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州最高长官是州牧还是刺史?

作者&投稿:雷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州最高长官是州牧还是刺史~

西汉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纪委
东汉初年州的最高长官仍为刺史,东汉末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设置州牧,自此州牧成为东汉州的最高长官

牧与刺史这两个官职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职能基本相同,有时候容易引起混淆。
牧之一职,起源极早。传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一称州伯,牧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个州的行政长官。夏代天下为九州,也有州牧,职能同舜时。到了商周两代,牧也还是地方长官,季就曾担任牧师。应该说明的是,这时的牧,并不任职于地方,《礼记.曲礼下》记载: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命之类的人物,出于地方,入朝辅佐天子。负责监察、监督诸侯。同时,在夏代到周朝还有牧人、牧正等官掌畜牧,和牧或者牧师不是一回事。
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设立监察御史,监督各郡。
汉朝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设立这一职务,到了汉惠帝三年,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监督词讼,后来各州又都设立了监察御史。汉文帝十三年,因为有些御史不能奉公守法,为了制约他们,于是派出丞相史出刺同时监督监察御史。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监察御史并不再设置,元封五年,设置部刺史一职,巡查各州郡守,“部”也就是州,“刺”是检举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当时的刺史并不处理地方政务,主要是负责督察郡守,汉代制度,刺史掌管六件事:1、地方各豪族大户是否触犯礼制并田造宅、以强欺弱、以众欺寡;2、郡守是否奉行诏书、遵守典制,有没有背公向私、曲解诏书以自谋利、侵扰百姓、聚敛为奸;3、郡守是否任意断案、不秉公执法以及治内自然灾害和妖异祥瑞、流言蜚语;4、郡守是否为国家公正选拔人才;5、郡守子弟是否横行不法;6、郡守是否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改正令。
到汉成帝绥和元年,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上奏,认为古代的时候选用诸侯中贤能的人担任州伯也就是牧,当时的部刺史担任的是牧伯的职责,考评大吏,按照《春秋》之法,以贵理贱,不以卑临尊,刺史本身官秩仅六百石,却考察官秩二千石的郡守,身份和职责不相吻合,要求停派刺史,改用州牧,汉成帝批准了他们的意见。这次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称州牧,官秩提高到真二千石,实际职能并没有变化。汉哀帝建平二年,丞相朱博认为过去刺史官据下职,秩卑赏厚,又有向上升迁的动力,所以工作积极,而州牧由于本身官高禄厚,只是自守其位而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奏请汉哀帝将州牧复改为刺史。汉哀帝元寿二年,哀帝身死,汉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称制,任用王莽主持朝政,事事好古的王莽自然就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在西汉时期,州牧和刺史虽然主管考察地方官员,但都是中央官员,在地方上没有治所,每年乘坐传车(驿车)周游所察州郡,东汉时才有自己的治所。
在西汉时,州牧或者刺史每年秋分出巡,年初返回京都汇报,到了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州牧开始常年驻守地方,自行考评官吏。这是州牧权力开始增大的起点。到建武十八年天下为十三部,(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裁去朔方刺史部,改十三州为十二州。)外十二州置刺史,司隶校尉司一部。这次改动延续了一百四十六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由于黄巾起义等动乱的打击,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统治,于是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像刘焉、刘虞等都是在此时由朝廷九卿之位出任州牧,位在郡守之上,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州也是在此时变成了行政区。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魏晋时刺史、州牧者一般都由将军兼任,并有都督之职,权力大的为使持节都督,权力小的为持节都督,刺史多带将军“开府”,则州与府各置僚属,州官理民,府官理戎;做刺史而没有将军之职的,叫做单车刺史,一般都由庶族担任,《通典.职官一五》说:晋郡守皆加“将军”,无者为耻。有职无权,当时的官员都不愿担任此职。
三国时起,由于实力割据,有一些遥领的州牧、刺史,就只是虚衔了。东晋时,由于偏寓江南,侨置了一些州郡,这时有些刺史管辖的地域要小很多,南朝沿用晋制,每州设立刺史一人,分为领兵刺史(第四品)和不领兵刺史(第五品);北魏地方官分州、郡、县三级。州长官分为州牧(从二品)、上州刺史(第三品)、中州刺史(从三品)、下州刺史(第四品)。天赐二年(公元405年),又诏诸州置三刺史(用六品者),宗室1人,异姓2人,此时刺史和县令亲治其民,郡守反倒成了虚衔。北齐分州为九等,也由不同官秩分守州牧或刺史之位。北周亦行州、郡、县三级地方制。但均以户之多少确定州、郡、县命官的高下,雍州置州牧,其他置刺史,这时已经由部刺史改称总管刺史,均加使持节诸军事,成为常例,刺史的职责还是六条,但和汉朝已经大不相同:1、先治心,加强个人品德修养;2、敦教化,维护社会风气;3、尽地利,发展地方经济;4、选拔人才;5、掌管刑讼;6、均赋役。此时州牧、刺史已经完全变成了地方行政官员。
隋朝承接北周体制,雍州置州牧,其他置刺史,同北齐一样也把各州分为九等,总管刺史加使持节。到开皇三年,取消了名存实亡的郡这个行政级别,以州直接统领各县,这时的刺史实际上就是太守了。各州有驻兵的,就又刺史带军职统领,隋炀帝后来设立都尉,掌管各州兵马,刺史就不再带兵了。隋炀帝大业初年,曾经罢州置郡,设立司隶台,司隶大夫一人负责巡查京几,司隶刺史十四人巡察几外诸郡。
唐朝武德元年又罢郡置州,置刺史,雍州置牧,自来雍州所辖为三辅之地,高门大姓甚众,所以才会被特殊对待。到了神龙二年,分天下为十道,每道设巡察使二人,这时刺史只是作为太守的另一个称呼,其原有的监察职能已经被巡察使代替了。此后又有按察使、采访处置使(有戍卒之处称为节度使),至德年间,又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并兼领都团练使,分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后来诸道名称又有所变化,但是观察使行使的都是以前刺史和州牧的职责,刺史的地位又进一步降低,成为纯粹的地方行政官员。
宋代各州设立知州,由朝臣充任,虽然还有刺史的称呼,但已仅是虚衔。
元代和明朝刺史官名已废,到清朝,刺史就仅是州官的别称了。

  牧与刺史这两个官职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职能基本相同,有时候容易引起混淆。

  牧之一职,起源极早。传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一称州伯,牧在这里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个州的行政长官。夏代天下为九州,也有州牧,职能同舜时。到了商周两代,牧也还是地方长官,季就曾担任牧师。应该说明的是,这时的牧,并不任职于地方,《礼记。曲礼下》记载: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命之类的人物,出于地方,入朝辅佐天子。负责监察、监督诸侯。同时,在夏代到周朝还有牧人、牧正等官掌畜牧,和牧或者牧师不是一回事。

  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设立监察御史,监督各郡。

  汉朝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设立这一职务,到了汉惠帝三年,开始派遣御史监察三辅,监督词讼,后来各州又都设立了监察御史。汉文帝十三年,因为有些御史不能奉公守法,为了制约他们,于是派出丞相史出刺同时监督监察御史。到汉武帝元封元年,召回了各州监察御史并不再设置,元封五年,设置部刺史一职,巡查各州郡守,“部”也就是州,“刺”是检举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当时的刺史并不处理地方政务,主要是负责督察郡守,汉代制度,刺史掌管六件事:1、地方各豪族大户是否触犯礼制并田造宅、以强欺弱、以众欺寡;2、郡守是否奉行诏书、遵守典制,有没有背公向私、曲解诏书以自谋利、侵扰百姓、聚敛为奸;3、郡守是否任意断案、不秉公执法以及治内自然灾害和妖异祥瑞、流言蜚语;4、郡守是否为国家公正选拔人才;5、郡守子弟是否横行不法;6、郡守是否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改正令。

  到汉成帝绥和元年,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上奏,认为古代的时候选用诸侯中贤能的人担任州伯也就是牧,当时的部刺史担任的是牧伯的职责,考评大吏,按照《春秋》之法,以贵理贱,不以卑临尊,刺史本身官秩仅六百石,却考察官秩二千石的郡守,身份和职责不相吻合,要求停派刺史,改用州牧,汉成帝批准了他们的意见。这次实际上只是把刺史的名称改称州牧,官秩提高到真二千石,实际职能并没有变化。汉哀帝建平二年,丞相朱博认为过去刺史官据下职,秩卑赏厚,又有向上升迁的动力,所以工作积极,而州牧由于本身官高禄厚,只是自守其位而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奏请汉哀帝将州牧复改为刺史。汉哀帝元寿二年,哀帝身死,汉平帝即位,王太后临朝称制,任用王莽主持朝政,事事好古的王莽自然就又把刺史改成了州牧。在西汉时期,州牧和刺史虽然主管考察地方官员,但都是中央官员,在地方上没有治所,每年乘坐传车(驿车)周游所察州郡,东汉时才有自己的治所。

  在西汉时,州牧或者刺史每年秋分出巡,年初返回京都汇报,到了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州牧开始常年驻守地方,自行考评官吏。这是州牧权力开始增大的起点。到建武十八年天下为十三部,(降司隶校尉部为十三部之一,裁去朔方刺史部,改十三州为十二州。)外十二州置刺史,司隶校尉司一部。这次改动延续了一百四十六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由于黄巾起义等动乱的打击,迫切需要加强地方统治,于是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像刘焉、刘虞等都是在此时由朝廷九卿之位出任州牧,位在郡守之上,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州也是在此时变成了行政区。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任职者资望轻重来定。

有时候是州牧,有时候是刺史。
刺史是天子派来刺探地方政绩的,理论上不是地方官,因此职位低,但他们能跟皇帝直接沟通,所以权力高。
后来有人说这样不正常,于是按照古代的先例,改派州牧,州牧的地委比刺史高多了。

有时候是州牧,有时候是刺史。
刺史是天子派来刺探地方政绩的,理论上不是地方官,因此职位低,但他们能跟皇帝直接沟通,所以权力高。
后来有人说这样不正常,于是按照古代的先例,改派州牧,州牧的地委比刺史高多了。

州牧是由原来的监察官刺史的权力逐渐扩大演化而来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州牧和刺史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叫法,性质是一样的。


牧九世家是什么意思?
今居潮安仙庭和揭阳东林、山下、秦厝头、蛟龙、桐坑、东浦、北坑、三洲、霖田等地的林姓乃“宋九牧”之大牧,曾任惠州刺史的林景渊的后代。“宋九牧”的另一儿子名居安者,“官至清光禄大夫,移官来潮,占籍澄海蓬州”(饶宗颐《氏族志》手稿本)。总之,潮州林氏不是“唐九牧”之后,便是“宋...

驳复仇议文言文知识点
州牧:一州的长官。 戴天:共同生活在苍天之下。 语出《礼记·曲礼》:“父之仇,弗与 共戴天。”枕戈:头枕武器。 《礼记·檀弓》孔子说“居父母 之仇”,“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这几句话引自《周礼·地官》“调人”条。 调人:官名。《春秋·公羊传》:相 传是孔子再传弟子公羊高著的一部解释《...

古代什么州地名
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 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

杭州的州可以组什么词
监州、皇州、冀州、刀州、当州、道州、并州、沧州、本州、神州、沙州、十州、五州、通州、州部、州宰、州尊、州里、州城、州司、州道、州治、州廨、州花、柱州、州都、州院、州同、州县、州壤、州职、州巷、州端、州聚、州府、州国、州土、伊州、雍州、阳州、偃州、仙州、州牧、州官...

盱眙的名人
1、陈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兵反秦,后与项梁、项羽会合,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怀王并受任上柱国、封五县;西汉时,追随项羽征战的武涉,受项羽指派劝韩信弃汉投楚,虽未果,但深得项羽赞赏。2、朱元璋:少年家贫,曾入皇觉寺为僧,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投入郭子兴所部红巾军。

黄姓氏的起源?
3、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4、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

牧九世家是什么意思?
今居潮安仙庭和揭阳东林、山下、秦厝头、蛟龙、桐坑、东浦、北坑、三洲、霖田等地的林姓乃“宋九牧”之大牧,曾任惠州刺史的林景渊的后代。“宋九牧”的另一儿子名居安者,“官至清光禄大夫,移官来潮,占籍澄海蓬州”(饶宗颐《氏族志》手稿本)。总之,潮州林氏不是“唐九牧”之后,便是“宋...

行唐县15040892498: 汉朝时期的州牧,太守,刺史官职谁大 -
展浩禾通: 据“三国官职考”: 州牧: 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州刺史: 汉武帝设州刺史,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东汉建武十八年重新改回刺史. 由于汉朝出现了州刺史与州牧两次反...

行唐县15040892498: 古代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
展浩禾通: 汉代太守基本上相当于市长,是一郡长官. 刺史是名义上的一州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从严格意义上讲,“刺史”的工作对象是地方官吏,是监察性质的职务;“牧”的工作对象是百姓,是行政性质的职务. 直到刺史变为州牧,才总览一...

行唐县15040892498: 古代州的最高权利者叫什么 -
展浩禾通: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行唐县15040892498: 汉武帝时期的地方官制(行政制度)? -
展浩禾通:[答案] 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

行唐县15040892498: 三国中,州刺史和州牧什么区别 -
展浩禾通: 据“三国官职考”: 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行政长官. 州刺史:汉武帝设州刺史,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东汉建武十八年重新改回刺史. 由于汉朝出现了州刺史与州牧两次反复罢置,这两个官职一直并存沿用至三国时期. 牧与刺史这两个官职,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职能基本相同,有时候容易引起混淆. 从严格意义上讲,“刺史”的工作对象是地方官吏,是监察性质的职务;“牧”的工作对象是百姓,是行政性质的职务. 那时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的长官叫州刺史和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的长官叫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郡下有县,县的长官叫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行唐县15040892498: 汉代时一个州的牧和刺史有什么区别? -
展浩禾通: 州牧是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在乱世完全可以成为一方诸侯.权力大.而刺使只是掌管一州的政事,和监督一州的权力.不掌军权.望踩纳.谢谢.

行唐县15040892498: 汉代刺史和州牧是从什么时候设定的官职? -
展浩禾通: 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

行唐县15040892498: 东汉末期州牧与刺史谁的权力大?如题,望详解
展浩禾通: 牧与刺史这两个官职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职能基本相同,有时候容易引起混淆. 牧之一职,起源极早.传说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设立州牧,一称州伯,牧在这...

行唐县15040892498: 汉代的刺史和州牧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展浩禾通: 汉武帝时期(记不太清了)设立了在郡上的检察区州. 州的检察长官叫刺史,刺史开始只有检察权,发现问题就向皇帝报告. 后来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兼有了行政权和军事权,把秦朝以来的郡县二级制变成了郡县州三级制.刺史也改称州牧了.

行唐县15040892498: 汉代三国时期的牧,刺史,太守,哪个官职大?有什么区别呢? -
展浩禾通: 按照顺序为:州牧、刺史、太守.太守一般是郡一级的长官(也有县一级).刺史(全称是刺御史)最早是州一级的监察官员,东汉年间逐渐成为州一级的(行政)长官.同时,“州”也逐渐由单纯的监察级别演变成行政级别.州牧是汉末时刘焉上书建议汉朝廷设置的州一级军政合一的长官(相当於有兵权的刺史),本来为了便於击败黄巾,实际上已经是军阀的雏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