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那么多家给后人带来了什么价值?

作者&投稿:滑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1、儒家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2、道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3、墨家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4、法家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5、名家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6、阴阳家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按时间顺序农家出现的最早,说是上古时的后稷创造的,为首家。
按历史来说,不同的时间段,根据历史和掌权者的需求,首家都不同,例如秦是法家的代表,汉是儒家的代表。
按后世应用来说,孔子为天下师,为首家。

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代表人物
李悝、商鞅、韩非、秦始皇、李斯

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代表人物
黄帝、老子、列子、庄子、管子

墨家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代表人物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

儒家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子、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九渊、王守仁。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阴阳家
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汉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古代大家与近代学者多认为阴阳家源于道家,近代出土竹简《三十时》等证实早期阴阳家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家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代表人物
邹衍 董仲舒 东方朔 焦延寿 京房 诸葛亮 李淳风 邵康节 陈抟 刘伯温

名家
名家” 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又称“辩者”、“刑(形)名家”。按,“名”就是指称事物的名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概念”;“实”就是“名”所指称的事物。名家之所以被称为“名家”,就是因为他们同样是在“思以其道易天下”的过程中,为了播其声,扬其道,释其理,最先围绕“刑名”问题,以研究刑法概念著称;以后逐渐从“刑名”研究,申延到“形名”研究、“名实”研究。围绕“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他们的研究方法奇特,按汉代司马谈所言,是“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因此,虽然名家擅长论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诡谲奇异,所以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

代表人物
公孙龙 惠施

杂家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

代表人物
吕不韦、刘安、尸佼

农家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由于儒家轻商农汉朝中期以后农家迅速衰落。

代表人物
许行

小说家
小说家 (哲学),诸子百家的其中一家,其书现在多已亡佚。

代表人物
虞初

纵横家
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 张仪者, 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 胡三省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鬼谷先生 , 六国 时纵横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这里指游说开合有度、纵横自如。没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会成功的事情。

代表人物
张仪 苏秦

兵家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精华。诸子百家之一。关于兵家的起源,有人认为兵家源自道家;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握奇经》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代表人物
孙武 司马穰苴 孙膑 吴起 尉缭 魏无忌 白起 张良 韩信

医家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代表人物
扁鹊

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后人可以引以为鉴,读他们的散文也能学习很多知识和道理。

你这人还说"自己也希望可以找到研究哲学和历史的人,一起探讨知识。",还问这"诸子百家那么多家给后人带来了什么价值?"题干啥子?你自己不去翻查一下他们的资料,难道就等人给你查找有关他们的资料啊,并写下来给你呀,这就是你说的所谓的探讨啊!是想捡现成的是吧,没门!谁有这闲工夫给你找这么多的人的资料啊,自己找吧,找了你就会更有印象的,比其他人收罗给你的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公元1883-----1969年)曾提出过著名的“轴心时代”理论。他认为,以公元前五百年为中心------从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他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帕森思(Talcott Parsons)则提出“哲学的突破”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一千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曾先后各不相谋而方式各异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的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就是时人对构成人类之宇亩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所达到后了层次之高乃是从未有过的,人类精神的文化基础由此而得以奠定。

对于中国来说,雅斯贝尔斯所谓“轴心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日益普遍出现的“礼崩乐坏”现象标志着传统的“封建”社会秩序解体了,章学诚所谓古代王师政教合一的古代“王官之学”不再能统一、整合、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与“政出多门”的社会现实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涌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士”人,出现了《庄子·天下篇》所述的古之“无乎不在”的“道术”分散为诸子百家的现象。诸子百家以其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帕森思所谓“哲学的突破”,他们的学说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时至今日,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仍具价值,能给我们以多方面的重要启迪。

诸子兴起与百家争鸣

“士”本处于西周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的最底层,春秋、战国之世“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大改组,将之从沉重的宗法制枷锁中解脱出来,在社会身份上获得独立的地位,成为一个独立的、拥有专门文化知识并以脑力劳动为特点的社会阶层。士阶层中,群英荟萃。其间,有思想家孔丘、老聃、庄周、墨翟、孟轲、邹衍、荀况……他们深邃的哲理思考表明这时的中国人对构成人类之宇亩的本质已经有了理性的认识,他们的智慧之光不仅作用于当时,而且永远照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程;又有政治家管仲、晏婴、子产、商鞅,军事家吴起、白起、孙武、孙膑,外交家苏秦、张仪、蔺相如,教育家少正卯、孔丘、邓析,史学家左丘明,文学家庄周、屈原、宋玉,论辩家惠施、公孙龙,还有医学家扁鹊,农学家许行,水利学家李冰、郑国,天文学家甘德、石申,……他们多方面的成就辉耀千古。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议、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文教师长而活跃于天地翻覆的历史舞台上的士,在推动社会前进的同时,表现出自己强烈的独立意志,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群体人格。如其具有博大胸怀与高远志向,“志于道”(《论语·里仁》)的儒家倡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自不待说,道、墨、法、阴阳“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中》)。由是观之,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告子下》)绝非迂腐书生的口出狂言,而应看作士群体博大胸怀与高远志向的自白。

正是在文化知识广泛传播、士阶层队伍不断扩大并发生着日益重要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墨子出入儒门而别创一宗,其学与儒学针锋相对:儒家主“尊尊”,他就倡“兼爱”;儒家重“义”,他就尚“利”;儒家讲究礼乐文饰,他就宣扬“非礼”“非乐”;……于是,在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孔子、墨子相继而起,“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吕氏春秋·有度》)的现象。儒、墨两家纷争不已,“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庄子·齐物论》),成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并且,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学术中心,如各派的著名学者都汇聚于齐国稷下学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骄、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论儒》)。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是我们描述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状况时,最习惯的用语。但是在运用它时,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到底有哪“百家”?在当前思想史的研究、写作中,司马谈的“六家”、刘向歆父子的“九流十家”,是真正用来描述、把握先秦时期思想界的基础“话语”。不过,中国哲学史的开山者胡适,曾经反对这种做法,其后,任继愈有《先秦哲学无“六家”》之文,指出“先秦有的只是老子学派、庄子学派、公孙龙学派,等”,承认有很多学派,但是这个观点也没有贯穿到他所编写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发展史》之中。但是,冯友兰先生有专门的文章《论“六家”》,认为司马谈和刘歆所分的“六家”或“九家”的说法是有根据的,认为在先秦事实上是有这些派别……第一,在先秦的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中,本来有各种的人,他们自称,或者被称为某种人,或者某种专家。第二,这些某种人或某种专家,在他的思想中间,确有一些自己的中心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因此他们成为哲学上一个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围绕着自己的中心思想,同别的流派进行斗争……在先秦的典籍里,我们常看见有“儒”或“儒者”、“墨者”、“隐者”、“辩者”、“法术之士”、“轻物重生之士”等名称。这些名称都专指一种人……这些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发展成为体系,就成为各种学术流派。这些流派是本来有的,司马谈和刘歆在记录中把他们明确起来,给以相当的名字,其中有些名字,是沿用原来有的名称,例如儒家和墨家,有些是他们给的新名称,例如名家、法家、阴阳家、道家。而胡适先生的书中,恰恰也列有“公孙龙及其他辩者”一节,似乎冯先生说得比胡先生有道理。冯友兰先生的影响很大,众多哲学史、思想史论著多有受冯氏影响印迹。我们翻开各种论述到先秦学术史、思想史或哲学史的著作[包括[日]狩野直喜:《中国哲学史》(东京:岩波书店,1953年),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增订版),吴怡:《中国哲学发展史》(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86年第七版),臧广恩:《中国哲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二版),以及《剑桥中国先秦史》第11章《经典哲学著作》英文本)],即便在总述的部分提到有“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但在下面写的时候却是儒、墨、道、法等不到十个部派及其不同时段的代表人物一个个来写,譬如在儒家,先列孔子,次列曾、思、孟,再列荀子等小节;或者这种分家分派并不完全行之于章节结构,研究者按照时间先后分述诸子,依次写老子、孔子、墨子等,但讨论到诸子的学术性质时,“道家”、“法家”等称呼还是存在。各种讨论到“百家争鸣”的文章,也似乎多是说说而已,要不就搬出儒、墨、道、法等家。于是,名义上的“百家”,变成了几家、十几家。也有学者认识到“六家”、“九流”之说不足,但认为可以沿用,甚至英国学者鲁惟一已经认识到刘向歆父子的“九流十家”是书目,划分有许多问题,却仍因袭..........................

还有很多没发完 至少2万字

下面的是一起的两篇文章,两篇加起来的文字大约5万左右

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与中国文化述论(二)
http://www.mianfeilunwen.org.cn/html/GuoXue/100/100284/1.htm
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与郭店三科竹简《老子》的出土,揭开了近代老学研究的新课题与新热潮。就帛书《老子》而言,有别于传世索紞本与王弼本《老子》,它们不但钞写在绢帛上,而且有两种本子,一以隶体钞写,一以篆体钞写。这两种钞本《老子》不体钞写字体不同,而且从内容看来,还是各自根据不同钞本钞写的,而非隶、篆不同字体相钞。两种钞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又不分章。学者们认为,或是《老子》书之原样;或是法家传本的《老子》,因为在它们的前后,各自都有四篇古佚书相伴随。在隶体《老子》文前的四篇古佚文献,甚至被认定为极有可能就是亡佚已久,汉志却有载录的黄老道家之作《黄帝四经》。再加上这三号汉墓的墓葬年代是在黄老治术盛行的汉文帝年间,这隶体《老子》及其卷前古佚书因此被推称为“黄老合卷”。黄老之学是《老子》学说的外王统御之用,两种“德经”在前的帛本《老子》因此也就被推定为法家传本的《老子》,因为《韩非子‧解老》也是以“上德不德……”的诠解为开始。此外,它和严君平的《老子指归》所呈现的状况也一致。其所引《老子》次第与帛本《老子》正相合。其内容相较於传世本,不但多用假借字,而且章次、文字也多和传本不同。其多用假借字的现象,是近代出土战国楚文献的普遍现象;其相异于传本的章次、文字,正可以校订传本之谬误。而根据原本的字数,“道经”部分共2426字,“德经”部分为3041字。至于1993年的郭店简本《老子》,不但章序和传世本与通行本完全不相同,既不分章,也无“道经”、“德经”的区分,它们同时是分别钞写在三种形制不同的竹简上,其内容除第一种与第三种有相当於传本《老子》第十章的几十字雷同外,俱不相重。学者多称之为甲本、乙本、丙本。甲本共1090字,乙本389字,丙本270字,都是残而不完的不足本。而与帛本《老子》虽有不同;但相较之下,与传世本关系更远。学者据帛本以补其残,甲本仍可补16字、乙本46字、丙本20字。甲本钞写属于帛本“德经”的有十一章,属于“道经”的有九章;乙本共钞写《老子》九章;丙本仅钞写《老子》五章。学者甚至认为竹简《老子》严格说来,只能视作其后《老子》编辑的原始资料,却又不是太完善的文本,因为其中误字、脱文仍然不少。竹简《老子》的出现,说明了(1)《老子》的原始资料至少在战国初期已经以不定型的方式在流传,而有了不同的钞本;(2)竹简《老子》和帛本《老子》尽管编定形态不一,但可能钞自同一来源的资料,因此,它的内容表现出与帛本《老子》较多的相同。

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与隶体帛书《老子》合置在一起的,有被唐兰指称为《黄帝四经》的四卷黄老帛书,依它们各自原本的篇题,称为《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经法》全篇充满了道、法、刑名理论;《十大经》依托黄帝与其臣力黑(牧)、太山稽等人之答问,论述阴阳刑德政论;《称》是充满道法色彩的格言集锦;《道原》460多字,论述“道”的体貌、性征与功能,和《淮南子‧原道》的表述有相当的类似处。这四篇文献的出土,由於和隶体《老子》合钞,该墓下葬於汉文帝时代,因此被认定为“黄老合卷”,亦即西汉初年黄老治术的理论内容。这些文献理论的发现,不但揭开了西汉黄老治术的神秘面纱,了解“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背后,支挣、运作这个治术的真正内容原来是一ÖÖ以刑名为核心,道、法结合的政术,也因而掀起了治身、治国一体通贯的黄老之学研究的热潮。辐射所及,带动了黄老相关理论所记载的传世典籍如《管子》四篇、《吕氏春秋》、《淮南子》中某些道家理论研究的热潮。以上是相关于治国部份的思想研究。至于治身部份,则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多种古医书、房中养生书。在出土的600多枚竹木简中,至少就有三分之一、约220枚为古医书,它们包括《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多种经脉书等十五种古医书。拿它们和西汉有名医典《黄帝内经》或甚至是《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太平经》中的养生理论相参研,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先秦两汉方技之学与贵族养生术的大致内容,以及如何由黄老养生术转化为道教养生术的重要理论。

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三组内容是道家学说,整理者以传世本《老子》为参照,将这三组竹简分为四篇:简长32.3cm、两端修成梯形的39枚为“《老子》甲” ,简长30.6cm、两端平齐的18枚为“《老子》乙”,简长26.5cm、两端平齐的28枚为“《老子》丙” 和《太一生水》。 “《老子》丙” 和《太一生水》划分的依据仍然是传世本《老子》:文字见于传世本《老子》的划为“《老子》丙”,文字不见于传世本《老子》的划为《太一生水》 。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简》正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其中最受重视的是“楚简《老子》”,美国达慕思大学专门召开了“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国内学者也纷纷撰文讨论楚简《老子》与传世本《老子》之间的关系。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治人事天》(老子乙)主要论述以道治国、言道家之用,其中无传世本《老子》反映战国时代道家思想的语词,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其作者似可能分别是老子、老莱子,拟或是老子、老莱子的弟子对老子、老莱子思想的表述。《大一生水》(含老子丙)似为关尹子所作,其“大一”理论与《庄子·天下》所记述的关尹“主之以太一” 的思想相一致。

1973年,与马王堆三号汉墓文献出土几乎同时或稍前,在定州八角廊40号汉墓,亦即西汉宣帝时代中山怀王刘修的墓葬被发现了。该墓葬于西汉宣帝五凤三年(西元前55年),内中277片,约共2790字的止火残简《文子》再一次引起世界汉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它的发现至少可以证明先秦时代真有《文子》一书,《文子》非伪书。1981年定州汉简整理小组发表了工作简报,正式宣布发现了竹简《文子》。1995年12月,《文物》杂志发表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简整理小组所作的竹简《文子》释文,据整理小组介绍,八角廊竹简中初步被认定为是《文子》的竹简有277枚,2790字。现据今本《文子》,可看出其中属《道德篇》的竹简有87枚,1000余字。另有少量竹简文字与今本《文子》中《道原》、《精诚》、《微明》、《自然》等篇的内容相似,余者皆是今本《文子》中找不到的佚文。竹简中虽未发现篇题,但有“《文子·上经》”及“□经》者,圣知之道也”之语,另有“百一十八字”的标注,所以竹简《文子》很可能是分为上、下经的。竹简本与今本在某些思想上的一致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有相当距离。竹简《文子》的抄录年代不会很晚,中山怀王也不可能抄录有残缺的《文子》作陪葬品。班固生活的年代(公元32-92年)和怀王下葬的年代(前55年)相去不远,且班固作《汉志》系本刘歆《七略》而来,刘歆生活的年代(?-公元23年)距怀王更近。刘歆及班固所见《文子》为九篇,都为问答体,当和古本《文子》差异不大。班固时,古本《文子》即使有残缺也不会很严重。故而今本《文子》的出现不会早于东汉前期。

我们不仿再具体看看郭店楚简所反映的战国早期儒家思想。众所周知,韩非子所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说语焉不详。以今考之,孔子的学生中学问成就最高,从而成为大宗师者有三人:一为子.........................


古有褚子百家,为何后无来者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除了儒家,其他学家就渐渐没落了,毕竟统治者的选择才是所有人的选择,才是“正统”。

古代诸子百家是哪百家?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诸子百家有哪些?通俗的十二家就免说了。看清问题,不懂...
纵横家:苏秦 张仪 鬼谷子 杂家:吕不韦 刘安(《淮南子》)农家:许行 辛计然(《神农》《野老》)小说家:屈原 宋玉(《离骚》《九辩》《神女赋》《高唐赋》)“诸子百家”,顾名思义,“诸子”指的是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先秦文化名人;“百家”呢?是不是真的就是不多不少...

孺子百家都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褚子百家都有哪些家.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 、杨子、公孙龙子、惠子、...

中国的书那么多,诸子百家的,经史子集,四书五经,等等,那么多,什么时候能...
别说读完了,现在翻译完的古籍只占总数的10%多一点。读书嘛!~~还是以读为目的,总不是以读完为目的吧?像诸子百家如果你想全部了解,每家挑几部经典一读就可以了,比如:庄子读个《天下篇》,孔子读下《论语》就行了。至于史吗,不知道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把《二十四史》读完的?我觉得还看简史吧...

战国时代是如何形成的?
经过“三家分晋”和“田氏伐齐”两大标志性事件后,以秦、齐、楚、燕、韩、赵、魏“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除了这七大强国外还剩下十多个小国,这些留...赵襄子:我们好不容易积累了那么点财产,现在又因战争让他们送命,他们肯定也不干。不如去晋阳吧,那里我先主的地盘,我们去那里,老百姓肯定可以为我卖命。

西周:你看看人家东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咱西周一个子都没有
东迁之后的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 ”天下共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子们便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以至于后来还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盛况。 相对于平淡的西周,东周就好比是沸腾的水一般,《汉书·艺文志》形容:「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

谁知道诸子百家都有哪百家啊??
第三阶段: 《荀子》、《韩非子》 在先秦散文中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3 、各家所代表的思想学说 : (1)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孔子是儒家...诸子百家主要是指学术流派多,并不真有百家之多。其实大概有十二家: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墨家,医家,农家,杂家,纵横家,小说家。

“诸子百家”中的“子”,“家”是什么意思
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家:在这里指学派,思想派别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历官康丽:[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求诸子百家对后世影响 -
历官康丽: 诸子百家里的语言流传下了30%多的成语,成语来源是诗经,百家,故事,后来文人,但诸子百家是主攻言论的一个个精英,各个能言善辩.尤其是老子,孔子的语言很多说过以后变为成语.这也是他们对语言高度求精,发挥语言教育的不懈努力的结果.诸子百家产生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行标准,恒久弥新.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诸子百家中”,尤其以儒,道两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佳晨对儒家学派的相关知识做了这样的整理 -
历官康丽:[答案]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孟子为代表,重视教化,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
历官康丽: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对后世思想有何影响? -
历官康丽: 思辨、、、或者学术化一点就是相当于西方的哲学思想吧、、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诸子百家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行知天下上的 -
历官康丽:[答案] 儒家提倡“仁”、“义”,尊崇《周礼》.道家注重修身,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复古,力行变革.墨家尚贤尚同,主张无亲疏贵贱之分的“兼爱”.名家注重辩论“名”、“实”关系,主要以逻辑原理来分析...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唯物思想等,在今天依然... -
历官康丽:[答案] 学习道家的思想境界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度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百家争鸣"是那几家,在历史上起什么作用?
历官康丽: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

新巴尔虎左旗15312243793: 根据材料说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后世统治者如何纳“法”入“儒”,以“儒”统“法”简要.注意, -
历官康丽:[答案]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