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石窟艺术具有何种特点

作者&投稿:娄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窟艺术的主要特点~

一、 神性与人性的融合
石窟中佛教造像要遵从教义的规范,使形象与人间保持距离,具有一定的神性。
二、 环境与心境的结合
石窟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环境的艺术。环境可为石窟造像提供合适的场所,烘托造像的艺术效果。
三、 佛门等级与造像布局
佛国世界等级森严,以佛为中心。佛教义宣传的是众生平等,但在佛教艺术形象的处理上却采取不平等的形式。佛居于中心地位,形体格外高大突出。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等,按等级逐渐低矮,侍立两旁, 如众星托月。
四、 装彩与眼神
石窟造像最初都是装彩的,花花绿绿,效果强烈。以颜色区别等级,造成不同的感觉。
五、 象征性与艺术处理
佛教艺术是一种象征艺术。象征当然需要一种可视形象,但其更深层的含意并不能从形象本身直观地看出,而是需要就形象所暗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意义方面去领悟。

说起佛教石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我们中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的莫高窟,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实际上,在印度,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甚至比我们中国的莫高窟还要古老几百年。


印度的这个佛教石窟名字叫做“阿旃陀石窟”,英文名为Ajanta Caves。“阿旃陀石窟”是印度最古老的佛教石窟之一,开凿于公元前2世纪,延续至7世纪中叶,位于印度中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境内,现存30窟,全部在离地面10米到30米不等的崖面之上,非常壮观。


印度跟中国一样是世界文明古国,境内留下了大量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历史遗迹,然而,因为“阿旃陀石窟”地处印度中部山区,现在的交通还很不方便,距离大城市的距离又比较远,所以很多中国游客还不知道这个地方,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


尽管“阿旃陀石窟”远在印度,但是和中国的莫高窟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各种古代佛教的塑像和壁画无不令游客叹为观止。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进入“阿旃陀石窟”参观需要由专门的导游带领,石窟内光线昏暗,导游会用手电筒来进行照明讲解。


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阿旃陀石窟”甚至可以说是敦煌莫高窟的“老师”,远在唐朝时期,玄奘大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唐僧”,就曾经来到“阿旃陀石窟”进行拜访,并记录在自己的见闻录里,让中国人第一次得知了在遥远的印度,竟然也有这么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随着印度跟中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印度旅游热也开始在中国游客中盛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节假日去印度旅游,相信著名的“阿旃陀石窟”将来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所熟知,逐渐成为印度新兴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那么,你有没有去过印度旅游?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印象怎么样?你知道在印度的中部山区,有这么一个比中国敦煌莫高窟还古老的“阿旃陀石窟”吗?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还想不想到印度去旅游?

  印度佛教石窟,是南亚次大陆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主要遗迹之一,主要分布于温迪亚山脉和德干高原一带﹐其中重要代表有巴查﹑卡尔利﹑纳西克﹑阿旃陀等。
  南亚次大陆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主要遗迹之一。凿石开窟约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7~8世纪逐渐衰微。除印度比哈尔邦巴拉巴尔山区有一组最早的石窟群外﹐主要分布于温迪亚山脉和德干高原一带﹐其中重要代表有巴查﹑卡尔利﹑纳西克﹑阿旃陀等。在千馀年发展过程中﹐大致可分为早期佛教石窟(前3~公元3世纪)和笈多王朝时期石窟(4~7世纪)两大时期。
  早期佛教石窟

  最早的石窟是比哈尔邦格雅城北的巴拉巴尔石窟群﹐开凿年代约在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代。其中主要者为洛马沙梨西石窟。佛教兴起之初﹐佛寺建筑皆为木构茅棚﹐最初的石窟即仿木构形制。洛马沙梨西窟单穴一门﹐高仅4米﹐石穴为椭圆形﹐实为单人修隐之处。其门面完全按当时木构僧舍凿刻﹐在拱形门楣上加以茅棚式顶﹐柱﹑梁﹑檩﹑椽皆无遗漏﹐门楣还刻有一道装饰浮雕﹐以群象礼拜佛塔(窣堵婆)为题材。它的凿石技术和精心修饰代表著印度石窟艺术传统的开端﹐直接影响于日後的石窟。此後﹐石窟建筑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两类主要形制﹕佛殿或经堂式石窟﹐为僧徒拜佛的圣所﹐主体为一长方形拱顶殿堂﹐殿内正中设一窣堵婆﹐内藏佛骨。佛寺或僧房式石窟。为僧徒住所﹐中心为一方形大厅﹐周围遍凿供居住的石室﹐厅内中央正对大门处设一佛堂。多数重要石窟都兼有佛殿和僧房两种形制。现存早期佛教石窟中﹐最早的佛殿式石窟以位于孟买东南的巴查石窟为代表。该窟既有佛殿也有僧房﹐约凿于前2世纪初。殿堂高约8米﹐进深21米﹐宽9米﹐门面高10米﹐殿内排列八角形石柱27根﹐柱高4米﹐上承茅棚式拱顶﹔殿堂终端呈半圆形﹐正中立佛塔。门面凿出窗﹑露台等﹐可能还有一木构的殿堂正门。其结构仍多沿袭木构寺庙。到公元1世纪前後﹐逐渐抛弃仿木结构而自成一体﹐其杰出代表就是卡尔利石窟的大佛殿。

  卡尔利石窟位于孟买东南﹐大佛殿高13.7米﹐进深37.9米﹐宽13.9米﹐全殿由中堂和两侧堂组成﹐以列柱间隔﹐中堂宽8米﹐是主要部分。两边列柱高5.4米﹐下有鼓形柱础﹐上有莲花形柱头﹐其上刻跪象﹑跃马和骑手的雕像﹐上承高8.3米的券顶。中堂终端正中立窣堵婆﹐上竖一木制伞盖。门面为石刻结构。门前立双石柱﹐莲花形柱头上刻四狮连体并立像﹐四狮之上可能还承一铜制法轮﹐但今已不存。大门与殿堂之间为门廊﹐高18米﹐三面遍布浮雕﹐两壁基部雕出群象顶托之状﹐装饰极为富丽精美。
  笈多王朝时期石窟

  笈多王朝时期﹐佛教石窟陆续兴建﹐其主要代表是阿旃陀石窟。此地的早期佛教石窟属小乘佛教﹐笈多时期则属大乘佛教﹐形制上基本为佛殿﹑僧房两大类﹐但雕刻更为精细﹐装饰更为华美﹐且多施彩绘壁画。阿旃陀石窟的笈多时期作品中﹐以19号窟的佛殿建筑最为卓越﹐其中堂两边列柱和柱上斗拱﹐皆饰以图案﹑花草纹样和人物浮雕﹐堂内正中的佛塔和门面的窗﹑门两边及周围墙面遍设大小神龕﹐内刻佛像或菩萨像﹐杂以花草图案和各类细部装饰。19号窟不仅以建筑优美著称﹐而且以其千姿百态的佛像雕刻标志著笈多王朝时期佛教艺术的发达。阿旃陀的僧房石窟可以1号窟为代表﹐它的中央大厅每边各宽21米﹐正门列6根石柱﹐厅内三边有16间石室和1座佛堂﹐连同门外石室共达22间﹐大厅﹑佛堂及各石室绘有精美的壁画。

  石窟艺术的传播

  印度佛教石窟的建筑与雕刻风格影响及於东南亚各地。但东南亚开凿石窟甚少﹐直接继承石窟艺术传统的是阿富汗和中国的佛教石窟(见中国石窟寺考古)。阿富汗巴米扬等地的石窟汇聚了印度石窟建筑和犍陀罗艺术的成果﹐将石窟和巨型造像结合起来﹐形成了中亚地区的独特的巴米扬艺术流派(见巴米扬佛教遗迹)。

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




石窟寺的艺术特色
在题材方面,巩县石窟寺对“维摩变”的处理是很突出的。“维摩变”属“经变”系列,维摩诘作为在家修行的居士,对佛义理的深刻研究使佛祖也有所敬服。居士的形象对汉族士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佛教在逐渐为汉族接受的同时,维摩居士在佛教艺术中的表现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在形象塑造上,也越来越显得生动而...

佛教艺术石窟分别有哪些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折叠石窟概况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 1、敦煌石窟艺术 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

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石窟艺术有哪些特点
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甘肃敦煌...

中国佛教石窟特点是什么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及石窑艺术的发展原因?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佛教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在继承了两千多年前古印度佛教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本土的艺术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风格。造像从最初的古印度风格逐渐演变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样式,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佛教石窟艺术的...

石窟艺术是一种什么艺术?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有什么特点?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的体现,与佛教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因为石窟是建在大型石壁上的所以也是一项伟大的雕刻造型艺术。说到石窟就不得不提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南北朝时期有三大著名石窟1.洛阳龙门石窟;2.大同云冈石窟;3.邯郸响堂石窟(是北起开国皇帝高洋开凿的),而说到石窟艺术特点,首先此时期...

莫高窟主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关注 展开全部 距今2000余年,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有机会一定要亲自一睹他的艺术魅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

三大佛教石窟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

如何欣赏敦煌壁画
在印度佛教石窟艺术中,还没有发现有纪年题记的供养人画像。在西域的龟兹石窟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但少有题铭。敦煌则不然,在最早的一组十六国晚期洞窟里便出现有供养人画像群或通壁画像行列,并有榜题,这与儒家的祖先崇拜有关。汉代已有为祖先画像之风,佛教功德主画像便与此结合成为最初的施主列...

南沙区17165726201: 应该怎样看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
愚萱伊西: 古代印度的佛教寺院建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精舍式,一种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寺院建筑,设有佛殿、佛塔、僧舍、园林等;支提式是指依山开凿的石窟,都随着佛教...

南沙区17165726201: 简述佛教艺术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
愚萱伊西: 随着佛教的发展,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信仰者的要求,佛教需要大众化,于是产生了上种新的佛教派别——大乘佛教.由此把原来的佛教称为小乘佛教或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在教义上显示出与小乘...

南沙区17165726201: 石窟艺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愚萱伊西: 石窟是营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石窟艺术是卓越的艺术珍品,它凝聚了深厚的宗教感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风尚,展示了一段完整的历史画卷.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是由古印度传来的.早期印度虔诚的佛教徒在僻静的...

南沙区17165726201: 印度佛教石窟的简介 -
愚萱伊西: 南亚次大陆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主要遗迹之一.凿石开窟约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7~8世纪逐渐衰微.除印度比哈尔邦巴拉巴尔山区有一组最早的石窟群外﹐主要分布于温迪亚山脉和德干高原一带﹐其中重要代表有巴查﹑卡尔利﹑纳西克﹑阿旃陀等.在千馀年发展过程中﹐大致可分为早期佛教石窟(前3~公元3世纪)和笈多王朝时期石窟(4~7世纪)两大时期.

南沙区17165726201: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
愚萱伊西: ①在文字方面,文字的创造发明是古印度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有了文字,公元前11世纪初期,又出现了梵文,此外还有阿育王所刻的铭文有两种,一种是法卢文,另一种是婆罗谜文,为印度近代文字的发明...

南沙区17165726201: 印度佛教建筑有那些风格
愚萱伊西: 印度的佛教建筑有3种形式,其代表是:窨堵坡、石窟和佛祖塔.

南沙区17165726201: 石窟艺术是随着哪种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
愚萱伊西: 古代印度遗留下了窣堵波、石窟、佛祖塔等佛教建筑.窣堵波是一种用来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筑,最大的在桑吉,约建于公元前250年.半球体直径32米,高12.8米,下为一直径为36.6米,高4.3米的鼓形基座.半球体用砖砌成,红色砂岩饰面,...

南沙区17165726201: 石窟艺术产生于什么时代?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愚萱伊西: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

南沙区17165726201: 结合实例,简述古代印度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 -
愚萱伊西: 1、印度艺术风格的演变不仅受形式美自律性法则的支配,而且更受印度宗教、哲学嬗变的制约.以印度艺术的两大系统——佛教艺术和印度教艺术为例:佛教伦理学注重沉思内省,佛教艺术便强调宁静平衡,以古典主义的静穆和谐为最高境界...

南沙区17165726201: 石窟建筑艺术指的是什么?
愚萱伊西: 石窟是在山崖陡壁上开凿的一种洞窟形的佛教建筑,又叫石窟寺,起源于印度,同佛教一起传人中国.我国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开凿石窟,元、明以后,开凿石窟的风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