昌豨已经投降了,应押交曹操处置。于禁却说:“诸君难道不知曹公的规矩吗?因遭围攻而后投降的杀无赦!我奉法行事,昌豨虽是旧友,我也不能因此而赦免他,不能因此而失节。”于是,亲自与昌豨诀别,挥泪斩了他。当时曹操驻军淳于,闻讯后叹道:“昌豨不向我投降而偏偏跑到于禁那里,是命该如此啊!”从此,曹操对于禁更加看重,不久即封其为左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曹操据长安,令曹仁率军前往樊城讨伐蜀将关羽,随后,又令于禁率军增援。当时天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积水丈余高,淹没了于禁所部7军。于禁与诸将登上高地避水,被关羽乘大船攻击。于禁与诸将统统投降,唯独庞惠不屈自杀。曹操得知,叹息良久,道:“我与于禁相知30年,谁知他危难之时,反不如庞惠守节!”其后,孙权打败关羽,于禁被俘往吴国。文帝曹丕即位后,孙权为修好关系,将于禁等遣返魏国。这时的于禁须发花白、形容憔悴,见到文帝,痛哭流涕,叩拜不起。文帝抚慰后,拜他为安远将军,准备让他出使吴国。临行前,于禁赴邺(今河北境内)拜谒曹操陵墓,在陵室里,见到一幅关羽战胜、庞惠愤怒、于禁降服的画图。于禁羞愧不已,回家即一病不起,不久故去。谥厉侯。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及用一成语概括其英雄事迹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 吴下阿蒙 如鱼得水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路人皆知 才高八斗 单骑救主 抗琴退敌 士别三日 舌战群儒 过关斩将 封金挂印 草船借箭 火烧连营 草木皆兵 水淹七军

三国英雄都是怎么死的?
黄月英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根本就没有出现,倒是他老爸黄承彦倒是出来走了两回秀。所以也不知道她的死法。 孟获祝融在诸葛亮南征归顺之后就没出现了。 而神仙左慈在第六十八回出来了一话,然后就不见了。他是神仙耶,谁知道他死了没? 补充: 一、魏 文官: (1) 司马懿 (公认魏国谋士第一人,活跃在三国后...

三国时期,谁是英雄?
很郁闷,就靠喝酒和貂蝉来发泄。结果元气大损,不然的话我怀疑凭他的个人能力也不会那么早就死,只能说红颜祸水很有道理啊! 我记得有哪个人说过来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只可惜吕布不应该在那个年代风流,那么多英雄豪杰,你又很惹眼,死在花下就显得有点太没有男人味了。

谁知道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的对白?
刘备住在曹操那里时,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他们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谈论天下大事。这时,天上阴云密布,快要下大雨了。曹操让刘备说一说当今世上的英雄。刘备说:“我可不知道。”曹操接着说:“您不要谦虚!”刘备只得应付说:“淮南的袁术,兵精粮足,可算是英雄。”曹操笑道:“那是坟墓中的枯骨,...

英雄三国赵云都说了哪些话
3.末将必当陷阵杀敌,一马当先。4.正在进军。5.即便没有坐骑,子龙亦能七进七出。6.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7.三招之类,必取尔等性命。8.全身都是破绽。9.龙胆枪尚在,青虹剑却不知所踪。10.尔等休要放肆。11.话说回来,末将还是第一次在非三国题材的游戏中露面呢,有点...紧...

三国中你觉得谁是英雄,请说明理由?
看了陈寿的《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后才发现,果真有这段话(详见下文),贾诩果然超强,真的劝过曹操不打~~。再查看《三国演义》,罗贯中略去了这一段历史,但详细描述了其他的计谋。贾诩的谋略之奇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罗贯中是褒刘贬曹的...)如果罗贯中把这段历史写进《三国演义》,...

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里,“三绝”分别指谁?
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那个时代的情况,造成了他对人物刻划上的偏颇,刘备成了重扶汉室江山,大仁大义的英雄。而曹操却成了谋朝纂位,心胸狭窄,阴险狡窄的一代奸雄。可是历史上却是一个大英雄,他的谋略胆识均是当世无双,可惜经过小说这么一学,好人也变坏人,聪明人也变傻瓜。 关于描写曹操奸诈的...

三国时期有没有白手起家的英雄人物?
三国乱世,英雄人物层出不穷,都说乱世出枭雄,这话一点也不假。但是,你了解三国时期那些英雄豪杰的背景吗?没点背景,他们能豪横起来吗?由于当朝皇帝去世之后没有什么子嗣,当局根据最近的血缘和最合理的继承法找了一个种田的小孩去当皇帝。所以刘备跟他们比起来,他编草鞋的职业一点都不丢脸。而且大家...

我最佩服的三国英雄张飞作文300字急急急!!!
张飞在汉代以后的民间传说里,已不可能生出几头、几臂,人们只是根据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审美情感及英雄自身基本的性格特点去对其外貌加以描绘。 元代《三国志平话》对张飞的出场是这样描写的:“却说有一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阳人也,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 这里对张飞的外貌...

俗话说神机妙算孔明高,三国英雄算马超,这一仗马超果然厉害
读三国故事学企业管理 第18集 割须弃袍 《三国演义》第58回说到,马超韩遂反叛,攻下长安,曹操着急得很,命令镇守潼关。由于事情紧急,曹操派曹洪和徐晃先带一万人马赴潼关接替钟繇,一定要守住潼关。而且给曹洪和徐晃下死命令,要坚决守住10日,待曹操大军来到,不许出战。曹洪走后,曹仁对曹操说,...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话三国英雄作文300字 -
伍郝食母: 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关羽 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威风凛凛.说到这儿,大家都应该知道他的大名了吧?没错,这位相貌堂堂的将军便是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他武艺绝伦,...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话三国英雄 -
伍郝食母: 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话三国英雄100字 -
伍郝食母: 可惜我也再找 葛亮足智多谋,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了,他这位天才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军弱点,攻其不备. 不仅如此,他还会算天气,“...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话三国英雄 诸葛亮 -
伍郝食母: 诸葛亮足智多谋,是一位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了,他这位天才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军弱点,攻其不备. 不仅如此,他还会算天气,“草船借箭”...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话三国英雄张飞100字 -
伍郝食母: 张飞(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刘备生死义兄弟,五虎大将第二位;虎牢关头迎奉先,吕布自认不如人;长坂桥上一声吼,吓退曹军百万敌,巴郡城内降严颜,谁道飞哥是莽夫?巴西郡邻败张合,智勇双全真悍将,葭萌关前战马超,一支丈八勇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然而历史上的张飞也是文人一枚,具体就不详谈了..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画三国英雄 -
伍郝食母: 我最喜欢赵云赵子龙: 赵云(?-229)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初从公孙瓒,后来归顺刘备,为主骑.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身抱刘备弱子刘禅,奋力...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画三国英雄 -
伍郝食母: 赵云,蜀,168-229(62岁),字子龙,永昌亭侯,蜀镇军将军、五虎上将之一、追赠顺平侯、大将军. 初为袁绍将,后见绍不仁,於磐河战退绍将文丑,救公孙瓒并投之.后又刺杀麹义.刘备依讬瓒,云与之为田楷拒袁绍.后与备执手泣别.后瓒败,云流浪卧牛山,与备见,投之.当阳长阪恶战,云怀抱幼主(刘禅,阿斗),七进七出,杀曹军五十余将.备娶孙夫人,云相随.及征蜀,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及蜀平,又往征汉中,退曹大军.关羽亡,先主怒欲伐吴,云劝止,不从.后备崩,云随亮南征、北伐,单骑退追兵.七年卒,后主哭倒于龙床上,谥云顺平侯、追大将军.

华莹市18215391759: 漫话三国英雄之关羽50字以上 -
伍郝食母: 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 每当听到“有勇有谋”“忠心不二”“武艺高强”这些词,我会不自禁地想到一个彪形大汉---关羽.关羽,字云长,及西蜀五虎上将之一,他曾经为刘备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有勇”当关羽被毒箭射中后,华佗前来军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