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历史事迹

作者&投稿:卓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河边有哪些历史事件?~

  昔日的黄河故道,黄淮水患似猛兽逞凶施虐,致使哀鸿遍野。“浑黄流尽流清新,物换星移几度秋”。今日的黄河故道,水碧天蓝红绿满坡,桃花源里百姓安居乐业,一流的生态环境,令游人流连忘返。历史在前进,社会在进步,黄河故道就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反映时代的变迁。
  一、黄河故道的成因
  废黄河亦称黄河故道、古黄河或淤黄河,古为淮河尾闾,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至云梯关独流入海,至宋历三千余年未见成灾记录。
  北宋一百六十多年中,黄河决溢入泗、入淮大者有十次,“然旋决旋塞”。宋高宗南渡后,与金对峙,中原战乱不定,加之南宋初,统治者曾“命杜充决黄以抗金兵,赖以掩护逃命,企图保住自己小朝廷”。金统治者认为黄河南徙对自己有利,“乘势利导之,以南宋为壑”、“不顾百姓死活”,任其南流。从1128-1193年,黄河入泗、入淮竟有八次之多,平均每八年一次,频率比北宋快一倍,这就看出黄河已摆下必须入泗、入淮而归海的阵势。1194年(南宋光宗绍熙五年,也是金章宗明昌五年),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当时的阳武光禄村)境南岸决口,河水向东转东北,冲到山东省的梁山泊(在梁山县)分为两支:北支入大清河(古济水下游),经济南之北到利津入渤海;南支侵汴水,继由南清河即泗河,经济宁、徐州、宿迁、泗阳到淮阴西南夺淮河到云梯关入黄海。黄河南下半夺淮的局面确定了。30O年后,到1494年(明孝宗弘治七年)黄河又在梁山以上的河南省兰封县(解放后与考城合并称兰考县)境南岸决口。刘大夏领导修筑黄陵冈等七处堤坝,并于北岸筑长堤,迫使黄河南徙,黄河始全流夺淮,从此全部黄河之水都由淮入海。黄河带来的泥沙,延伸了海岸,淤垫了下游并使苏皖之间破釜圹、白水圹、宫陵湖、万家湖等陂塘小湖连成一个面积广大的洪泽湖。年深日久,湖底淤高,湖东较低时遭水患、筑堤拦洪,出现了著名的高家堰,经多次延长、加高、改造,成为今天的洪泽湖大堤。
  1851年(清咸丰元年)淮河大水,大堤南端被冲破,大量淮水经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漫进大运河,在扬州以北分几路东南流,进入长江而后入海。先是黄河半夺淮300年(1194—1494年),接着全夺淮361年(1494—1855年),淮水被赶南入长江之后,成为鹊巢鸠占的局面仅仅持续四年,到了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又在兰封县铜瓦厢北岸决口,全部河水流向泰山山地北面,再次经大清河入海,直到现在没有改道。
  黄河在苏北从半夺淮算起共计661年,由于多年淤垫和多次决口泛滥,从淮阴以西直到海边,出现一条长185公里的岗地,即古黄河大堤,淮南、淮北两平原就是以这条岗地为分界的。
  二、国民政府治淮始末
  自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淮水南下,即有人提倡导淮。曾国藩、左宗棠、张謇等及民国后的北京政府,都提出过主张或组设机构,测量规划,但均纸上谈兵,未能实行。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也强调要为淮河开出海道路。1927年北伐后,国民政府于1929年1月成立有委员2O人组成的导淮委员会,直属行政院,蒋介石自兼委员长,由水利专家庄嵩甫负实际责任。经工程师们和一德国专家到淮域各水查勘,拟定了《导淮工程计划》,确定了入江入淮并举方针。
  民国24年国民政府又委派江苏省主席陈果夫主持导淮,先后征用淮阴、泗阳、涟水、高邮、宝应、兴化、泰县、东台、盐城、阜宁、江都等12县民夫16万人,对杨庄至七套淤黄河予以疏浚。阜宁县参役4万人,负责本县童营至北沙段工程,计31.7公里。七套以下抛弃了黄河故道,折向东北新凿一河至套子口入海。1937年4月完成。计挖土言62OO万立方米。陈于五月视察时,命名为中山河。它从淮阴之西的杨庄(杨庄活动坝于同年六月完成,战时遭受破坏,解放后修复)起到海边长167公里,上与张福河相接。底宽35米,提距250米,流量号称350秒立方米,其实只有3OO米。
  中山河位于废黄岗地,流量又如此渺小(淮河最大流量在15OOO秒立方米以上)谈不上减除水患。且两岸坡度、清坎等都不适应沿线松疏的沙质土壤,放水的第一年就被冲刷不堪,甚至成块倒塌。在先就有不少专家反对利用废黄,一位曾留美国的青年学者,怕自己人微言轻,触动不了当局,特寄一包沙土给国外的教授,回信说除非两岸都用水泥护坡,否则徒劳。
  现在的中山河,已经过修整,改称新淮河(只七套以下离开废黄河尾段保留原名)。它平时能蓄水及引洪泽湖水来灌溉阜宁、滨海上百万亩的农田。
  三、新中国创造整治废黄河奇迹
  建国后,整治废黄河已成当务之急。党领导人民战胜了黄河灾害,创造了治黄的奇迹。1951年动员7000民工,进行钱码险段切滩、建堤、护坡等工程。1952年,苏北治淮总指挥部分别在淮阴杨庄和滨海头罾建闸,控制水位流量。历年修整,增做大量工程。1978年做了“引射济黄”工程,将射阳河水经滨海民便河、由北坍临时翻水站引50立方米每秒流量进入灌溉总渠,通过姚弯洞入引江济黄,再由大套翻水站补废黄河灌溉水源。1980年建童营电灌站,安装4台套电动机泵,计320千瓦,在废黄河低水位时提水灌溉。沿堆先后建成茭菱、周门、单港、北沙和大套、北干等翻水站,向废黄河抽排渠北地区积水。阜宁县境周门站60台套柴油机组,3529千瓦;单港21台套柴油机组,1855千瓦;北沙电排站6台套电机,1500千瓦。1998年建成古黄河大桥。329省路南通阜城,接204国道;北通涟水,接连宁高速公路。如今,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四、黄河故道的人文之光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古淮河两岸曾是文明富庶的乐土,其文化源远流长。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青莲岗文化遗址即在淮安、东北、废黄河以南二里许的青莲村发现。在废黄河流域就多处发现这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河南岸以陆庄为代表的阜宁县境古文化遗址的石器等文物,均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物。汉献帝兴平年间,孙坚任盐渎县令时,曾派遣其长子孙策到淮河下流一带视察地形,准备抗击曹操。北沙镇北有土城,清顺治时犹有城迹,四面相去各八九十丈。相传为唐王征辽驻兵营垒。据《旧唐书》载,贞观十九年命张亮、常何等率江淮岭硖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李绩、张士贵等率步骑劲卒六万趋辽东,两军合势,太宗亲御以会之。当是时山阳渎为转运孔道,征辽舟师必经山阳渎、射阳湖,由北沙淮河口入海,以趋莱州。期间就地屯兵,如唐家营、北沙土城皆当临水要隘。传说肯定是有所依据的。唐代,日本高僧圆仁从北沙上岸,溯河考察,提出兴建水利设施方案。宋代诗人苏轼,也曾由云梯关向上视察过。抗金名将韩世忠、梁红玉曾在凤谷境内筑过“韩城”,抗击金兵。元末张士诚起义,曾派部队将羊成父子驻扎淮东,扼守古黄河下游地区,古镇羊寨遂闻名遐迩,日益繁荣。元将水军都户董搏霄与张士城义军在北沙等地大战七昼夜,后夺船渡淮而去。清朝两江总督左宗棠率众多官员沿故道视察,在北沙停舟,召见阜宁县令,留下一段令人振奋的故事。清朝礼部主事、大诗人龚自珍考察故道,曾留下诗句:“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众多的庙宇遍布沿黄一带,建筑雄伟,气势非凡,罗逻的天王寺、芦蒲的寿安寺、周门的三元官、羊寨的洪武庙、北沙的大寺庵,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而至。云梯关的名胜古迹在历史上更是久负盛名。飞檐斗角的护碑亭(俗称六角亭),巍峨矗立在废黄河北岸。亭中有一巨碑,上刻“古云梯关”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碑亭东侧有一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的禹王庙,清代朝廷高官常来此视察游赏,留下了不少楹联和诗篇。乾隆、嘉庆两帝曾为该庙亲书匾额,禹王庙也因之身价百倍,名噪一时。庙的后边,有一座著名古迹“望海楼”(又称文昌阁),巍峨高耸,凌空欲飞。门旁有一副楹联曰:“与水不争能,力注八年唯注海;升堂思肯构,目穷千里更登台。”这一切都向人们展示出古关的神韵风采。
  古黄河两岸历代都曾出现过杰出的人才。从淮河流域起义造反的刘邦、项羽,都曾从这里带出成群的英雄豪杰;明朝的朱元璋也是从这里起义造反的,他的手下名将也有不少是江淮英雄。就阜宁来看,清代的裴荫森、王文锦、水安澜,“二次革命”烈士臧在新、伏龙等,以及一些知名的革命烈士,他们都是地灵人杰。国共两党都有顶尖式人物出生在古淮河边、废黄河畔。如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国民党的干将顾祝同等。
  五、新四军红色文化在这里有独特优势
  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五纵队主力部队遵照中央指示和陈毅电令,兼程南下,突破顽军盐河、古黄河防线,进入盐阜,继而是八路军与新四军会师。当时的华中央、中央党校曾在阜宁的侉周、汪朱集一带驻过,新四军的军部在阜宁的侉周、周门、停翅港、单家港等地驻过。停翅港的一汪清水照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的身影。曾召开过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那所老屋还在。在古黄河上及古黄河畔曾发生过壮烈的刘老庄战斗、著名的单家港战斗、陈集歼灭战等。古黄河堤下耸立着高高的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还有堆上的北沙人民抗日纪念碑……当年刘少奇同志就是沿着古黄河的大堤北去山东,再由铁道游击队的护送到延安去的。著名作家陈登科的长篇小说《淮河边上的儿女们》,就是以淤黄河两岸的革命斗争事迹作为素材而创作的。
  六、桃花源式的优美生态环境
  古黄河今日已失去往昔猛兽般的洪水泛滥,而温顺地流淌着清清的河水。高而宽的古黄河大堤上生长着各种果木,栽种着高粱玉米、红薯、豆菽等杂粮。杨柳如烟如雾,不乏几人合围的近百年老柳,树丛里活动着牛羊,多种多样的鸟儿来此栖息。这里远离工业的污染和城市的喧嚣,农人家在这里平静地生活。民风淳朴,有桃花源般的境界。这里是观光农业的人们绝好去处。到这里看看古黄河的风貌,看看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尝尝黄土地上生长的鲜果,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真是快乐无比。羊寨的“桃缘牌”红富士苹果誉满九州。古黄河堤下也可见满目的稻田;莲荷满池,赏心悦目。
  随着329省道和入海道高架桥的开通,古黄河正以厚实的历史、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更多的人。
  黄河平,天下宁,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射向古黄河畔。黄河故道酣畅地呼吸着这如许清新的空气。

一 发生过很多故事,我们以熟悉的民谣,以及典故来说明
二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大禹治水
或者
要不黄帝和炎帝打败蚩尤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

传说,黄河得源头有女娲,黄河水是女娲的眼泪。女娲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所以黄河也叫母亲河。

远古传说都是黄河流域的啊,那时候长江不发达,还是荒蛮之地呢

母鸡


帮我找两个历史上爱国英雄的事迹
吉鸿昌:吉鸿昌,1895年生于河南省扶沟县,自幼受岳飞、文天祥等英雄的熏陶,立志忠诚报国。他18岁时参军,凭借勇敢和智慧,逐渐晋升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北伐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国民党却忙于内战,吉鸿昌对此深表不满,准备起义。不料被蒋介石得知,被迫出国“考察”。在出国前夕,他听闻...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事迹
黄帝战蚩尤 大禹治水 伯夷和叔齐勾践卧薪尝胆 荆轲刺秦王 秦始皇灭六国 开汉家之天下——刘邦 乌江刎别——项羽 三国诸英雄 唐宗宋祖 岳飞 张世杰死守厓山 刚正不阿的海瑞 戚继光驱逐倭寇 史可法死守扬州 郑成功 顾炎武著书立说 岳飞 文天祥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关天培 邓世昌 秋瑾 邹容 杨靖宇 李...

历史学家孛儿帖
四、问一个历史问题 元太祖(成吉思汗)第一任皇后孛儿帖,这个皇后生于额尔古纳河北部的河边(今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是一个才情兼倍的美貌女子。 是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因为美貌而出名,让很多男人都想占有。 1180年3月,在17岁时和18岁的元太祖成婚仅仅几个月,就被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

革命烈士事迹
蜗牛的趣味名人

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事迹
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

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关于李白的历史小故事 1、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主要事迹?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

历史上还有哪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及他们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从一无所有到成功的名人事例
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

广西的英雄人物事迹,广西历史人物和事迹
1. 侬智高是广西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生于1025年,卒于1055年。在宋代,他领导了一场农民起义。在壮族的历史中,侬智高被视为一位受到壮族人民尊敬的英雄。2. 在当今的壮族地区,有许多纪念侬智高的神庙、颂扬他的传说以及追忆他的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壮族人民对侬智高的深深敬意。3. 杨秀清,...

奇台县13658159067: 发生在黄河边的英雄故事 -
致例环磷:[答案] 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 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

奇台县13658159067: 有关黄河的历史故事 -
致例环磷: 捞铁牛 (这是小学里面的一课文,原文如下)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

奇台县13658159067: 求在黄河的旁发生的英雄故事 急..!! -
致例环磷: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4-07 11:22:02选出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

奇台县13658159067: 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2个以上 -
致例环磷:[答案] 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众人皆知 王景治水: 王景,字仲通,学问渊博,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尤其擅长水利工程技术.他对于治理黄河的利害得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当汉明帝向他询问治理黄河的有关问题时,他对答如流,深得汉明帝...

奇台县13658159067: 在黄河边的英雄故事(多) -
致例环磷: 黄河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

奇台县13658159067: 黄河流域附近有什么英雄故事
致例环磷: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

奇台县13658159067: 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
致例环磷:[答案] 大禹——大禹治水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

奇台县13658159067: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
致例环磷: 1. 郑国,战国末年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郑国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利工程,企图使秦国把注意力放在国内,无暇东顾.秦国采纳了郑国建议,并于当年...

奇台县13658159067: 黄河有 那些历史故事
致例环磷: 还有历史点的: 黄河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 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

奇台县13658159067: 黄河边上的民族英雄故事,介绍几个给我吧!急啊!!!!!!! -
致例环磷: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