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作者&投稿:包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德、俄、奥、意、日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
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拓展资料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的背景是: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引发的“公车上书”)
  (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2、戊戌变法的经过是:
  (1)著书立说。
  (2)设立学会学堂。
  (3)办报,进行论战。
  (4)颁布一系列法令,主要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才。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放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3、戊戌变法的结局: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4、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1)动摇了清朝政治乃至中国政治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2)确立西方学说,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标准的地位。
  (3)使新型知识分子出现,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权。
  (4)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时代背景是洋务运动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後,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後.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於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後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万国公报》和强学会的建立
  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变法内容   

  1. 政治方面:

    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 .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     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背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背景: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甲午战争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下,迫使一些先进中国人开始寻找救国救民道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运动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
(2)经济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清政府也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随之发展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3)思想文化背景: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等获得较多的西方社会政治和自然科学知识,逐渐产生了仿照西方进行变法维新的要求。他们...

戊戌变法的背景,性质,目的,时间,意义,影响,内容?
一、背景 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陷入民族危机。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国家主权进一步受损,引发先进中国人的觉醒。二、性质 戊戌变法是一场旨在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观点认为其具有社会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尽管结果失败。三、目的 变法的目的是...

戊戌变法的经过
戊戌变法的经过: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1、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

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背景是19世纪后期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国内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瓜分狂潮,《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中国更快的进入半殖民地国家,救亡图存迫在眉睫。戊戌变法的国际背景是当时正处于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得到了飞快地发展,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戊戍变法产生原因及背景
康有为和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绝和谈、迁都和变法的主张,并得到了一千多名科举考试参与者的签名支持。5月2日,康、梁以及举人们聚集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为上奏。由于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这一事件因而被称为“公车上书”。尽管公车上书并未立即获得实质性的结果,但它...

戊戌变法的背景及目标是什么?
维新运动的具体行动体现在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的《万国公报》和强学会的建立。公车上书失败后,他们通过这份报纸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的理念,并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随后,他们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官方媒体,维新派的政治团体至此正式...

戊戌变法的序幕是什么
3、戊戌变法的背景 这标志着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时代结束,光绪帝成为实际的皇帝,并开始推行自己的政策戌变法的背景是中国面临着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困扰。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连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影响 1、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变法措施存在执行不力和...

百日维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变法
说到清朝的百日维新,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毕竟历史课上都有学过。其实这个本质就是一个夺权运动。那么这个变法的背景是什么呢?怎么来评价这个百日维新呢?很多人可能在历史课上就是了解一下,深层次的就没有考虑过,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百日维新!1、百日维新的背景是什么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 戊戌变法,亦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或维新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倡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 该运动的历史背景深受国际与国内环境的影响。在国际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英、法以及俄国和日本等,在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扩大。...

南关区19683075062: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是什么? -
彤贷萨敌: 戊戌变法的背景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 (3)民族...

南关区19683075062: 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历史地位(要快哦!) -
彤贷萨敌:[答案] 背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

南关区19683075062: 戊戌变法的起因 经过 结果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主要影响分别是什么? -
彤贷萨敌:[答案] 签定了《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和百曰维新后 雍正帝 梁启超 康有为 影响使民主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求采纳

南关区19683075062: 简述戊戌变法 背景 -
彤贷萨敌:[答案]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 (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 (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

南关区19683075062: 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
彤贷萨敌:[答案] 结果:失败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

南关区19683075062: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的概况,失败原因,经验教训,和意义 -
彤贷萨敌:[答案] 洋务运动: 概况: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是由于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该...

南关区19683075062: 我想知道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的时间 背景 内容 以及影响 意义 -
彤贷萨敌:[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六月(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

南关区19683075062: 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谈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
彤贷萨敌:[答案]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

南关区19683075062: 戊戌变法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
彤贷萨敌:[答案] 公车上书引发的戊戌变法,那么甲午马关条约就是它的导火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