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歌文化及如何保护

作者&投稿:孛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少数民族民歌受到那些方面的影响?~

中国少数民族有悠久的歌唱传统,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常常被称为歌海、诗乡。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凭着卓越的音乐才能,创造出丰采多姿的民歌文化。
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

各少数民族集居自然条件多样,社会经济类型有较大差异性,生活方式、风俗信仰具特色,这决定了少数民族民歌在体裁样式、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显得纷繁多样。

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是个深奥复杂的学术问题,过去常常以汉族的传统分类法来为少数民族民歌进行类别划分,这会出现生搬硬套、不合实际的情况。目前,音乐学术界普遍认为,应在观照各民族民歌在种类样式方面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和个性色彩的基础上,确立既尽可能合乎实际,又较为科学、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方法。

  我国传统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处于困境当中.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变化.民歌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在改变,不少民歌种类已经失传.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拉开了距离,使很多年轻人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民歌滋衍的环境日益恶化,伴随民歌生长的民俗事象已不复存在.如广西一些地区的壮族歌场、瑶族坐歌堂等民歌的传承活动早已终止.妇果不对这些无形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将会有更多的优秀民歌与我们失之交臂.

  在祖国的版图上,青海地处大西北,但从她上空传出的民歌,却传遍世界;在历史的行程里,民歌手如同沧海遗珠,但从他们唇齿间飞出的故事,却丰富着世界文化的宝库。而今,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提速,传统民歌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令人忧心的处境,而是濒临消亡的险境。在青海,除了“花儿”传统演唱形式和环境还保存较为完整、有一定的传承条件外,其他民歌因歌手年龄大且后继乏人而日渐式微的;因民族语言教育的淡化而致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会使用本民族语言唱歌的;因交往方式改变、文化生活丰富、现代文明普及而使民歌的娱情叙事作用被取代的……凡此种种现状,无不反映出民歌抢救迫在眉睫的事实。据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郭晋渊介绍,2002年7月8日至8月5 日,保护少数民族民歌行动考察组在青海、甘肃采访的91位民间歌手中,50岁以上的有32位,占35%;在广西采录的67位歌手中,50岁以上的有36位,占50%以上,年龄最大的93岁。有的民歌手在初次寻访时还健在,但等考察组二次赶到,已然作古……我们已经无法追回消失的歌谣,我们能做的,就是留住今天还能听到的歌声。
  青海民间 存遗多种少数民族民歌
  青海东高西低的地势特点、东农西牧的生产布局,使青海民间文化相对而言出现了农业文化、牧业文化(即农耕文化与狩猎游牧文化)相依相辅、并肩而存的特点。历史上,青海曾是古羌人活动的中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文化、羌人文化在这里相融相合,西域文化、藏族文化落地生根,从而构成了青海民间文化的多元特征,青海民歌就是这多元文化的载体之一。

  以昆仑山为中心的古羌人文化 ,曾是青海的主体文化,但是随着古羌人东渐南移,昆仑山古羌人文化东渐南移,仅保留了一些远古的传说。有些民歌因缺乏科学的记录而消失殆尽,偶尔有历史典籍零星记录有某一历史时期的歌谣,显得弥足珍贵。

  时至今日,青海的主体民族有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青海藏族民歌因有文字可供记录,再加上人口总量较大,其强势文化特征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并为其他民族自然而然地吸收致用。土族民歌依所用语言来划分,有土语、汉语、藏语民歌三大部分,在传唱中,有时会有三种语言同在一首歌中出现的情况,民间俗称为“风搅雪”。尤值一提的是,土族民歌中有一部十分短小的《格萨尔》,全诗1300行,没有散说部分。这部叙事诗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被学术界认为是分章本的《贵法分章本》十分相似,而《贵法分章本》是以散说为主,而这部作品却全部为诗,也许这就是《贵法分章本》原生态的作品形式。最近有学者去乐都县达拉乡的土族聚居区调查,发现了大量原生态的民歌及其他文艺形式。
  青海少数民族民歌入选联合国抢救保护项目
  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歌行动要追溯到2000年12月,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签署了为保留中国少数民族民歌及口述传说的行动计划,抢救的大幕由此拉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日本政府资助的这次行动,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保护已引起了世界上的广泛关注,呼应了正在展开的“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工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成考察组,由中国民协副主席、秘书长刘春香负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行任顾问,对各省上报推荐地赴实地调查筛选,最后确定了青海、甘肃和广西三地。青海省的互助、平安、循化、同仁、尖扎五县,土族、藏族、撒拉族三个民族被引入采录内容,青海的入选,再次体现了青海人口小省、民歌大省的优势,也为青海少数民族民歌的搜集、整理、抢救和保护提供了良好契机。
  抢救背后的思量……
  本次保护行动2001年开始,2004年3月结束,考察组行程两万多公里。按田野调查方式,采取面对面、现场采录以确保资料真实;运用以往少见的录音录像以保存演唱时的原始风貌;记录、整理采用民族语言、汉语、英语、国际音标同步标注和互译以利于多层次、多范围的文化交流。行动历时三年,共采访歌手235人,搜集到10个民族的民歌385首,录音2520分钟,录像3420分钟。其中采访青海歌手31位,采录各类民歌141首,录像540分钟,录音180分钟。

  2004年6月考察组赴互助、平安举行了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歌行动采录地授牌仪式,同时为互助姚马小学、平安角加村小学赠送本次成果结集成书三百余本。

  青海丰富多样的民歌种类,尽管有时是超出我们想象的,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目前不为我们所知但有可能存在的漏失,只要心存这么一念,民歌搜救工作就远没有结束。而且,任何一种音乐如果只是凝固于纸张而不是流唱于人间,只是存在于影像而不是演绎于传承,那么他的延续仍然是费人思量的。

还是靠自己吧。如果自己都不爱护自己民族的文化,何谈别人来保护?


少数民族民歌对民族团结起到什么价值和作用?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民族团 ...
我谈谈个人的认识:1.少数民族民歌是传承和继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许多关于本民族传说、故事、神话、日常行为等都在歌曲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促进了其他民族对该少数民族的了解,在互相传唱、翻唱、翻译中促进了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许多共性的民族价值观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长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形式
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在于其字句简练而旋律悠长,音域宽广,表达情感深沉。它适合于叙述故事,同时擅长抒发情感;歌词通常由上下两句组成,内容主要描绘草原风光、牲畜以及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如天空、白云、江河和湖泊等。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反映了鲜明的游牧文化特色,还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传达了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

"花儿"是属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1. "花儿"是一种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它源自回族民间传统音乐。2. 这种民歌在回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回族人民情感表达和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3. "花儿"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反映了回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4. 回族是中国分布在多个省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长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蒙古族长调介绍
3、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美学的感悟。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并与蒙古语言和文学等息息相关。4、可以说,蒙古长调演唱艺术是代表蒙古歌唱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

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包括歌曲、歌舞和器乐曲的综合大型套曲,由民间音乐家在节庆和娱乐晚会中表演。据考证,木卡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歌手、艺人创作、积累而成的,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15世纪已盛行于新疆各地。 新疆各地的木卡姆种类繁多,曲调、结构各不相同,其结构以南疆...

少数民族艺术形式都有哪些?
彝族民歌有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 " 曲谷 ", 用汉语演唱的歌曲 " 霎叉 "( 汉歌 ) 、婚事歌、丧事歌、叙事歌、 " 毕摩 " 歌以 及儿歌...8. 其他少数民族 瑶族、壮族、白族等民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 丰富 了贵州的音乐文化宝库。 (二 ) 舞蹈 贵州各民族舞蹈种类很多 , 富有鲜明的...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柯尔克孜族的民歌文化源自哪里?
柯尔克孜族的民歌文化源自于伊斯兰教的文化中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 音乐 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 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多彩。贵州各民 族音乐不仅类别多 , 而且各具特色。以下是贵州省一些主要少数 民族的歌曲简介。 1. 苗族 (1) 歌曲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 种。 " 飞歌 " 是苗族音乐中颇富特色的体裁 , 多在山岗林野和...

长调民歌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1. “长调”是蒙古族的民歌,它反映了蒙古民族在长期游牧生产劳动中的文化特色。2. 蒙古族长调的内部结构较为自由,其主题通常涉及思乡、思亲、赞马、酒歌等,内容集中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篇幅通常不长。3.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音乐中草原风格的典型代表,它涵盖了多种民歌类型,如草原牧歌、赞歌、思乡...

长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长调民歌起源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他们在畜牧业劳作中、野外放牧或传统节庆时演唱。这些歌曲通常由上下两句歌词构成,演唱者根据个人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感悟即兴发挥。其内容多描绘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用草原人民特有的语言传达了他们对历史、文化、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深刻...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如何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木发硫酸: 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各种具有特色的物质生活和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以及婚、丧、礼俗等,也日益发展起来,逐渐形成民...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怎样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
木发硫酸: 学习美国印第安人保护方式,建立保护区不接受先进文明无所谓,让他们纯粹原生态. 其实一个关键问题是少数民族文化自持性不强,新一代求变意识强烈.被金钱、物质冲击的忘了祖. 最好的保护是不要开发,开发了就成为经济手段了,当然会增加一些资金,但是长远看,就是加速民族文化被拜金主义腐蚀. 潜移默化的改变文化继承环节,比如说这家人有钱了,不愿意看着孩子受穷,促使其出去受教育,显著结果就是母语丢失,其次就是轻视文化传统,被同化. 如此分析.保持其生活方式,加之适当补助,开发出间接性文化贸易,比如手工艺出口,文艺巡演(但那种站台围观的文化贸易是不可取的),但又不会过分接触其他文化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怎样保护壮族民族风俗文化 -
木发硫酸: 建议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作的认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做到以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支持、政策扶持、人才扶持力度,大力挖掘和展示民族文化,加快完善文化体系建设,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全面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作.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大学生如何传承保护民族音乐
木发硫酸: 我国各少数民族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优美动人的旋律与多姿多彩的演奏方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受到了商业文化的巨大冲击.如何加大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力度,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生存现状入手,阐述了保存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并着重从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创造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表现空间、积极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产业等三方面探讨了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新思路.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说中国民歌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吗? -
木发硫酸: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所以只要符合,有特色,认知度,是代代相传得到的创新,就可以去申请.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为什么要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
木发硫酸: 在今天汉文化相对强势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化变得岌岌可危.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会变得与汉族无异了.这样就失去了一个民族存在的意义.文化需要丰富多彩,多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还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使其不断传承下去.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保护56个民族风俗习惯需要做些什么? -
木发硫酸:保护56个民族风俗习惯需要做以下几点 1、民族风俗习惯在维系民族内部的团结合作,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护民族间的团结合作,促进民族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体现民族平等,巩固...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少数民族文化失传会有怎样的危害 -
木发硫酸: 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上世纪曾轰动世界,扭转了西方音乐界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合唱曲”的偏见.然而学者们发现,这种古老的民歌正面临失传之虞,即使在其主要流传地,侗族年轻人会唱此歌者亦廖廖.侗族大歌还能唱多久?...

沧源佤族自治县13548003358: 如何弘扬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木发硫酸: 一是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二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多挖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