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人有德兰修女的生平介绍,要英文版的

作者&投稿:藤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没有关于兰德修女的生平?~

早期的生活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鄂图曼帝国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编辑]
仁爱传教修女会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谛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编辑]
小故事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著脚,爬满了蚂蚁, 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著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好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课,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市公所保健课的课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p

[编辑]
成立
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著一块牌子,上面写著‘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

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我垂死者收容院。

[编辑]
纪录片与知名度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德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编辑]
获奖
1971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甘乃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编辑]
健康恶化与过世
1983年,德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皇保罗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到肺炎,健康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讽刺的是,同年8月31日,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媒体花了整整一个月报导戴安娜王妃车祸和后续消息,而德蕾莎修女的过世则变成报端的小角。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编辑]
评论
[编辑]
奇迹和宣福
德蕾莎修女过世之后,被尊敬她的印度人神化,由于天主教进行宣福仪式前,必须要有奇迹的见证记录,德蕾莎修女的奇迹见证纪录来自于一位印度妇女,Monica Besra,她声称自己是德蕾莎修女神迹的见证人,她将德蕾莎修女的照片,放在腹部,癌肿瘤就消失,但她的丈夫却对媒体说,这事实上是她接受医院手术治疗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如此做是受到天主教教会要替德蕾莎修女进行宣福的压力,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治疗她的医生也受到天主教教会的压力,必须对外声称这是一个奇迹,此罗生门最后没有定案,Monica Besra的丈夫后来也改变说词,将癌肿瘤的治愈称为德蕾莎修女的奇迹。目前天主教教会在等待第二个奇迹以将德蕾莎修女进行到册封为圣徒的程序中。

[编辑]
给垂死者以天主教洗礼
收容所里的垂死者多数为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但德蕾莎修女总是敦促工作者们给他们施以天主教洗礼。这个做法引发很多争议。

[编辑]
慈善行为的动机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认为,德蕾莎修女的组织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导受苦,而不是帮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您是否在教导穷人应该忍受苦难?”德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认为,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与受难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认为,穷人受苦会对这个世界更有帮助。”

查特基(Chatterjee)说,德蕾莎修女以“穷人的帮助者”的形像出现,误导了公众。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仅有二、三百人。加尔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组织,上帝的集会,每日发放18,000份免费餐,远远多于德蕾莎修女全部收容所发放数量的总和。

查特基说,德蕾莎修女的许多机构只传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动。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八所设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经费都用于传教。

[编辑]
医疗护理的质量
1991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编辑罗宾·福克斯博士访问了加尔各答的“垂死者的家”发现,许多服务的修女和志愿者没有任何医学知识,但却要常常做医疗决定。他们也不区分“可医治”与“不可医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处于由于感染而死去的危险中。另外,他们严重缺乏麻醉剂,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剧痛。他们用过的针头只在温水中洗一下。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德蕾莎修女自己有医疗需要时,她会去美国、欧洲、印度的有名望的医院获得医治。

[编辑]
捐款的去向
德蕾莎修女的前雇员们、及前修女苏删·希尔兹(Susan Shields)称,德蕾莎修女不允许她们买医疗器械,而是将捐款转入梵提冈银行作为一般用途,即使捐赠者特别注明将捐款用于慈善行为。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关部门,德蕾莎修女从不向公众提供她的组织的财经状况。

[编辑]
德兰修女祷文
最亲爱的主:让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从你的病人身上看见;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服侍。

纵然你将自己隐藏那些急躁、斤斤计较、蛮不讲理的人背后,让我仍然看得出是;并且欣然地说:‘服侍你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赐我这种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便永远不致沈闷,每次鼓励、开解那些可怜的受苦者,我必寻得无尽的喜乐。

啊!亲爱的病者,你于我是何等的可贵,因你代表了基督,能够服侍你是何等的权利。

主啊!让我觉悟这高尚召唤的尊严及其责任,不要容许我因冷漠、麻木或不耐烦而令这职份蒙羞。

神啊!当降卑成为耶稣,我的病,恳求也容许我的诸般错误,只看我内心的动机,就是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爱及服侍。

主啊!增添我的信心,在此刻及以后,赐福我的努力及工作,诚心所愿

[编辑]
早期的生活
德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个出生于鄂图曼帝国科索沃省的史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基督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德蕾莎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但她曾说,在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时,她就感觉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德蕾莎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更决定成为终身职的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德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疯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编辑]
仁爱传教修女会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疯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谛冈请求下,1948年,教宗庇护十二世终于给德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德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德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沙龙,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编辑]
小故事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著脚,爬满了蚂蚁, 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著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好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课,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市公所保健课的课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著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p

[编辑]
成立
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著一块牌子,上面写著‘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清心之家’。

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我垂死者收容院。

[编辑]
纪录片与知名度
1960年代,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在加尔各答成为知名的地方,在街头生病、需要帮助的患者都知道这个能够让他们安息的地方,收容所开始急速成长,因人手不足,开始招募世界各地的义工,透过义工的口耳相传,也打开了世界的知名度。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德蕾莎修女为主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片中拍出收容所和印度街头惊人的贫穷和无助,以及德蕾莎修女决定终身侍奉最贫穷的人的精神,让许多人相当感动,也让德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编辑]
获奖
1971年,教宗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甘乃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编辑]
健康恶化与过世
1983年,德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皇保罗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到肺炎,健康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

1997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讽刺的是,同年8月31日,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媒体花了整整一个月报导戴安娜王妃车祸和后续消息,而德蕾莎修女的过世则变成报端的小角。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编辑]
评论
[编辑]
奇迹和宣福
德蕾莎修女过世之后,被尊敬她的印度人神化,由于天主教进行宣福仪式前,必须要有奇迹的见证记录,德蕾莎修女的奇迹见证纪录来自于一位印度妇女,Monica Besra,她声称自己是德蕾莎修女神迹的见证人,她将德蕾莎修女的照片,放在腹部,癌肿瘤就消失,但她的丈夫却对媒体说,这事实上是她接受医院手术治疗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如此做是受到天主教教会要替德蕾莎修女进行宣福的压力,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治疗她的医生也受到天主教教会的压力,必须对外声称这是一个奇迹,此罗生门最后没有定案,Monica Besra的丈夫后来也改变说词,将癌肿瘤的治愈称为德蕾莎修女的奇迹。目前天主教教会在等待第二个奇迹以将德蕾莎修女进行到册封为圣徒的程序中。

[编辑]
给垂死者以天主教洗礼
收容所里的垂死者多数为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但德蕾莎修女总是敦促工作者们给他们施以天主教洗礼。这个做法引发很多争议。

[编辑]
慈善行为的动机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认为,德蕾莎修女的组织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导受苦,而不是帮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您是否在教导穷人应该忍受苦难?”德蕾莎修女回答道:“我认为,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与受难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认为,穷人受苦会对这个世界更有帮助。”

查特基(Chatterjee)说,德蕾莎修女以“穷人的帮助者”的形像出现,误导了公众。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仅有二、三百人。加尔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组织,上帝的集会,每日发放18,000份免费餐,远远多于德蕾莎修女全部收容所发放数量的总和。

查特基说,德蕾莎修女的许多机构只传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动。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八所设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经费都用于传教。

[编辑]
医疗护理的质量
1991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编辑罗宾·福克斯博士访问了加尔各答的“垂死者的家”发现,许多服务的修女和志愿者没有任何医学知识,但却要常常做医疗决定。他们也不区分“可医治”与“不可医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处于由于感染而死去的危险中。另外,他们严重缺乏麻醉剂,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剧痛。他们用过的针头只在温水中洗一下。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德蕾莎修女自己有医疗需要时,她会去美国、欧洲、印度的有名望的医院获得医治。

[编辑]
捐款的去向
德蕾莎修女的前雇员们、及前修女苏删·希尔兹(Susan Shields)称,德蕾莎修女不允许她们买医疗器械,而是将捐款转入梵提冈银行作为一般用途,即使捐赠者特别注明将捐款用于慈善行为。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关部门,德蕾莎修女从不向公众提供她的组织的财经状况。

[编辑]
德兰修女祷文
最亲爱的主:让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从你的病人身上看见;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服侍。

纵然你将自己隐藏那些急躁、斤斤计较、蛮不讲理的人背后,让我仍然看得出是;并且欣然地说:‘服侍你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赐我这种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便永远不致沈闷,每次鼓励、开解那些可怜的受苦者,我必寻得无尽的喜乐。

啊!亲爱的病者,你于我是何等的可贵,因你代表了基督,能够服侍你是何等的权利。

主啊!让我觉悟这高尚召唤的尊严及其责任,不要容许我因冷漠、麻木或不耐烦而令这职份蒙羞。

神啊!当降卑成为耶稣,我的病,恳求也容许我的诸般错误,只看我内心的动机,就是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爱及服侍。

主啊!增添我的信心,在此刻及以后,赐福我的努力及工作,诚心所愿

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于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着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色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她十二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这本书记叙述的是十二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算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十二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自身的幸福,而应作些特别的奉献,我是否能为主作些甚么奉献呢?」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

阿格蕾丝十八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的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在一旁听着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一九二九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经过了近二个月的航行,轮船终于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着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于到达东海岸边上的阿尔各答市。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不知不觉地两年过去,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彷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她于一九九七年死亡。
如需英文版,可用翻译工具

Mother Teresa (Mother Teresa) in one nine one O year in August 27th, was born in Yugoslavia, a city called Shi Ke biya. Her parents are from Albania,her baptismal name is Agger lace. Agger lacy's father is a hard-workingfarmer, while her mother is a humble and happy farm housewife, in addition to the home farm, also operates a small drugstore, though not very rich, butbecause her parents were devout Catholics, so the home is always full oflaughter and the sound of peace.
Agger lace is the first of three children, and a brother and sister, although she is slim, but always to help parents take care of siblings. Agger lace inprimary school, never be lazy, and be good at thinking. She is not only a well behaved child, and very lively, often some not hurt the important essentials joke, endearing. Come Sunday will go to the church. Neighbors and family friends think she will marry a rich man in the future, is a good girl,and Agger lace often dreamed of.
She was twelve years old in the spring, in order to celebrate Easter, Aggerlacy's mother gave her a book, the title is "the" of St. Francis of assisi.Describes the secretary was in twelfth Century when a monk Franciscandeeds, Franciscan is Italy Yaxi west the son of a businessman, in a war he was taken prisoner, suffering from a serious illness, a year only after therehabilitation, since then he would follow Jesus Christ, as a monks, for the poor and patient service. Franciscan not to hesitate to duty, for theseabandoned patients, even with the mouth to clean the wound of the patient.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twelve year old Agger lace deeply touched, one day, she suddenly a unable to name the feeling, seems to be to guide herto a new road, she can't help asking ourselves: "we live in this world, notonly for pursuing their own happiness, but should make some special offer,whether I will mainly make some of what dedication?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idea of Agger lace not only weakened, but more and more strong.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for girls at the age of eighteen Agger lace. One day, a father to her home to visit her parents, and ask if they will donatesponsorship Roth column monastery nuns to India to work in Calcutta,Agger lace parents immediately generously promise. Listened father talk to her parents Agger lace heard these words thought: "I want to go with them to go to India. "
The autumn of 1929, Agger lace said good-bye to his family and hometown,and the other nuns, embarked on a long journey to the south of India. After nearly two months of sailing, the ship finally arrived in Western India Goacity. In Goa city stay a few days later, Agger lace them continue to advancealong the boat, sharp "Southern India" prominent rounded, lasting for two weeks, and finally arrive at the AL East Coast city each answer. Since then,Agger lace in Calcutta Rowlett Abbey began repair her life. Imperceptiblyover the past two years, one day, in the prayer Agger lace hear the voice of the Lord, the LORD said to her: "Agger lace, you should become a nun, thegospel to the world. "Undivided attention to become a nun Agger lacepleasantly surprised, she told the director of this thing, and put forward therequest first vows, the so-called first vows is determined to become a nun.She died in 1997.


求德兰修女的名言,就是那个无论……无论……无论如何那段
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赢得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正的敌人.无论如何,你还是要成功 如果你是诚实和坦荡的,人们可能会欺骗你.无论如何,要诚实和坦荡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会被毁于一旦.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安宁和幸福,有人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你...

德兰修女传里一些关爱他人的例子
姆姆从来都不穿袜子,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她认为只有体验穷人的生活才能体会到他们的艰辛。没有一个穷人会对那些西装革履满腹经纶的人在乎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高高在上,不切实际。说得多做得少。正是看到了这点,所以德兰姆姆一生坚持贫穷,只要一有钱就把它奉献给这项事业。书后有一个小故事。...

作文:做人要诚实
一个刚挤进来的妇女问旁边的人:“这个姑娘拿的是什么?”“嘿,你不知道?她刚才在医院门口捡到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好几百块钱。她正在等待失主呢!”“哈哈,有这么好的便宜不捡,真是的。这个傻丫头,捡来了就是自己的,不要白不要。”这时,有一个大人走上来说:“你先把钱带回去交给老师或...

四川德兰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四川德兰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好。四川德兰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有签订劳动合同与五险一金,工作环境良好,公司发展前景可观。四川德兰航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03月20日,注册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珠江东路99号,法定代表人为张华。经营范围包括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航空器零件制造。机械...

我这有一栋出租屋要装修,听朋友说德兰诗尼门窗这个牌子比较好,你们有...
德兰诗尼门窗有铝合金推拉门、断桥平开窗、推拉窗、平开门、阳光房等系列产品等各种系统智能门窗。我家里装修买的是他们的,很大气,你可以去看看。很多人用德兰诗尼门窗多年都没有破损或者其他问题,性价比很不错。

人生格言!德瑞莎修女名言!
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特蕾莎修女《无论如何》 【27】: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即使你是诚实的和...

德兰诗尼门窗属于什么档次啊?有没有了解的朋友说一说
德兰诗尼属于高档门窗品质。我身边朋友家里装修用这个牌子的还挺多的,反馈也都还不错。前几天去我朋友家玩,发现她家装修的门窗很好看,她说是用德兰诗尼门窗装修出来的效果

有关爱因施坦的 简介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

说一个人像修女啥意思?
6,相遇不易,有缘就该珍惜,你走过岁月,遇到的人,结局如何都是缘分。7,凡事不要强求,缘分来了,要好好珍惜。缘分去了,也不要觉得可惜,因为有一天,缘分还会来的。8,优雅如玉,淡然若水,玉会破碎,水起波浪,相识是缘,珍之惜之。9,爱情之于我,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我纵情山水,...

为什么修道院会有修女?
2、要求 修女要经过初愿,复愿和终身愿三个阶段。修女是不能结婚的,她们必须是要领洗5年以上的教友。然后先写申请书交到初学院,经过面试。在初学院上6年,在此期间每年都会发一年愿。6年后发永愿。(因为从女生生理和心理上考虑,修女会有一年愿。神父没有,他们在修道院学习6年后就可以升神父)...

南乐县15695217994: 请问有没有人有德兰修女的生平介绍,要英文版的最好详细点,不要只有两三句,如果有中文对照就更好,只有英文也没关系. -
乘佳艾妮:[答案] Mother Teresa (Mother Teresa) in one nine one O year in August 27th,was born in Yugoslavia,a city called Shi Ke biya.Her ... one day,in the prayer Agger lace hear the voice of the Lord,the LORD said to her:"Agger lace,you should become a nun,...

南乐县15695217994: 德兰修女的详细简介及资料,谁知道?要详细喔,急
乘佳艾妮: 你去天主教堂找会长或者找神父他们有这方面的书籍

南乐县15695217994: 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穷人有什么看法
乘佳艾妮: 德兰修女对穷人看法:德兰修女发自内心的关心穷人,去帮助穷人的,且维护他们的自尊才,最重要的事她对穷人没有偏见,完全的接受穷人,尊重穷人,完完整整的将自己的一生全部付出给了穷人,这就是她的工作,她的一切想法和思想都是为穷人准备的,她甚至不为自己着想一点点.

南乐县15695217994: 能介绍下《德兰修女传》吗?介绍国别、作者、主要内容以及背景就好.
乘佳艾妮: 本书由湖北电视台青年作家华姿创作而成,于2005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为一十六章,记录了阿尔巴尼亚德兰修女的一生事迹,以及对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思考.

南乐县15695217994: 德兰修女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
乘佳艾妮: 爱穷人、爱弱者——不要把任何人看成无价值的 人皆如此——没有人过于贫穷,以致没有可给予的,也没有人过于富裕,以致没有可领受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能给予帮助,无论贫富、贵贱,概莫能外.是的,现代人很容...

南乐县15695217994: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800字征文|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800字征文作文 - ... -
乘佳艾妮: 读完整本书,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些真实的故事,多么多么的感人啊!它们教会了我无数哲理,讲明了生活中遇上困难的人如何勇敢站起,告诉了我应该怎么做人……这本书,不仅讲述了道理、故事,还有许多诗歌、游戏.这本书,仿佛是那漫...

南乐县15695217994: 谁有emily dickinson的英文生平,稍微详细一点,麻烦了 -
乘佳艾妮: 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December 10, 1830 – May 15, 1886) was an American poet. Born in Amherst, Massachusetts, to a successful family with strong community ties, she lived a mostly introverted and reclusive life. After she studied at the ...

南乐县15695217994: 简介纳兰性德的一生 -
乘佳艾妮: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

南乐县15695217994: 需要纳兰性德的所有生平资料 -
乘佳艾妮: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